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转型源于发展理念的转变

2011-08-15 00:45钟清流
当代经济 2011年21期
关键词:驱动转型理念

○钟清流

(湖南省委直属机关党校)

发展理念的偏差曾经使中国经济转型长期停滞不前,给经济健康可持续增长带来了日益严重的隐患。当前中国经济转型的目标是:经济发展方式由数量型增长方式向质量型增长方式转变,由不可持续性向可持续性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出口拉动向出口、消费、投资协调发展转变,由结构失衡型向结构均衡型转变,由高碳经济型向低碳经济型转变,由投资拉动型向技术进步推动型转变,由技术引进依赖型向自主创新支撑型转变,由第二产业带动向三大产业协调发展转变,由忽略环境型向环境友好型转变,由“少数人先富”向“共同富裕”转变。加快经济经济转型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推动这种转变政府将面临多方面的挑战。

“十二五”规划提出了经济发展新理念:“人本、绿色、创新、协调。”“人本”,即把人的发展作为整个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绿色”,即保护生态环境的低碳发展模式;“创新”,即强调以科技进步自主创新为主要发展动力;“协调”,即关注城乡之间协调、经济和社会协调、人与自然的协调。这意味着未来经济在发展目标、发展模式、发展动力和发展次序等方面的理念将有重大变革。发展将突破GDP总量增长思维,把改善民生、追求人民的幸福和生活质量作为发展的主要目标,必将引导中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从“量”的过度扩张到“质”的战略提升的新阶段:从强调“以物为本”(GDP挂帅)到“以人为本”的发展宗旨的阶段;从热衷于“投入驱动”到“创新驱动”为主要发展动力的阶段。发展理念的根本转变将为处于长期徘徊的经济转型提供新的思想动力。

一、发展宗旨:从“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的转型

长期以来,官员升迁与GDP挂钩及随之而来的政绩竞争,形成了“以物为本”的发展理念,使GDP总量及增长率成为一些地方政府的发展宗旨和关键目标,这导致一些官员发展理念的偏差。为GDP数字的增长忽视社会成本,忽视效益、效率和质量,不计增长的代价和方式。与这种数量式增长相伴的是低水平重复建设、环境污染、经济结构失调、过度投资带来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给不少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众多隐患。从群众的角度来看,尽管GDP增长可能会带来工资或收入的增加,但若因此造成的工资收入增长赶不上物价增长,则实际生活水平反而会下降。这种既无效率又无质量的GDP增长意义不大,也难以带来多少实惠。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发展的本质区别在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保护少数资本拥有者的利益而忽略大多数劳动者的根本利益,其发展理念是典型的“以物为本”。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根本目的是为了提升人民幸福水平及促进社会和谐,是典型的“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十二五”规划提出的“以人为本”发展理念明显淡化了GDP指标,把不断提高人民的福利水平和生活质量作为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于是就从根本上理清了经济发展与人民幸福的辩证关系,即经济发展只是手段,而人民幸福才是目的。手段必须为目的服务,如果经济增长无法带来人民福利水平的稳定提高和促进社会和谐,则这种增长显然与发展的目的不符,必然是不可持续的。

“以人为本“实质上是以大多数人的政治经济全面解放为本。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首先就要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要务。其相应的评价指标应当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环境等多项,不仅关注发展进程中人民政治(民主)权利的全面解放、经济利益的合理保障、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及社会各阶层的和谐相处,同时也关注经济目标与环境目标的协调、产业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协调、经济发展在时间空间上的协调。其次,发展的动力主要是依靠人而非物。即坚持把技术进步和知识创新及提高人的素质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这意味着要走内涵式质量效益型发展的道路。

坚持“以人为本”就需要兼顾保护各方面利益,尤其是占人口比重最大的劳动者的利益,而促进社会和谐就必须关注民生、关注生态问题,民生为本,生态建设为本,两者缺一不可。经济发展以改善民生为本,就要让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而不是只让少数人摄取发展成果。人民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主体。以人为本的发展必然是科学发展,是依靠人民、造福人民的发展,经济转型的终极目的也是为了人民群众。只有当国家经济发展始终以提升人民福利水平为目标时,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全民的积极性,建立起和谐社会的现实基础。

发展理念从“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的根本转变,要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第一要务,作为加快经济转型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而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最基本要求包括:第一,扩大就业;第二,促进国民收入合理分配;第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首先,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服务业比重过小,而服务业是就业容量最大的行业,为扩大就业,就需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增加服务业比重。这需要加速发展服务业劳动和知识密集型产业、支持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来不断扩大就业规模。其次,扩大消费内需是经济转型的重要内容。内需不振的主要原因是群众收入水平太低。扩大消费内需客观上要求进行分配制度改革。这需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利用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改革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最后,还需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加大社会保障投入,稳步增加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比重;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发展面向民生的公益性社会服务。

二、发展动力:从“投入驱动”到“创新驱动”的转型

解决当前制约经济发展问题的根本出路是从粗放式增长转向集约式增长,使经济发展建立在提高资源配置和运行效益的基础之上。经济转型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要从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的发展模式转变到依靠自主创新和内需拉动为主的轨道上来。这客观上要求优化要素投入结构、正确处理速度与效益的关系、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以科技创新为发展动力。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经济转型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中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的转变。经济转型的思想动力源于发展理念的新突破,只有从根本上摒弃过去那种主要靠要素投入为动力的发展理念,代之以主要靠科技创新为动力的发展理念,中国的经济转型才可能深入。

在地方政府主导的经济情况下,GDP政绩竞争是造成“投入驱动“狂热的根本原因。因为投入驱动是营造GDP政绩最便捷的途径,而“创新驱动”则耗时费力,在五年任期内难以奏效,甚至可能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为了不至于在政绩竞争中失败,自然就会选择前者而放弃后者。这也是为何多年来经济转型停滞不前的深层原因。而为了保证“投入驱动”的顺利实施,地方政府不可避免地要掌控信货及资源要素的配置权,以确保经济能完全按照地方政府的意图运行。于是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就成了家常便饭,“创新驱动”只是作为时髦口号停留在文件中,而经济转型的工作也就自然束之高阁了。

地方政府主导经济模式的弊端,在于其僵化的体制、以行政权力操控市场和垄断式经营特征,本能地安于现状而反对变革和阻碍技术进步。它既不利于调结构,又不利于扩内需,也难以达到促创新的目标,因此事实上已经成为经济转型的主要障碍。如果政府职能不有效转变,继续充当经济建设的主攻手角色,则由政府决定投资预算和资源配置的状况无法改变,经济转型目标之一“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和“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机制”就是一句空话,经济转型的内容之一“市场化”就事实上变成了政府主导的“计划化”。于是由党政机关直接决定项目投资、融资及技术路线的现象就会层出不穷,中国经济转型的核心目标“调结构,扩内需,促创新,惠民生”就很难实现。

而以市场机制为特征的现代经济模式由于引入了竞争机制,尽管是以残酷的优胜劣汰生存竞争法则来淘汰落后产能并发展先进产能,但其在迫使企业不断自主创新求生存的过程中促进了技术进步,推动了产业的不断升级换代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不断形成,从而在市场竞争的过程完成经济转型。它事实上是社会代价最小,经济波动也最小的经济转型方式。现代经济模式的市场竞争机制正是经济转型的动力所在。从这个意义出发,经济转型的核心内容,就是要从体制机制上实现从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的根本转变,这意味着政府要放弃部分资源配置权利和相应的诸多利益,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些既得利益群体的抵制和反对,因而需要经历政治、经济体制的深入改革才可能实现。

经济转型取得突破的关键是需要通过改革创建一个好的制度环境,改革的本质是利益调整,只有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得到充分合理的协调,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人民参与改革、推动经济转型的积极性。因此,经济转型无法绕过体制机制的深化改革单独进行,其中政府自身的改革是关键中的关键,而且政府官员的的发展理念对其政策取向和经济转型进程具有决定性影响。这意味着经济转型必须从转变官员的发展理念开始,尤其是从改革政府主导经济模式开始。放弃政府主导经济模式的意义,首先在于它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当前中国经济的投资驱动规模扩张为主的发展模式和由此带来的经济结构失衡和消费内需不足等种种弊端,这也就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转型的主要障碍。

综上所述,由于中国经济转型目标当前所要解决的许多问题和障碍,都与政府主导经济模式相关,因此,改革政府主导经济模式成为推动经济转型的关键所在。发展动力从“投入驱动”到“创新驱动”的转型,需要政府政策的全力引导和推动。于是,从政府主导到政府指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的转变,就是从“投入驱动”到“创新驱动”转型的前提条件,也是推动中国经济转型的突破口。

猜你喜欢
驱动转型理念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转型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基于S3C6410的Wi-Fi驱动移植实现
沣芝转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