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亚军
(庄河市第三初级中学,辽宁庄河 116412)
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于亚军
(庄河市第三初级中学,辽宁庄河 116412)
创造性思维即有创见的思维。通过思维,在揭示事物本质的同时,还能提出新的建树性的设想和意见。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是思维方向的求异性、思维结构的灵活性、思维进程的飞跃性、思维效果的整体性、思维表达的新颖性等。这种思维方式,遇到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去寻找答案,既不受现有知识的限制,也不受传统方法的束缚,思维路线是开放性、扩散性的。历史学科中的创造性思维,就是善于突破一般性思维的常规,多向性的思考问题,善于归纳分析,敢于质疑,大胆联想。初中历史教学中,尽管学生的创造更多的属于学习中的“再发现”,但这种“再发现”相对于主题仍然是新鲜的,具开创性的。不论是概念的建立还是历史规律的揭示,都需要调用已有的知识储备、经验积累,对其进行科学加工和改造,而这一加工改造的过程即是创造性思维展开的过程,即是一种创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应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要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历史课堂上的问题大致有四类:一是判别性问题,如“刘邓大军挺进中原于1949年4月”。要求学生作出是非判断。这类问题在思维方面要求较低,难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二是叙述性问题,如“列举二战期间英法美苏四国的领袖”。要求学生通过记忆做出叙述性回答,主要训练学生的记忆力,在思维方面要求也不高,同样也不易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三是述理性问题,如“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进行改革”。要求学生讲清道理,不但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可根据学过的知识进行推理,用以前的改革或变法背景作参考,既训练记忆能力,又可以锻练思维。这类问题的答案多是固定的或唯一的,主要训练集中思维。四是扩散性问题,如“结合史实评价唐太宗”。这类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此类问题会促使学生展开思维,积极思考,产生更多更新的想法和见解,从而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显然学生在课堂上思维的质量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师提出的问题的特性决定的。在传统教学中,前两类提问占很大的比例,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上,要进一步提高后两类——特别是扩散性问题的提问比例,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其次,思维训练要有针对性。学生的思维类型有两种——创造型和记忆型。创造型的学生是通过思考来学习和掌握知识的。他们在学习中善于质疑,善于探究,善于钻研,善于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寻求多种方案解决问题的习惯,思路比较开阔,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对于记忆型的学生而言,听、读、看、记则是学习的主要手段,即通过记忆来学习。这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比较差,常采用的是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缺少思考、探索、质疑的精神和创新的意识,不善于用创造性思维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随着教材内容的不断加深,其学习成绩一般随之下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这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要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能从已有的信息出发向各个方向扩展,不受已知的或现存的方式、方法、规则和范畴的约束,从这种扩散、辐射和求异式的思考中求得多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学生产生大量念头、不同寻常的念头的能力和改变思维方向的能力;使学生思路活跃,思维敏捷,办法多而新颖,能提出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法。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探究的氛围,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探索、创新精神,使其逐渐由记忆型向创造型转化。
再次,运用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看、听、讲、写、讨论和辩论等都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有效方式。在历史课堂上,看和听的思维效率较低,写的思维效率较高,而讲的思维效率最高,有许多思维过程的飞跃都是在讲的过程中实现的。而且课堂教学是一种集体活动,通过讲,一个学生产生的创造性思维往往能带动其他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开展。讨论和辩论则是在讲的基础上进行的更高更深层次的思维交流,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个性充分展示的方式之一,教师在讲课前可让每个学生讲一条出自中国古代名人的名言,进行历史专题演讲,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课堂讨论、辩论,这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都大有裨益。在讨论以至辩论中,学生不仅能够发表对问题的见解,而且还能够阐述自己之所以这样认识问题的理由和依据,这样能够达到活跃思维、扩展思维、相互启发、集思广益,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最后,教师对创造性思维的开展和成果的显示要有足够的耐心,防止由于教师的急躁对学生的创造思维产生不利影响。教师在提出问题以后,学生的思维活动常常会出现一前一后两个高潮。第一个高潮出现在问题提出后不久,在一般的答案出来之后学生的思维活动便进入了低潮,而后则是学生产生新想法、新见解的酝酿期。若有一个学生首先取得问题的突破以后,就会形成第二个高潮,许多创造性思维成果是在这一阶段出现的。目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缺乏使学生的思维进入第二高潮的意识和耐心,因而在第一个高潮刚过即中止了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受到抑制。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思维成果脱离了教师所设计的轨道时,教师不要强行将学生的思维拉回来。有时学生出现教师未曾想到甚至是出乎意料的想法是一种正常现象,是学生积极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表现,教师应当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告诉学生“你想到了我一直都想不到的办法”时,学生会受到极大鼓励,增强学习的信心。对学困生来说,这甚至可能成为他们学习的转折点。
[责任编辑: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