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武汉企业技术创新研究

2011-08-15 00:45:06程金亮
当代经济 2011年19期
关键词:武汉市民营企业经济

○程金亮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205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3)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及相关理论概述

1、低碳经济的概念

“低碳经济”一词最早出现在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的能源白皮书《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Our Energy Future-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中,是指在不影响经济发展的前提下,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降低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排放,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该白皮书将低碳经济归结为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从表面上看,低碳经济是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所做努力的结果,但实质上,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它将全方位地改造建立在化石燃料(能源)基础上的现代工业文明,转向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可以说低碳经济是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世界经济形态出现的新一轮革命浪潮,将成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主流模式。

2、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理论概述

“低碳经济”是21世纪初出现的一个新概念,其实,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有学者对低碳经济进行过相关研究。1991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经济学家G·格鲁斯曼和A·克鲁格通过对66个国家和地区的空气污染物(1979—1990年)和水污染物(1977—1988年)的变动情况进行研究,提出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EKC)假说。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认为经济发展对环境污染水平有着很强的影响,人均收入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是一个倒U型的曲线,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会随着经济的增长、人均收入的增加而不可避免地持续恶化,只有人均GDP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环境污染反而会随着人均GDP的进一步提高而下降。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可以看出,发展低碳经济存在一定的可能性,人类社会可以通过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环境生产率,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进行。

在2003年英国政府首次提出“低碳经济”概念后,低碳经济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内外学术界开始广泛深入地对低碳经济作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就。如T·特雷福斯等学者探讨了德国在2050年实现1990年基础上减少GHG排放80%的可能性,并认为通过采用相关政策措施,经济的强劲增长和GHG排放的减少是可能共同实现的。岛田居二等学者构建了一种描述城市尺度低碳经济长期发展情景的方法,并将此方法应用到日本滋贺地区。我国学者庄贵阳认为,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即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实施一场能源革命,建立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减缓气候变化。鲍键强分析了低碳经济产生的时代背景,重点研究了低碳经济对建立在化石燃料(能源)基础之上的现代工业文明的影响。尽管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低碳经济给出了不同的理解,但他们都认为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人类社会可以发展低碳经济,可以做到实现经济和社会的清洁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同时并行。

二、低碳经济与技术创新的内在联系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为特点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撑就是发展低碳技术,要求技术创新朝着节能、减排、增效的方向发展。虽然低碳技术涉及国民经济发展的所有支柱产业的节能技术,包括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传统部门,也涉及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众多新领域,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无论是节能、降耗、减排,还是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都必须以低碳技术的研究、开发、普及和推广为基础。低碳技术创新是解决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存在问题的首要条件,也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本质所在。

目前武汉市发展低碳经济的任务仍较紧迫,产业结构重型化特征明显。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重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5%,在重工业中,高能耗的传统行业比重较大,能耗水平相对偏高,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增长方式依然粗放,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较低,能源需求还将继续增长,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面临巨大压力和特殊困难。因此,武汉市必须围绕低碳技术的创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碳能源技术,发展先进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和先进核能技术,以及高效、洁净、低碳排放的煤炭利用技术和氢能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和石油等能源消耗,实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经济发展,走低碳经济的发展之路。

三、低碳经济视角下武汉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

1、技术投入偏向高碳产业,低碳产业经费投入相对较少

武汉市企业R&D经费投入主要聚集于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和新材料等四个行业。其中,电子信息行业尤为突出,2004年研发经费支出达到38969.0万元,占全市高新企业研发经费支出达36.71%;光机电一体化行业占34.99%。仅这四个行业研发经费总支出就占全市高新企业研发经费支出高达87.73%。而其他行业,如软件、新能源与高效节能、农业和航天航空等低碳行业则经费投入相对较少,经费投入量占全市高新企业比重不足2%。由此可见,武汉市企业R&D经费投入严重偏离于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和新材料等高碳行业,而在软件、新能源、航天航空等低碳行业投入严重不足。

2、民企为低碳主力,资金瓶颈阻碍低碳技术研发

融资困难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最突出因素。据调查统计,目前武汉市大部分民营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资金不足,企业融资渠道少、难度大。武汉市各类商业性银行在挑选贷款客户的时候,都是采取“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产品、重点客户”的方式,规避风险、追求利润,都愿意向有政策保护、商誉好的国有企业发放贷款,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大多是采取抵押贷款方式。但由于很多民营企业在初创阶段没有太多的自身积累,固定资产极为有限,因此很难向银行进行抵押贷款。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全市民营企业共有14.48万户(包括分支机构1.22万户),投资者人数79.70万人,但获得银行贷款的仅为2万多户,其中中小民营企业则更难。此外,一些民营企业即使向银行申请抵押贷款,也和国有企业存在手续上的差异,审批环节多,程序复杂,手续繁琐,这些同武汉市目前大部分民营企业所需要的小额度、高频率、短周期、简过程的贷款要求有很大的差距。除商业银行外,一些政府部门向民营企业提供的融资服务如科技三项费的扶持、风险担保与风险投资等,也存在发放面较窄、申请难度大、资金占用周期短的问题,导致无法给更多民营企业提供资金帮助。由于民营企业是我市发展低碳经济和低碳技术的主力,因此民营企业融资瓶颈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武汉市企业对低碳技术的研发,也阻碍了武汉市低碳经济的发展。

3、缺乏核心低碳技术,低碳产业受制于人

低碳技术包括节能、传统一次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发展低碳经济,实现节能减排,其实质就是通过采用先进设备或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废物排放量或提高废物净化率,从而实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目的。因此,技术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但武汉市企业整体技术水平不高,尤其是缺乏关键核心技术,这成为低碳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从2007年武汉企业100强的情况来看,拥有专利的企业仅有38家,拥有发明的企业有27家,有研发经费投入的企业62家,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仅为1.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

4、产学研结合欠佳,低碳技术利用缺少智力支持

武汉是一个科教大市,拥有105家各类科研机构,52所高等院校,64名两院院士,58万专业技术人员,60多万在校大学生,科教实力居全国第三。同时,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中国光谷),是仅次于北京中关村的中国第二大智力密集区,拥有非常丰富的高新技术人才资源,通信、生物工程、激光、微电子技术和新材料等五大领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已被国家信息产业部批准为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科技教育的发展为武汉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中心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和人才支撑。但武汉的科教优势在低碳技术领域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大多数高科技人才集中在高校和科研单位,真正在第一线从事低碳技术创新和技术推广的科技人员十分有限,企业高级管理和技术创新人才缺乏,精通外语的国际型低碳技术创新人才更是紧缺。产学研严重脱离,大量科技人才游离于企业之外,无法根据市场需要有效地进行低碳技术研发;企业由于缺乏先进的低碳技术指导,无法进行低碳产品研制,阻碍了武汉市低碳技术创新和低碳经济的发展。

四、低碳经济视角下的武汉企业技术创新政策建议

1、加大低碳产业科技投入力度,建立完善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

科技投入是推动企业进行低碳技术创新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大低碳产业科技投入力度,同时鼓励、引导全社会多渠道、多层次增加对低碳产业的科技投入,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层次低碳技术创新投入体系。各级政府应通过建立专项基金,落实信贷优惠、直接补贴等优惠政策和方式,加大公共财政对低碳技术的投入力度;应充分发挥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作用,引导企业加大对低碳和节能减排领域技术研发的投入;积极利用中国清洁发展基金、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支持低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2、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建立健全支持民营企业经济发展的融资机制

民营企业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主力,民营企业的发展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应加大政府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逐步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建立健全支持民营企业经济发展的融资机制。建立民营企业的信用担保机制,鼓励发展各种形式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允许和鼓励民间资本建立商业性和互助性信用担保机构,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担保服务;建立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专门基金,对民营企业进行融资支持;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逐步建立民营企业信用评估机制,保证信贷资金安全和效益最大化。

3、加强低碳核心技术攻关,全面提升低碳产业核心竞争力

技术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但目前武汉市缺乏关键的核心低碳技术,低碳产业受制于人。因此,武汉市必须加强低碳核心技术的攻关,努力提升低碳产业核心竞争力。为此,武汉市应制定和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强化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化工、化学、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等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节能技术开发和推广,大力开发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利用技术与关键设备,大力推进工业废渣、废气、废水、垃圾等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加快发展低碳农业技术,着实解决一批低碳领域共性、关键性技术难题。同时,应进一步强化低碳技术知识产权意识,大力推进低碳技术创新知识产权战略的深入实施,为低碳技术创新提供全方位的法律保障,全面提升低碳产业核心竞争力。

4、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大力促进产学研结合

武汉是个科教大市,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武汉市的科教优势在低碳领域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产学研严重脱离,低碳技术缺乏有力的智力支持。因此,各级政府应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大力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充分发挥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科技人才及设备优势,使其与企业密切合作,联合攻关,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同时,企业应加快建立完善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吸引国内外低碳技术领域顶尖人才的加入,并不断深化人事制度的改革,促进企业内部人才的健康成长。

[1]鲍健强等: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J].中国工业经济,2008(4).

[2]庄贵阳:中国:以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挑战[J].环境经济,2007(1).

[3]刘传江、冯碧梅:低碳经济对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的启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5).

[4]丁玉梅、廖良美:基于低碳经济的技术创新思考[J].生产力研究,2010(11).

[5]朱翠华:企业研发使用低碳技术的政府作用研究[J].开放导刊,2011(2).

[6]龙振海:低碳技术转让的资金机制问题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0(4).

[7]武汉市科学技术局、武汉市统计局:武汉科技统计年鉴2010[Z].

猜你喜欢
武汉市民营企业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 01:44:56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城市勘测(2022年2期)2022-05-09 08:42:48
武汉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成功举办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生周刊(2020年13期)2020-07-04 02:49:22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城市勘测(2019年3期)2019-07-09 09:45:10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00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5:58
2015年11月23日武汉市粮食及农资价格
农家顾问(2015年12期)2015-12-28 03:37:32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上海企业(2014年9期)2014-09-22 20:4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