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元务
(华北科技学院,北京东燕郊 101601)
煤矿安全亚文化研究①
方元务②
(华北科技学院,北京东燕郊 101601)
煤矿安全亚文化对矿工的行为具有极大的影响。其成因可以从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文化冲突三个方面进行探讨。风格主要从矿工的风格、矿区的风格、矿区青年的风格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煤矿安全亚文化的不良影响。为消解安全亚文化的不良影响,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主动的态度对其进行整合。
煤矿安全亚文化;成因;风格;不良影响;整合
亚文化是整体文化(dominant culture)的一个分支,是整体文化的组成部分,因为主文化存在的局限性,为亚文化的产生、传播与流行提供了空间。亚文化是指包含于主文化之中并与主文化相区别的,由某一群体所共享的价值观念或行为方式。当社会的某一群体形成一种既包括主文化的某些特征,又包含一些其他群体所不具备的文化要素的生活方式时,这种群体文化便被称为亚文化。煤矿安全亚文化是与煤矿安全主文化相对而言的,指由特定社会群体发明、信奉和推崇的一种特有的安全方面的文化价值体系、思想模式和生活方式的集合体。本文从煤矿安全亚文化的成因、风格、不良影响、整合四个方面对煤矿安全亚文化进行探讨和研究。
煤矿安全亚文化从形态上可以分为物质态煤矿安全亚文化、观念态煤矿安全亚文化、行为态煤矿安全亚文化等三个层次,煤矿安全亚文化具有凝聚、耗散和约束的功能,煤矿安全亚文化的成因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经济收入的差距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收入差距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这种情况在煤矿企业同样存在,随着煤炭企业改革力度的加大,煤炭企业的经济成分、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煤矿企业内部存在的收入方面的差距导致特定群体的出现。一是高级管理者群体。主要是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董事、监事,或者是矿长、书记等,执行年薪制等分配方式。二是中层管理者群体。这主要是中层干部。这一部分人作为企业的中层,享受比较好的待遇,甚至于享受企业的分红和股份。三是科技人员。随着煤炭企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煤炭企业更加注重人才和知识,资本、技术等要素进入分配领域的改革,知识分子的劳动作为分配要素参与分配。四是普通职工群体。他们是煤炭企业人数最为庞大的群体,主要通过较简单技能和较繁重的劳动来取得工资,大多处于低收入状态。五是打工者群体,社会来源比较复杂。主要是农民轮换工、劳务派遣工、外来管理雇佣工、外包工等,他们靠具体繁重劳动来获取报酬,他们大都来自农村,文化水平较低,家庭贫困,生活压力较大。六是非法小煤矿的劳动者,我国实行的是矿产资源国有制度,国家实际上只想保护国有煤矿产权,但巨大获利机会仍推动了国有大煤矿周围小煤矿的发展,导致私挖滥采现象也非常严重不具备开采资格的煤矿为某些政府官员提供干股或暗股,这些政府官员为煤矿提供保护伞。提供较好的待遇,拉拢一些国有大煤矿的工人、农民工进入小煤矿劳动,这些人的待遇方面可能会好一些,但安全方面没有保障。上述这些不同的职工群体由于所处的地位不同,收入会有一定的差距从而形成一定的亚文化群体。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一收入层次的群体由于趋同的经济问题、消费倾向、心理落差,从而拥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形成相类似的文化观念这种文化往往对主文化既有补充作用,也有抵抗作用。经济收入差距对煤矿安全亚文化的影响将是长期的,而且是最主要的,短时间内这种差距将无法消除,随着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经济因素的影响将会有所减弱。
社会结构的分化、社会分层加剧,矿区生态环境较差,容易产生事故,工作环境不好,煤矿矿工的文化素质较低,社会地位低,是最苦的,最底层的,从而在社会上被人看不起。当今社会的主流文化认为到煤矿挖煤是一个不好的行业,社会对此存在偏见。
矿工的孩子会产生一种紧张感,家庭背景好不会把自己的孩子送到矿上去,觉得生活没有尊严,有一种被社会遗弃的感觉,美国犯罪社会学家阿尔伯特.科恩(Albert K.Clhen,1918-)把这种紧张感称为“地位挫折”。面对这种挫折,矿工子弟为了消除这种紧张感,他们会以自己的行为做出反应,(1)不好好学习,成人后无所事事,没有正当的职业,整天瞎混,成为影响矿区安定的隐患(2)到煤矿工作,但工作不认真,拉帮结派,工作之余,不断寻找刺激和冒险(3)努力成为大学生,离开煤矿,谋求更好的发展。
煤矿企业养育的人数要远远超过煤矿企业所需要的劳动力,所以大多数人还需要另谋出路。由于社会因素的影响,矿工们都在为自己和孩子寻找其他的出路,他们与社会当中的其他群体之间的文化会产生差异。
这种冲突是两种主文化或主行为准则之间的碰撞和冲突。当人同时面对两种主流文化或主流行为规则时,这种文化冲突就会发生。例如,煤矿企业在进行国有企业改革时,不少人脑子里还是过去的国有企业的文化观念,现在一下子过渡到公司制集团化管理,中国曾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形成了以经验主义、自然主义为基础的农耕文化传统,这种文化传统对煤矿职工影响极大,甚至于有些煤矿矿工就是由刚刚放下锄头的农民转化而来的,有的矿工现在还是农民,他既不可能简单地割断与旧的“农耕文化”的联系,又要同时面对新的煤矿文化的支配,很难适应,当他按照旧的文化准则行事时,就有可能与新的文化准则发生冲突。[4]不破不立,旧的文化往往势力很强,导致新的文化准则难以确立。
煤矿安全主流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重礼治轻法治、重伦常轻制度、重经验轻逻辑、重宗族轻国家,传统文化对煤矿矿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家庭的影响,还有社会的影响,传统文化的影响还是潜移默化、根深蒂固的,尤其是当今随着中国经济的趋强,传统文化更受重视,在这种背景下,传统文化的影响趋强,一方面是传统,另一方面是现代,在文化价值观、文化元素方面都存在很多的不同。甚至有的矿工还存在很浓厚的封建迷信思想,坚持认为妇女不能下井,妇女下井,矿井容易出事。
主文化的衰微。为建设公共文化,煤矿也会拿出一部分资金,多建立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实施文化共享工程,开展公共文化活动,以资源整合实现区域共享,大力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煤矿企业所提供的每项文化服务,即使是纯娱乐性的,也会对人们的思想产生影响,企业在提供文化服务时要坚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但现在不少煤矿企业在传播主文化时,显得信心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重形式轻内容,形式上的东西很多,花了很多心思,很好看,但是具有内涵的、能打动人的东西很少,把重点放在应付上级检查上来,表明我做了,但是做得怎么样就不好说了。二是追求简单快乐,一味追求快乐而忽略了理性的思考,过度强调视听语言给受众感官上的刺激和快感,造成了观众的精神美感和反思能力的逐渐衰减。当然,主文化的衰微与社会主流媒体,如广播、电视、报纸等在传播主文化方面存在的缺陷也有着重大的联系,如形式不生动、板着面孔说教,没有把理念通过丰富的感性宣传表达出来,不能从情感上感化人,适当地唤起情感和理智的力量,是宣传工作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还有的文化宣传一味迎合市场,存在低俗化现象,没有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等正是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了煤矿企业主文化的衰微。
按照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认同理论”煤矿矿工对于“我是谁、立于何处、何去何从”等问题不能圆满回答,为了体现认同并防御认同感的丧失,他们制造出各种风格,作为“圈内人”与“圈外人”的标志,亚文化的产生就是试图解决“认同”危机的象征性行动。亚文化研究是伯明翰学派早期最有影响力的研究之一,伯明翰学派成员菲尔.科恩在《亚文化与工人阶级社区》一文中曾对“风格”有过相关论述,他认为风格是一种对认同的追求和建构,各种各样的符号累积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有意义的整体,建立了一个群体的集体认同;亚文化的风格主要由三种元素构成:形象、品行、行话,主要发生在休闲时间内。
矿工的形象通过服装、音乐等物品和符号展现出来。一提到矿工,就是戴着安全帽,头戴矿工帽,手提矿灯,身穿煤色浸染的工作服,脸是黑色的,身上散发着汗臭,结实宽厚的肩膀,长满老茧而有力的手,在黑暗中开采光明,眼前弥漫着煤尘,他们没有很好的卫生习惯,随地吐痰,憨厚朴实,不拘小节,由于下井比较劳累,井里潮,井下的温度低,多爱喝点酒,平时也比较忙,部分矿工的工作不稳定,流动性比较大。每天下班洗澡,洗完澡后就休息,兴趣爱好不多,多数矿工业余爱好较为传统。由于井下太压抑,大家总得发泄发泄,少数矿工的爱好低级庸俗,注重个人享受,从地下世界钻出来,或者走进小餐馆,哥们几个一起吃肉喝酒,或者坐在牌桌前赌上一场,第二天,照样钻到地下挖煤。
不少矿工出身农民,价值观方面具有极强的农民阶级特色,就是一方面具有极强的物质需要,另一方面表现为容易得到满足,由于经济条件较差,对于个人的利益非常在乎,某种程度上缺乏大局意识和集体意识,道德方面,由于文化素质较低,思想政治觉悟不高,容易受到社会上流传的负面消息的影响,对于正面的宣传往往抱有怀疑和不信任的态度,但大多数矿工都是守法公民,不做违法的事情。矿工朴素、朴实,多热爱劳动,由于长期在地下挖煤,一直处在黑暗中,在寂静的通道中脑子无法考虑别的事情,因此矿工性格多比较闭塞,性格上多比较固执,容易偏向狭隘,生命的无常、矿难事故的所见所闻对矿工的生命观具有极大的影响,会觉得活着就是好,极少数人对死亡产生麻木感,“一条命就是20万元”,甚至觉得人生就是一场赌博。很多大型煤矿由于建矿时间久远,因此矿工之间关系比较复杂,有些结成了儿女亲家,有的是兄弟姐妹,有的是亲戚,形成“熟人社会”,具备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所提到的乡土社会的一个特点,即“在熟人里长大的”、“和生活上互相合作的人都是天天见面的”矿工的思想言行容易受到“熟人”的影响。
结合矿工的具体工作,矿工当中也流行一些行话,如“傻大黑粗”、“煤溜子一抖,钞票就有”“打横炮”,上井叫做“上窑”,叫缆车为“猴车”矿车滑了下去叫“放大滑”,下井叫“下坑”,矿工叫做“窑黑子”,选煤厂的工人叫“二窑黑”,在井口“望风”,“做地狱的事,吃天堂的饭”、“下井时间长了,脾气也变得黑不溜秋”。另外,由于体力劳动实在太辛苦,受简单、直接的思维方式的影响,矿工往往说粗话、脏话、大实话,直截了当,不懂得含蓄,某些语言已经成为了他们的行话,在井下喜欢说一些刺激的字眼过过嘴瘾,听说一点不公平的事情,他们都会骂上半天,发发牢骚,发泄发泄,大家习惯于互骂,骂的都是一些脏话,这已成为矿工之间的交流方式,他们往往看不惯知识分子的说话方式,认为会给他们带来酸溜溜的感觉。
矿区主要包括生产区、生活区和服务区,由于煤矿的特殊性,煤矿矿区的各种元素凝聚在一起形成了煤矿矿区的风格。
环境卫生状况尚待改善。“抬眼就是山,到处是黑煤”,相对于别的商品房小区,矿区环境污染相对严重,与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煤矿开采过程中的矿井水、洗煤水和矸石淋溶水等,往往会对地下含水层进行破坏,煤矿和工地上的煤尘和焦油污染,大部分未经净化就直接排放,会对自然水体造成严重的水污染;煤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的粉尘,使矿区的空气质量不断下降;大规模开采造成矿区土地、耕地塌陷、地表扰动等地质灾害造成沉陷区内居民的房子已成为危房;公厕的卫生较差,公共用水、用电线路存在不规范现象,有住户乱搭乱盖现象,在安全上不符合抗震及防火要求,同时也严重破坏了矿区的整体环境,居住条件亟待改善;运输车辆超载压坏路面问题严重,超速行驶抛洒问题严重,车辆乱行、乱停等扰民问题严重;矿区食堂卫生状况不尽人意,还有对矿区内的个体摊点缺乏监督的问题;部分矿工家属道德修养不够,随意丢弃垃圾、损毁树木花草、随地吐痰。矿工及其家属缺乏一个安全舒适的休息场所,还存在认识不到位、体制不顺畅、环卫工人过少和待遇较低、卫生设施设备短缺、宣传教育不到位、居民卫生意识较差等诸多问题。
矿区文化建设参差不齐。有的矿区缺乏人文景观,缺乏休闲娱乐场所。有的矿区注重安全文化的潜移默化,厂区路中央悬挂着充满人文关怀的安全标语廉政警句,墙上挂有充满幽默诙谐的讽刺漫画,职工食堂、职工宿舍、井口与澡堂挂有充满安全理念、安全文化、安全规章和画着安全漫画的文化牌板,机关楼和社区的办公楼以及每一个活动场所都悬挂着企业理念宣传牌板和各级领导来访、矿区发生的重大活动图片,经常举办了企业文化书画摄影展,展现职工风采,开展征集安全警言警句活动,举办文艺演出、安全事故案例图片展、安全现身说法、安全巡回演讲赛等寓教于乐的活动,让职工不经意间得到安全文化的熏陶,不仅宣传了企业文化,也教育了干部职工,营造出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进一步提高了矿工的安全意识。另外,由于工作岗位与待遇的差异,在矿区生活区,会形成穷人区与富人区,无形中在领导与职工之间、不同岗位职工之间划出一条界限,不利于集体意识的形成。
对于矿区青年来说,恋爱婚姻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矿区本身男女比例大幅度失调,在矿井中很少能见到女性的身影,相对来说,选煤厂的女性要多一些,但是,总体上,矿区女人还是偏少,而且矿区女青年对矿井工作的男青年有偏见,尤其是下井的男青年,很多人认为矿工脏乱差、文化素质低,工作环境又不安全,所以年轻女孩一听说是下井的,就不交往了,加上矿区工作时间长,又远离城区,缺少娱乐时间,种种原因造成了矿区男青年不好找对象,能找到一名理解自己的伴侣就成了他们最大的心愿。这一点也造成了许多矿区男青年在努力为自己寻找出路。
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矿工对矿区的一切充满了新鲜感,但当真正接触这份工作时,单调工作环境可能会消磨部分青年人的意志力,他们会产生失望的感觉,容易出现消极怠慢情绪,致使其工作质量不高、思想稳定性差。部分青年矿工安全意识淡薄、操作技能参差不齐等问题的存在,导致违规违纪现象屡禁不止。
由于一些青年在煤矿不能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得到尊重、没有女性太多的关注等,为了自尊的需要,他们在休闲时间里结成了帮派,在帮派里,主文化的核心价值,如冷静节制、雄心抱负等被享乐主义、蔑视权威和追求刺激、寻求冒险等取代,并把自己的价值观以一种扭曲的、强烈的方式来展现。服装方面喜欢穿颜色鲜艳一点的衣服喜欢那种充满力量的、表达情爱的音乐,部分青年比较粗鲁、蛮横,喜欢拉帮结派,有很强的团体意识,经常打架。体育运动方面,偶尔会踢踢足球打打篮球、乒乓球,但由于平时工作比较累,参加的人不是很多,面不是很广,但一旦形成了一个小的团队,一般都能坚持下去。
对于下井挖煤的原因,由于矿工家庭家长文化修养普遍较低,对子女的教育较为忽视,因此部分矿工子女没有受到好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没有家庭背景,没有关系,没有钱,又找不到别的合适的工作,因为没有别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无奈走进了矿井,还有部分矿工是因为自己祖辈都是矿工,对煤矿和矿工有着深深的理解,从长辈的手中接过了矿灯,这部分青年可能会成为我们主文化所倡导的优秀矿工,他们把不断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把知识学习、基础理论学习和煤炭生产实践结合起来,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把不断创新作为一个奋斗目标,敢于在最困难、最艰苦的地方太显身手,锐意进取,大胆探索,勇于开拓.大胆创新,跟踪世界煤炭科技发展前沿,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勤俭节约作为一种生活习惯,把安全生产作为一种自觉行为,他们会在平凡的岗位上追求卓越,成为矿里的骨干力量,成为煤矿行业的楷模。
安全亚文化与煤矿安全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安全亚文化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影响极大好的亚文化对煤矿安全生产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不良亚文化尤其具有反主文化特征的亚文化对煤矿安全生产有着较大的破坏作用,以致矿工在安全生产中违反一些组织的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导致一些“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行为的产生,而“三违”行为正是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的祸根。
受不良安全亚文化的影响,部分矿工往往不听众班组长的指挥,对煤矿的管教存在逆反心理。比如安全生产天天讲,对此些职工不知不觉产生了厌烦,甚至出现抵触情绪。在井下违章吸烟,甚至于认为喝点酒下井也没什么;逞能与盲目冒险,不尊重规律,好表现自己,爱出风头,别人不敢干的,自己偏要干,这种心理往往深受小群体中哥儿们义气的影响;“心不在焉”、“随随便便”等心态造成的事故屡见不鲜。
受消极情绪的影响,并将这种情绪转移到矿上的领导身上,从而不听指挥。人的情绪可划分为两种,即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积极的情绪往往能带来好的局面,而消极情绪往往会带来不好的事情。有的矿井尽管条件好,但由于矿工的消极情绪,有可能酿成灾害性的事故;有的矿井尽管条件差一点,但矿工情绪正常,反而能做到长时期的安全生产。情绪与矿工的安全有着密切的联系,尽量避免消极情绪的产生。套用美国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的一句名言: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是这种很小的差异却造成了巨大的差异。这种很小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指的就是情绪,而巨大的差异就是安全生产与出现事故的区别。产生消极情绪的原因主要有:对企业的分配制度的不满或者是对企业领导的管理方式不满;人际关系方面,与其他员工产生矛盾而怀恨在心;家庭关系不和谐;社会关系不和谐。受处分,受到某种自己认为是不公正的待遇;过于兴奋;没休息好等等,这些都会造成消极情绪的产生。
不听指挥的行为表现,比较常见的如特殊工种作业人员不持证上岗;两列车、两机车在同一轨道、同一方向行驶时,不保持不少于100米的距离;逗留井口;设备不按规定定期进行安全检查;乘坐罐笼时不排队上下;工龄不满一年的工人独立作业;井下作业时不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在采掘活动中,不执行“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则等。
时间长了,觉得自己有经验、有把握,没事,这种心理在老工人身上表现突出,多次违章也没有出现安全事故,进而认为违章也不会造成事故,形成习惯了、见惯了的麻痹心理,所以经常的为图方便而进行违章操作;听天由命,认为好坏天注定自己只能凭运气,尤其是哪些平时喜欢赌博的矿工,往往认为输赢是凭运气的,这种心理也会转移到工作当中,不尊重科学,不认真检修,粗暴蛮干;从众心理,群体在相互作用下,会发生从众行为倾向,容易“随大流”而失去理性的思考,进而做出与主文化要求相反的错误判断,产生严重的安全隐患。
安全动机是推动矿工进行安全生产的一种内部动因,安全动机形成以后,矿工就会对安全问题高度重视,不违规操作,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并能保持一定的时间。安全动机的缺失容易造成灾害性事故。有些矿工视安检部门是可有可无的部门,安全检查工作是没事找事,安全人员是自己的敌人,具有强烈的逆反意识,不愿意遵守一些安全操作规程,即使遵守也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被动地履行义务,这种心理就会为安全生产埋下隐患安全动机有正确与错误之分,错误的安全动机也容易引发事故。有的矿工对安全极为重视主要是怕自己致死或致残,只要自己是安全的,就不会考虑到企业或者其他的员工的安全问题;有的员工的安全动机是为了完成上级的安全指标,一旦考核结束,安全问题就不再重视,这些都是不正确的安全动机.也容易引发事故。
以上这些心理状态导致一些习惯性违章行为,如在输送带停止的情况下,违章用手清理带式输送机尾处的杂物,一旦输送带运转,容易造成事故;井下运输坑木、支架、轨道等颠簸材料不使用专用材料车,违章用矿车拖拉。
感觉就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直接反映,感觉是认知的开端。一般地把感觉分为两大类——外部感觉与内部感觉。外部感觉是指感觉外部刺激,分为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内部感觉是对内部刺激的反映,分为机体觉、平衡觉和运动觉。感觉具有适应性、补偿性等。知觉是对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知觉具有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整体性等。知觉作为一种活动,包括觉察、分辨和确认三个阶段。首先是对危险信息的觉察,这种觉察可以是凭借经验,也可以通过一定的仪器设备,紧接着进行去伪存真的分辨过程,最后进行确认。产生不安垒行为的原因主要有这样两个方面,从客观方面而言,引起感知觉的信息的呈现方式不足以引起人的注意。主观方面而言,人的感知觉的滞后、判断失误、错觉都会导致不安全行为的产生。作为煤矿生产企业.要强化危险信息的监测,这就要求投入一定的仪器,能够随时对作业环境作出准确的报告,报告方式要具有鲜明的特色。矿工在井下,与井外的信息交流通道必须通畅,尤其是那些有经验的矿工,多听昕他们的感受,切不可忽视他们发出的危险警告,机器设备在某些方面存在监测不到的盲点。在同一个班组中,注意新老职工的搭配。由于感觉的适应性,有的老员工会对一些危险信息视而不见。另外要强化矿工对安全隐患的知觉,提高准确性,加大对他们的技术培训。
知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矿工对外界危险因素的识别。知识越丰富,认识问题的角度越多,分析问题的层次就越深,对危险的感知能力也就超强。矿工以农民工为主,所受教育少,素质一般都较低。可以说是低素质的人在从事高危险的工作,不能从心理上真正认识到危险的存在,以及自身的行为与事故之间的联系。投资人尤其是小煤矿主心存侥幸,能捞一笔是一笔,矿工以挣钱为目的,从心理过程特征和状态看,普遍存在侥幸、麻痹心理。
不认真参加培训。按规定,新矿工首先要经过安全技术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2个月,包括至少20小时的急救知识和井下参观、现场实习,熟悉并了解井下工作最基本的安全知识,培训结束要参加考试。还要跟随有经验的老工人一起工作4个月,学习本工种的安全操作技术,经考核合格,才能在井下独立工作。煤矿安全规程、作业规程和技术操作规程,是必须认真学习和掌握的三大规程。
安全无处不在,责任重于泰山,普通矿工及管理人员知识水平低且不认真参加培训,造成了对危险因素的感知能力低,造成现场管理水平低,矿工安全意识薄弱、安全知识极其缺乏。矿井不通风,瓦斯积聚,在没有瓦斯检查员检查瓦斯等有害气体的情况下,违章指挥工人入井作业,或者是超通风能力生产,违章无风作业;暴雨来临之时,不派人观察井下涌水的情况,仍然指挥工人入井;井下爆破不使用水炮泥和炮泥充填,直接放明炮,火药引爆后从炮眼中喷出的火焰容易引发瓦斯爆炸,爆破前后不执行洒水消尘措施。矿工在瓦斯超限报警的情况下,不知道迅速撤退或者佩戴自救器逃生;工作面回采结束后没有及时予以密闭因漏风造成煤炭自燃和采空区积存的瓦斯涌出;主要风门和通风机无专人看管。
亚文化中的一部分与主文化的方向保持一致,还有一部分对主文化会产生排斥作用,为消解安全亚文化的不良影响,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主动的态度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合。
矿区环境问题主要由矿山废气、废水、废渣水土流失及沙化、滑坡、泥石流等问题构成,矿区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一方面是过去未重视环境保护,积累的问题太多,另一方面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新的问题又不断产生,不断累加。
要贯彻全程控制的原则,重点放在源头控制上,而不以末端控制为主,这样才能全面有效地控制污染和生态破坏。要综合运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来保护矿区环境,建立严格的矿业权许可制度,要求申请的矿山企业必须提供环保部门的审批意见书,并有一整套资源开发中的环境治理方案;对已建企业,建立土地复垦保证金制度;推进矿区环保产业化,在矿区建立比较完善的环保运行机制。要形成系统的保护矿区环境的法律法规体系,涵盖地下水、空气、土地等所有相关的领域保护矿区环境仅仅依靠企业的自觉是难以实现的,必须从立法上进行约束,当前在《矿产资源规划管理暂行办法》、《水土保持法》、《矿产资源法》、《土地复垦条例》、《固定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规中,对矿山企业的达标排放、“谁破坏谁复垦”、固定废弃物的集中定点处置等方面有一些具体的规定,要求开办企业必须遵循“三同时”原则,但尚未形成一个系统的法规体系。
管理层要重视社区工作,把社区工作纳入实施规划,做好社区工作,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强化社区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把为居民服务作为社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社区工作者要坚守职责,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形成全员参与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把社区建设成为充满生机与活力、充满尊重与宽容、充满美好与幸福的温馨家园,从而提高矿工的幸福感,增强企业文化的凝聚力,促进企业的稳步发展。
积极开展创建“志愿者监督岗”、“社区文明监督员”、“做文明矿工”等活动,引导广大矿工成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管理主体;大力改进矿区环境卫生,加强治安防范,提高医疗水平,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矿工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生理状态,而劳动时间太长会产生疲劳感,造成感知意识降低,夜班作业又会打乱了人体的生物钟,这些都会增加工作过程中的人为失误,社区工作者要引导矿工调整好每天的生活规律,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赌博等不良行为,保证充分的休息,减少工作中的不安全状态;中国即将进入老龄化社会,社区要把老年教育放在重要地位,建老年大学,让老年人学中求乐,乐中求学,给老年人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空间,有利于矿区的稳定,也有利于营造一个尊老的良好环境,在某种程度上也减轻了年轻人的负担,还能起到弘扬文化的作用;企业要做好扶贫解困规划,建立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助学救助、安置就业的扶贫帮困的系统机制,积极帮助困难职工,社区要关心关注困难职工生活,经常深入到特困职工家中进行家访,及时了解掌握每个困难职工的需求;同时加强新闻舆论宣传,对建设文明社区过程中一些好的做法和先进的典型以多种形式进行传播。
各煤矿有不同的突出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解决与职工切身利益最密切相关的突出问题。按规定,煤矿领导必须带班下井,定期下井与矿工谈心,既拉近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距离,也有利于矿领导了解矿工提出的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
住房、班中餐、下班洗澡、过节福利的问题。进行棚户区改造,切实解决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要重视井下吃的餐饭,要确保吃的饱、吃得好,这样才有力气多出煤、出好煤,生产才能更安全;要搞好澡堂的卫生,勤换水,让矿工上井后能洗得放心、舒畅,洗去疲劳感;还有过节福利,确保重要的节日(劳动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都能发些礼品,选择合适的礼品,既能让矿工及矿工家属满意,又能弘扬中华民族的节日文化和安全文化的理念;在井下设立饮水机,设立急救站。
注重解决好矿工子弟的就业问题。矿工子弟家在矿区,离工作单位近,因此吸纳矿工子弟到矿上工作,对于矿上的长期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部分矿工子弟所学专业并不适合企业,因此可以考虑让这些矿工子弟到高校学习第二专业,修二学位,回来再进行分配。山西潞矿集团坚持与中国矿大、华北科技学院进行长期合作培养,既能发挥出高校的资源优势,又能为企业储备人才,更为矿工家庭解决了重大问题,对于集团的发展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随着资源型行业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煤矿企业应着眼于建立现代化的企业,不能只盯住眼前的一点点利益,要按照煤矿关于矿工的培训方面的规定,采取多种形式,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规程、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岗位标准、操作技能及自救互救等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增强职工实际操作和应急处置能力。严格安全资格准入,未经过培训的、考试未通过的绝对不允许上岗;另外还要开展法制教育,国家对煤矿安全非常重视,这也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煤矿领域的一个实施,有关煤矿安全方面的法雄法规也比较多,这些都应该对矿工进行灌输;进行心理方面培训及咨询积极的心态对于每一个人都非常重要,矿工也不例外,煤矿行业的高风险性、工作环境不好社会地位不高等都会在矿工的心里投下阴影所以每一个煤矿都应该成立专门研究矿工心理与培训的机构。
培训不仅局限于矿工,也要对管理层进行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安全生产意识。企业的管理层应该意识到命令和号召是必要的,但意识的强化更为重要,从而重视与安全生产意识相关的文化建设工作,在这项工作中,管理层要树立自己的主体意识与责任意识。
单面宣传与双面宣传相结合。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单面宣传与双面宣传对受众态度的改变的作用不能绝对化,那些与宣传者持有不同意见者,双面宣传较为有效,而那些与宣传者持有相同意见者,单面宣传较为有效。对于安全亚文化的信奉者来说,多数是与宣传者持相反意见的,因此双面宣传尤为必要,在对他们进行宣传的过程中,既要看到正面,又要看到反面,既要看到肯定方面,又要看到否定方面。比如,既要宣传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趋于好转,又要宣传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既要宣传安全生产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还要宣传我们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和后发优势,以进一步增强信心;既要宣传安全生产方面做得好的正面典型,又要曝光安全生产方面做得不好的反面例子。另外,在进行双面宣传的同时,要以正面宣传为主。严格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坚持党性原则,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
要多宣传来自于一线的先进典型,善于抓住矿工形象的魂。少宣传官员,多把目光投向基层,聚焦职工,努力从普通矿工中挖掘先进的人和事,让矿工看到平凡的小事中、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做出伟大的事业,也能做到崇高的境界,近距离地感受到凡人善举的人格力量;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多宣传矿工那忍辱负重的工作态度和坚忍不拔的个性精神,而不是那种不卫生、说粗话的形象。
发生事故时不能仅仅把原因简单地归咎于矿区环境的保护、文明社区的建设、培训与宣传等方面的问题,这些文化方面的措施是很重要,但如果完全依赖于这些方面,那就是一种非科学的精神主义安全管理法,安全需要投入,安全需要成本,必须有好的装备,这样才能实现本质安全。为减少事故的发生,还必须大力进行技术改造,智利矿难救援证明了技术与设备的重要性,当前必须加大技术方面的研究,但在技术改造方面不能盲目追求快,当前中国发生的列车、大桥倒塌等事故就与急于求成的心态有关,快是快了,但是并不成熟,投入使用了,问题就慢慢出现了,一个成熟的技术一定要经过千百次的检验并需要多方的认证,先小范围的试运行再进行大范围的推广;按照《禁止井工煤矿使用的设备及工艺目录》等有关要求,及时淘汰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设备,淘汰落后的采煤工艺和方法,大力发展机械化开采;
普通矿工由于生活范围的局限,在技术改造方面的言行不一定是建设性的,往往把眼光盯在福利与工资待遇上,这方面的事情需要管理层来定夺,因此管理层物质态的亚文化价值观很重要管理层物质态的亚文化价值观不是通过阅读材料能读出来的,不是看材料中怎么写的,关键是看有没有挤出资金用来购买先进的设备,尤其是安全方面的技术设备,落实设备定期检测、维护、保养和检修制度,并投入资金进行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创新。
安全亚文化的整合需要家庭、社会的通力配合,良好的家庭关系对矿工的安全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煤矿工作环境艰苦,矿工长期从事高危险、劳动量大的工作,他们的劳动却不一定能够应得到社会的尊重,因此来自家庭的理解和尊重尤为重要,家人及亲戚朋友要多给矿工吹吹“安全风”,营造一个有助于增强安全生产意识的良好的氛围,家人要顾全大局,多说有利于企业发展和矿工安全的事,引导矿工遵纪守法,警惕和防止“亚文化圈”的侵蚀。做老婆的要体谅丈夫工作的辛苦,并多嘱咐丈夫注意安全,做父母的要多对子女进行教育,放任孩子任由其发展会养成子女在单位不遵守纪律的坏习惯,对于矿工谈到矿上的负面信息并发牢骚,不能火上浇油,要从好的方面来进行解读;另外,为确保矿工在井下有良好的情绪,家庭的和谐也很重要,要引导建设和谐的家庭,在家庭中倡导传统美德,形成孝敬老人、体贴丈夫、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良好风尚让矿工上班时没有后顾之忧,能够重视安全并及时察觉危险因素,从而以家庭的“小和谐”来推动矿区的“大和谐”建设。
1)我国煤矿所处地理位置、矿工成分及近年来社会变迁的影响,是煤矿安全亚文化的主要成因。
2)煤矿安全亚文化的主要风格是矿工性格粗犷、文化偏低、矿区环境比较恶劣、生活单调,煤矿青年则逐步分化,形成多元化趋势。
3)煤矿安全亚文化给煤矿安全带来相当大的不良影响,如矿工不听指挥、习惯性违章等。
4)针对上述情况,煤矿管理者应自觉对煤矿安全亚文化进行整合,优化矿区环境,加大安全培训力度,加快技术改造,并使先进安全文化进入有社区和家庭,社会各界也应关注煤矿安全文化,为矿工和家属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
[1]迪克.赫伯迪格.亚文化:风格的意义[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李艳丽.政治亚文化:影响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特殊因素分析[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3][美]杰克.D.道格拉斯,弗兰西斯.C.瓦克斯勒.越轨社会学概论[M].北京:中国政治大学出版社,2004:143-157
[4]方元务.安全生产意识与煤矿安全生产[J].煤炭经济研究,2007,(08)
[5]方元务,王淑江.安全亚文化概述[J].煤炭经济研究,2008,(12)
[6]方元务,王淑江.态度改变三阶段理论在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中的运用[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9,(01)
[7]郑杭生.以我为主,为我所用[J].求是,1998 (12):24-28
[8]高红森.煤矿安全人性化管理[M].北京:煤矿工业出版社,2010
[9]翟学伟.乡土中国的变迁—也说“无主体熟人社会”[N].光明日报,2011-09-20
The study of the coalmine security subculture
FANG Yuanwu
(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Yanjiao Beijing-East101601)
The coalmine security subculture has the enormous influence to person’s behavior.Its origin can be discussed from the economic factor,social factor and cultural conflict.The style can be analyzed from the style of miners,mining area and mining area youth.The adverse effects.To eliminate the adverse effects,we should integrate the coalmine security subculture actively.
coalmine security subculture;cause;style;the adverse effects;integration
TD76
A
1672-7169(2011)03-0049-09
2011-05-29。项目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华北科技学院科研项目(项目编号B009036)。
方元务(1975-),男,安徽潜山人,硕士,华北科技学院土木工程系讲师,研究方向:煤矿安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