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荣祖
乳腺增生是乳腺的上皮增生,俗称为小叶增生,是妇科乳腺疾病的常见病,既非炎症又非肿瘤。本病发病的年龄段跨度很大,但是在20至50岁之间的发病率最高[1]。为了对采用手术治疗方法对患有乳腺增生伴有癌变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为今后临床能够对该类患者进行更加有效的治疗,使患者的病情在第一时间得到扭转,使患者的转归更加理想,提供一些比较有参考价值的资料,我们进行了本次研究。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我们抽取2008年3月至2011年6月间48例在我院就诊的患有乳腺增生伴有癌变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化疗和手术方法对其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进行比较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2006年5月至2011年5月这五年时间里,抽取48例在我院就诊的患有乳腺增生伴有癌变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两组,患者年龄在24至48岁之间,平均年龄37.5岁;患者的乳腺增生病程在1至13年之间,平均病程5.1年;两组患者的所有自然资料,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可以进行比较分析。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均经过相关的临床检查后确诊,并由患者本人或家属在同意书上签字。
2.方法:将抽样中的48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24例。A组患者采用化疗法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进行比较分析。
3.疗效评价标准:CR:临床检查肿瘤完全消失;PR:肿瘤最大直径与其最大垂直径的乘积减少>50%以上;SD:肿瘤最大直径与其最大垂直径的乘积减少<50%,或增加<25%;PD:肿瘤最大直径与其最大垂直径的乘积增加>25%[2]。
4.数据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 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差异性显著(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A组比较,其有效率明显高出很多,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该组患者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情况比较
根据临床病理学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患有乳腺增生伴有癌变的患者主要具有以下特点:①纤维腺病型:患者在发病的早期主要以上皮增生现象为主,后期出现十分明显的纤维组织增生现象,导管上皮伴有增生时,临床上将其称为导管增殖;如果伴有多数导管内上皮呈乳头状增生现象出现时,临床上将其称导管乳头状瘤病;如果形成盲管时,临床上将其称为盲管腺病;如果病灶的纤维化十分明显时,临床上将其称为硬化性腺病[3]。②纤维化型:在病理学检验时可以观察到间质纤维化,小叶出现萎缩或完全消失,腺管发生弯曲变形,细胞显著变小。临床上可以扪及无痛性不规则的盘状肿块。一般情况下位于外上象限。质质地坚硬如橡皮,和周围组织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有的时候活动会受到一定的限制,易被误认为是癌变,但肿块和患者皮肤和基底组织均没有出现粘连现象[4]。③囊肿病:该类患者在进行病理检查时可以观察到乳腺腺泡及末梢腺管出现不同程度的扩张现象,形成大小不等的囊肿样变化。
采用手术治疗方法对患有乳腺增生伴有癌变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明显,具有安全性高、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少等特点,可以做为今后临床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的首选方法。
1 杨洪善.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症状及治疗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12):144.
2 陈馨,王雪晨,姚永忠,等.新辅助化疗乳腺癌对雌激素、孕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及意义[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3):4066.
3 林增源.112例乳腺增生病的病理分型及治疗[J].实用外科杂志,2006,6(11):584 -585.
4 王丕林,智迎辉,张铁,等.早期乳腺癌30例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26(9):687 -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