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理论研究最新进展综述

2011-08-15 00:43谢嘉梁
关键词:学者学报马克思主义

谢嘉梁,黄 岩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

科学发展观理论研究最新进展综述

谢嘉梁,黄 岩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

自科学发展观理论提出以来,学术理论界围绕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蕴、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定位、科学发展观的历史演进以及科学发展观的践行路径等若干重要论域从多角度、多层次、多学科展开了立体纵深的研究与阐释,形成了一批高质量、有影响的深度研究成果,为科学发展观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科学发展观;理论定位;研究进展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自科学发展观理论提出以来,学术理论界围绕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蕴、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定位、科学发展观的历史演进以及科学发展观的践行路径等若干重要论域从多角度、多层次、多学科进行了立体纵深的研究与阐释,形成了一批高质量、有影响的深度研究成果。文章就此从多维视角展开了认真梳理和归纳概括,以期把握它的研究动向和理论脉络,希冀能够为后续学理探究和深入实践探索提供理论参考与有益借鉴。

一、关于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蕴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与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科学发展观是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指导中国建设和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对中国发展问题深刻洞悉后所作出的科学回答。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蕴,必须认真探究和深刻洞悉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基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特征、科学发展观的伦理意蕴以及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价值等重要问题,这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前提和逻辑基础。

1.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基础。有学者指出,“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和唯物史观,是科学发展观三大思想基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科学发展观产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它的思想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其思想基础是唯物辩证法。”[1]

2.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特征。有学者指出,“科学发展观从理论产生、目标价值指向上体现人民性;从现实依据、基本要义、核心目标上体现时代性;从理论自身创新、实践发展推动和开放发展的时代要求上体现发展性。”[2]另有学者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具有超越性的理论。它是超越我国发展实践经验而形成的发展理论,是超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实而形成的发展理想,是超越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而形成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是超越世界发展理论而形成的具有时代意义的最新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的超越性根源于当代中国政府实践的超越性。”[3]还有学者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与其他发展观相比具有多方面的特征,即时代性、实践性、创新性、合规律性、合目的性、体系性、辩证性、开放性。”[4]我们认为,科学发展观具有整体性、务实性、层次性、包容性、指导性、统摄性等基本特征,它深刻体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

3.科学发展观的伦理意蕴。有学者指出,“科学发展观体现着丰富的伦理意蕴: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的前提下,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立场;在认识和处理人与物的关系上,科学发展观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伦理精神;在认识和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上,科学发展观体现的是追求公正、公平的伦理精神;在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科学发展观体现的是和谐共处的生态伦理精神。”[5]另有学者指出,科学发展观的伦理构建,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为核心伦理价值,把“全面、协调、可持续及和谐发展”作为基础与前提条件,把“民主与法制”作为制度保证[6]。

4.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价值。学术理论界普遍认为,科学发展观正确反映了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经验和基本规律,描画出了未来中国全面发展的基本框架和宏伟蓝图,初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根本问题,充分展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的光辉思想。在此基础上,有学者深刻指出,“科学发展观在总结我国发展实践经验和借鉴外国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实现了发展理念上的四大变革:一是从物本主义发展观到以人为本发展观;二是从唯经济发展观到社会全面发展观;三是从自发发展观到协调发展观;四是从不可持续发展观到可持续发展观。”[7]

二、关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定位

学术界普遍认为,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郑重提出的重大战略构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中国发展理论的一次重大突破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创造性理论成果,也是当前全国各族人民奋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纲领和科学行动指南。

1.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具体运用。有学者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在现时代的具体阐发。科学发展观中蕴涵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丰富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的思想。”[8]另有学者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具有深厚的哲学底蕴。它的提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第一的观点;“发展”体现了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的原理;“以人为本”体现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的原理;“全面协调可持续”体现了事物之间普遍联系、辩证统一的原理;“统筹兼顾”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9]。还有学者强调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在新形势下提出的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指导。它从理论品质、哲学基础及具体层面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的新结合,丰富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10]

2.科学发展观是“历史合力论”的继承和发展。有学者指出,恩格斯运用数理学,力的平行四边形这一比喻,形象地说明了社会历史进程的实现方式,形成了著名的“历史合力论”。其论述对于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正是在坚持、继承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的发展和创新。要求我们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机遇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推进文化繁荣、和谐奋进、形成合力。不难看出,科学发展观既是对“历史合力论”的坚持和继承,又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二者是一脉相承的[11]。

3.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深化。有学者指出,“在中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结合不同时期的实际情况,与时俱进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对我国经济建设具有战略指导意义。”[12]

4.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贡献。有学者强调指出,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13]。

三、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历史演进

发展,是人类社会不可回避的永恒主题,也是当今时代人类共同面对的主题。在执政的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有着不同的发展目标与价值诉求,因而有着不同的发展理念与路径选择。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中国共产党近九十年波澜壮阔的恢弘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不断探寻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提升发展水平、走向科学发展轨道的历史。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体现了社会发展观的深层变革。从最初的发展理念到科学发展观的确立,经过了一个漫长且艰难的历史演变过程。围绕此课题,研究者们进行了艰辛地探索和耕耘,提出了一些新观点、新见解。

1.毛泽东与科学发展观。有学者指出,“科学发展观重要战略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在政治、哲学、物质等方面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4]另有学者指出,“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过程中,事实上形成了对于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诠释,形成了早期形态的科学发展观,其精神实质就是试图通过革命或类革命的方式来推进和实现科学发展以促进和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15]还有学者指出,“毛泽东的发展思想及其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无论是正确的思想还是错误的观点,对科学发展观的形成都有重要的历史鉴戒价值,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重要历史根据。”[16]

2.邓小平与科学发展观。有学者指出,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主要体现在对发展重要性的认识由为什么要发展到实现什么样发展的深化,发展思路由非均衡发展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转换,发展方法由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统筹兼顾的转变,发展理念由“三个有利于”到以人为本的提升四个方面[17]。另有学者指出,“邓小平发展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基石,一方面,邓小平发展理论率先确立了发展的战略地位;另一方面,邓小平发展理论为中国的发展确立了基本理论框架。”[18]还有学者指出,“邓小平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先导,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继承是肯定,发展是深化、丰富和创新。也就是说,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发展观的合理扬弃,而不是对邓小平发展观的全盘否定,更不能以此为借口否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当然,科学发展观也不是对邓小平发展观的简单重复,它是对邓小平发展观的丰富、深化、完善和补充。”[19]

3.江泽民与科学发展观。有学者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江泽民创新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主要表现为江泽民创新思想为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提供了人本性的价值取向、唯实性的思想路线、关键性的示范效应。”[20]另有学者指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实践“三个代表”最具现实性的体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践行“三个代表”最具实效性的举措;“三个代表”所具有的全方位战略思维性和最终价值评判标准的唯一性,成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统领和行动指南[21]。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发展观。有学者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理论武器,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新的理论概括,它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深化了对发展的新认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以其科学的品格和鲜明的中国特色完善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2]。另有学者强调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科学发展观是在基本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础上,进一步科学地提出和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什么”和“怎样发展”的问题,为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条件[23]。

四、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践行路径

科学发展观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课题,必须建立健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机制。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项宏大、长期、艰巨、繁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立足中国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总结,需要有步骤、有领导、有秩序的全面加以推进。那么,到底该如何有效推动和促进科学发展观的践行呢?专家学者们各抒己见,其中不乏深刻见解,真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总起来说,主要形成了如下一些观点:

1.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前提。有学者指出,“理性精神”、“公平法则”、“人本理念”这三个具有时代意蕴的关键视点,是落实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前提。现阶段,客观而理性地意识到发展的不均衡问题,实现均衡发展要将主体性与规律性结合起来,使行动和实践达到合理化,并对不当的非理性思想和行为加以合适的规约和调适。持守公平法则是实现社会正义的内在诉求,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现实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确立人本理念来推进发展从根本上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从目的性上体现了一种新的发展观,要努力营造人性化的社会生活[24]。另有学者指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前提。”[25]

2.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有学者指出,“依法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科学发展观蕴含着依法发展的理念,依法发展的过程,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只有坚持依法发展,才能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树立依法发展的理念;坚持依法发展,既要健全和完善法制,又要加大执法力度。”[26]另有学者指出,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实现“五个转变”:一是由“以物为本”发展向“以人为本”发展转变,二是由“单一经济”发展向“四位一体”发展转变,三是由“比例失当”发展向“协调和谐”发展转变,四是由“只顾眼前”发展向“持久永续”发展转变,五是由“按部就班”发展向“又好又快”发展转变[27]。

3.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有学者指出,“以人为本是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它与西方人本主义、中国民本思想有一定的联系,但更重要的是有原则区别。以人为本贯穿科学发展观的始终,规定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坚持以人为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而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28]另有学者指出,“贯彻落实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必须树立牢固的群众观、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科学的人才观和正确的政绩观。”[29]

4.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点。有学者指出,“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重在实践、贵在落实。然而,落实科学发展观目前却面临诸多障碍,既有认知、态度、能力等主体性障碍,又有体制、技术、评价等客体性障碍。从现实情况看,要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好,重点在于破除主体性障碍,难点在于破除客体性障碍。”[30]

总之,一段时间以来,国内学术界、理论界对于科学发展观问题的深入研究和理性探讨,涉及到了许多深层次的理论问题和实践课题,加深了我们对“什么是科学发展观”、“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基本理论问题的科学理解及理性认识,并且已经取得了大量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和初步的理论共识。然而,“从目前看,关于科学发展观意义的文章很多,成果也很丰富,涌现了一批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学术价值的成果。但也有不少理论肤浅、内容重复的作品,还有刻意雕饰、肆意夸张、华而不实的作品。”[31]“前瞻未来,关于科学发展观的世界意义及其限度;关于破解阻滞科学发展的各种社会矛盾的理论与政策;关于民主政治实现科学发展的理论与对策;关于科学发展观与国外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关于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证研究等若干方面,将有可能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科学发展观研究的理论生长点。”[32]在此基础上,我们认为,学界今后仍需明确研究目的与方向,创新研究范式与方法,拓展研究视野与深度,整合研究力量与资源,在整体性研究、专题性研究、学理性研究、创新性研究、实证性研究、综述性研究、跨学科研究、多维度研究和比较性研究上下工夫,加强对薄弱环节与重点难点问题的研究,力争推出更多更好的优秀研究成果,为科学发展观提供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相信随着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不断深入,一定会有更多更好的研究文章和学理专著早日问世。

[1] 程素卿.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基础[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0(2):88-89.

[2] 李明芳.浅析科学发展观的三大特性[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0(1):69-72.

[3] 董显堂.科学发展观的超越本性[J].长春大学学报,2010(1):89-91.

[4] 黄家茂.论科学发展观的八大特征[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0(1):72-76.

[5] 樊华.科学发展观的伦理意蕴[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0(1):40-42.

[6] 林国治,吴雨涵.科学发展观的伦理透视[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0(1):1-3.

[7] 王龙生.论科学发展观实现了发展理念上的四大变革[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79-82.

[8] 朱静娜.论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意蕴[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0(2):131-133.

[9] 林玉印.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下的科学发展观[J].江汉大学学报 (人文科学版),2010(2):56-59.

[10] 杨宏.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2):48-49.

[11] 张珠全.科学发展观是“历史合力论”的继承和发展[J].延边党校学报,2010(1):28-29.

[12] 陈姿璇.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深化[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24-27.

[13] 柯健.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贡献[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0(1):17-20.

[14] 宋庆森,宋婷.毛泽东与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09(4):1-3.

[15] 王浩斌.毛泽东对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诠释及精神实质[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9-13.

[16] 李爱菊.毛泽东的发展思想与科学发展观[J].工会论坛 (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146-147.

[17] 谢丽芳.试论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J].运城学院学报,2009(3):6-9.

[18] 高敏.邓小平发展理论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6-8.

[19] 张劲松.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发展观比较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09:1.

[20] 徐永军,付秀荣.江泽民创新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的形成[J].世纪桥,2007(1):3-4.

[21] 黄颖.科学发展观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发展[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8(4):14-16.

[22] 徐建军,张旭东.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贡献[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9(5):40-43.

[23] 唐国增,张昆玲.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9(4):48-51.

[24] 糜海波.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三个前提[J].长白学刊,2009(5):35-39.

[25] 周淑芳.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前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0):94-95.

[26] 蒋小兵.依法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4-6.

[27] 萃岚.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要实现“五个转变”[J].当代广西,2009(3):30.

[28] 隋国成.坚持以人为本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8):65-66.

[29] 张雯雯.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5):6-8.

[30] 周感华.落实科学发展观:障碍梳理和重点难点分析[J].中共铜仁地委党校学报,2007(2):31-36.

[31] 蒯正明.十七大以来科学发展观理论研究述评[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09(4):19-24.

[32] 陈曙光.回顾·反思·前瞻——五年来科学发展观研究述评[J].探索,2009(4):24-30.

A Review on the Study of the Latest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 Theory

XIE Jia-liang,HUANG Yan
(School of Humanities,Hangzhou DianziUniversity,Hangzhou Zhejiang310018,China)

Since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 theory was put forward,the academic circles have carried out a great number of frank,extensive and in-depth studies and offered interpretations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such as the connotations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the theoreticalorientations,the historical evolution,the route and some other important domainswith a number of high-quality,influential research achievements,which provide a soli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theoretical orientation;research development

D61

B

1001-9146(2011)01-0039-05

2010-10-08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党建思政研究课题 (201005);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科研启动基金项目 (KYS111507035)

谢嘉梁 (1979-),男,湖南华容人,讲师,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

猜你喜欢
学者学报马克思主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致敬学报40年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学者介绍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