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教育筹资的经验与启示

2011-08-15 00:55吕旭峰
关键词:香港中文大学母校校友

吕旭峰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河南开封475004)

香港中文大学教育筹资的经验与启示

吕旭峰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河南开封475004)

香港中文大学非常重视教育筹资工作,举全校之力做好筹募工作,各部门间的通力合作,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体系架构来保证筹资工作的开展。香港中文大学独特的书院文化与大学相辅相成,凝聚了学生对书院和母校的归属感;新颖而详尽的筹资活动设计吸引了包括校友在内的社会各界的教育捐赠;教育捐赠项目主要针对学生,增加了各方面捐赠的积极性。从香港中文大学筹募资金理念和方法及效果来看,对我国大陆高校的筹资工作有许多可资借鉴之处。

香港中文大学;教育筹资;教育捐赠

香港中文大学(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CUHK,以下简称中大)成立于1963年,是香港乃至亚洲首屈一指的研究型综合大学,也是香港八所受香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并可颁授学位的高校之一,灵活的学分制、书院制、中英兼重和多元文化是中大独有的特色。除香港政府资助外,还有慈善团体、香港工商界、海外和个人投资,捐资年均约4亿港元,2008年中大筹募资金达到7.27亿港币。2008年6月30日至2009年6月30日止收到捐赠款项279万港币,占年度收入的6.3%[1]。中大提出一个宏伟目标,即将于2016年前筹资港币一百亿打造中大,使其成为世界级顶尖学府之一,为社会培育更多未来领袖。

一、独特的书院文化——“家的感觉”

中大实行书院制。现有的成员书院有崇基学院、新亚书院、联合书院和逸夫书院等,书院与大学相辅相成,提供以学生为本的全人教育和关顾辅导。书院注重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凝聚学生对书院和母校的归属感。近年来增添晨兴书院、善衡书院、敬文书院、伍宜孙书院及和声书院五所新书院,为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

中大的大多书院都是通过捐赠而建的,如逸夫书院是邵逸夫爵士于1986年捐赠港币一亿一千万元创办的;善衡书院是2006年接受何善衡慈善基金会捐助港币一亿七千万元成立的;2007年成立的伍宜孙书院是伍宜孙慈善基金会捐赠一亿七千万港元成立的;2007年成立的和声书院,是李和鑫博士及其家族捐款一亿五千万港元得以建立的,以其兄长李和声先生命名,藉以表扬先生对教育事业的贡献[2]。

中大每所书院都独树一帜,从院训可见一斑。崇基学院的院训是“止于至善”;新亚书院的院训是“诚明”;联合书院的院训是“明德新民”;逸夫书院的院训是“修德讲学”;晨兴书院的院训是“博学、进德、济民”;善衡书院的院训是“文行忠信”;敬文书院的院训是“修己泽人,储才济世”;伍宜孙书院的院训是“博学笃行”;和声书院的院训是“知仁忠和”。汇聚在一起,塑造了中大的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

书院是个小社群,来自不同学院、不同年级的学生住在一起,共同学习、竞赛、娱乐和生活,有利于密切同学之间和师生之间的关系,活跃课外生活。善衡书院院长辛世文教授说:“我希望善衡书院给同学‘家’的感觉。这个‘家’是由教授、导师和六百位学生组成。大家的专业背景不同,年龄、阅历及性情禀赋亦各异,互相影响之下,眼界见识自然丰富。同学在这个多元环境里,更能稳定、有创意及自由地交流知识和思想,从而在充满期望及归属感的关爱和睦气氛里成长。如果认同这个愿景,我诚邀您成为这家庭的一员。”[3]可以说,中大的书院生活是年轻学子人生画卷上绚丽的笔触,学子们从中拓宽视野,确立远大志向,培养不屈不挠的精神。书院生活也能锻炼学生待人接物的技巧和领导才能,从而陶铸他们成为社会的未来栋梁。

许多校友踏入社会或成名后,常常会怀念书院内的生活,自然与母校建立起了深厚感情,形成了校友文化,为中大筹款提供了有利条件。自2004年至2009年,中大校友的捐款总额超过一亿港元[4]。

二、新颖与详尽的筹资活动设计

中大举全校之力谋划筹募工作,从沟通资讯、建立关系、项目策划、募捐,直至捐款的管理,包括财务管理、项目追踪问效,都建立起体系架构来保证各部门间的通力合作。募捐的方法主要是物色、栽培、劝捐、铭谢及捐款管理。特别是新颖与详尽的筹资活动设计,收到了锦上添花的功效。

(一)毕业班捐资承诺计划

中大设计了“毕业班捐资承诺计划”。此计划自2004年推出,旨在鼓励新毕业生从离开校园、踏进社会的一刻起就承传回馈母校的精神,至今已有超过8 000名毕业生参与并承诺捐资。该项计划规定,应届毕业同学只须承诺毕业后一年内捐资500港元或800元人民币予母校,便可获赠刻有中大校徽及毕业年份的独特襟针,永志中大人身份。2009年,各书院毕业拍照日上,有近900名应届毕业生积极参加2009毕业班捐资承诺计划,他们即席戴上特别设计的纪念襟针,向母校送上祝福和谢意。

(二)中大高尔夫球日

“中大高尔夫球日”前五届为中大筹得超过400万元,款项用于学生奖学金及交换生计划等项目。第六届“中大高尔夫球日”于2010年11月12日在东莞观澜湖高尔夫球会举行,他们很早就开始邀请校友、校董及友好届时齐集深圳观澜湖高尔夫球会,藉着此项活动,校友不单可以一展球技,竞逐中大杯及各个奖项之余,还可以与友好切磋兼聚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们设计了球洞(白金洞、钻石洞、金洞、银洞、铜洞赞助款项不同)赞助,除了将赞助单位品牌商标及名称展示于活动当日大型布景版及球洞广告牌上,于活动新闻专辑获特别鸣谢这两项之外,还有不同的区别。除此之外,还设计有传媒赞助、果岭费、高球午宴暨颁奖礼、奖杯、交通、宣传太阳伞、球赛保险等其他的独家赞助。还特别提出,赞助计划亦可因应贵公司的市场及预算需要而特别设计。

(三)捐资计划“Phone中关怀”

在校方心中,每位校友都是大学珍贵的一员。中大于2009年7月6日至30日开始开展“Phone中关怀”活动。这项校友关怀捐资计划,旨在加强校友与母校之间的联系与沟通,让校友及时了解母校的现况,并于日后及时收到母校举办的活动资讯。鉴于校友众多,大学以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定校友。刘遵义校长首先在活动开始之前发信函与将获致电的校友解释活动的内容及意义。活动期间,校友收到现届师弟妹致电问候,并与校友分享他们的校园生活和母校的最新发展,及向校友宣扬大学的募捐文化,藉此令校友加深对母校现况的了解。捐款将直接用作学生奖助学金、交换生计划、学生活动及改善学生设施等学生发展项目。

中大连续几年在暑假期间请在校生和校友通电话,与校友进行沟通和交流,让校友了解到学校的现况和发展情况,加深了校友对学校的感情,拉近彼此的距离,同时也获得不小的捐赠,“Phone中关怀”第一年即获得480万港币的捐赠。

(四)中大校友万众一心捐赠计划

中大设立有比较系统的捐赠计划,如“中大校友万众一心捐赠计划”,旨在团结万名校友积极参与及支持母校发展教育与科研项目,并身体力行地推广定期捐献文化。中大经常邀请一些事业有成的校友回校参观、座谈,举办筹款音乐会;毕业典礼时,邀请各界名人现身说法,扩大学校影响,促使校友和其他成功人士捐款捐物;同时尊重捐赠者意愿,授予捐赠者某种荣誉等。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灵活机动的设计筹资活动,包括“中大万众童心筹款音乐会”、“唱响中国,青春万岁演唱会”等在内的多项主题活动。例如,中大曾借前校长、诺贝尔奖获得者高锟教授回校的机会,2010年3月14日举办“与高锟教授同行”中大步行筹款日,并设立了以高锟教授命名的基金,为高锟奖学基金及认知障碍者培训课程筹募善款。校友、学生、学生家长、企业纷纷组队参加,共3 000多人参加活动,筹款400万港元。在随后的3个月中,高锟奖学金又募集基金1 200多万港元,用于学生的出外开展研究工作。

三、教育捐赠项目主要针对学生

(一)学生奖助学金

2007年中大学生事务处的专题调查显示,该年本地大学一年级本科生中,只有27.2%获取奖学金以支付大学费用,49.7%的学生需要向政府申请贷款,此外有38.8%的学生需要依靠在课余兼职帮补家计。所以,中大设计了专项筹款计划,希望能增加学生奖助学金的总金额及奖项数量,一方面奖励学术或社会服务上有杰出成就的优秀学生,另一方面为有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贷款及助学金,以解燃眉之急。

2007至2008年度,由四所成员书院的学生事务处、入学及学生资助处发给学生的奖学金及经济援助,总额达8 640万港元,金额较上年度增加2 000万港元。中大及书院为奖励成绩优异的学生,共颁发奖学金及学业优异奖3 411项,金额达7 960万港元,当中约两成个别款额逾42 100港元,足以支付全年学费。164名会考成绩优异并经“优先录取计划”入学的学生,获得奖学金总额达320万港元。此外,973名学生获颁奖学金到海外参加交换计划、会议、交流团,以及修读研究院课程,金额共1 230万港元。364名内地生及海外生获颁奖学金来港攻读,金额共3 980万港元。另一方面,校方为学生提供贷款约200万港元,另助学金157万港元,纾缓他们的经济困难[5]。

(二)关爱校友学术交流奖学金

中大积极为更多学生争取出国留学的机会,冀盼所有符合资格的学生均有机会前往海外进行为期一学期的学术交流。甚至希望每名学生都能够负笈海外,亲身体会异国文化,学习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往来相处,拓宽视野,开阔胸襟。中大交换生奖学金计划在学术交流处的协助下,每年有近700名学生启程前往位于全球25个国家,接近200所世界顶尖学府,包括英国伦敦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清华大学等。此项饶富意义的计划旨在让交换生经历不同的学习环境,认识多元文化,扩阔世界视野,等等。

获得“关爱校友学术交流奖学金”资助的学生,在免除经济压力下前赴海外,体验不同的文化及学习模式,开阔眼界及国际视野,期间亦宣扬中国文化,促进全球共融。得奖的同学均表示能到海外学府交流是难能可贵的机会,除了在学习上有新的体验外,更重要的是认识到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背景的新朋友,从中懂得彼此尊重互爱。

(三)学生活动和实习资助

中大学生事务处每年均设有活动资助,供学生会属下的学生团体申请。这项资助透过提供津贴鼓励学生团体举办更多有意义的课外活动。资助数额视活动意义、规模、性质、受惠人数、对团体健全发展的帮助等因素而定。

中大还有拨款资助学生实习计划。随着香港与内地日益密切的经济发展,更多雇主需求具有在内地工作经验和知识的人才。为了使学生更能适应这些发展带来的新挑战及机会,中大学生事务处在大学学术交流处协助下,于1997年暑假期间推出了“寰宇暑期实习计划”之内地部分(前身为“中国就业发展奖励计划”)。迄今该计划已进行12年,安排学生到国营机构、内地设有办事处或厂房之外资企业或中外合资机构,进行4至8周的管理培训或实习训练。计划每年分别提供各一百个实习机会予升读二年级及三年级的本科生。此外,为贯彻大学国际化的方针,2006年学生事务处把实习计划拓展到海外城市。“寰宇”的海外部份已培育了近150名学员,远赴布鲁塞尔、墨尔本、纽约、悉尼、多伦多、温哥华、都柏林、伦敦及奥兰多等地,接受4至12周海外工作培训。

四、香港中文大学筹募模式的启示

(一)良好的捐赠文化是促进教育捐赠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决定与影响教育捐赠的因素主要有文化、意识、能力和环境等,其中首要因素是教育捐赠文化。教育捐赠是教育经费的一个重要来源,良好的捐赠文化则是促进教育捐赠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校友文化属于社会文化的一种,同时也是大学文化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是与母校、校友有关的精神现象,具有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的深刻烙印。中国的传统文化决定了每个人都重视血缘、地缘和人缘关系。中大独特的书院文化给学生以“家的感觉”。校友们在同一所校园和书院生活过的地缘和由此牢牢结成的师生人缘使校友们互相之间备感亲切。

培育健康积极的校友文化是传承学校精神、扩大学校影响、增强学校凝聚力、促进学校发展和校友进步的重要手段。校友文化把大学教育变成了一种终身的文化认同,经常性的社交联系和经历分享,让人们因共同的知识、记忆和温情而凝聚起来,也成为整个社会和谐发展的黏合剂。中大独特的书院文化,形成了回馈田校的校友文化,为中大筹款提供了有利条件。学校的每一位学生都是潜在的最大捐赠者群体。校友文化的核心是“校友与母校共荣辱”的价值观,也是一所学校在长期育人活动中形成的母校和校友、校友和校友之间的情感维系、价值取向、沟通网络、合作交流、服务回馈等。大学要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的、有意义的业余活动,丰富在校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爱校、荣校之情。

树立“捐赠光荣”的理念。中大专门为毕业班制作纪念襟针的做法值得学习,纪念襟针不用于出售,而是向母校捐赠或者签署认捐承诺后,就可获得,有利于培养学生毕业后尽其所能回馈母校的习惯,促进学校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具备大楼、大师、大学精神三大要素。至于大学精神,就是要有全校认可的、全社会熟知的办学理念;学科包容度和学研融合的育人环境;校友对学校的稳定支持,面向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公益性教育辐射力。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母校与校友的联系是校友文化生成的基础,中大的“Phone中关怀”活动,不仅密切了校友关系,且首届就得到校友480万港元的捐赠。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友活动是繁荣校友文化的手段和动力,杰出校友的推介是校友文化价值的具体化和升华。“与高锟教授同行”中大步行筹款日,就非常成功。

(二)设计周密的筹资计划是筹资成功的主要原因

筹资计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首先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筹款目标,除了定性的发展意向,更要有细致的量化目标。然后进行宏观和微观的环境分析,再拟定可行方案,比较选择方案,细化方案。最后制定执行程序,制定详细、具体的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

中大在接受捐赠方面已经由过去的被动等待转为主动出击,提出详尽的筹资计划。其设计的筹资活动都是在对各方面进行了大量预备研究后,设计最为有效的计划,建立完善的战略目标,并且逐层分解。从“中大高尔夫球日”的设计,可管窥中大筹资计划的详尽和具体。

(三)重视合作,增进感情是促进教育捐赠的核心

积极开发项目和维护捐赠项目,推出富有挑战性的项目,会令教育捐赠成功率大大提高。资金筹募不是简单的劝捐工作,除了需要有良好的声誉和合作项目,也要建立良好的关系,培养彼此间的感情。同时,也要重视每一次合作机会,只有这样才会获得更多的捐款,促进学校的发展。如中大已连续举办了六届高尔夫球日,邀请校友、校董、企业共同参与,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每年可获得约100多万元的捐赠。

(四)加强捐赠资金的管理可以增加各方面捐赠的积极性

捐款的主要用途不是用于弥补学校运行经费的不足,而是使学校各方面得以进一步的提升和发展,以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和师资,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大陆高校现在的教育捐赠款项最主要还是用在楼堂馆所的建造上,中大则将教育捐赠的款项主要用于学生,设计了专项筹款计划,增加学生奖助学金的总金额及奖项数量,一方面奖励学术或社会服务上有杰出成就的优秀学生,亦为有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贷款及助学金。中大的“关爱校友学术交流奖学金”对学生活动和实习进行资助,使学生直接受益。

[1]香港中文大学概览及统计资料(2010)[EB/OL].http://www.cuhk.edu.hk/iso/facts/issue/2010/pdf/facts_2010_c.pdf.

[2]延续传统丰富中大书院制——香港中文大学和声书院举行奠基典礼2010年1月25日[EB/OL].http://translate.itsc.cuhk.edu.hk/uniTS/www2.cuhk.edu.hk/oia/cht/news/news_details.php?news_id=52.

[3]香港中文大学.登峰[EB/OL].http://www.cuhk.edu.hk/adm/mainland/topchoice_sim-chi.pdf.

[4]向校友致谢——校友捐赠铭谢牌匾揭幕典礼[EB/OL].http://translate.itsc.cuhk.edu.hk/uniTS/www2.cuhk.edu.hk/oia/cht/news/news_details.php?news_id=56.

[5]香港中文大学报(2007-2008)[EB/OL].http://www.cuhk.edu.hk/iso/report/rpt2007-2008/b5/stds_alumni.htm.

Experience and Inspiration of Raising Funds for Education in CUHK

LV Xu-feng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Henan University,Kaifeng 475004,China)

CUHK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raising funds for education and makes every effort to do the job well.A perfect system structure has been built through whole heartedly cooperation between each department to guarantee the fund-raising.CUHK and its unique academy culture supplement each other,which coheres the sense of belonging from the students.The fund-raising plans,are so novel,elaborate and flexible that attracts the education donation from all quarters of society including the alumnus.Aiming at the students,CUHK also sets up several education donation projects,which increases the donation positivity.Both of the ideas and methods of fund-raising job in CUHK can be borrowed by our mainland universities and to be used.

CUHK;Raising funds for education;Education donation

G526.7

A

1008—4444(2011)02—0140—04

2011-02-21

吕旭峰(1973—),男,河南陕县人,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8级教育学原理博士生,主要从事教育捐赠研究。

(责任编辑:宋孝忠)

猜你喜欢
香港中文大学母校校友
安庆师范大学优秀校友
安庆师范大学优秀校友
校友风采
告别母校
浅谈无人机和机器人的自动化控制
香港中文大学提出环境适应性控湿调温织物新思路
你知道爱因斯坦的母校在哪儿吗
母校情
校友风采
亲爱的母校,你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