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习语的文化蕴含与翻译

2011-08-15 00:54张林影
关键词:习语英汉原文

张林影

(牡丹江师范学院 商务英语系,黑龙江 牡丹江157012)

英语习语的文化蕴含与翻译

张林影

(牡丹江师范学院 商务英语系,黑龙江 牡丹江157012)

习语;文化;翻译;文化差异

习语是语言发展的结晶,英汉习语都蕴含着各自不同的文化信息,体现出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因此,习语的翻译不仅是语言的翻译,更是文化的翻译。恰当处理习语所承载的文化蕴含,是习语翻译至关重要的一环。

习语(idiom)是语言发展的结晶,是语言使用者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习语范围很广,通常包括成语、谚语、格言、俗语、典故、歇后语、俚语。习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包含着大量的文化特征和文化背景,有着鲜明的形象和比喻,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因此习语有民族文化“活化石(living fossil)”之称。习语的文化内涵是多方面的。习语的翻译是要处理语言和文化的矛盾,不仅要尽可能保持原文习语的形象比喻,丰富联想,修辞效果,还要尽可能保持其民族、地域特色,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程度的信息传递。众所周知,翻译的主旨是:译文应该准确传递原文信息,忠实反映原文的面貌,尽可能和原文达到一种功能上的对等。在构成翻译对等的诸多方面,文化对等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对等。但文化差异又是客观存在的,为了弥补英汉习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因此,要较好地完成英习语翻译就要熟悉一下影响英习语翻译的几点文化因素。

一 影响英语习语翻译的文化因素

1 地域文化因素

不同的生存环境会带来不同的生活习惯,而生活习惯上的种种差异也会在习语中体现出来。英国是个岛国,是欧洲许多国家通向大西洋的唯一出口,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要道之一。英国处于这样的地理位置,航海业十分发达。其社会发展亦与海运、海外扩张有不解之缘。英语中产生了不少与航海、捕捞有关的习语如:completely at sea(茫然,不懂),a drop in the ocean (沧海一粟),have other fish to fry(另有要事)等等。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 spend money like water,汉语常译为 “挥金如土”。又因为英国地处北温带,其主要农作物是小麦,畜牧业在英国农业中占首位,因此,英国人的主食是牛奶和面包。这两种食物便常常出现在英语习语中,如 to earn one’s bread(挣钱糊口),bread and butter (谋生之道)等。

中国古代社会向来强调“以农为本”。人们的生产及经济活动主要依附土地,在语言表达上他们所联想的是与土地有关的事物,而牛是与农民息息相关的动物。因此,汉语中有许多与牛相关的习语。然而,在英国,马在其民族体育运动史上扮演一个相当积极的角色,骑马运动风行英国,在英语中也相继出现了一些与马相关的习语。例如,形容力气大,英语用 as strong as a horse汉语则用“力大如牛”。这是因为英国早期用马耕地,而中国自古以牛耕为主,故我们有“像老黄牛一样干活”,而英国人则说work like a horse。

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即是“春天的风”。夏天常与酷暑炎热联系在一起。“赤日炎炎似火烧”/“骄阳似火”是常被用来描述夏天的词语。而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报告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雪莱就曾写过一首诗《西风颂》(Ode to the West Wind),诗的最后一行名传千古的佳句表达了他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坚定信念:O, Wind, 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啊,西风,假如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英国的夏季正是温馨宜人的季节。常与“可爱”“温和”“美好”相连莎士比亚在他的一首十四行诗中把爱人比作夏天。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2 风俗习惯因素

英汉民族不同的社会习俗给两种民族在价值取向、审美取向上带来相当大的差异,其中比较典型的是对动物的不同态度。比如,汉语以“虎”为“百兽之王”,汉语“虎”象征着“权力”和“勇猛”,这在诸如“虎父无犬子”、“虎视眈眈”等习语中,得以体现。然而在英语中狮子取代了汉语中老虎的地位,这体现在诸如to beard the lion in his den(虎口拔牙),a lion in the way(拦路虎)等习语中。中国人喜欢称自己是龙的传人,龙在古代是汉民族的图腾物,是神的化身。古时候皇帝称自己是真龙天子,民间有赛龙舟、舞龙狮等活动。因此关于龙的成语也有许多,如:龙飞凤舞,龙腾虎跃,龙凤呈祥。西方人则认为龙是邪恶凶残有鳞的怪兽。这也是为什么“亚洲四小龙”应译为“four tigers”而不能译为“four dragons”。中、英两国人民都有养狗的习惯,但对狗却又有迥然不同的传统看法。汉语文化中狗被视为卑贱而令人讨厌的动物,因此汉语中与狗有关的习语大都含有贬义色彩:因此,汉语中与“狗”有关的习语大多含贬义,如:狗仗人势,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等。而英语民族却视狗为人类最忠实的朋友。英语中有关狗的习语大部分都没有贬义色彩。如英语谚语love me,love my dog相当于汉语的“爱屋及乌”,You are a lucky dog。意思为“你真是幸运儿” 等等。

3 宗教信仰因素

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宗教是不同文化的表现形式,反映出不同的文化特色和文化背景,体现了不同的文化传统。如,中西方人的宗教信仰不同,中国人信佛教,崇尚“天”而西方人大多数信仰基督教,所以存在许多包括“God”,“devil”,“church”等词语的习语,如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自助者天助),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一贫如洗),M an proposes, God disposes(谋事在人,成事在天),Mills of God grind slow but sure(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等许多类似的例子。中国也有许多与佛教、道教等宗教有关的成语、谚语、习语。例如,“现身说法“原系佛教用语。现表示以亲身经历和体验说明一种道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原是佛教改恶从善的话。“五体投地”,指得是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这是佛教最恭敬的行礼仪式,比喻佩服到了极点。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我们有道教的“玉帝”,佛教的“阎王”,有神话的“龙王”,有“开天辟地”的盘古和“主宰自然界”的老天爷。而这些概念在欧美文化中并不存在。在中国,佛教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因此,汉语中有许多包含“佛”、“庙”、‘和尚”等词语的习语,如“借花献佛”、“跑了和尚,跑不了庙”等”。中国人常念道:‘菩萨保佑或上天保佑”,然而英国人则常说God bless you(上帝保佑你)。

4 社会历史背景因素

英汉民族的历史发展不同,因而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所沉积的历史文化也不相同。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体现为历史典故,历史典故是民族历史文化中的瑰宝,它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个性,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最能体现不同历史文化的特点。而中国与英国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差异很大,这就决定了在不同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习语的不同文化义蕴。中国历史灿烂悠久,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与此相联系,有关中国历史典故的汉语习语俯首皆是,意蕴深厚,如“卧薪尝胆”、“负荆请罪”、“四面楚歌”等等。再如,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师,成功地帮助刘备创建了蜀国,后人将之看成“智慧”的化身,所以汉语习语“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就因其特殊的文化意蕴而有了“集体的智慧更胜一筹”的修辞语义。中国的封建社会时期很长,劳动人民受尽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对旧官僚深恶痛绝,产生了“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何官无私,何水无鱼”等对反动统治和官僚表示反抗的习语。同样,英语中也有许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文化意蕴鲜明的习语。如:1815年拿破仑在Waterloo遭到惨败,后来,英语民族就用“meet one's waterloo”来比喻“一败涂地”。西方国家许多人都信仰基督教,《圣经》是他们的必读之书。《由《圣经》而产生的谚语、习语、成语也成为妇孺皆知的日常用语。如 olive branch 橄榄枝(和平的象征),scapegoat 替罪羊(代人受过的人)等等。

二 英语习语的翻译

王佐良先生说过:“翻译工作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译者在翻译习语时,不仅要忠实地传达原文的语言意义,还要准确地阐述原作的文化内涵。通过两种语言文化的对比,尽可能地保证原文与译文等效或等值,使译文读者能够获得与原文读者如出一辙或大致相同的感受。根据习语的关系类型,习语翻译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 直译法

所谓直译法即是指在不违背目的语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联想的条件下,保留目的语中源语习语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的方法。鲁迅先生曾强调翻译“必须有异国情调”和“保留原作风姿”。为了保留原文的“味道”,尤其在一定上下文中具有强烈的政治意义或有明显的民族、地方、历史等色彩时 ,我们常采用直译法 ,从意思到表达手法上尽量保持原文的“原汁原味”。由于对应关系的习语表现出基木相同或相近的形象、含义和文化色彩,一般情况下可以互译,或直截了当地套用目的语同义习语。如:

Easy come, easy go来得容易,去得快

as easy as turning over one's hand易如反掌

Walls have ears 隔墙有耳

Give him an inch, and he will take a yard. 得寸进尺

有时有的习语的比喻、形象可能对读者比较生疏,但由于它在一定的上下文中具有强烈的政治意义,或明显的民族、地方历史等色彩,宜采用保留原文习语表达方式的直译法。如,The Trojan horse 译成“特洛伊木马,a cat has nine lives 则可译成“猫有九命”,sour grape酸葡萄,crocodile tears鳄鱼的眼泪等等。

以上英语习语之所以采用直译法,是由于它们有悠久的历史且被广泛使用,汉语读者能够理解其指称意义和联想意义。同样,以下汉语习语的直译,英语读者很容易根据指称意义理解联想意义。

2 套译法

有些英语习语和汉语习语在内容和形式上都相符合,双方不但有相同的意义和修辞色彩,并且有相同的或相似的形象比喻。这种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套用与之相似的习语,实现英汉习语的套译。下面是一些英汉同义习语替代的例子。

Love me, love my dog. 爱屋及乌

fish in troubled water混水摸鱼

Seeing is believing. 眼见为实

castles in the air空中楼阁

There is no smoke without fire. 无风不起浪

3 意译法

意译法是指译者在受译语文化差异的局限时,不得不舍弃原文的字面意义,以求译文与原文的内容相符和主要语言功能相似的方法。汉英民族属于不同的民族,由于地理位置、生活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及思想表达方式不同,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在许多情况下是不一致的。如都采用直译法,就不能把原文所表达的思想准确地反映出来。从而引起译语读者的误解,导致翻译失败。此时应根据原词的真正意义而不是原始意义进行翻译,即采用意译法。例如:

a wet blanket令人扫兴的人

like a fish out of water很不自在。

Gifts blind the eyes. 吃人家嘴短,拿人家手软。

4 代换法

由于文化差异,英汉两种语言中有些词的形象意义不同,但其文化内涵及交际意义是一样的或相似的。为了不使译文较原文逊色,在翻译时可运用替换原喻体的方法,作到殊途同归。如:

a lion in the way拦路虎(用老虎代换狮子)

like a duck to water如鱼得水(用鱼代换鸭子)

like a cat on hot bricks热锅上的蚂蚁(用蚂蚁代换猫)

as stupid as a goose 蠢得象猪(用猪代换鹅)

三 结束语

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Nida A. Eugene )曾指出:所谓翻译,就是指从语义到文体用译文语言中最贴近的自然对等语再现出原文传出的信息,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不同的地理环境、生活习俗、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历史典故产生的习语具有鲜明的文化意蕴。有时两个民族相似的生活经历和思想认识,

使得一些习语中表现出某些相似的文化意蕴和等同的修辞语义,但大量的习语则表现出迥异的文化意蕴,产生相似或不同的修辞意义。如何处理译出习语的文化意蕴,如何用译文语言中最贴近的自然对等语再现出译出习语的修辞语义是习语翻译最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1] 王佐良.翻译:思考与试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 郭建中.文化与翻译[C].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3] 张宁.英语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J].中国翻译,1999,(3).

[4] 胡文仲.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5] 张春柏.英汉汉英翻译教程[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 陈文伯.英语成语与汉语成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7] 包慧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Cultural Implication of English Idiom and Its Translation

ZANG Lin-ying
(Business English Department, Mudanjiang Normal College, Mudanjiang Heilongjiang157012, China)

idiom; culture; translation; cultural difference

Idiom is the pith and the marrow of the language development. English-Chinese idioms contain different culture information and reflect different culture features. In this regard, the translation of idiom is more of a process of cultural translation than language translation. Therefore, the proper translation of cultural information embedded in idioms becomes essential in idiom translation.

H315.9

A

1673–2804(2011)01-0149-03

2010-04-11

牡丹江师范学院教改规划指导项目高校翻译教学改革与探索 10-XY01069

猜你喜欢
习语英汉原文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
英汉文化中的委婉语应用对比分析
Performance of a double-layer BAF using zeolite and ceramic as media under ammonium shock load condition
实用习语 话“鸟”
话“鸟”
习语自有WAR
习语自有WAR
英汉反身代词长距离约束的语用分析
英汉校园小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