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社会管理的基本策略初探*

2011-08-15 00:54王蓓蓓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管理

王蓓蓓

(中南民族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4)

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社会管理的基本策略初探*

王蓓蓓

(中南民族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4)

建国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从确立到曲折再到创新发展,在管理理念、手段和方式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意识形态社会管理策略,有效维系保障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体系的良好运行。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社会管理;基本策略

建国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从确立到曲折再到创新发展,在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意识形态社会管理策略。所谓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社会管理已经不再局限于单纯意识形态建设,而是在建设基础上的科学管理,是为了维护保障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有效性,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体系进行的维系、巩固、建设、整合活动。正是这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社会管理的策略维系保障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体系的良好运行。

一、管理理念上,始终坚持求实创新,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体系,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不断向前发展,而不断创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始终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注入新的活力。通过真理标准大讨论,重新确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实践唯物主义传统;通过对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定位,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丰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内涵。这种实践中的不断开拓进取是一种基于现实的发展,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往往能够为实践提供更为科学的指导,从而带来更大的发展,大大增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社会管理的实效性。实践证明,对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发展一般遵循两条基本路径:一是整体上的渐进式发展,二是局部上的全面创新。

整体上的渐进式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永葆生命力。通过历史的考察,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采取的不是对以往传统意识形态资源全盘否定的革命式发展,而是一种相对比较缓和的渐进式发展路径,即从实际出发,继承以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合理内核,根据时代语境重新阐释传统意识形态话语,使之更加贴近与符合现实。正因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都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这条主线是不会变更的,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这种整体上的渐进式发展可以看作是一种“改良”。事实上,这种整体路径上的改良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社会管理是大有裨益的。其一,适当保留合理因素,尤其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地位,有助于保持以往意识形态的一致性和连贯性,有利于形成一种具有中国特色意识形态发展的路径依赖,从而避免因完全抛弃旧的主流意识形态,而导致的社会组织的迅速解体,以及所衍生的社会道德严重失范等问题的出现,因此即便处于变革社会、转型时期,也依然能够保证社会秩序,尤其是国家政治秩序的相对稳定,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社会管理置于一种可控的境地之中;其二,此种渐进式的整体发展路径,大大有效利用了以往意识形态的有利资源,也避免了变革过大所带来的可能性危机,从而大大降低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的政治成本,但我们可见的政治效益无疑是巨大的。成本—收益的权衡之下,科学性自然显现。实践证明,前苏联正是由于采取了彻底抛弃旧的主流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而完全照搬外来新的主流意识形态(新古典经济学或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简单粗暴的革命式做法,使昔日无比辉煌的社会主义大国倒在了资本主义高高飘扬的意识形态旗帜之下。

局部上的全面创新。我们总是努力根据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适时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进行调整,但更重要的是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对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社会管理而言,创新的意义更为重大。无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这种局部意识形态理论的全面创新都极大促进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体系的不断丰富和完善。总体说来,创新所沿袭的思路不外乎:第一,立足实践。马克思曾说,实践是一个不断进行的革命过程,离开实践的维度建立一种对未来社会状况的预见和遐想,不是沦落为难以在实践中实现的乌托邦,就是在一定时期指导实践但最终蜕化为落后与实践发展的意识形态。[1]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实践。意识形态作为上层建筑,归根到底受经济基础的制约,尤其是社会转型过程中,一系列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必须与实践保持一致,甚至超越,才能更好的指导实践。同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的科学性也是在实践中检验出来的,其根本在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只有满足和符合人民的利益,就具有说服力,就是科学的。90年苏东剧变,红旗倒地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前苏联东欧国家的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严重脱离群众,最终导致政权的丧失。第二,保持先进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还必须积极借鉴和吸收各种优秀的思想资源为我所用,将其纳入和融合到自己的价值体系之中。首先吸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中所开发出来的时代精神资源,如竞争意识、效率意识等;其次扬弃西方社会思潮所迸发的思想资源,如法治意识、权利意识等;再次弘扬传统民族文化资源,如任人唯贤、天人合一等;最后汲取国际经验教训,以此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的借鉴资本,时刻警醒保持发展的科学性。

二、管理手段上,始终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严格加强传媒舆论管理

在开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时,中国共产党始终注意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全党和全国人民。正面思想教育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社会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解放初期,首先通过各级党校和干部学校加强对党的领导干部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常用的途径是轮训,通过轮训,使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系统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教育,提高思想水平。其次是通过开展各种群众性的运动向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在开展正面教育的时候,注意了针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这种根据不同对象不同层次,有区别的正面教育形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直至现在,正面教育依然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事实上,我们可以经常看见这种经常性、常规性的正面教育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然而,仅仅依靠正面教育还是不够的。意识形态领域所承载的思想信息最为丰富,而新闻传媒就是传播各种信息的最主要载体,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社会管理的必要手段。保持新闻媒体正确的舆论导向,对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社会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无论是国内外企图颠覆社会主义政权,还是和平演变,破坏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体系的妄想,都无一例外的运用了传媒作为基本手段,总是要先造舆论,试图从舆论上撕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坚强堡垒。而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苏东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相继瓦解,与新闻媒体推行的意识形态多元化不无关系。因此,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社会管理的多年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一直十分重视新闻媒体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重要作用,严格加强传媒舆论管理。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传媒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社会管理手段的意义将更为突出。20世纪90年代,“罗马俱乐部”曾经预言:媒体是21世纪影响人类的三大力量之一。与国外相比,即使是美国,也一样是通过控制全球新闻媒体,不着痕迹地涉足他国政治;而“颜色革命”的胜利就在于通过把握媒体话语权,主导公众情绪,从而成为新时期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重要形式。尤其是当今网络媒体的兴起,如果要继续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社会管理的良性运行,就必须密切关注传媒发展新动向,时刻严格管理传媒舆论,在正面宣传的主导下,捍卫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体系的完整。

三、管理方式上,始终坚持将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种特殊管理形式

意识形态工作属于思想范畴的工作,有其自身的独特规律,依靠强制命令和单纯教化的方法显然难以奏效。因此,党和国家在强调意识形态工作重要性的同时,创造性的运用思想政治工作来推行党的意识形态建设:“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2]可见,从一开始,思想政治工作就是作为意识形态管理的一种特殊方式而存在的。社会主义条件下,只有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才能以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和群众的头脑,不断提高党在思想领域,尤其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先进性,增强党和国家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清除精神污染和思想毒害,用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体系争夺群众,占领阵地,才能引导干部和群众良好的思想品德、法制观念和纪律意识。因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社会管理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从来就是重要环节和重要方式,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存和发展,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成为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尽管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中国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优良传统和重要优势,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也走过不少弯路。其一,过分夸大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思想政治工作的确拥有巨大的精神力量,尤其是在革命战争年代更为突出。但一个时期以内,思想政治教育由于被不适当的被夸大其词,带来了较为严重的后果;其二,否定或贬低思想政治工作。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和管理的具体实践中,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偏见和误会比较常见。且不说建军初期,部队中曾一度滋长的单纯军事观点,有的官兵认为政治工作是“找麻烦”,提出取消党代表、政治委员,将政治机关隶属于军事机关,幸亏党中央即使发现并纠正了此种错误倾向。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工作面对意识形态领域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现实,似乎已经有点力不从心,但依然谁都无法否定或贬低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当前,经济建设是中心任务,而在从事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的过程中,有许多人只顾着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思想政治工作,使自己的头脑容易出现真空状态。此外,不少领导干部政治理论素质不够高,政治意识,辨证思维较差,难以具有远见和前瞻性。这种种情况都在继续向我们宣告:思想政治工作的警钟已经拉响,人们的思想真空要求我们必须及时填充,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动摇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从理论到实践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表现在:根据形式的发展变化特别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斗争,着重强调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教育人、培养人;把整体要求的先进性与具体工作的层次性统一起来,善于吸收和运用体现社会进步的时代精神,一切着眼于解决问题;思想政治工作与物质利益相结合;批评、自我批评与教育疏导相结合;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保护人们合法权益,采用民主的方法做思想工作等等。这些都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社会管理的精神财富,并将继续促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社会管理。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2]毛泽东选集(第 1-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邓小平文选(第 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

[5]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6]秦在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7]林尚立.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8]刘长泽.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研究——访中共中央党校进修部主任、教授徐伟新[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5,(4).

[9]王翠芳.意识形态的改进与实践创新[J].学海,2006,(6).

[10]廖胜刚.始终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规律[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40.

[12]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4.

D64

A

1006-5342(2011)01-0004-02

2011-01-11

王蓓蓓(1974-),女,汉族,湖北宜昌人,中南民族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教育。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