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克味 秦荷成
(1.南宁市建筑设计院,广西 南宁 530022;2.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3)
再生混凝土的发展前景分析
何克味1秦荷成2
(1.南宁市建筑设计院,广西 南宁 530022;2.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3)
再生混凝土是一种绿色混凝土,文章介绍了有关再生混凝土的基本知识,通过对再生混凝土的现状研究和发展前景的阐述,进一步对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并指出对其的有效利用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再生混凝土;研究现状;发展前景
再生混凝土指的是将废弃的混凝土块进行回收利用,然后再经破碎、清洗与分级后,按一定的比例与级配混合重新形成的再生骨料,部分或全部代替砂石等天然骨料,再加入水泥、水或部分天然骨料配制而成的新的混凝土。如果再生骨料或再生混凝土能够得到有效合理的地利用,那么就可以很好的地节约天然资源,这对于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具有很重要意义。循环再利用废弃混凝土,是发展绿色混凝土的一项重要措施,同时也具有很明显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再生混凝土是将废弃的混凝土经过清洗、破碎、分级和按一定比例相互配合后,形成的“再生骨料”作为部分或全部骨料配制的新混凝土。据有关研究成果表明,再生骨料在工程上的应用具有可行性,但其经济性尚不明确。当再生骨料采用废弃混凝土作时,可节省62%的石灰石资源;而当废弃混凝土用作制造水泥的原料时,除可节省62%石灰石资源外,还可节约制造水泥的优质石灰石60%、黏土40%和铁粉35%,同时废气排放量还可以大大的减少;在欧洲、美国、日本一些发达国家,每年产生的混凝土废料就超过三亿吨左右,相比之下开采天然碎石所需消耗的能量的1/10即可使混凝土废料加工得到再生骨料,并且成本可降低25%左右。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应用使用量最大的混凝土人造材料对自然资源的占用以及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得到很好的解决,从而保证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它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混凝土。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环保、生态、资源已成为阻碍我国社会发展的“瓶颈”,可再生资源的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人类即将进入二十一世纪前夕,中国政府在《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 中国人口、环境和发展白皮书》中,已经高度的关注了世界面临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从2006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中国政府制定了中长期科教兴国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加紧对再生混凝土的开发利用进行立项研究,并大力支持和鼓励对废弃物的研究和应用。目目前,国内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工作在相关部门的资助下,已经着手初步研究了再生混凝土的性质和应用,且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循环经济的建立原则是“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其通过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回收利用废弃物再生利用水平,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减少废弃物的经济发展模式,打破了传统“大量生产、大量浪费、大量废弃”的经济增长模式。废弃混凝土的回收利用就是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体现。
一个地区废弃混凝土回收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地区人口密度和城市化水平、天然集料富余程度、废弃混凝土回收利用的设备及工艺技术水平,以及国家和地区对废弃混凝土回收利用的政策法规和财政税收上的扶持程度。
1.地区人口密度和城市化水平。地区人口密度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使城市废弃混凝土的数量不断增加。而城市规划中规定了建筑垃圾堆放场所的位置和数量,直接影响了废弃混凝土的清运和处理成本,对废弃混凝土的再生利用产生不利影响。
2.天然集料富余程度。天然集料的富余程度和储存量是推动再生集料和再生混凝土应用的最大动力。日本、丹麦、荷兰等一些石料紧缺的国家,因而对废弃混凝土中回收利用再生集料十分重视,同时,废弃混凝土的回收利用与环境保护紧密相连。如果在获得天然集料的同时无限制的开山采石,虽然可以获得价格较低的天然集料,但这不仅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长此以往,更不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
3.废弃混凝土回收利用工艺技术水平。要实现废弃混泥土的回收与再利用,必须通过技术手段去完成,而工艺技术水平的高低、设备的选择都会影响到废弃混泥土的可回收性和回收效益。便捷高效的废弃混泥土破碎筛分工艺、科学合理的再生混凝土技术才能减少回收利用的成本,提高回收的利润。
4.国家和地区的政策法规对废弃混凝土回收利用和财政税收上的扶持程度。法律应出台有关对废弃混凝土的回收利用和施工场所零排放(无垃圾)等一些规定政策,去促进废弃混凝土和其他建筑垃圾的再利用。而目前国家的鼓励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和财政税收上的扶持,相应的也减少了业主和对拆除旧建筑的费用支出,对再生集料的成本得以有效降低,使再生集料的成本和天然集料具有同等的竞争能力。尽快就再生混凝土集料制定集料标准、再生混凝土制品标准等去更好的开发利用废弃混泥土。
1.当今时代,建筑业的蓬勃发展给社会带来了大量的建筑垃圾,发展和利用再生混凝土已经成为一种可行的趋势。在有关资料统计中,每万平方米的建筑施工就会产生 500~600吨的建筑废渣。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门在2005年首届周际能智能与绿色建筑技术研讨会上指出,到2020年,我国的建筑面积将新增约 300亿平方米。照此推算,我国现有建筑至少将产生建筑废渣20亿吨。近20到30年来,建筑发展更是迅猛,城市化的进程将越来越快,这就致使大量旧建筑物需要拆除,产生更多的建筑废渣。至2012年,我国有约50%的城镇房子为上个世纪建造的,专家估计,这些房屋的拆除随之产生的建筑垃圾将达到7亿吨左右,这是一个惊人的数据。在我国,处理垃圾的技术上还不容乐观,对建筑垃圾的综合处理利用还初于一个较低的“平台”,所以在处理建筑垃圾中更多的只能以填埋的方式去处理。如此简单的处理大建筑产生的垃圾方式,对未来城市居民将带来显而易见的危害。
2.发展和利用再生混凝土,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最好途径。走可持续发展,围绕的是“发展”这个核心主题。“发展”需要人们改变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和对自然的一种态度,在开采和利用自然资源中更加注重一种环境保护的意识。据统计,我国每年浇注混凝土约20亿立方左右,而混凝土中砂石骨料又占总质量的70%以上,这些数据都指向一个问题:用量巨大,据统计,近几年我国的建筑用砂量将以百分之十以上的速度增长。而对建筑骨料的需求,人类将会朝向山石去开采,去淘挖河砂、挖坑取土等,这些举措都会加速资源的消耗,并且严重影响水土的流失、植被的破坏,和危害到高速公路、桥基、河道的安全。当然,加快城市化进程是一种社会现代的历史重任,也应是在城市化进程中有效解除阻碍我国现代化推进的“瓶颈”约束,实现经济社会高速、持续和协调发展才是我国的一项重大举措。
由此可见,如果再生混凝土技术能在建筑行业得以真正推广利用,这对保护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以及对建筑垃圾的综合处理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也是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1] 郭峰.浅谈再生混凝土的发展和研究前景[J].山西建筑,2009,(23):178.
[2] 郑远.再生混凝土的强度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10, (11):8.
[3] 薛文博.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再生混凝土技术的发展[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9,(5).
[4] 裴辉.再生混凝土技术研究发展的现状分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9,(5).
TU528
A
1008-1151(2011)05-0071-01
2011-02-16
何克味(1977-),男,广西武鸣人,南宁市建筑设计院助理工程师;秦荷成(1982-),男,广西临桂人,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国家注册二级建造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