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慧钦
(1.福建师范大学,福建 福州 350007;2.莆田学院,福建 莆田 351100)
小组活动在英语精读课中的应用
1、2刘慧钦
(1.福建师范大学,福建 福州 350007;2.莆田学院,福建 莆田 351100)
本文重点介绍了小组活动的形式及其在英语专业精读课中的具体运用情况,并针对该教学法在课堂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给出了对策。
小组活动;课堂实践;问题;对策
小组活动(group work)是课堂活动常见的一种教学形式。它是利用多种方法给两个或多个学生布置一定的任务,学生通过相互协作、使用自然产生的语言完成被赋予任务的一种教学形式。
小组活动的实施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结合英语教学的特点,适用于英语教学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小组讨论,小组游戏,小组帮差,角色扮演,小组竞赛,小组辩论等。
1. 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就是由老师提出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最终得出对问题的观点和看法。例如,在新世纪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本科生系列教材《综合教程》(何兆熊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第一册的第二单元“Whatever Happened to Manners"中,笔者提出了跟课文文本息息相关的话题:请学生举例说明人们日常生活中礼貌的行为极其重要性。这些话题不仅跟课文文本有关,而且也是学生十分熟悉并感兴趣的,因此,学生们都觉得有许多可以交流的内容,自信心倍增,踊跃参与到讨论中来,效果颇佳。
2. 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就是小组成员根据老师设定的场景,分别扮演故事中的各个角色。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为了更好地设计故事人物,把握人物心理,他们往往非常认真的研读课文中的人物原型。例如,在《综合教程》第二册的第六单元“We've Been Hit"中,课文讲述美国世贸中心倒塌过程中,Harry因为不愿扔下走不动的Victor独自逃生,而选择了留下帮助他,但最终两人都生死不明,而Harry的两位同事Mayblum和Hong Zhu则选择了继续逃生并最终跑出大楼。四天后,Mayblum,Hong Zhu,Harry的妻子和Victor的妻子共同参加了一场聚会。笔者基于这个故事,要求学生扮演这四个角色,模拟出他们聚会的场景。学生们通过角色扮演,不仅操练了口语,也能享受设计剧本和展示演技的过程,因此角色扮演是种很受学生欢迎的小组活动形式,学生们参与的热情很高,现场气氛非常活跃。
3. 小组辩论
小组辩论,就是小组成员基于老师提出的话题的正反两方面进行辩论。例如,在《综合教程》第一册的第六单元“Towards a Gender-free Society"中,课文探讨了男女共校教育的情况,结合文本,笔者提供给学生的辩题是:男女共校教育是好处多还是坏处多?在课堂上,我把学生分成两大组,正方组和反方组,采用自由辩论的形式,正方和反方学生交替发言。通过小组辩论活动,学生的语言输入和输出量都得以提高,思辨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效果喜人。
1. 成员分配
在课堂实践中,部分老师让学生自由选择小组成员,甚至是根据前后座位组成临时小组,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学生没有均衡分布,影响小组活动的效果,导致有些小组热情活跃,有些小组沉默无声。笔者认为,在小组成员分配中,应该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采取不同水平混合编组的方式,每组内都有高中低水平的学生,且小组成员要保持一段时间不变。此外,组内应该指定活动小组的组长,组长应善于协调并有责任心。
2. 话题策划
在课堂实践中,笔者发现有时候学生低头沉默,不知所措,出现“有题无议”的现象,这是由于老师所选话题不当导致的。为了避免这种现象,老师在设计话题时,应该在基于课文文本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话题的现实性,即,这些话题应该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而踊跃发言。而“有议无质”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碰到的另一种现象。表面上看,学生热火朝天地谈论,课堂气氛活跃,然而谈论内容却不够深入,仅停留在粗浅的表面现象上,或者纠缠细节甚至跑题。这是由于学生对课文文本及相关资料挖掘不深造成的。老师应该帮助学生充分掌握课文内涵,并且根据所设计的话题,安排学生提前查阅一定量的相关资料,因为只有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更好地把这些信息内化成自己的观点。
3. 监督指导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个别内向的学生和成绩较差的学生较少开口说英语,还有个别学生甚至说汉语。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依靠小组组长的协调外,还要依靠老师的监督指导。老师不能只是站在讲台上,而是应该走到学生周围,鼓励学生发言,对内容进行“点拨”和引导,倾听他们的观点。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活动,老师应当导入相关背景知识,必要时,还可以先表明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使学生的语言输出有一定的基础。
4. 评价机制
老师在小组汇报结束后,首先,对他们的观点进行梳理总结,对于恰当的观点要及时予以肯定,对于较严重的语音语法错误,适当地加以纠正,但切忌点评过细。其次,老师评价可以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允许学生参与评价。再次,评价结果应该与学生的学期成绩相挂钩,对于表现较好的学生予以加分,这样能够使学生重视平时表现,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去。
小组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适用于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它改变了传统的死板枯燥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催化了有意义的语言运用,创造了一个有利于学生语言习得、内化的支持环境。当然,在具体课堂实践中,它也会碰到一些问题,这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探索和解决。
[1] 李大鹏. 对大学英语课堂中应用小组活动的探讨[J]. 读与写杂志,2009,2.
[4] 庞继贤,吴薇薇. 英语课堂小组活动实证研究[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6.
G42
A
1008-7427(2011)02-0131-01
2010-12-10
作者系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08级研究生,莆田学院外语系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