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秀艳
(大庆新闻传媒集团,黑龙江 大庆 163311)
树立精品意识 打造新闻精品
段秀艳
(大庆新闻传媒集团,黑龙江 大庆 163311)
传媒机构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每天向受众传播人们普遍关心的大量新闻。而其中的优秀之作,即新闻精品,往往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且产生较广和较长时间的影响。传媒机构应确立精品标准,树立精品意识,努力打造新闻精品,以期突出特色,提升感染力和影响力。
精品标准;精品意识;精品打造
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甚至手机、期刊等等,每天都在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传递着大量人们普遍关心的新闻,这是传媒机构除了给人们提供资讯、娱乐、服务等之外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职能。在传播新闻的过程中,记者、编辑不应只是传递人或传声筒,而应通过自己的智慧和辛苦的努力,使新闻更加出彩,让受众乐于接受、易于接受,印象深刻、影响深远。一句话,就是要有新闻精品。通过新闻精品,来展现个性和特色,增强新闻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新闻采编人员对精品判断标准的深刻理解,全员树立强烈的精品意识,是出新闻精品、办一流传媒的重要前提条件。我们首先要让广大采编人员清楚什么才是新闻精品,使大家对新闻精品的认识有一个基本的共识,然后才能做到在新闻传播的实践中,共同围绕标准,努力多出新闻精品。所谓精品,是对商品、产品质量的一种判断,用在新闻上,就是指宏观把握与微观操作完美结合的名篇佳作,包括好消息、好通讯、好言论、好版面、好栏目、好专题等。判断的标准应该是:
1.政治性强,导向正确。弘扬主旋律,努力正确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各种“噪音”绝缘,能产生强烈的社会反响,有很强的精神张力。
2.新闻价值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用大。要既让领导满意,又让读者喜爱,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凝聚力、感召力、说服力和推动力,能收到良好的显而易见的社会效果。
3.形式新颖,个性特色和地方特色凸现。既不是模仿,也不是移植,创新体裁,敢为人先,多种手段并用,高尚的内容和完美的表现形式有机结合。
4.操作精细,细小之处下功夫。包括语言、文字、标点、逻辑、段落等,都要反复琢磨、认真推敲、精雕细刻,做到文风生动、文字精湛、编辑精良,基本达到无懈可击。
一言以蔽之,新闻精品应当是在社会上和读者中产生广泛而深刻影响的内容好、形式美、意义大的优秀新闻作品。
有了对新闻精品标准的共识,还需要全员树立强烈的精品意识。
1.精品意识的涵义。所谓精品意识,其实就是人们追求更好的一种愿望。这种愿望是追求,也是成功的思想前提。就传媒集团来讲,无论是记者还是编辑,都应该追求自己出手的东西一定是自己的最高水平,给读者奉献的应该是新闻精品。这种追求意识实际就是精品意识,即在追求中把握机遇,在追求中实现自我价值。
2.建立精品竞争机制。其实,人的愿望不完全是自觉的,人的追求也不一定是完全自主的,有一种良好的竞争环境和一种有效的竞争机制,才能使人的这种愿望和追求达到一种崇高的境界。当前,树立精品意识,更主要的还是要优化竞争环境,完善竞争机制,使大家追求新闻精品的强烈愿望变成多出新闻精品的自觉行动。
3.抓好新闻精品策划。要引导广大采编人员树立强烈的新闻精品意识,还必须抓好新闻精品的策划工作。所谓策划,就是从出点子到实施点子的过程。要紧紧围绕党委和政府每个时期的中心工作,抓住反映党、政府、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把唱响“重头戏”和抓新闻精品结合起来。主要领导首先要树立强烈的精品意识,把主要精力用在出点子上,发现好的新闻线索,要及时组织“诸葛亮会”进行统筹策划,从报道思想、采访思路、采访手段到具体写作、版面安排以及如何选角度、拟标题,如何掀高潮、分几步走,都有一个初步的设计,然后组织实施。负责具体工作的部门领导,应该根据确定的总体思路,结合工作特点细化策划方案,拿出具体的实施办法。记者、编辑则是要把策划的方案和思路落实在具体的工作中,拿出最终的成果。在新闻精品的策划、实施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新闻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也就是让好的新闻资源一定要流向优质高效的记者、编辑。因为一是新闻是“易碎品”,不允许“十年磨一剑”;二是好的新闻资源必须由相应好的记者、编辑来开发,才不至于造成新闻资源的浪费,从而达到最好的效果,体现最高的价值。
打造新闻精品,必须狠抓落实。
1.抓精品,首先要抓人才。邓小平指出:“思想战线上的战士,都应当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出优质品,队伍的素质特别是思想素质首先要达到优质。因此,抓精品的关键是提高采编人员的自身素质。一个剧团没有名演员,就唱不了好戏,注定出不了名;一所大学没有名教授,就出不了好的科研成果,也不可能成为名牌院校;一张报纸、一个频道,没有几个名记者、名主持人,就出不了新闻精品,也注定成不了气候。所以说,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队伍,应该成为我们长期苦苦追寻、孜孜以求的目标。出精品必须坚持两手抓:一手抓质量,一手抓人才。
2.抓精品,要多深入多积累多思考。打造精品不只是领导的事,和记者、编辑都密切相关。多深入,就是多深入实际生活,这是获取新闻来源的基础,必须坚持的新闻采访的正确途径。只有如此,才能迅速捕捉到新闻线索,才能了解其事件的背景、真实的内容、问题的来龙去脉,在此基础上才会有感而发,做出实事求是的评论,否则,就会一知半解,出现脱离实际的空泛议论。多积累,包括学识、生活、写作能力和社会关系等多方面的积累,特别要熟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了解世情、党情、国情,以及省情、市情、县情等,甚至所涉及范围的民族习俗、当地的乡土人情等。只有这样,当有新闻事件发生时,才能做出快速反应,进行高质量的报道。多思考,就是在内容上力求有新挖掘,在报道形式上力求有新突破,在认识上力求有新高度,对新闻受众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3.抓精品,要营造良好的学术研讨氛围。好的新闻,需要好的点子;新闻精品的诞生,需要活跃的业务研究氛围。首先开好计划、线索会,谈情况、侃点子、吹路子、评稿子,增强学术讨论气氛。平时发现一个好点子、好线索就要抓住不放,及时召集骨干记者讨论,建议并督促有关部门进行宏观策划并尽快付诸实施,直至制作标题,安排版面,一抓到底。
4.抓精品,政策上要有所倾斜。精品是优质品,优质就要优价。要提高精品的含金量,要奖励精品的创造者。全力营造一种“出精品光荣、创造精品有功”、“出次品受罚、粗制滥造有过”的奖惩环境,要形成一种有外在压力和内在推动力的激励机制,激励每一位采编人员都全身心地去创造精品。
〔责任编辑:刘金友〕
G212.2
A
1002-2341(2011)03-0119-02
2011-04-30
段秀艳(1960-),女,黑龙江哈尔滨人,记者,从事新闻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