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对华撤资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2011-08-15 00:47徐海杰
对外经贸 2011年2期
关键词:撤资外商跨国公司

徐海杰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安徽合肥 230039)

[投资与合作]

外商对华撤资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徐海杰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安徽合肥 230039)

撤资行为是和对外直接投资相伴而生的国际经济活动。跨国公司在华进行直接投资的同时也一直存在撤资行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在华外商投资企业出现了一定范围的撤资行为,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面对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的撤资行为,必须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并采取措施应对,保证我国与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中取得双赢。

外商撤资;成本因素;竞争因素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邓小平“南方讲话”后,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据商务部资料显示,截至2010年10月,中国累计设立外资企业超过70万家,实际使用外资10710亿美元。外资在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扩大出口、提供就业、促进技术进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世界500强已有480多家先后进入中国市场。然而,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性,伴随中国吸引外资数额的增加,外商撤资现象也不断发生。

一、在华外商投资企业撤资现状分析

截至2008年底,在我国累计批准的66万多家外商投资企业中,仍然正常运营的企业仅剩28.8万家,这意味着有大约37.2万的外商投资企业已经终止或停止运营,撤资比例超过56%。2009年,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3435家,同比下降14.83%;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00.33亿美元,同比下降2.56%。2010年1-10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1181家,同比增长16.62%;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20.03亿美元,同比增长15.71%。需要指出的是,2010年1-10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数和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的双增长只是恢复性增长,增长的基础还很脆弱。

外商撤资在制造业的案例有:1998年,法国标志从广汽撤资;2002年,美国美泰公司从合肥荣事达撤资;2005年,耐克公司将主要生产基地从中国转移到越南。在服务业的案例有:2005年,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全部业务;2010年3月谷歌搜索退出中国内地市场。

从撤资金额上看,外资在华清算流出总额也保持一个稳定增长的状态,2002年以后,外商撤资总额保持在较高程度,2003-2008年,外商撤资清算总额分别是64.3、56.9、63.8、84.7、112 和131 亿美元,跨国公司在我国的撤资规模正在逐渐扩大。

二、在华外商投资企业撤资案例比较分析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一般可以分为三种导向:市场导向、成本导向、资源导向。欧美在华外商投资企业多以市场导向为主,它们一般是被中国高速增长的经济和巨大的市场规模所吸引过来。以日本、韩国、台湾和香港为代表的亚洲国家和地区在华外商投资企业多以成本导向为主,他们看重的则是中国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以加工贸易为主。基于两者在对华直接投资的类型有所不同,他们在华撤资的行为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一)欧美在华投资企业撤资案例分析

欧美在华投资企业多以大型企业为主,如汽车领域有一汽大众、上海通用,日化领域有广州宝洁、合肥联合利华等。欧美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力,甚至是一定程度的垄断力。但撤资事件也接连发生,如美国惠尔浦的撤资和法国标致的撤资。但是,条件一旦成熟,撤资的欧美企业大多会重新选择进入中国市场,进行再投资。法国标致雪铁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重新进入中国的法国标致雪铁龙与东风汽车公司合资的东风标致和东风雪铁龙品牌在竞争激烈的中国汽车市场仍然具有一定的占有率。

(二)亚洲国家或地区在华投资企业撤资案例分析

本文以韩国在华投资企业撤资行为为例来说明亚洲国家或地区在华投资企业撤资情况。韩国在华投资企业在产业结构上以制造业为主,特别是劳动密集型轻工业;投资规模上,以中小型劳动密集型项目为主,抗风险能力差。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不少韩资企业似乎一夜之间撤离,这在韩商在华投资集中地青岛市最为明显。而以三星电子和现代汽车为代表的韩国大型跨国公司在华经营业绩良好,表现出了较强的竞争力。

通过上述案例分析可知,以市场导向为主的欧美在华投资企业一般规模较大,他们在华撤资可能是由于刚进入中国市场时本土化程度不高,导致经营不善而撤资。一旦对中国市场看好,会重新选择进入中国市场。反观以韩国在华投资企业为代表的亚洲国家或地区在华投资企业,虽然跟中国地理位置相近,文化传统相似,但以中小企业为主,主要从事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务,在不利的环境下,更倾向于从中国撤资,而且非正常撤资占了相当大比例,特别值得关注。

三、在华外商投资企业撤资原因分析

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由内外因共同决定的。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撤资现象的发生,是由我国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共同决定的。

(一)国内因素

1.成本因素

外资大量流入中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但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也在不断上升,1997年开始超过印尼,2002年起超过印度,同时泰国的工资水平与我国也逐渐趋同。2008年1月开始实行的新《劳动合同法》,规定了最低工资标准,进一步提高了外企的劳动力成本。土地价格上涨、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内外资企业税率统一、环保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等因素也提高了外企的成本,减少了企业利润,一些外商投资企业纷纷撤资。

2.竞争因素

随着跨国公司对中国直接投资的加大,竞争压力也逐渐增大,其中有跨国公司间的竞争,也有来自中国本土企业的竞争,更有由于制度缺失而带来的不公平竞争。(1)跨国公司间的竞争:在华跨国公司事实上在许多产业形成了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例如,在饮料行业,美国“两乐”在中国市场展开竞争;在日化领域,宝洁和联合利华在竞争。一些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在华外资企业自然会被淘汰出局。(2)与本土企业的竞争:外资企业与中国本土企业是竞合关系。由于技术溢出效应的存在,中国本土企业发挥后发优势,高速成长,涌现出了如海尔、联想、华为等一批国际级企业。家电行业中的海尔、TCL和长虹等的迅速崛起使美国惠尔浦在华黯然撤资。(3)制度缺失下的不公平竞争:制度缺失下的不公平竞争主要体现在众多在华外资企业深陷“贿赂门”,如“沃尔玛案”、“朗讯案”、“西门子案”。由于我国的商业环境里“潜规则”盛行,相关法律法规(反商业贿赂法)又不健全,某种程度上造成内外资企业市场竞争的不公平。许多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就在商业贿赂问题上面临“囚徒”困境:一方面不行贿有可能失去市场;另一方面行贿一旦被发现将面临严厉的处罚(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处罚主要来自外国,而非我国国内)。2008年底,西门子公司以大约13亿美元的罚金,创下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商业贿赂罚单。另外,虽然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事实上依然存在大量的侵权事件使技术领先的跨国公司处于不公平的竞争地位,削弱了其市场竞争力。由于价值观念差异、实际经济利益等因素,一些跨国公司选择撤离中国。

3.贸易因素

根据蒙代尔(1957)的出口贸易与对外投资替代论,出口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表现为替代关系,对外直接投资起因于国际贸易障碍。我国加入WTO后按照承诺降低关税水平和规范非关税措施,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那些旨在绕过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外商直接投资,而直接向我国出口。另外,近年来我国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我国与欧美国家的贸易摩擦时有发生并有加剧趋势。受欧美国家“两反一保”等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影响的中国企业很多都是外资企业,这可能导致外商为规避贸易摩擦,转向越南、印度等国家投资生产,再出口到原有市场所在国。

(二)国际因素

1.国际金融危机

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下滑乃至衰退。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对外投资意愿减弱,甚至撤资。十多年前的亚洲经济危机使韩资、日资企业以及东南亚在华投资企业一度陷入困境,进而纷纷发生撤资行为。仅韩国1998-2000年3年间,就连续从我国撤资约达14.56亿人民币。2010年初以来,世界经济出现回暖的迹象,但远未摆脱金融危机的阴影,发端于希腊的欧元区债务危机的爆发预示着这场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远未结束,2011年世界经济形势将更加复杂。在这样的宏观经济背景下,外商撤离我国的风险将长期存在。

2.周边国家竞争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建成,我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壁垒降低,因此,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在东盟地区投资设厂,利用成本相对更加低廉的劳动力生产产品,通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个平台进入我国市场。2005年耐克公司就已经将主要生产基地从我国转移到越南。据日本国际协力银行发表的《2007年度海外直接相关企业调查报告》显示,印度首次超越中国成为日企今后十年投资和销售的首选目的国,中国排名第二,紧随其后的是俄罗斯和越南。2007年印度吸引FDI达525亿美元,仅次于中国,排名发展中国家第二,2009年1月印度吸引 FDI约27亿美元,较2008年同期增长58.8%。这表明,我国吸引外资不仅面临东盟的激烈竞争,还有印度强有力的挑战,甚至是俄罗斯的潜在威胁。

四、我国的对策

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东道国一方面可以吸收国外资本,弥补国内资金短缺。另一方面,通过引进、消化、吸收跨国公司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成熟的管理经验,提升东道国的人力资本等生产要素。实践表明,外资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增长,外资经济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如果外商撤资达到一定规模,势必会对我国经济产生不利影响。为防止更多的外商撤资行为,我国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

(一)积极引导外商投资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东部地区在经济高速发展30多年后,已逐步告别低成本时代,而中西部地区仍然是我国的“成本洼地”,而且具有巨大的自然资源优势。国家应积极引导外资企业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发展符合环保要求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支持东部地区发展资金、技术、知识密集型的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推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同时,适当鼓励外资企业将高新技术产业向中西部某些区域中心城市转移,例如合肥市。合肥市最大的优势就是科技优势,拥有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和中科院合肥分院等一批国内著名的高校和科研院所,2005年被国家批准为第一个科技创新试点城市。合肥市长在2010年的两会上表示:合肥市的工业产值当中,高新技术的产值已经超过了55%,在GDP的比重当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已经达到了21%,这两个比例在全国处于前列。武汉、西安、成都也具有一定的科技资源优势,劳动力成本又比东部低,性价比优势明显。

(二)营造完善的法制环境,强化政府的监管服务职能

我国在外商投资法规建设、政策透明度、政府服务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例如在商业贿赂问题上,深陷“贿赂门”的跨国公司,其实也是中国商业环境的受害者。我国可以借鉴美国治理商业贿赂的四大机制:反垄断机制、公平竞争机制、舆论监督机制、法律机制,坚决打击商业贿赂行为。在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上,严厉打击侵权行为,加强服务和后续监管,为海外投资者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三)积极引导跨国公司再投资

尽管一些外商因种种原因而撤资,但是,当宏观经济环境和企业自身经营状况好转时,跨国公司会对外再投资。当前世界经济开始回暖,特别是我国的经济依然较快增长,2009年的GDP增速达到8.7%,据2010年12月7日中国社科院发布的《经济蓝皮书》预计,2010年我国的GDP增速可以达到9.9%,这对跨国公司再投资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我国应高度重视跨国公司的再投资,特别是要吸引一批优质跨国公司到我国进行再投资。

作为撤资主体的外资企业也应遵守我国的法律法规、维护公众利益、承担社会责任。中国政府将更加关注社会公平正义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这种形势下,外企若想继续在中国发展,就应更加尊重中国的法律法规、公众利益和文化传统,形成跨国公司与中国双赢局面。这既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要求,也是跨国公司自身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

[1]李玲,崔晨甲.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中的撤资问题分析[J].知识经济,2009(14).

[2]王霞.当前中国吸引外资面临的挑战与外资政策的选择[J].甘肃理论学刊,2008(3).

[3]Mundell.R.A.International Trade and Factor Mobility[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June:321 -335.

[4]孙美慧,李佳,许多爽.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原因分析[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7(2).

[5]章文光,刘海梅,冀丽,鲍雨佳.经济危机对中国FDI的影响[J].国际经济合作,2009(5).

Abstract: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s accompanied by divestment i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ctivities.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invest in China directly,while there have been acts of divestment in all the time.Since 2008’s global financial crisis,foreign investment enterprises in China have divestment behaviors within a certain range,which has certain negative impacts to Chines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In the face of foreign investment enterprises’divestment behaviors,we must analyze its causes and take steps to deal with,to make sure China and transnational companies in the era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chieve a win-win situation.

Key words:foreign investment enterprises’divestment;causes;countermeasures

(责任编辑:马 琳)

F830.59

B

1002-2880(2011)02-0064-03

猜你喜欢
撤资外商跨国公司
下一代洲际弹道导弹在众议院的尝试撤资中保留下来
以跨国公司为载体提升城市国际交往功能
聚焦《欧盟外商直接投资审查条例》
理性看待李嘉诚的“撤资”
谈跨国公司知识资本对经营绩效的影响
谁是冒牌外商
对外资银行撤资问题的研究
跨国公司的品牌战略——文化的地位
China uses US$420 bn of FDI in 5 years
Transnational com panies encouraged to set up R&D centers in Shang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