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言学习者的语篇能力

2011-08-15 00:49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1年7期
关键词:连贯语篇话语

庄 卫

(南京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论语言学习者的语篇能力

庄 卫

(南京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语篇能力是交际能力的一部分。无论是口头交际还是书面语交际,语篇能力直接影响着交际的效果。语篇能力包括掌握语篇衔接能力、连贯的能力、语篇模式和语篇类型的能力、语境适切能力,从这四个方面出发探索语篇能力的内涵。

语篇能力;衔接;连贯;语篇模式;语篇类型;语境

语篇能力,是由卡内尔和斯威恩在讨论交际能力模式时首先提出来的(Canale &Swain,1980:1-47;Canale,1983:2-27)。它用来描述语言运用者对语篇规则、语篇的组织方法、以及对影响语篇组织的各种因素的知识掌握程度。

自语篇能力提出之后,学者们对它的具体研究并不多见,只是在讨论交际能力时作简要述及。一般认为,它是交际能力的一个方面,根据不同的交际目的,把语言形式和意义结合起来,组成统一的、具有衔接和连贯特征的并符合一定语篇模式和语篇类型的连续语篇的能力。本文认为,语篇能力包括掌握语篇衔接能力、连贯的能力、语篇模式和语篇类型的能力、语境适切能力,从这几个方面出发探索语篇能力的内涵。

一、语篇衔接能力

语篇衔接的能力是指使语篇具有语篇性的各种语言手段。衔接的概念是由韩礼德和哈桑首先提出并加以系统研究的(Halliday&Hasan,1976:4)。他们认为, 衔接是一个语义概念,如果对语篇中某一语言成分的理解取决于同一语篇中另一语言成分的理解,那么这两个语言成分之间所结成的关系便是一种衔接关系。英语语篇中表示语义联系的语法和词汇衔接有以下五类:照应、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

照应指的是语篇中一个成分用作另一个成分的参照点的现象。如果对于一个词语的解释不能从词语本身获得,而必须从该词所指的对象中寻求答案,这就产生了照应关系(Halliday&Hasan,1976:31)。所以,照应成分的出现必然会使语篇解读者从语篇的上下文中寻找并识别其照应对象。照应对语篇的衔接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语篇在结构上更为紧凑,使语篇成为前后衔接的整体。替代是指用某一语言形式代替上文中的某一成分。在语篇中,替代成分的出现必然会使受话者从语篇上下文中寻找被替代的成分,使它们之间在语义上建立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从而起着衔接上下文的作用。省略指语篇中句子或小句的某个成分的省略不提。省略成分必须借助于上下文才能获得解释,因此,一个句子的理解要以另一个句子为依据,这就使句子之间形成衔接关系。连接是一种使语篇中不同成分之间具有某种逻辑关系的手段。由于连接成分本身就具有明确的含义,它们在语篇中起衔接作用时,能清楚的表明句际或段际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词汇衔接是指语篇中两个或多个词项之间的意义联系,使语篇具有连续性。韩礼德和哈桑(Halliday &Hasan,1976:274-292)把英语衔接关系分为两大类:复现关系(reiteration)和同现关系(collocation)。前者包括原词复现,同义词、近义词复现,上下义词复现,概括词复现。后者是指词汇共同出现在语篇中的倾向性。

以上述及的英语衔接的主要手段表明,衔接能力是语篇能力的组成部分。组织语篇时作者必须利用衔接手段连句成篇、使句子组合具有语篇性(texture)。同样,语篇解读者也必须把语篇衔接作为理解语篇的标示,把握句子间的逻辑-语义关系,获得对语篇的解读。

二、语篇连贯能力

语篇连贯的能力是指具有感知语篇的统一性和目的性内在能力。连贯是语篇中被感知的统一性和目的性的意义特征。和衔接不同,连贯是语言形式被解读者借助于一定的语境和逻辑所感知的语篇特征,即连贯本身不是形式层次的特征,而是语义特征。

学者们对语篇连贯的研究几乎涉及到影响连贯的所有方面,综合起来看,语篇连贯的条件可以分为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朱永生,1996-1997)。语篇连贯的内部条件是指影响语篇连贯的语言内的各种显性因素,如语篇的话题、主位的推进模式、衔接手段等等。而语篇连贯的外部条件是指影响连贯的语言之外的诸因素,如文化语境、情景语境、思维模式等等,这些语言外的因素对于语篇连贯的影响是隐性的、深层次的,是通过影响语篇连贯的内部条件得以实现的。

就语篇连贯的内部条件而言,要判断句子之间和段落之间是否连贯,首先要看他们是否符合语域一致的原则。一是要有一个中心话题,或文章发展的中心。语篇的话题不是杂乱无章地从一个话题跳到另一个话题,它总是以给定话题的连贯性和话题展开的可能性有规律地合理地向前发展(Halliday,1976:1-30)。中心话题有助于读者或听者把全篇的内容置入他的认知框架。二是看主位结构和信息结构上是否上下联系。语篇通常是由句子所组成,句子的起始信息的选择,为其后部分构建了语篇语境,这必然影响到语篇接受者对后面部分的理解和预设。三是看衔接手段的恰当运用。衔接手段虽然不能保证语段中的句子一定连贯,但至少说,衔接有助于连贯,使语段具有语篇性的外在表现。衔接是连贯大厦构建的基础(Halliday,1985:94)。

语言运用者要对连贯语篇的生成和解读,一是要把握语篇的中心话题。二是要对语篇中句子主位的意识以及主位推进方式的感知和把握。因此,语言运用者分析语篇中句子的主位-述位的划分和主位推进方式,一方面可以把握发话者或作者的组织语句的意图,另一方面可以在写作中,学会根据不同的目的、不同语篇类型使语篇保持上下连贯并富于变化。

三、语篇模式和语篇类型的能力

语篇模式和语篇类型体现的是人的大脑中形成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反应在语言上,便体现为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说话或写作方式。人们组篇时,不可能杂乱无章的堆砌句子或句组,而是按照话题之间的连贯性和话题展开的可能性,即按照一定的思维模式组句成篇的(Halliday,1976)。思维模式常常体现为各种各样的语篇模式和语篇类型。语篇模式和语篇类型的存在,使得某类语篇具有大致相同的结构,这种结构制约着语篇的内容和言语风格的选择,使得语言使用者共同遵守、不能随意更改。由于各种语篇的主题、内容、体裁、作者风格的等不同,语篇的结构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不论是那种类型的语篇,都在长期的使用中形成了一种特定的模式,具有区别于其他语篇的组织结构。

语篇类型是指具有自身特点和规律并表达一定意义的自成一体的语篇。书信、诗歌、小说、演讲、新闻报道等都是语类型。某一语篇类型总是包含一定的组成部分和总体结构,因此,在研习和运用某一语篇类型时,有必要在探明这一语篇类型包含了那些成分的同时,还要注意那些是必备成分、那些是可有可无的成分。这样,才能根据不同的交际目的、交际对象等,恰当的运用某一语篇类型。

四、语篇对语境的适切能力

语境因素以文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就成了文化语境。文化语境包罗极广,但语言学家对其核心部分是有共识、并加以抽象的。文化语境主要包括一个语言社团的政治文化、社交文化、民俗习惯、民族心理等。文化语境在语言社团所形成的“行为潜势”(Halliday,1973),反映在语言上,就是人们约定俗成的会话或写文章的规则,因而对语篇产生多方面的影响。首先,文化语境制约着话题的选择。其次,文化语境制约交际双方语用推理,而语用推理直接影响着对会话隐含理解,因此,对话语的连贯起直接的作用。例如,中国文化以谦虚为美德,而其谦虚的核心是“贬己尊人”(顾曰国,1992:10-17)。第三,文化语境影响着语篇的结构布局。一个语言社团,在长期的语言使用中,形成约定俗成的、为个人的言语所遵循的语类结构,违反了语类结构的核心部分,会使人们难以解读,从而影响语篇的连贯。

情景语境是文化语境现实化的表现。凡是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人,每次都是在特定的场合、就特定的范围、同特定的对象、为特定的目的进行交际的。这些都包含在Halliday(1964)所提出的语域之中。语域包含话语范围、话语方式和话语基调三个变项。话语范围是指言语活动所涉及到的范围,话语方式是指言语交际的媒介,话语基调是指交际者的身份、地位、文化修养及相互关系等等。这三个方面的综合起来就相当于情景语境。情景语境对语篇生成和解读的影响是显而已见的。首先,话语范围影响着语篇的解读思路,它引导着读者以某种特定的方式解读语篇。其次,话语方式影响着语篇的衔接方式,从而影响着语篇的连贯。第三,话语基调影响着话语的正式程度,影响到交际双方的语言的清晰度。而语言表达的清晰度会直接影响着语篇的连贯。因此,无论是书面交际还是口头交际,语言运用者为了使语篇或者话语适当,都应该考虑语境这一重要因素。

五、结语

语篇能力是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语篇衔接能力的语言使用者能够运用各种衔接手段,使语篇语义明晰,让解读者把握语篇各部分的的关联和呼应。语篇连贯的能力能够使语言使用者具有感知语篇的统一性和目的性,使语篇上下贯通,前后一致。语篇模式和语篇类型能力能够使语言运用者对语篇结构模式有着宏观把握。而语境因素属于语篇能力的外部条件,成熟的语言运用者对语境因素具有一定的敏感程度,使自己的语言运用得体,语言交际顺畅。

[1] Canale, M.1983. On Some Dimensions of Language Proficiency[A]. IN J. Oller(Ed.), Issues in Language Testing Research [C].Rowley, MA: Newbury House.

[2] Canale, M.&Swain,M. 1980. Theoretical Bases of Communica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Testing[J]. Applied Linguistis.1,1-47.

[3] Halliday, M.A.K.1964. The Linguistic Sciences and Language Teaching[M]. London: Longman Group Limited.

[4] Halliday,M.A.K.1973. Explorations in the Functions of Language[M].London: Edward Arnold.

[5] Halliday,M.A.K.&Hasan, R. 1976. 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 Longman Group Limited.

[6] Halliday, M.A. K.&Hasan, R. 1985. Language, Context and Text[M]. Victoria: Deakin University Press.

[7] Halliday, M.A.K. 1994.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 London: Edward Arnold.

[8] 顾曰国. 礼貌、语用与文化[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4.

[9] 朱永生. 试论语篇连贯的内部条件[J]. 现代外语,1996,4.

On Language Learners’ Discourse Competence

ZHUANG Wei

Discourse competence is an integral part of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both in spoken and written communication. The aim of the article is to explore the essence of discourse competence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ohesion, coherence, discourse pattern, genre,and context sensitivity.

discourse competence; cohesion; coherence; discourse pattern; genre; context

H03

A

1008-7427(2011)07-0106-02

2011-05-04

作者系南京工程学院外语系讲师。

猜你喜欢
连贯语篇话语
语意巧连贯,旧“貌”换新“颜”——从“八省联考”卷探析高考语意连贯题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衔接连贯题的复习备考注意点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主述位理论对英语写作连贯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