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校园视野下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探微

2011-08-15 00:43李中昌夏朝霞
关键词:理工科人文精神人文

李中昌,夏朝霞,刘 洋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 杭州 310018)

和谐校园视野下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探微

李中昌,夏朝霞,刘 洋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 杭州 310018)

文章阐述了对“和谐校园”的理解和人文素质教育基本内涵的界定,分析了在构建和谐校园视野下加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实现途径。指出为了克服当前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普遍缺失对构建和谐校园带来的诸多不利影响,需通过树立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之中、打造人文底蕴丰富的校园文化、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等途径和手段来加强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为构建和谐校园打下坚实的人文基础。

和谐校园;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专业教育;校园文化

一、人文素质教育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重要性分析

(一)“和谐校园”的理解和人文素质教育基本内涵的界定

胡锦涛同志在谈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时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1]。同样,我们这里所说的“和谐校园”也应该是一个体现民主办学理念、依法治校观念的校园,是一个充满公平正义和活力的校园,是一个安定有序、和谐发展的校园,是完成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校园,是能够体现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底蕴丰厚、校风健康、各具特色的大学精神的校园。

而人文素质教育指的是围绕人性完美而展开的如何做人的教育,它主要通过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相关知识的学习、熏陶、感悟、转化、培养,使人形成正确的行为态度,能够道德性地处理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文素质教育的理想是实现人性的完整,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育人文精神,让人珍视生命,热爱生活,重视人生的价值,帮助人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和高尚的理想追求,让人树立平等的精神,关爱他人,乐于助人,追求和谐的人际关系,让人具有以天下为已任的宽广胸怀,富于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热心公益事业,关心社会、服务社会、造福社会,让人关心人类的命运和前途,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积极参加环保等活动[2]。

(二)人文素质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第一重要内容

构建和谐校园是一项系统工程,人文素质教育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子工程。构建和谐校园最主要任务就是建设一个安定有序、和谐发展的校园,保证学校内各系统之间和各要素之间全面、自由、协调、可持续和充分地发展,达到整体优化和良性互动的目的。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以学校的办学主体——学生为依托,学生的素质,特别是学生的人文素质就成为了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因素。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是和谐校园的重要体现。而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除受环境、遗传等方面的影响外,学生本身的能动性起决定作用。人文素质教育正是启动、激励学生本身能动性充分挥作用的关键环节[3]。人文素质教育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等方式,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以及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人文素质教育对弥补当下科技发展对人格完善带来的消极影晌,消除市场经济对人格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新形势下对复合型、国际化、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4]。所以,人文素质教育是各高校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急需解决的的根本性问题,是构建和谐校园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核心环节。我们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给予高度关注,并以战略的眼光把人文素质教育列为构建和谐校园的第一重要内容。

二、当前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状况及其对构建和谐校园的影响

(一)当前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状况

经过近些年高校的工程教育实践,我国理工科大学生的科学素质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无论是在专业知识的深度还是广度上都是值得肯定的,但由于教育观念上的误区、素质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偏颇以及理工科院校中长期存在的技术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制约等原因[5],造成了当前我国高校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普遍缺失,并由此引起了诸多问题,已成为影响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因素之一。本人根据对近500名理工科学生的调查研究,结合自己的学生工作经验,认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欠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人文科学知识比较匮乏

由于就业等一些现实压力因素,部分理工科大学生更多的看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动手能力的提高,忽视人文课程的学习,导致许多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科学知识的贫乏,对文学、历史、哲学等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表现出相当的浅薄,在部分同学那里还出现了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协调能力较差、艺术品位偏低等倾向。这些情况的出现已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

2.心理问题较为突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竞争意识的强化,使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人际关系趋于复杂、心理压力加大,加之大学生尚处于心理发展未完全成熟阶段、缺乏社会经验等,这些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心理比较脆弱、适应能力差、情绪不稳定、心理失衡等现象常有发生,因心理问题所引发的非正常死亡事件也屡见不鲜。特别是理工科大学生,由于缺少人文素质教育,其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意识更显薄弱。

3.人文精神及人格有失偏颇

在市场经济和信息全球化浪潮冲击下,部分大学生面对多元化的世界缺乏价值判断和选择能力,表现出人文精神及人格的偏颇。部分学生对他人和社会缺乏应有的信任,对个人的诚信和传统美德缺乏应有的坚守,考试作弊和性失范状况常有发生,出现了道德滑坡和信仰迷茫等消极现象。

4.社会适应能力较差

现在的大学生较多是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大,与外界接触少,再加之人文素质教育的落后,部分学生从小就形成了孤僻自闭的个性,遇到挫折常常难以自拔,不能正确对待困难,社会适应能力低下。有些大学生进入社会后不能及时调整角色适应环境,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缺乏团体协作能力,导致无法正常开展工作。

(二)目前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状况对构建和谐校园的影响

在理工科大学生中所出现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匮乏、诚信意识不够、心理问题突出,社会适应能力较差等现象,对构建和谐校园产生了诸多不良影响,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文素质教育缺失对大学生健康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深化,社会上出现了重技术轻人文的发展倾向,特别是在理工科高校中,由于人文教育的缺失,部分大学生精神颓废,缺少社会责任感、集体观念和利他精神,无法与人和谐相处,遇事冷漠,甚至在人格上出现了分裂。所以,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树立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将自身价值实现与国家建设结合起来,从而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

2.人文素质教育缺失对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影响

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时代需要,更是我国调整产业结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中心环节。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外在表现,它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高度综合的知识结构以及个性化的思维模式,它是一种融智慧、思想、心理、人格以及社会各层面的综合体,它的养成有赖于人文素质的培养[5]。所以,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会使得学生缺乏科学、合理、综合、立体的知识结构,缺少创新意识必备的精神动力和文化底蕴,看待和解决问题时常常陷于局部、个别,综合性和全面性不够,创造性不足。

3.人文素质教育缺失对大学生国际化视野的影响

全球经济一体化要求我们当代的大学生具有国际化视野,一方面,要学好外语,增强外语语言能力,加强对各国经济、政治、社会、历史、宗教等人文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培养适应国际化竞争要求的广泛的人文素养。另一个方面,面对世俗文化、庸俗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的冲击和渗透,要求大学生有较强的价值判断能力,既要批判性地吸收“他文化”,更要弘扬我们国家优秀的民族文化,防止“西方中心论”和“西方依附论”[6]。所以,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适应 21世纪对国际人才竞争的需要。

4.人文素质教育缺失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

人的全面、和谐和充分发展是符合人的全面发展规律,也是高等教育内部规律的要求[7]。这一规律强调在满足人的个性发展的同时,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并认为只有把人的个性需求和社会需求有机结合起来,人才能成为一个真正自由和全面发展的人。当今科技的发展趋势是各学科之间高度分化又深度综合,这就要求我们大学生不仅在专业上精通,而且更要懂得学科上的交叉贯通,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有机结合。所以,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势必会对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思考方式以及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不利于大学生全面、自由和充分的发展。

三、加强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实现途径

(一)树立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受前苏联教育模式和当前评价体系的影响,重实用主义和技术主义,轻人文素质教育现象普遍,过分看重教育的功利性,如教育能够提供谋取就业的机会,改变社会地位,提高适应性等,而忽视了教育的非功利性。无论是从高等教育的目标,还是从人才素质的构成来看,高校教育决不应是单纯的专业知识教育和为社会提供人力资源,而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这就要求我们高等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如何做事的知识教育的层面上,而更应该注重如何做人、如何生活的人格教育。要培养我们的大学生既要懂数理化更要知真善美,既要有适应和服务社会的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有关爱生命,追求和谐的人文精神。因此,改变现有高等教育功利主义的偏颇认识,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7],紧紧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这一根本任务,在提高大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更加注重人文素质教育,是当前高校构建和谐校园关键所在和当务之急。

(二)融人文素质教育于专业教育之中

当前理工科素质教育状况不容乐观,原因很多,要解决的问题也不止一个,但本人认为其中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是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融合问题。当前专业教育仍是大学教育的主要阵地和大学生学习的兴奋点,惟有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当中去,强调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并重,将做人做事做学问有机结合在一起,把人才培养目标、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融为一体,才能在提高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品格修养和人文精神[8]。在专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融合过程中两个因素最为重要—一是教师,二是学生。教师是大学教育的主导,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所以,我们一方面要注重教师人文素质的提高,加强教师的教育素养、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的提升,自觉维护师德尊严,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也要了解一定的人文知识,特别是文学、历史和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开阔视野,淡泊名利,潜心治学,加强对教材、课堂和学生的驾驭和协调能力,以科学的治学态度和理性的自觉行为塑造教师的独立人格,为学生做出典范。另一方面,也要注重课堂上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引导和激发学生质疑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科学信仰,在求证、求真、求实过程中发现乐趣,在不断修正错误、走向真理的过程中锤炼自我,最大限度地发挥专业课程教学的人文教育效果[7-8]。

(三)打造具有浓厚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

大学校园是陶冶思想道德情操、培养人文精神的重要场所,是进行人文教育、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课堂。在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方面,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具有其他形式无法替代的独特优势。学生一旦置身于这样的环境,就会受到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的感染、吸引和改造,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教育,从而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弥补在人才培养上存在的某些缺陷。因此,必须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校园网、广播台、校报、海报、喷绘、橱窗、手机等宣传载体,通过学术讲座、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鉴赏会、读书会、研讨会、运动会、成果展、书画展、先模事迹展、人文讲坛、文化走廊、流动书库等形式,举行各种有益于身心发展的人文社科、文化艺术、社会热点、校园科技、体育运动、艺术创作、审美鉴赏等活动,开展文明班级达标、文明寝室创建、各类人物评选,兴建校园人文景观、设置文化教育名人塑像[7],努力构建内涵丰富多彩、格调健康高雅、形式独具特色、具有浓厚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

(四)注重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所蕴涵的道德理想、人生智慧、价值观念、情操境界以及对世界感知的方式为我们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7]。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下几点尤为重要:第一,学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驱避之”、“位卑未敢忘忧国”所表达的爱国思想和忧患意识,教育大学生关心祖国的政治命运和发展方向,增强为国分忧、为民解难的社会责任感,正确地处理好个人、集体、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关系,树立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理想信念;第二,弘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教育大学生发奋图强,锐意进取,刻苦学习,顽强拼搏,不断增长实现自我和服务社会的本领和才干;第三,强化“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所体现的“天人合一”的和谐意识,教育大学生善待自然万物,仁爱四海之民,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第四,继承“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所表达的“厚德”和“自省”思想,教育大学生认识到只有通过积累道德,并不断的反思领悟,从自身求取善良美德的本性,提高自己的道德休养,方能承担事业[6];第五,发扬“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所体现的“慎独”思想,教育大学生独处时也要谨慎地注意自己的内心和行为,防止有违背道德的思想或不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总之,通过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大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忧患意识,培养大学生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教育大学生与人与自然为善、和谐相处,注重个人品德和人格修养,把大学生教育和培养成为既懂做事更会做人的社会主义社会“四有”新人。

综上所述,在构建和谐校园视野下,我们必须正视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充分认识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对构建和谐校园的影响,克服和纠正教育理念存在的偏差和人文素质教育实践的偏颇,改进和完善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树立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融人文教育于专业教育之中、营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提高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 李廷宪.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推进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改革[J].中国高教研究,2005(5):92-93.

[2] 罗树琼,杨凯.加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教育教学研究,2010(4):201.

[3] 鲍丽玫.构建和谐校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8,8(6):660-662.

[4] 甄宏君.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7(9):107-109.

[5] 刘旭东.人文素质与高校的创新教育[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2003,24(1):25-28.

[6] 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78-379.

[7] 景春有.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5.

[8] 张晓明.素质教育的基本渠道:人文教育融入专业教育[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1):33-36.

On the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of Science and
Eng ineering Students on Harmonious Campus

L I Zhong-chang,X IA Zhao-xia,L IU Yang
(Hangzhou DianziUniversity,Hangzhou Zhejiang310018,China)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concept of“harmonious campus”and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humanistic education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necessity of constructing a harmonious campus for th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tudents.It is pointed out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humanistic education for students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y establishing the ideas of people-oriented education and comprehensive,balanced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adverse effects on constructing a har monious campus by way of integrating humanities education into major education,building colorful humanity campus culture,and promoting China's traditional culture.

harmonious campus,students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humanistic education,major education,campus culture

G641

B

1001-9146(2011)01-0070-05

2011-01-06

李中昌 (1966-),男,黑龙江双鸭山人,副教授,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理工科人文精神人文
理工科优等生WEY VV6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人文绍兴
理工科大学生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浅析理工科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