王 巍
河南信阳市平桥区妇幼保健院 信阳 464100
胎儿体质量≥4 000 g者称为巨大胎儿,国内发生率为7%[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巨大儿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导致母婴并发症也随之增高。为提高巨大儿的产前诊断,降低母婴并发症,现将我院2008-01~2010-01分娩的292例巨大儿的产前诊断及分娩方式作回顾性分析。
1.1 一般资料 2008-01~2010-01,在我院分娩产妇3 876例,其中巨大儿292例占7.53%。新生儿体质量≥4 000 g 282例,≥4 500 g 10例。孕妇年龄21~40岁,初产妇172例,经产妇120例。孕周38~41周238例,≥41周54例。
1.2 产前预测方法 (1)根据宫高+腹围≥140 cm的公式来预测巨大儿,符合者175例占60%。(2)根据B超测量胎儿双顶径、股骨长,二者之和≥16.5 cm,符合者220例占75.4%。(3)B超测量股骨皮下组织厚度(FSTT)≥20 mm来诊断巨大儿,符合者263例占90.1%。
1.3 分娩方式及对母儿的影响 产前诊断巨大儿190例,剖宫产172例,占90.5%;阴道自然分娩18例,占9.5%。而产前未能诊断的巨大儿102例,剖宫产32例,占31.4%;阴道自然分娩70例,占68.6%。自然分娩88例,产钳助产52例,胎吸助产21例,剖宫产率为69.8%,阴道助产率为25.0%,自然分娩率为6.2%。剖宫产204例中并发产后出血19例,新生儿窒息3例(1例胎儿宫内窘迫,2例系经产妇坚决要求阴道分娩,试产过久娩头困难),剖宫产未发生新生儿产伤(主要是臂丛神经损伤、骨折、颅内出血等);阴道自然分娩88例中,并发产后出血21例,新生儿窒息9例,新生儿产伤15例(肩难产9例,锁骨骨折6例)。剖宫产与阴道自然分娩的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产伤2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做好产前检查减少巨大儿发生 巨大儿发生与遗传因素、产次、孕周、孕妇营养及某些疾病如糖尿病等有关。产前准确地估计胎儿体质量,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对降低母婴并发症及围生儿病死率有重要意义。加强产前检查,进行孕期指导,孕妇不可盲目加强营养,应适当劳动和锻炼,以防体质量过度增长,对过期妊娠合并糖尿病等高危孕妇应加强孕期管理以减少巨大儿发生。
2.2 提高巨大儿的产前诊断率 巨大儿围生期病死率高,出生创伤母婴并发症均大大增加,产前预测有利于提前处理计划安排分娩,以减少产程中出现的危险,因此预测巨大胎儿是提高产科质量的前提,是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可靠途径[2]。宫高腹围是判断巨大儿的重要根据,国内报道巨大儿符合率为57.3%[1],本文资料符合率为60%,其方法简便,但会受腹壁厚度,羊水多少,胎头高低的影响。B超检查在巨大儿的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本资料根据胎儿双顶径+股骨长≥16.5 cm符合率为74.6%,但双顶径的测量值易因胎头变形而受影响。而我院采用B超测量股骨皮下组织厚度(FSTT)≥20 mm来诊断巨大儿,符合率占90.1%,方法值得推广。因此对有巨大儿分娩史的、年龄较大、产次较多的经产妇或肥胖、妊娠合并糖尿病、产前检查宫高>35 cm、双顶径达10 cm的产妇应高度警惕巨大儿的发生,应充分估计产道情况,选择合适分娩方式。同时孕妇个体差异很大用单项指标来诊断巨大儿难免出现较大误差,应综合运用各项指标,结合病史及临床症状全面分析判断,做好巨大儿的产前诊断避免漏诊。
2.3 分娩方式的选择 巨大儿经阴道分娩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剖宫产,且某些并发症如臂丛神经损伤、颅内出血、新生儿窒息,严重的软产道损伤等都可对母婴造成极大的危害,故巨大儿的分娩方式以剖宫产相对安全[3]。因此,产前对孕妇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其头盆评分、宫颈评分再决定分娩方式。同时严密观察产程进展,一旦发现产程异常,胎头滞于中骨盆者,可考虑剖宫产,以免阴道分娩发生严重并发症。本文资料显示204例剖宫产无1例产伤,新生儿窒息3例;而阴道分娩新生儿窒息、肩难产、产伤例数明显增高,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故此我们认为对于巨大儿的处理可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本组资料也显示,产前未能诊断巨大儿其阴道分娩率可高达68.6%,由此可见存在很多人为因素:即产前诊断巨大儿,临床医师就不敢试产,恐怕产程进展异常再行剖宫产或阴道分娩发生并发症;或产前检查时一些医护人员宣教存在缺陷,特别是B超医生检查时的暗示,使孕妇及家属临产前就已决定剖宫产。总之,我们认为剖宫产分娩对巨大儿相对安全,适当放宽巨大儿剖宫产手术指征可减少新生儿窒息及并发症的发生。对于巨大儿经阴道分娩者不宜试产过久,如头盆不称,可行剖宫产[4]。但剖宫产手术本身并发症及远期影响不应忽视,如果孕妇骨盆宽大,产程顺利,巨大儿也可阴道分娩。
[1]丰有吉,沈铿.妇产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00.
[2]赵亚杰.巨大儿的产前预测及对母儿健康的影响[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8,16(5):69.
[3]庄依亮.巨大儿分娩时机及分娩方式的选择[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18(10):581-582.
[4]范银芬.420例巨大胎儿相关因素及预后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4,19(4):53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