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朔礼考

2011-08-15 00:55田家溧
关键词:注疏天子诸侯

田家溧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告朔礼考

田家溧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告朔礼在先秦是一种很重要的礼。告朔礼的顺利施行,能使全国政令、时令修备,保证农业生产顺利进行。诸侯从天子处接受一年十二个月的朔政,归藏于祖庙。而于每月朔日(初一)朝于庙,以天子所颁之的朔政告于祖宗神灵,然后杀特羊(一只羊)以享于太庙,接着出国门颁布这个月的政令,最后在明堂听治此月之政。即使闰月亦不能缺告朔礼。但告朔礼从鲁文公开始遭到破坏,其后渐废而不行。

《论语》;告朔礼;鲁文公

《论语·八佾》篇曰: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何晏注:“郑曰:‘礼,人君每月告朔于庙,有祭,谓之朝享。’鲁自文公始不视朔,子贡见其礼废,故欲去其羊。”[1](P2467)

表面上看师徒在争论“告朔”之羊是否应该保留,实则却反映了告朔礼在他们二人心中的不同分量。朱熹对孔子想要保留“告朔”之羊的心理揣摩得很恰当,曰:“圣人以为羊存则政举,将有所考譬,犹以薪传火也。是以夏之政虽衰,禹之礼未亡,故汤得而用之。商之政虽衰,汤之礼未亡,故文、武得而用之。夫子又安知不有王者作将举而措之天下乎?是以爱之。”[2](P72)可见,只要还有“告朔”之羊这个形式存在,以后有心想要恢复告朔礼的君王就会有所凭依。

孔子并非是固守礼仪制度一成不变的人。子张曾经问孔子,今后十世的礼仪制度是否可以预知,孔子回答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1](P2463)这里孔子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损益”。说明孔子对待前代典章制度、礼仪规范的态度是在继承基础上也承认变通。所以从孔子据守告朔礼仪节不变的态度上,可以看出告朔之礼在孔子心中的重要性。

但是先秦文献中并没有关于告朔礼仪节的完整记载,只有一些零星的资料。所以后世关于告朔礼的解说也就产生了不少分歧。经笔者整理发现,分歧主要在以下三个问题上:一是告朔礼的具体内容究竟是什么;二是闰月是否当行告朔礼;三是告朔礼与鲁文公的关系。下面,笔者试对以上三个问题略作探析。

一、关于告朔礼的具体内容

对于“告朔”字面意义上的解释,古今学者的意见比较一致,基本是以郑玄的解释为准,曰:“天子颁朔于诸侯,诸侯藏之祖庙。至朔朝于庙,告而受行之。”[3](P817)即天子每年都会颁布十二个月的朔政(即历法,包括每月所当行之政令)给诸侯,诸侯接受后藏之于祖庙。到每月朔日(初一)的时候都要到祖庙行祭告礼,而后颁行此月之朔政。其后,诸侯还要“听治此月朔之事”,又叫“视朔”[4](P1473)。

但是古今学者在解释告朔礼具体内容和顺序时,围绕“朝庙”这个名词,产生了两种不同意见。

分歧根源出自杜预对《春秋》经文“闰月不告月,犹朝于庙”的注解,曰:

诸侯每月必告朔、听政,因朝宗庙。文公以闰非常月,故阙不告朔,怠慢政事。虽朝于庙,则如勿朝。故曰犹,犹者可止之辞。[5](P1843)

这里杜预只是附带地提到“朝庙”这一概念。显然“朝庙”属于告朔礼的一个环节,但他却没有明白阐述“朝庙”的具体内容和它在告朔礼中的先后顺序。因此日后关于“朝庙”的解释逐渐分化为两派观点。

一派以郑玄、孔颖达为代表,认为“朝庙”就是在“告朔”、“听朔”之后,复祭祀于宗庙。又称“朝享”、“朝正”,也叫“月祭”,是告朔礼中的一个独立的环节①《春秋左传正义》卷十八,孔颖达疏曰:“其日又以礼祭于宗庙,谓之朝庙,周礼谓之朝享,司尊彝,云追享朝享是也,其岁首为之,则谓之朝正……朝享即月祭是也。”。如,孔颖达认为“朝庙”具体的内容是:

朝享即月祭是也。《祭法》云:王立七庙,曰考庙,王考庙,皇考庙,显考庙,祖考庙,皆月祭之。二祧享尝乃止。诸侯立五庙,曰考庙,王考庙,皇考庙,皆月祭之。显考庙,祖考庙,享尝乃止。然则天子告朔于明堂,朝享于五庙。诸侯告朔于太庙,朝享自皇考以下三庙耳,皆先告朔,后朝庙。[5](P1843)

故在“告朔”、“视朔”以后,天子需要祭祀考庙、王考庙、皇考庙、显考庙、祖考庙五庙,诸侯则需要祭祀考庙、王考庙、皇考庙三庙。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这一派学者认为,告朔礼就是诸侯从天子那里接受十二月的朔政,归藏于祖庙。每月朔日朝于庙,让有司先“告朔”,用特牲告其帝及神,配以文王武王。然后听治此月的政事。后还需祭祀于诸庙。

另一派意见以毛奇龄、秦蕙田为代表,认为“朝庙”是“告朔”的一部分,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仪节。毛奇龄认为《春秋》经文记载文公“犹朝于庙”,用“犹”字就说明“告朔”与“朝庙”是一事而分行的,并非孔颖达所讲是两件事。在先秦,月朔必祭庙,跟“告朔”是无关的。在月朔进行的就叫做“朝享”,在岁首就叫“朝正”。而且根据上面孔颖达关于“月祭”的引文可以看出,诸侯“月祭”是不祭祖庙的。但是诸侯“告朔”却是在祖庙。“朝庙”既然属于“告朔”的一部分,也一定是在祖庙中进行的,所以“朝庙”不可能是“月祭”。

故郑玄一派认为,“朝庙”就是“月祭”,需在“告朔”、“听朔”之后复祭祀诸庙的看法,是不正确的。所以告朔礼的正确顺序应该是:先朝于庙,以天子所颁布的正朔告于祖宗神灵,然后以特羊朝享于太庙,而后出国门颁布这个月的政令,最后在明堂听治此月之政。

二、闰月是否当行告朔礼

闰月是否应当行告朔礼的争论,也起源于《春秋》经文。《春秋》于文公六年记曰:“闰月不告月,犹朝于庙。”[5](P1843)

左丘明认为,《春秋》经记载这一条的目的是为了讥刺文公闰月怠于告朔之礼。闰月的作用很重要,没有闰月就无法调节时令。为了民众正常地生产与生活,闰月不可不告朔:

闰月不告朔,非礼也。闰以正时,时以作事,事以厚生,生民之道于是乎在矣。不告闰朔,弃时政也,何以为民。[5](P1843、P1845)

《春秋公羊传》的作者则认为闰月不是常月,因此闰月没有告朔礼,故曰:

不告月者何?不告朔也。曷为不告朔?天无是月也,闰月矣。何以谓之天无是月?非常月也。犹者何?通可以已也。[6](P2268)

后世支持《公羊》一派观点的学者中,论证最详、影响最大的当属宋代学者叶梦得了。他在数部著作中反复论证支持《公羊》一派关于“闰月不告朔”之说。他认为,虽然闰月君王不视政事,但正因为闰月是附加在常月之后,所以它与所附的月应该是一个月,不算两个月。故闰月的政令是跟从它所附的月份而颁。

这样看来,并非如《左传》所说闰月不告朔就是弃时政。但是,《公羊》派学者认为“闰月非常月”、“天无是月”的观点,本身就无法自圆其说。闰月的重要性是他们无法忽视的,闰月的产生是自然界的正常现象。而且,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闰月不知有多少。仅此一处记载闰月不告朔,说明此次行为异常。闰月告朔则是常事。

元代学者程端学也不认同叶梦得的观点。虽然闰月王需要关闭门的左扉立于其中,这仅仅只是因为闰月没有固定的月份,所以在明堂中没有固定的位置。但并不代表王就要闭口吞声不治理此月的政事。而且闰月虽然是斗指两辰之间,但是闰月也有晦朔,跟常月没有区别。天子既然把闰月颁给了诸侯,诸侯怎么能“不告朔”?可见,《公羊》派学者拘泥于经书一字之差而强为此说,是不正确的。

三、告朔礼与鲁文公的关系

《春秋》仅记载文公十六年:“夏五月,公四不视朔。”[5](P1858)从开篇引文可知,何晏以为是鲁文公首次开了“不视朔”的先例。范宁则更认为,从文公以后,告朔礼便废弃了:“今公自二月不视朔至于五月,是后视朔之礼遂废,故子贡欲去其羊。”[7](P2410)胡安国认为,文公性格宽缓怠惰,“闰不告,朔不视,无雨不闵,会同不与,庙坏不修,作主不时”等疏于国事之记载屡见于经书,因此推测文公是无疾而不视朔[8](P131)。

可见这一派学认为:由于文公性格宽缓怠惰,不但闰月“不告月”,连正常月份的“视朔”礼也缺而不行,因此,告朔礼即因为文公的疏懒而遭到废弃。

但是杜预和孔颖达却认为,文公真的是因病而“不视朔”,所以不需要特地写出是生病这个原因来加以强调。《春秋》经文之所以记载此事,是因为《春秋》十二公中因为疾病而不能视朔的人不止一人,因此特地在此举例以明之[5](P1858)。

而且元代学者赵汸还认为文公“不视朔”是有不得已的政治原因。当时齐国背叛晋国想要侵犯鲁国,文公假托有疾以推辞齐国的盟会。为了打消齐国的疑虑,文公故意四个月不视朔。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关于文公与告朔礼的关系,一派学者认为因为文公怠于政事而“不视朔”,导致告朔礼废弃不行;一派学者认为文公“不视朔”是有不得已的原因,文公只是有四个月“不视朔”,告朔礼并没有因此废弃。到底哪一派的观点正确的呢?笔者认为,仅凭此《春秋》经文一条记载就断定文公以后不再视朔,未免有失偏颇。《春秋》记载文公“不视朔”的目的,到底是为讥讽文公疏于政事,还是因为国际关系的复杂,《春秋》特记载于此以消除大国疑虑?因为文献不足,已经不可考证清楚。所以,到底该以怎样的态度看待告朔礼之废弃与鲁文公之间的关系呢?笔者认为宋代学者孙觉对此问题的看法最为中肯:文公先是不行“告月”之礼,后又四次“不视朔”,以后的诸侯互相因袭而告朔礼渐渐废弃不用。虽然后来有关告朔礼或行或不行的事件不胜记载,但是鉴于文公首次破坏告朔礼的恶劣影响,孔子仅特录此事,以为后来君主之戒。

通过以上三方面对告朔礼的考证,已经可以明白为什么在孔子心中告朔礼那么重要。在先秦时代,农业是当时社会的经济支柱。而农业与时令季节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古代帝王特别重视时令历法的颁布。告朔礼的顺利实行,不仅仅是天子权威的一种象征,它与普通民众的生产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它能够使全国政令、时令修备,保证农业生产顺利进行。

告朔礼虽然重要,但是它能否顺利施行,是要看天子权力大小的。随着春秋时期周天子权力的式微,告朔礼必然渐渐不被列国诸侯所重视。所以才有了春秋末年,孔子欲存此礼的慨叹。告朔礼虽然重要,但是天下纷乱,权力不能集中,圣贤亦不能力挽狂澜,只能希冀存羊以待后世圣贤能复兴此礼。

[1]论语注疏[M].阮校《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

[2]朱熹.论语精义[A].文渊阁《四库全书》本[M].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

[3]周礼注疏[M].阮校《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

[4]礼记注疏[M].阮校《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

[5]春秋左传正义[M].阮校《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

[6]春秋公羊传注疏[M].阮校《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

[7]春秋榖梁传注疏[M].阮校《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

[8]胡安国.胡氏春秋传[A].文渊阁《四库全书》本[M].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

The Research of Gaoshuo Ceremony

TIAN Jia-li
(School of history,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450001,China)

The Gaoshuo ceremony in the pre-Qin is a very important ceremony.Its smooth implementation can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Feudatory accept every twelve months order from the emperor,and put it in the temple.Every first day of the month,feudatory go to the temple,tell the order to the ancestral spirits,then burn a sheep to the ancestors.Finally,the feudatory handle state affairs in Ming Tang.Even the leap month can not escape the Gaoshuo ceremony.The Gaoshuo ceremony was destroyed by feudatory Wen of Lu,then was gradually abandoned.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Gaoshuo ceremony;Feudatory Wen of Lu

K892.9

A

1008—4444(2011)02—0104—03

2010-12-25

田家溧(1988—),女,河南漯河人,郑州大学历史学院0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三礼学。

(责任编辑:刘明)

猜你喜欢
注疏天子诸侯
英文提要
“立天子以为天下”——周代“立君为民”学说的现代性观照
春秋——诸侯争霸的擂台赛
从儒家思想“礼”的角度看曹操奉迎天子及其政治影响
《尔雅注疏》点校零识
清代浦镗《周易注疏正字》“卢本”发覆
无字碑随想
西周金文所见周天子对诸侯臣属的聘问之礼
烽火戏诸侯
烽火戏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