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对加快福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

2011-08-15 00:52:12李小稳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福建福建省经济

李小稳

(福建省科技发展研究中心,福建福州 350003)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对加快福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

李小稳

(福建省科技发展研究中心,福建福州 350003)

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经济与技术相互交融的产物,是我国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出发,对文化创意产业在加快转变福建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文化创意产业;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

1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

2011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是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一年。福建省从本省实际出发,深入贯彻落实“两会”精神,提出“十二五”时期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和拓展发展空间,在转变中实现跨越,在跨越中促进转变,率先建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所谓“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1]它是经济与人口资源相协调的发展方式,是一种高水平、可持续的发展方式,既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又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保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 文化创意产业的经济作用分析

2.1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经济实力大幅提升。近20年来,福建在以钢铁、石油化工、汽车造船、装备制造等为代表的重工业领域快速发展,产业结构日益重型化,随之产生了资源、能源紧缺及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

福建省不仅没有石油、天然气资源,而且土地、矿产等主要资源也相对缺乏。福建人均耕地0104公顷,低于联合国规定的最低警戒线01053公顷,土地资源的严重不足制约了福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进程。2009年,全省工业能源消费为6331109吨标准煤,其中60%要靠外省调入;而石油、天然气全部需要从外部调入或从国外进口;铁、铜、铝、石灰岩等矿产资源较为短缺[2]。

另外,大气污染、水污染、森林的滥伐、矿产资源的滥采、“三废”的滥排、化肥及农药的滥用、水资源分布不平衡等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如何走出一条从粗放型增长到集约型发展的经济道路,如何实现产业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到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的转变,是福建省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文化创意产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创新性;二是高附加值;三是高融合性;四是低消耗。文化创意产业商品的核心是个人的创新,是文化的内容。这些都不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与能源,不需要产生大量的废物、废气、废水;同时又能产生新技术、新产品、新市场和财富产生的新机会,具有软驱动取代硬驱动、价值链取代生产链以及消费导向取代产品导向的内在特征,能够加速第一、二产业的“三产化”和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合理化。因此,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有助于调整结构和产业升级,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这是破解福建未来发展难题的根本所在。

2.2 文化创意产业在福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经济作用

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在世界已经引起了高度重视。据有关资料统计,全世界文化创意产业每天可以创造220亿美元的价值,并以5%的速度递增[3]。发达国家特别是一些文化历史悠久、文化资源深厚的发达国家,无不制定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战略,采取各种政策,整理文化资源,支持文化原创,提升文化产业的技术含量,打造具有“高技术”和“高文化”双重特征的支柱产业群,并以此作为服务业的主体,推动传统工业体系的改造与升级,引领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发展,使国民经济在整体上“服务化”、“信息化”和“文化化”。近些年来,国内一些发达省市纷纷把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列入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将其视为支柱产业加以大力支持。据200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地,文化创意产业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经济发展的速度,成为继资本、技术之后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模式转变的重要驱动因素。

2006年以来,福建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经济的融合。其主要表现在:一是福建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的主体框架基本确立。截止到2009年12月,福建省已确立了报刊服务业、出版发行业、广播影视业、文化旅游业、动漫游戏业、文化会展业、广告业等十大行业为先导的产业主体框架。二是积极组织实施文化创意产业重点项目。从2009年开始,福建省组织实施文化产业精品工程、国产动漫产业工程、茶文化产业工程、影视基地建设工程、广告创意基地建设工程等五大工程,推出了闽版精品出版物、闽台出版交流合作、舞台和广播影视剧创作生产、数字电影院线、演艺院线、中国·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等一批重点项目,确立了福建日报报业集团、省广播影视集团、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等一批重点文化企业。三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经济效益增长较为显著。统计显示,2006年至2008年,福建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10105亿元、276151亿元、352136亿元,年均递增2615%,增幅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长水平。2009年上半年,全省软件及系统集成销售收入176亿元,同比增长30;全省动漫游戏产业企业达80多家,年收入23亿元。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大背景下,福建文化产业依然逆势而上,2009年实现增加值446亿元,约占全省 G DP比重317%,比上年提高0144个百分点[4]。到2012年,福建省力争实现文化创意产业的增加值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初步建立结构比较合理、特色鲜明、政策体系比较健全、效益逐步显现的文化创意产业运行框架,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及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优势文化企业。

3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对策建议

福建与发达国家与地区相比,由于创意产业发展起步较晚,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如对创意产业的作用还不是很明确;创意人才较为缺乏;条块分割的政府管理体制尚需改革等。“十二五”期间,福建省要实现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目标,就必须大力扶持和培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加强认识,转变观念

在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可谓一个新生事物,把它作为独立的产业体系的时间还比较短。尤其在实际的决策部门,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高科技、高效益、低能耗等特性认识得不够深刻,对于其在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等方面的独特优势认识不够充分,对于其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重要性也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福建省各级决策部门要深入学习研究,进一步加深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地位、作用及迫切性等方面的认识,切实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未来福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柱产业。

同时,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国家与福建省关于发展创意产业的文件精神,积极贯彻落实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决策,摒弃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观念,树立科学发展理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2006年福建省提出要推动全省“文化发展主要指标进入全国前十位,成为文化事业整体水平和文化产业总体实力居全国前列的文化强省”。随着经济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推进,2009年福建省委、省政府首次确立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发展重点,这为发展创意产业描绘了清晰的蓝图。2010年福建省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我省创意产业发展实施意见》,计划省级财政将每年统筹安排1亿元,设立省级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3.2 借鉴经验,营造环境

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是人。要激发人的创造力,就必须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首先,福建省各级部门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在整个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各级部门应转变观念,做一个服务型政府,服务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其次,福建省各级部门应当加强软硬件建设。硬环境建设,主要指政府的政策支持、经费投入、管理改革、融资渠道的拓宽等方面。在这些方面,我省要学习、借鉴美国、英国、日本、韩国、台湾等文化创意产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做法,利用国家赋予福建省的“先行先试”之有利条件,针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律,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产业规划、政策,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关于发展文化产业的经营体制,要增加财政对文化产业的投入,鼓励社会资本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投资经营,支持符合文化产业发展的经营形式和组织形式,借助文化发展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科技研发基金等形式,在税收、进出口等方面对文化创意给予优惠,为福建文化创意产业营造一个多元、高效、低成本的融资环境。软环境建设,是指福建要营造出一个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舆论氛围。

3.3 培养人才,保护创造

创意是指在原先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创造出新的东西的一种思维。因此,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融汇个人创造、技巧和才能的行业,是一个集文化、知识和技能于一体的行业。在这一行业中,人才与各个环节紧密相关,是居于产业核心的生产要素。拥有众多的创意人才是文化创意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福建省与我国其他省市一样面临创意人才缺乏的问题,要构建创意福建,必须尽快培养和集聚大批优秀的文化创意人才。

福建省要着眼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在全省高校设立相关的专业,突出以培养文化创意人才为重点,改革创意人才教育的机制,提高师资质量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也可以与台湾合作,来办更多的工业设计大学、工业设计学院,来为我们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设计人才。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过程中,福建省各级部门都要遵循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主线,对创意人才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尊重、自我实现需要,以及表现为具体形式的提高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社会实践、熟练操作技能等需要,都应尽力创造条件,予以满足,以宽松包容为原则,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环境。

另外,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福建省一方面应利用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严格管理,要求检察、司法等相关部门介入和加大执行力度;另一方面应积极制定《福建省自主创新条例》,以地方法规的形式保障文化创意人员的知识产权,明确知识产权可以作为无形资产入股,激励自主创新的开展,确保他们的利益和创新不受到侵犯。

3.4 发挥优势,形成特色

福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境内有梨园戏、莆仙戏、高甲戏、闽剧、芗剧、南音等。民间工艺也种类繁多,如泉州提线木偶戏、泉州花灯、惠安石雕、德化瓷珍,漳州的木板画、漳浦民间剪纸,福州脱胎漆器、寿山石雕,等等。还有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的武夷山,泰宁世界地质公园和太姥山世界地质公园等等,这些都有利于福建文化创意产业的推广和发展。

福建省应以福州、厦门、泉州等沿海中心城市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充分利用闽南文化、妈祖文化,客家文化等这些富有特色的本土文化资源,打造一批具有福建风格并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的文化创意品牌,这样既能为福建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也能把福建地域文化推广出去,让其他省市乃至全世界人民都了解丰富多样的闽文化,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文化影响力。同时,福建还与台湾有着“五缘”关系,可以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与台湾地区的交往,推动文化流动与人员互动,重点扶持一批能够突出闽台交流的特色精品。

3.5 构建平台,集聚发展

由政府牵头,依托高校和重点创意企业,构建文化创意产业网络及若干个公共服务平台或大师工作室,不断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服务能力,大力培育和支持创意设计企业孵化基地的建立与发展。

建立和扶持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引导分散的资源和项目尽可能向园区集中。引导各集聚区形成清晰的产业定位,精心论证、科学规划园区内项目的布局,实现错位发展。根据不同企业在产业链上的位置,规划集聚区的产业结构,激励集聚区内不同企业互补合作,搭配产业链,形成规模经济。加大扶持力度,对进入园区的文化创意企业,在土地使用、人才引进、税费减免等方面实施优惠政策,吸引国内甚至国外文化创意企业落户园区,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1]中共中央.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N].人民日报,2009-10-25(1).

[2]郑明坤.“十一五”期间我省节能减排情况分析[EB/OL].(2010-11-02).http://www.stats-fj.gov.cn/xxgk/tjfx/0201011120033.htm.

[3]崔灿.聚焦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EB/OL].(2011-01-17).http://game.people.com.cn/G B/48604/48624/13743482.html.

[4]何光锐.文化产业正在成为福建省经济发展新亮点[N].福建日报,2010-11-22(1).

[5]冯叔君.关于上海创意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J].浦东发展,2010(8):41-43.

The Roles of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in Fujian Province

LI Xiao-wen
(Fujian Research Center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Fuzhou 350003,China)

Cultural creativity industry is the combination of culture,economy and technology,and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modern service industry.Starting from the connotation of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oles of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in Fujian province,and puts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cultural creativity industry;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industrial structure

F207

A

1008-178X(2011)03-0092-04

2011-03-16

福建省软科学研究科技计划项目 (2010R0001)。

李小稳 (1970-),女,福建福州人,福建省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硕士,从事科技发展与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福建福建省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 01:44:56
那个梦
巴蜀史志(2021年2期)2021-09-10 13:17:04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生周刊(2020年13期)2020-07-04 02:49:22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海峡姐妹(2020年2期)2020-03-03 13:36:30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海峡姐妹(2019年11期)2019-12-23 08:42:20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海峡姐妹(2018年1期)2018-04-12 06:44:32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00
福建省巾帼馆开馆
海峡姐妹(2017年1期)2017-02-27 15:22:17
福建医改新在哪?
中国卫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