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遂闲堂考述

2011-08-15 00:52
关键词:问津张氏天津

张 磊

(天津图书馆,天津300000)

张氏遂闲堂考述

张 磊

(天津图书馆,天津300000)

张霖,室名遂闲堂,河北抚宁人。以业长芦盐而久居天津。康熙时构筑问津园与一亩园,在康熙中叶遂闲堂的活动影响达到鼎盛。遂闲堂是天津历史文化的开创者,没有张氏遂闲堂,也就没有代表天津历史文化高峰的査氏水西庄,因此遂闲堂在天津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至关重要。然而由于文献记载稀少,活动时间相对较短,对遂闲堂的研究并没有受到学界的普遍关注,与其对天津文化的贡献极不相称。文章从张氏父子兄弟事略、张氏园林、遂闲堂宾客述略、遂闲堂的主要活动、遂闲风雅余韵五个方面叙述张氏遂闲堂发生、发展的过程,呈现张氏遂闲堂的大致脉络。

天津文化;盐商;遂闲堂

天津人文之风起于清初,发轫于长芦盐商们大起园林宅院,蓄积书画彝鼎,广结文人墨客。清代中期天津学者、诗人梅成栋指出:“沽上文坛风雅之事,一盛于国初张鲁庵方伯之遂闲堂,再盛于査莲坡居士之水西庄”。康熙中,莲坡(査为仁)之父査日乾投于张鲁庵(霖)门下,任天津关书办,遂霸占长芦盐之利,走上发家致富之路。由此我们可以说,没有张氏遂闲堂,也就没有后来的査氏水西庄。然而目前对于水西庄研究,由于学者的不断探讨,已经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并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而首开津门文坛风雅的张氏遂闲堂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与其对天津文化的贡献极不相称,笔者不揣浅陋,将星散于史料中的有关资料进行整理,以期能够呈现张氏遂闲堂的大致脉络,便于学者研究,进而达到完整地体现天津文化历史发展足迹的目的。

一、张氏父子兄弟事略

遂闲堂主人张霖(1658-1713)①字汝作,号鲁庵,晚自号卧松老衲,室名遂闲堂。张氏一门原籍抚宁(今河北省抚宁县),因清顺治二年(1645)抚宁卫并入山海卫,故又称山海张氏。张霖之父张希稳顺治年间因业盐长芦而移居天津,家业也因此兴旺。张霖七岁丧父,是他的母亲把他抚养长大并步入仕途,姜宸英在《张公墓志铭》中说:“(张母)为工部君延明师,广市书籍,以资其学业,工部君以藐然孤童得遂成立,夫人之力也。”可见张霖的母亲在他的成长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张霖二十岁左右由廪贡生步入仕途,任职工部营缮司主事②,后升调兵部,任车架司郎中。随后张霖以赡养孀母为由,告养回津。康熙二十八年(1689)张霖母亲去世归葬抚宁原籍③,张霖于抚宁营建思源庄以寄哀思。丁忧三年后,张霖重入官场,任职陕西驿传道,三十四年升安徽按察使,三十七年迁福建布政使,三十九年,因为在安徽任职时失察属吏而降官,不久改授云南布政使,后因事被劾落职。四十五年因盐务牵累,家产被籍没,遂闲堂从此中落。五十二年去世。张霖著有《遂闲堂稿》,已经亡佚,存世诗仅三首,收录于《津门诗抄》中。

次子张坦,字逸峰,与其弟张壎同中康熙三十二年(1693)举人。史称“性嗜学,博览强识,叩之立应。④”曾向当时的诗坛领袖王士禛学习诗词,向赵执信学习书法。著有《履阁诗集》和《唤鱼亭诗文集》。

三子张壎,字声百,善草书,工诗,著有《秦游诗草》与其兄坦同著《二张子合稿》文集。

张氏家族中另一个重要人物是张霖的从弟张霔。张霔(1659-1704),字念艺,号帆史,一号笨仙,又号笨山,别号秋水道人。是天津清代早期的著名诗人,他在诗歌创作上主张抒写性情,他的诗歌有较高的艺术价值,颇受时人好评。梅成栋在评价前代天津诗人时说:

栋尝论津人诗三家,前有帆斋(张霔读书处名帆斋),中有虹亭(于豹文),后有芥舟(金玉冈)。芥舟诗骨之清如冰壶玉椀,不著尘氛;虹亭格律清坚,选才宏富;笨山则如风鹄摩天,春鸿戏海。皆自成一家,足供后学之模楷⑤。可见张霔在天津文坛上的地位和影响。他曾与梁洪、龙震、黄谦、大悲院诗僧世高等成立“草堂诗社”,又与刘文彬、施虎文、李峨仲等组成另一个“近古诗社”。一生作诗达万余首,藏于石匣中,说:“过五十载,删定也。”可惜天不假寿,年四十六即辞世,其诗歌作品也多散佚,仅有《绿艳亭稿》、《欸乃书屋诗集》、《欸乃书屋乙亥诗集》和《读晋书绝句》等著作行世。

张霔还是一位极有造诣的书法家。《天津府志》称他“诗似李白,书得张旭神骨”。梅成栋曾经收藏过一卷由张霔手书的《近古诗社诗稿》一册,录诗不过数十首,梅氏言其“字画遒古,逼肖钟、王(三国书法家钟繇和晋代王羲之)”⑥。

张霔由于科场失意,所以置身世外,专注于诗歌、书法,他以独树一帜的诗风,在清代初期的天津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张霔还是一位性格质朴的人,他自言“万恨人间轻惜别,半生世外重交知。”⑦因此与一些诗人如与龙震、吴雯等结下了真挚的情谊。张氏父子兄弟俱赋文才,这是遂闲堂能够广结宾客开津门人文风雅之先的基础。

二、张氏园林

园林是文化发生发展的载体,文人墨客觞咏其间,使园林更加丰蕴文化内涵,而园林的兴废则折射出主人家业的盛衰。据《(乾隆)天津县志》记载,张霖在天津的园林有问津园和一亩园。

问津园在城东北锦衣卫桥。清代的锦衣卫桥位于现在的河北区,北起金钟河路,南至小关大街。问津园依金钟河而建,这里风光旖旎,曲折幽静。园中树石葱蒨,亭榭疏旷,垂杨细柳,流水泛舟。它作为天津的著名园林而驰名国内,“海内名流过津者无不假观,称为小玉山云。⑧”因为问津园坐落于金钟旧河的东岸,所以民国间天津学者于鹤年考证说问津园即是史志中所称的河东别业⑨。

“问津”一词语出《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原意指问路,后来为探求途径或尝试的意思。问津园坐落于金钟旧河的南岸,张霖取其意而名之。问津园作为张氏别业,是其与宾客宴游的重要场所,因此问津园也成为清初天津的文化中心,有许多吟咏问津园的诗句流存至今。如清代诗人沈一揆有《游问津园》:“问渡寻幽径,风来处处香。春云浮广陌,高阁出危墙。细马嘶花下,村农侯道旁。到门无别树,一带尽垂杨。⑩”吴雯《春初过问津园诗》:“河流带残雪,轻舟向前渡。沙软没屐齿,柴门向溪路。却登水上楼,遥见海边树。大野浩茫茫,春鸿正东去。⑪”这些诗从不同侧面描绘了问津园的景致。

关于张霖兴建问津园的缘由,《(乾隆)天津府志》卷二十九张霖传记中记载:“中间缘事落职,遂构问津园为偃息地。”纵观张霖一生,有两次离开官场,第一次是为赡养孀母主动辞官,第二次则是因弹劾而被罢免。《府志》言“缘事落职”明显是指被罢免,张霖罢官是在康熙三十九年,然而如果说问津园是其罢官以后所建,又显然不符合史实。

一亩园又称一亩居或一亩山池,在城外东北方向。园中建筑有垂虹榭、绿宜亭、红坠楼、遂闲堂等。见于诗文的建筑还有浣烟楼。这里最为著名的是遂闲堂。

遂闲堂是张霖为了赡养孀母而建的,当时,张霖由兵部车架上郎中任上辞官回津,这一点张坦在《遂闲堂十首》诗序中叙述的非常明白:家大人备官郎署,捧檄萦怀,归养晨昏,请告获予,兴公遂初如愿,非因泉石抽簪,安仁雅意闲居,岂为宾僚辟径,将娱厥志,爰构斯堂。月树烟廊,奉板舆而周历;花光草色,杂莱彩以将迎⑫。

文中言“备官郎署”,清代郎署特指京曹,说明张霖是在供职京城其间告养归津的。之所以命名“遂闲”,张坦在文中言明是取“遂初”之意。所谓遂初,是指去官隐居,得遂初愿。“遂”有舒肆貌,故遂闲之意是指自由自在地作闲人闲事。张霖以“遂闲”为室名,遂闲堂成了他的代称。张霔撰有《遂闲堂别墅移柳记》一文,详细的描述了遂闲堂中的诸多景致,今抄录于下,以飨读者:

山无水不活,居无树不幽,居固不可不有树也。然居有因树而结者莫便于山林,树有因居而移者,莫不便于城市。遂闲堂别墅筑于人境,闲则闲矣而不幽,无树故也,于是乎移柳。云树之中惟柳最贱,柳之中惟垂杨差贵,以津门甚少,少斯贵耳。其一扶疏池上而分映亭榭者,移自倩绿园也;其一近鹤院,一傍竹关,而两两交覆者移自问津园也。其画楼左右四株,参差环顾而高出墙垣者,移自高氏园也。其移法不一,或束缚其条而竟自门入,或门不可入而自屋上过之,至屋上亦不得过而破壁进之,总之于极不便之中而求至便之法,人力故不惜也,前后远近共得七株,津门之垂杨亦几几告尽,而遂闲堂之居亦无地可种矣。主人乃属作《七柳记》,志不更移也。⑬

张霖在遂闲堂的建造上可谓竭心尽力,为营造幽雅的环境而将津门的垂杨几乎移尽,虽然语义夸张,但张霖不遗余力地营建遂闲堂的形象却跃然纸上。

张霔在三岔河口附近还建有帆斋,作为他的读书处。这里也是清朝初年文人雅集的重要园林之一。他的书房靠近水边,惯听水上橹桨声咿咿不绝,遂名为欸乃书屋。其中的建筑有琴海堂、云庵、阅耕堂、茶圃、旧雨亭、蝶巢、艳雪龛、诗星阁、卧松馆诸胜。园林亭馆都以天然为本,瓜花豆叶,竹林石影,如同村舍,正与园主人张霔质朴的风范径相一致。

张霖个性张扬,梅成栋尝言“鲁庵先生轻财好士,是其所长,而任侠豪奢,终以致祸。⑭”康熙四十四年(1705),时任工部尚书的王鸿绪在给康熙的密奏中称其“居家豪纵”,直隶巡抚李光地弹劾张霖,称他假称奉旨,贩卖私盐,牟取暴利达1617800两。四十五年,张霖被羁押入狱,家产全部被籍没,遂闲堂从此衰败。

乾隆初年时,问津园与一亩园都已经废弃,诗人墨客过此往往引发兴废之感,留下不少诗篇,如水西庄第二代主人査礼有《秋日过张氏一亩园感旧》诗云“满目秋光落叶黄,故家风物感苍苍。繁弦急管飘零尽,惟有寒蝉噪夕阳。”⑮如今这两处名满海内的园林早已遗迹无存。

问津园和一亩园是天津在国内驰名最早的私家园林,是当时天津规模最大、最具影响的园林,它比后来著名的水西庄要早三、四十年。

三、遂闲堂宾客述略

由于天津地理位置独特,既是京师的门户,又是南北交通枢纽,因此江南和关外的文人学者晋京就试就职或致仕还乡,必经天津,免不了在此逗留。而在京的文人学者,也不时往来于天津。这些名流学者在经学、史学、文学、艺术上都有很深的造诣,艺术创作的手法和观点也不相同,如散文家方苞创立桐城派,文学家朱彝尊创立了浙西词派等等。张霖和张霔对这些名流学者热情款接,并以自己的园林为依托,诗酒唱和,品书论画,不但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佳作,而且文人们各自阐发自己的创作理论,从而促进了南北的文化交流,开阔了天津人的视野,开创了天津文化发展的历史。

遂闲堂的鼎盛时期在康熙中叶,从现有史料分析,大约在康熙三十至四十年前后的十多年中,遂闲堂的活动影响达到鼎盛。在这期间出入遂闲堂的宾客有参与《明史》纂修的文学家姜宸英和朱彝尊,数学家梅文鼎,散文家、桐城派的创始人方苞,著名画家石涛、戏曲家洪昇,以及诗人赵执信、吴雯、沈一揆及汪士鋐、王翚、张石松、方舟、陆石麟、马长海,画家徐兰和天津本地文人梁洪、李友太、龙震、黄谦等,可谓是高朋满座,盛极一时,时人将其比作门客三千的信陵君,今择要叙述如下:

姜宸英(1628-1699)浙江慈溪人,字西溟,学者称湛园先生。工古文,康熙间被推荐入明史馆,又参与徐乾学主持纂修的《大清一统志》,康熙三十六年(1697),以七十高龄成为进士。著有《姜先生全集》。姜氏在张霖任职京城时已经相识,在其进士及第前曾客居遂闲堂,其文集中存有与张氏父子的酬唱诗篇,如:《逸峰同年筵上留别且约秋初同入关》⑯、《寄张使君生日兼致西游之意》⑰、《逸峰同年留馆园中即事十首》⑱等等。

朱彝尊(1629-1709)浙江秀水人,字锡鬯,号竹坨。少年时痛心于明亡,励志恢复,于是客游四方从而名声渐广。康熙十八年(1679)应博学宏词科,授检讨,参与《明史》修纂,并对撰修体例多所建议。兼工诗、文、词与经学考据。诗与王士禛齐名,词与陈维崧(1631-1688,江苏宜兴人,字其年,号迦陵,以骈文及词最负盛名)并称朱陈。有《曝书亭集》、《经义考》、《日下旧闻》、《明诗综》、《词综》等。朱彝尊罢官南归道出津门时,曾受遂闲堂款接,张霔有《送朱锡鬯检讨南归》云:“夫子官虽罢,相逢无戚颜。久知金马贵,不及布衣闲。⑲”。另有《坐锡鬯先生舟中值梅子定九适至》(梅文鼎字定九,号勿庵,安徽宣城人)等诗。

方苞(1668-1749)安徽桐城人,字凤九,一字灵皋,晚号望溪。康熙四十五年(1706)会试中式。五十二年,因大学士李光地推荐入直南书房,后改直蒙养斋,充武英殿修书总裁。雍正、乾隆间,历任内阁学士、礼部侍郎。为学宗程朱,文章学韩、欧(指韩愈、欧阳修),为桐城派古文初祖,号为一代正宗,曾奉乾隆之命,选八股文成《钦定四书文》。有《望溪文集》。方苞自康熙三十年到京,在其后的五年中曾两应顺天乡试而未中,潦倒的方苞成为遂闲堂宾客,并得到张霖的解囊资助。在遂闲堂衰落后,乾隆年间张霖曾孙张映辰前往桐城投靠方苞,方苞追思旧日情谊,资助回馈。

赵执信(1662-1744)山东益都人,字伸符,号秋谷,康熙十八年(1679)进士。官至右春坊右赞善。二十八年,因在国忌日至洪昇家看《长生殿》演出而革职。著有《声调谱》及《后谱》、《谈龙录》、《饴山诗文集》等,在清初文学领域中,从诗歌创作到诗歌理论,都有相当高的成就。

在遂闲堂的众多宾客中以赵执信住其家最久,张霖的次子张坦向他学习书法。赵执信一生坎坷,正当他落拓之时得到张家的帮助。他在《去天津留别鲁庵》诗中言:“经岁忘归客,今朝独去身。可怜相送者,一一最相亲。”反映了他与遂闲堂的主人的情谊。他吟咏天津与遂闲堂的诗作,大多收录在《因园集》卷六中。

吴雯(1644-1704)山西蒲州人,字天章,号莲洋。诗得王士禛揄扬,名声大噪,有《莲洋集》。吴雯是众多宾客中与遂闲堂交情最深的一个,因此在他的诗文集中有不少与遂闲堂活动有关的吟咏之作,因此在遂闲堂史料稀少的情况下,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如《张水部修雷氏琴》、《题遂闲堂赵松雪画图》反映了遂闲堂的收藏,而更多的是反映了当时的活动,如《题徐芝仙(徐兰)为笨山舍人绘三大士像》、《为鲁庵书扇》、《奉陪鲁庵观察游慈恩寺》等等。

康熙三十九年(1700),张霖虽然被革职,但遂闲堂依然宾客如云,如康熙四十年赵执信客居遂闲堂,此年吴雯访旧天津,张霖此时赋闲而居,在自家园林中种花移竹,与宾客雅集唱和,倒也逍遥自在。

张霖的慷慨热情和张霔的真诚质朴,父子兄弟都具有良好的文学修养,同时雄富资财,待客供帐丰备,因此遂闲堂宾客如云。

四、遂闲堂的主要活动

从现有的诗文看,遂闲堂的活动体现在两方面:首先是诗词唱和,包括宾主之间送往迎来的赠答、亭林景色的题咏、良辰佳节的分咏、旅途中景物的吟咏和对名画的题咏,散见于各自的诗文集中。

其次是收藏活动。《(乾隆)天津县志》只言遂闲堂“法书名画充溢栋宇”,具体内容并没有专门的资料记载,只能从相关诗文中体现:其一是藏书,吴雯在《简逸峰》诗中说:“履阁藏书一万卷,今古纷纭自凌缅。”又言“君家藏书称最多,三十乘久传清河。近日秣陵有黄氏,我曾为作千顷藏书歌。⑳”“秣陵有黄氏”指清初江南著名藏书家黄虞稷,他的藏书处名千顷堂,有《千顷堂书目》行世,将遂闲堂的藏书与江南大藏书家黄虞稷的千顷堂相提并论,虽有溢美之嫌,但足见其藏书之富。

其二是书画收藏,吴雯有《题遂闲堂赵松雪画图》㉑诗云:“忆昔驱车北平道,停车特谒夷齐庙。阶下偃松亦太奇,就地蟠拏助清啸。今日堂中作画看,吴兴妙手写生难。更画柴桑老处士,归来独抚恣盘桓。堂上主人柴桑客,官职不同性情一。归欤久自称卧松,取意何期画中得。”松雪为元代书画大家赵孟頫的号(赵孟頫(1254-1322)元湖州人,字子昂,号松雪道人),他的书画作品是历代公认的收藏珍品,张霖收藏的这幅画题名为何,不得而知,但画中的内容从吴雯诗中叙述看,为归隐的陶渊明:柴桑,为陶渊明的籍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句,故可知为陶渊明形象。同时还表明,张霖自号卧松老衲,亦取意于此。

其三,名器收藏,张霖曾收藏了一把珍贵的雷氏琴,吴雯在《张水部修雷氏琴》诗中言“制琴昔何人,遗器留千载。得者惊摩挲,踌躇感时代。……斯琴故斑驳,中声托其内。”雷氏琴为唐朝名琴,它以清越如击金石的琴声为历代名家所重,据言张霖获罪后,献出了这把珍贵的雷氏琴,从而使案件延缓数年㉒。

除了这些传世珍品,张霖还亲自制作了一批用料极为考究的墨锭用来收藏,张坦在《以家藏墨分赠同社诸子》诗中描述道:“黄山老松百尺强,割麋煮角然松肪。阴空风日不到处,石窠万杵捣元霜。我翁妙制出新意,加以凤喙龙涎香。清白传家弃铜臭,保留实欲充珍藏。列屋不用买蛾椽,明窗自足参丹黄。虽然不及李承宴,或可突过程君房。㉓”李承宴是南唐人,程君房是明代万历间人,二人均以精于制墨而著称于世,所制墨锭为后代文人所珍爱。张坦自言“虽然不及李承宴,或可突过程君房。”足见这批墨的质量上乘。

与水西庄相比,张氏遂闲堂的活动内容比较单一,究其原因,笔者以为有两点:首先,天津在遂闲堂之前没有文化积淀。清初天津文人王又朴在论及故乡文化时曾说:“余乡虽密迩京师,然于明成祖始建,盖军卫地也。其俗尚勇力而椎鲁不文。又河渠南通吴越荆楚,岁漕粟而之都;东南百里之近即海,四方客之逐鱼盐者趋如鹜。以故好学能文之士,数百年卒无闻焉㉔”也就是说,清康熙以前,天津在文化史上没有可以称述的,经过张氏遂闲堂的努力经营后,这种情况才有了改变,其二,遂闲堂的活动时间比较短,兴盛时期只有十余年的时间,因此一些活动难以进一步展开,如引进人才、编辑出版等等。

五、遂闲风雅,历久弥远

自张霖创建遂闲堂后,其财富与影响迅速扩大,但是由于盐案牵累,家业顷落,张氏一族的生活陷于困顿之中达四十年之久,遂闲堂的主人并没有给后人遗留什么可以继承的财产,但却将对文化孜孜以求的精神留给了后代,一门之内,悉解吟咏,遂闲风雅绵延百年之久。今择要辑录如下:

张映斗,字南杓,张琯之子,张霖曾孙,其诗主平淡,不尚绮靡。其弟映辰,史称慷慨有干略,亦能诗。只身前往吴越,投靠方苞,得方苞推荐,遍访张霖旧友,得其资助而归,复兴祖业,乾隆三十三年(1768)与其兄映斗在今河北公园后,金钟废河北岸起墓园,仍以思源庄命名㉕。思源庄建成后,成为天津文人的雅集之地。张映斗兄弟二人在此成立诗社,虽然其规模与影响与当年的遂闲堂不能同日而语,但却是遂闲堂余韵的绵延,也是天津文化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

张映暐,张壎孙,道光三年(1823)进士,官湖北利川县知县。

张虎拜(1741-1794)字锡山,号召臣,又号啸崖,映斗之子。乾隆戊子(三十三年,1768)、己丑联捷进士,历官内阁中书。四十五年加衔翰林院编修,督学河南。后迁宗人府主事。终年五十三岁。史称在官清慎,善鉴别人才。工楷书,为大学士阿桂所重。其先人碑刻,必令张虎拜书写。著有《妙香阁诗集》。

张虎士,字环极,号卫臣,张映辰之子。诸生。官锦县(今辽宁锦州市)典史(一说官承德县典史)。曾辑其先人五代诗,汇为一卷,名《遂闲堂诗草》,同里梅成栋为之校订,凡数十万言。今以抄本存世,珍藏于天津图书馆。

张凤翽,字飞卿,张虎拜之子。道光间官贵州铜仁府知府(十一年〈1831〉至十三年在职),在官其间与李蓁(提督煦之孙,无考)等,成立诗社,联吟唱和,刊有倡和集。辑有《啸崖先生传》,在贵州铜仁刊印出版,今藏天津图书馆。

张凤辉,字耀卿,张凤翽之弟。官江西知县。子棠,字爱樵,官江西县丞,次子桐,字筱琴,随宦江西,为照顾其父,终身未仕,以布衣终老。著有《秋园小诗》一卷,收藏于天津图书馆。

据《志餘随笔》记载,张棠之子张荫,字文山,官湖南知县,次子梦熊,字渭川,官江西府经历。女玉贞、淑贞。张桐之子国琛,女馥云,俱以从宦家江西,一门之内,悉解吟咏,遂闲遗风于时未坠㉖。

张筠,字竹芳,遂闲堂后裔。少喜文墨,善作诗。年长与缪其位结婚,夫妻酬唱如良友。曾绘《长江风雨图》,名流题咏殆遍㉗。

遂闲堂自创建至今已经三百余年,其遗址早已荡然无存,所留遗迹已经烟消云散,文献记载也极其稀少,然而它是天津文化的引导者,同时也是天津历史文化的开创者,在天津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梅成栋尝言:“大抵津门诗学倡其风者,惟遂闲堂张氏为首,继之者则于斯堂査氏也㉘。”没有张氏遂闲堂,也就没有代表天津历史文化高峰的査氏水西庄,因此张氏遂闲堂在天津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至关重要。

①清姜宸英《张公墓志铭》(载《湛园未定稿》卷六)中记载:张霖之父卒于康熙癸卯(二年,1663),时张霖七岁。中国传统以虚岁计算,张霖此时实际年龄应该是六岁,以此推算,张霖生于顺治十五年(1658),卒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故,张霖的生卒年为(1658—1713),享年五十六岁。

②清张虎士辑《遂闲堂诗草》李六楷序:“伯鲁庵公少孤,弱冠服官水部,恪遵先行,以尊贤礼士,重义轻财名满宇内。”按:古时男子二十成人,初加冠,体还未壮,故称弱。

③清张坦.履阁诗集.清刻本:《思源庄》诗序

④高凌雯.(民国)天津县新志.刻本.1938年:卷二十一之一

⑤清梅成栋.津门诗抄.刻本.思诚书局,清道光四年(1824):卷六

⑥清梅成栋.欲起竹间楼文集.龚望复印本:卷一

⑦清张虎士.遂闲堂诗草.清抄本:張霔《送慧林上人南还兼寄石涛轮庵》

⑧清吳廷華,等.(乾隆)天津县志.刻本.清乾隆四年(1739):卷七

⑨于鹤年.天津思源庄考.河北月刊,1934年,第二卷七期

⑩《游问津园诗四首》之二,载乾隆《天津县志》卷七

⑪清吴廷华等纂.(乾隆)天津县志.刻本.清乾隆四年(1739):卷七

⑫清张坦.履阁诗集.清刻本

⑬清华光鼐辑;王守恂编.天津文钞.刻本.天津:金氏,1920:卷五

⑭清梅成栋.津门诗抄.刻本.思诚书局,清道光四年(1824):卷二十六

⑮清査礼.铜鼓书堂集遗稿.刻本.清:卷一

⑯清姜宸英.苇间诗集.刻本.清道光四年(1824):卷四

⑰同前

⑱同前:卷五

⑲清梅成栋.津门诗抄.刻本.思诚书局,清道光四年(1824):卷五

⑳清吴雯.别本莲洋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济南:齐鲁出版社,2001:第5 册

㉑同前

㉒关文斌.文明初曙.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

㉓清张坦.履阁诗集.清刻本

㉔清王又朴.诗礼堂古文.刻本.王氏诗礼堂,清乾隆十九年(1839)

㉕前思源庄为张霖在抚宁故乡修建,时间在康熙二十八年(1689)归葬其母时所建,为张氏墓园。至张坦始葬于津门。详于鹤年《思源庄考》

㉖高凌雯.志餘随笔.刻本.天津:金氏,1936年:卷四

㉗清梅成栋.津门诗抄.刻本.思诚书局,清道光四年(1824):卷二十

㉘清梅成栋.津门诗抄.刻本.思诚书局,清道光四年(1824):序.

The research on Zhang’s Suixian hall

ZHANG Lei
(Tianjin Library,Tianjin 300000,China)

Lin Zhang,the owner of the Suixiantang,was borned in Funing of Hebei province.He lived in Tianjin for trading of salt,and built the Wenjinyuan and the Yimuyuan in Kangxi Dynasty.The influence of activities that held in the Suixiantang come to the peak of itself at the middle of Kangxi Dynasty.The culture of Tianjin started with the Suixiantang and be considered that the Shuixizhuang of Cha’s which showed the peak of Tianjin culture could not turned up without the exist of the Suixiantang,so the Suixiantang was very importan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ianjin culture.However the document of the Suixiantang is very limited because the exist of the Suixiantang was not long enough to ask the researchers to pay close attention to it.It was a great pity.This essay was written to descrid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uixiantang by five parts includes of the family of Zhang’s,the gardens of Zhang’s,the guests of the Suixiantang,the activities held in the Suixiantang and the feature of n the Suixiantang’s culture.

Tianjin culture;the salt merchants;Suixian hall

K878.2

A

1673-9477(2011)02-0022-04

2011-01-12

张磊(1962-),女,山东掖县人,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古籍整理工作。

[责任编辑:王云江]

猜你喜欢
问津张氏天津
如果天津有“画”说
张氏头针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江城
天津卷
庆全庵①桃花
《天津之眼》
天津问津书院的魅力何在
某些作家
天津
岳阳张氏正骨气血理论之以气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