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与利益关系刍议

2011-08-15 00:50方伟明
大庆社会科学 2011年2期
关键词:个人利益动机利益

方伟明

(东北石油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公共管理与社会学系,黑龙江 大庆 163319)

思想政治教育与利益关系刍议

方伟明

(东北石油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公共管理与社会学系,黑龙江 大庆 163319)

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内,对受教育主体意识形态、价值观念、行为选择等基本问题的研究,都与其利益需求密切相关。利益既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又以利益指引为重要内容,因此,二者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利益;利益指引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与利益的关系,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不同见解。有人认为,利益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不相符的。如果过分关注利益就背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将会影响其功能的正常发挥。其实,利益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是无法回避的,越来越清晰的利益边界,使思想政治教育“空对空”的模式无法再延续下去。完全抛弃利益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仅会影响受教育主体的接受程度,还会阻碍其功能的进一步发挥。

厘清思想政治教育与利益的关系,是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基础。

一、利益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出发点

利益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的出发点,是以广泛的学科理论为基础的。

(一)组织行为学理论。组织行为学为我们揭示了个体行为产生的规律,即:从需求到动机再到行为。这一规律告诉我们,人的思想行为受需求的影响,满足各种需求就是人们行为的动机,即:需求产生动机,动机外化为行为。人的行为与其所追求的利益目标是不可分割的,其行为表现与选择不仅仅由思想动机决定,还能在其思想深处找到利益根源,利益与行为之间存在着不以人的思想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可见,利益引发人的行为动机,行为动机会左右人的行为表现与选择,而行为表现与选择最终又会指向利益的目标。而当人的利益目标实现以后,又会派生出新的利益要求,激发新的动机并左右新的行为,最终指向新的利益目标,这就是人的思想行为源于利益而又指向利益的规律。要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得到最有效的发挥,就必须遵循这一客观的思想行为规律——利益左右人的思想行为,是人思想行为产生的根源。探究和遵循这一规律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基础。

(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时,后者对前者又有能动的反作用。而利益关系属于经济基础的范畴,思想政治观念则属于上层建筑,也就是说,思想政治观念是建立在利益关系基础之上的,正如马克思所说:“‘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

1.先有利益追求,后有思想政治教育。有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因为人们存在各种正当和非正当的、合理和非合理的利益要求,我们要对这些不同类型和性质的利益要求进行综合的引导和调节梳理,使其能够达到社会规范的总体要求、符合社会发展的方向。因此,利益对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正是对利益的需求才催生了思想政治教育。

2.思想政治教育是为统治阶级利益服务的。没有阶级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不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统治阶级谋取利益的工具,他具有非常鲜明的阶级性,统治阶级用思想教育的方式来表达、维护和追求自身的利益。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为受教育者利益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各种方式、渠道和机制,促使受教育者实现自身的利益要求,使其能够正确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三)“经济人假设”理论。“经济人假设”理论是西方经济学理论的逻辑基础。它所阐述的核心概念是人的“自利性”。“经济人假设”理论揭露了人性的一些本质特征,即追求个人利益是驱使人行为选择与表现的根本动机。这种动机和由此动机而产生的行为有其内在于人本身的生物学和心理学的根据。“经济人假设”理论对人性“自利”的揭露,给分析人的行为动机、选择和表现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理论根据,也对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思想政治教育只有细腻、准确地把握人性的本质规定,才能在工作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利益是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的主张说明,要寻觅人们思想意识产生变化的原因,必须从利益需求的角度出发,这是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最有效途径,因为利益需求是把握人们思想变化和行为选择状况的桥梁和依据。

当然,对这一观点也要全面、辩证的认识。认可和满足受教育者的利益需求,必须是建立在对其利益需求正当性、合理性的准确把握上,并对其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满足,这样才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作用和根本职能,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利益指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

以上对思想政治教育与利益关系的探讨可以看出,利益对于人们思想行为的根源性和支配性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客观规律,思想政治工作功能的发挥是建立在这一客观规律基础之上的。因此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质就是进行利益指引,利益指引就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最基本、最现实的内容。日常所做的大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要帮助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利益目标,厘清各种利益关系,并选择合理的机制去实现其利益目标。

(一)利益指引的内容

(1)树立正确的利益目标。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进行利益指引的首要内容是要树立正确的利益目标。利益目标反过来对个人的动机又是一种激发的力量,它能激发人们采取一定的手段去实现其利益目标。因此,树立正确的利益目标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项内容。然而,当今时代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日益多样化,与之密切相关的利益目标也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利益主体因为年龄、性别、身份、地位等因素的不同,利益目标也是不尽相同的,即使是同一利益主体,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其利益需求也会发生很大的改变。针对这一情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进行利益指引的过程中,首先就要辨明主体利益目标的不同特点,采取个别化的原则,做到因人而异,因才施教,因势利导。(2)厘清各种利益关系。利益指引的另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帮助受教育主体理清各种利益关系,克服各种错误观念的影响,确立正确的利益观。厘清利益关系也就是要平衡人的利益需求结构,使之更加合理,从而使各种利益关系组成一个均衡稳定、井然有序的系统。就是要求人们在谋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不能忘记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在利益发生矛盾而不能兼顾时,要为了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适当牺牲局部利益和当前利益,为了社会利益适当牺牲个人利益。所以经常把既能谋求个人利益又不损害他人和集体利益的称之为“应该”,而那些为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主动牺牲个人利益的称之为“崇高”。但是,在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过去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比较单一,而市场经济把人们对利益目标追求的动机和欲望充分激发出来了,现实的利益关系变得纷繁复杂,成了一个庞大的系统,它是由不同特点、不同性质、不同类别、不同功能的利益层面有机结合而成的。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迫切需要改变以往的思维方式。应该以辩证的、理性的思维去认识和理解现阶段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既要看到集体与个人利益对立的一面;同时又要看到他们彼此统一的一面,既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准则,又要努力寻求集体与个人利益兼顾的解决办法。

(二)利益指引实现的机制。主体的利益需求往往都是互相矛盾不能兼顾的,如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需求、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需求等等。主体的利益取向就是要在这些相关的利益范畴比较中,进行选择、取舍。而决定主体利益取向的是其价值观。或者更确切地说,利益主体的价值观决定其利益取向。而要使受教育者能够作出合理的利益选择,就要影响和改变其价值观。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关注受教育主体的利益需求,充分重视受教育主体的利益取向;另一方面,又要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利用各种手段不断改造其利益观,使其更加合理。这一互动作用告诉我们,利益取向和价值观念的趋向性与利益指引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有效发挥成正比。

[1]陈濯.市场经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4.

[2]陈超群.中国教育哲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3]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

[4]黄鸣奋.需要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中华书局,2004.

[5]范灵海.社会主义经济利益观的比较研究[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3(5).

[6]刘孝云.经济利益多元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J].探索,1997(1).

[7]李旭辉.论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利益理论[J].经济评论,2004(3).

[8]何海兵.当代中国利益分化研究综述[J].理论参考,2005(3).

〔责任编辑:王乐群〕

D412.62

A

1002-2341(2011)02-0063-02

2011-02-10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高校培养能力问题研究》,编号:115B—145

方伟明(1979-),男,吉林大安人,讲师,从事社会学研究。

猜你喜欢
个人利益动机利益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集体主义话语权的重构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社会质量理论视角下乡村社区治理中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动机不纯
利益链与新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