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特点打造创新型教学课堂

2011-08-15 00:50李德威
大庆社会科学 2011年3期
关键词:建构生活过程

李德威

(大庆市拥军小学,黑龙江 大庆 161113)

抓住特点打造创新型教学课堂

李德威

(大庆市拥军小学,黑龙江 大庆 161113)

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创新教育犹如一块七彩石投入中国教育领域而“激起千层浪”,掀起了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在这股潮流中,一些教育工作者身处一线,参与其中,其研究已逐步从理论探讨向实践探索过渡,而且把目光投注到课堂教学中来。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个民族综合实力竞争的根本标志,而教育则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最根本的依托和支撑。因此,推进教育创新、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当前我国深化教育改革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课堂;创新型;教学

教育创新涉及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育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创新等诸多方面,但是就其实施的基本途径而言,笔者认为最根本的在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因此,如何构建创新型课堂教学就成为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

一、课堂教学创新的基本理念

(一)相信人人都可创新

学生是有独立人格的人,是有价值的人。每一个学生个体的智力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和独特的表现形式,不存在谁更聪明的问题,只存在不同的个体在哪一方面聪明及怎样聪明的问题。创新教育应当从多方面、多角度、多种方式发现学生的创造才能,发展他们的创新素质,即推崇创新、追求创新的观念和意识,积极的思维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独特的知识结构及活跃的灵感等。课堂教学创新的成功在于发现并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学习方法和教学环境。创新无论大小,对学生的培养都有同等的价值。在整个创新学习过程中,每个学习个体创新的层次、大小不同,但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和发展都具有同样的意义。教育的价值就是要善于发现学生创新的闪光点,点燃创新的火花,开启创新的潜能,发展创新的能力。并且对具有不同创新价值的因素都要同等的对待,精心的呵护,刻意的培植。

(二)赋予课堂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

课堂教学既是师生的教学活动过程,也是师生充满灵感、充满激情并充满理想的生活过程。为学生创设合适的精神生活空间,是学生发展的内在要求。首先要留给学生展示其个性、发挥其才能的足够空间;其次在时间安排、主题选择、研究方法的确定、结论的发表等方面,都要有较大的自由度;再次要特别注重因材施教,以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优势和潜能。超越“科学世界”,关注生活世界,扩展精神生活空间,让学生体验现实,感悟生活的真谛,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让课堂回归生活世界,回归儿童的生活,应从理性生活、道德生活、审美生活等方面重建课堂生活。注重认知、体验、感悟等生活形式的统一,实现现实生活与可能生活、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结合,把学生的发展从知识层面提升到生命层次。

(三)教学活动的本质是多维互动的过程

互动性是创新性教学活动的重要特征。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交互作用、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相互交流、学习个体和学习媒体之间的交互作用,达到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创新潜能,实现知识建构的目的。在课堂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互动环节,留给学生互动讨论交流或者操作的时间和机会,这种能力的锻炼是学生创新素质培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四)创新学习的本质是活动、实践基础上的自主建构

促进学生发展是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教师一定要意识到:考察、实验、制作等实际能力的锻炼是学生创新素质培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读书是学习,实践是更重要的学习。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创造出学生真实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得到发展。学生的学习不是简单的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外部输入过程,而是在教师的价值引导下,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实践,促使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与外部信息的相互作用而生成理解、发展智能,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内部生成过程。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对外部信息收集、整理、加工、反馈的过程。新知识须经过学生自己的思考、理解和应用,然后纳入他现有的认知结构中,生长成新的认知结构,用以解释新事物,解决新问题。

(五)评价的本质是鼓励学生不断地超越自我

1.正面评价。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和胜利者,期盼被他人肯定和赞誉。教师要根据学生这一心理,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加以放大,达到“点石成金”之效,使学生经常获得学习的高峰体验。

2.评价要面向全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心和自信心,课堂教学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关注少数而忽视大多数,褒优贬劣,要关注每个人的进步与发展,特别要关注后进生的的进步与发展,让全体学生在教师的热切关注下共同成长。

3.评价要多元化。课程改革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表现和展示的机会,教师必须多角度去评价学生,尊重学生对问题的不同意见,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标新立异,保护学生可贵的创新意识,逐步养成学生良好的创新性思维习惯和创新性行为习惯,塑造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课堂教学创新的基本要求

(一)变革课堂的形态,让生活走进课堂

1.把学生的发展从知识的层次提升到生命的层面,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既是知识的建构者,也是个体生命与价值的建构者,教师要改变过去只见书本不见人的传统观念,把教育真正当成人的教育,把学生的发展从知识层面提升到生命的层次。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的内化与生成,更要关注学生的生命体验与价值感悟。牢记每个学生的生命都是尊贵的,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生命的尊严。把教学活动看作是师生之间生命与生命之间的交往与沟通,让课堂像家庭那样充满温馨和亲情。

2.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课堂成为学生生动活泼发展的乐园。要拓展课堂的精神空间,让课堂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走向现实的社会,把认知活动同学生的直接经验、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课堂成为学生现实生活的组成部分。要拓展学生的人际交往空间,使课堂充满人文气息,让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在交流互动过程中体验生活乐趣。要拓展学生可能生活的空间,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想象、创造的天地,让学生充满灵感、充满激情、充满理想的可能生活过程中,精神生活得到升华。

3.提升课堂生活的价值,让课堂成为学生最向往的地方。完美的课堂生活应当是理性生活、审美生活和道德生活三者的和谐统一。理性生活是求真的生活,好的课堂应当是探索求知的学园。学习、思考、探索、研究的氛围本身就是吸引人的力量。让课堂充满新颖、充满智慧、充满挑战本身就会给学生生活的魅力与神圣的享受。审美生活的实质在于求美,课堂教学的审美生活是建立在情感基础上的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蕴含在课堂教学中丰富的自然美、艺术美和人格美,会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产生轻松、愉悦的心理体验。道德生活的本质在于求善。其核心在于为学生建构道德信念,形成道德判断能力,产生道德体验,满足学生道德生活需求。

(二)变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让知识成为学生发展的载体

1.让知识走进学生的生活。在知识内容的建构上,提供给学生的材料要尽可能采用学生的生活实际做题材,使知识与学生的直接经验相联系,与丰富的现实社会生活相联系。知识的应用要紧密同学生的实践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充分体验知识的实践价值。

2.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过程完整地呈现给学生。教师要注重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发展过程和应用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个完整的探求新知的过程,体验和感悟知识发生过程中蕴含的思想方法、价值观念。

3.把知识置于具体的真实任务情境之中。教师不要把现成知识结论简单地呈现给学生,而是要把所学的知识与一定的真实任务情境挂起钩来,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探索、感知,归纳,自主建构知识。

4.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要多样化。教学内容呈现方式要适合学生学习,教师要通过多种教学媒体使得课文系统、图像系统和作业系统有机结合,多种形式呈现学习内容。

(三)变革教师的教学行为,使教师成为创新发展的引导者

1.要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学生是正在成长的不成熟的人,在成长过程中,学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是正常的。教师要放弃用成人的价值观去看待学生,学会用孩子的行为标准去对待孩子。

2.要用发展的眼光去对待学生。学生是正在发展的、有差异的、独特的人,教师的责任就是去开发学生的潜能,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教师要理解学生在发展中的差异,并充分利用这种差异隐含的教育资源,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

3.要虚心向学生学习。“视听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可能和教师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甚至比教师跑得更快。信息时代,给教学相长这一思想赋予了新的内涵,教师应当向学生学习,和学生一同成长。

〔责任编辑:王乐群〕

G629.21

A

1002-2341(2011)03-0135-02

2011-04-14

李德威(1969-)女,黑龙江安达人,高级教师,从事语文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建构生活过程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建构游戏玩不够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