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长春师范学院图书馆,吉林长春 130032)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越来越频繁,汉语和中华文化的学习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青睐,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也逐日扩大。在“汉语热”的助推下,来华留学生人数正以惊人的速度逐年递增,留学生教育逐渐成为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来华留学生的学习和教育迫切需要高校图书馆为其提供文献资源保障和信息服务等多方面的支持。而目前国内多数高校图书馆还不能满足留学生的各种学习需要。这种情形迫切要求图书馆尽快加强这方面的建设,迅速提高服务质量,优化来华留学环境。
近几年来,“汉语热”的持续升温,使得来华留学生日益增多。据教育部统计,2010年全年在华外国留学生总人数首次突破26万人次。其中,来自亚洲的留学生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66.32%,排名第一,其后是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来华留学生人数名列前十的国家是韩国、美国、日本、泰国、越南、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印度、哈萨克斯坦和巴基斯坦。来华留学生人数超过5000名的国家还有法国和蒙古。按留学生学生类别来看,学历生107,432名,非学历生157,658名,比例约为4∶6。未来几年,我国将要进一步落实《留学中国计划》,进一步优化来华留学环境,注重规范管理,提高来华留学教育质量,争取到2020年全国当年外国留学生人员数量达到50万,使我国成为亚洲最大的国际学生流动目的地国家[1]。为留学生提供文献信息服务工作是优化来华留学环境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高校图书馆有必要将这项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加强资源建设,提高服务质量。
高校图书馆首先应对来华留学生的类型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为留学生提供优质服务,尽力满足其文献信息需求。目前,来华留学生的类型多种多样,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划分为以下几种常见类型:
(1)按照汉语水平划分,可分为无基础、初级、中级和高级;
(2)按照受教育方式划分,可分为学历教育 (包括本科生,研究生等)和非学历教育 (包括进修生,访问学者等);
(3)按照学习时间长短划分,可分为短期学习和长期学习;
(4)按照学习专业划分,可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5)按照生源国经济发展程度划分,可分为经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经济不发达国家;
(6)按照留学经费来源划分,可分为自费和公费 (包括中国政府资助和生源国政府资助),等等[2]。
来华留学生来自世界各地,天然的文化差异、语言差异、学习和生活习惯等差异,使得他们成为高校里一支特殊的群体。由于这些差异性,以及他们来华不同的学习目的、参差不齐的汉语水平等因素,较之中国学生,他们对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必然提出新的要求。这种需求的特殊性要求高校图书馆应根据留学生的需求特点,结合高校图书馆的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为这一特殊群体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通常情况下,留学生来华目的、汉语水平及所学专业影响着他们对文献信息的选择。其所需文献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刚来中国的留学生,往往没有汉语基础,或者汉语水平较低,他们需要一些零起点的汉语学习教材、中外文对照读物、附有拼音且图文并茂的汉语读物以及汉语学习方面的工具书等,来辅助他们学习汉语。
大多数留学生经过一段时间汉语学习后,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具备了基本的汉语阅读能力。在这个阶段,他们更加迫切需要阅读大量的中文报刊、杂志、书籍等读物,尤其是中文报刊、杂志与生活贴近,能实时更新,并且通俗易懂。这类读物一方面有助他们提高汉语阅读能力,另一方面帮助他们了解中华传统文化、风俗习惯、人文社会知识等。其中有大部分留学生还想参加我国的汉语水平考试 (HSK),他们更需要一些有关HSK方面的等级考试用书。
留学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大多是对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浓郁的风土人情怀有浓烈的兴趣。他们喜欢阅读此类图书,当然图文并茂的画册更会令他们爱不释手。远渡重洋的来华学子最热衷于到中国各地旅游,中外文对照的旅游指南对于他们来说更是必不可少。
近几年来,来华攻读学位的学历生逐年增多,所学专业不再仅仅局限于汉语言、中医中药、中国历史等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领域,其他专业领域也受到了世界各国留学生的关注。这类留学生往往具有较高的汉语水平,能够自如地与中国人沟通交流,而对图书馆馆藏文献的利用,一般也较专深,属于研究型读者。他们为了做专业研究,特别是毕业班的来华留学生,要准备实习报告、课程论文或毕业论文,需要参考专业领域的各种书籍,他们会向图书馆提出专业信息需求。
留学生远离故土,千里迢迢来到中国,在适应中国生活的同时,也希望关注本国各方面的消息。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为来华留学生提供生源国家的报刊、杂志,以便他们了解本国的时事生活,或作为茶余饭后的休闲娱乐,来帮助他们缓解陌生环境带来的压力,排解思乡之情。
汉语学习软件、多媒体产品和网络学习资源,更受到广大留学生的青睐。因为,它们可以为留学生营造原汁原味的汉语环境,使汉语学习变得不那么难,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汉语学习兴趣和效率。
来华留学生在利用图书馆获取文献信息的过程中,还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
读者在图书馆寻求文献信息服务的过程中,图书馆馆员需要和他们进行沟通和交流,才能真正了解读者的需求,为其做好信息服务。因此,在这一过程中,用语言进行沟通和交流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留学生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文化、生活、学习背景各不相同,汉语水平也是参差不齐。许多留学生汉语水平还未达到与中国人进行沟通交流自如的程度,他们在与图书馆员进行交流的时候,很难准确地用汉语表达自己的需要。而同时,我国的图书馆员大多外语水平也很难达到与留学生进行熟练交流地程度,常常很难理解留学生所要表达的意图。这使得留学生来图书馆查找文献信息的时候往往不知所措,不知怎样才能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文献信息。语言沟通难成了留学生获取文献信息过程中的第一道障碍。
一些来华留学生经过一段时间汉语学习后,用汉语交流已经不再是问题,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想要的文献信息。然而,他们在获取文献信息的过程中又遇到了新的问题。世界各国图书分类体系种类繁多,各不相同。在我国,目前广泛采用的是《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图法》)和《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科图法》)。我国高校图书馆采用的就是这两种信息组织和描述体系。而在西方,主要采用杜威《十进分类法》、《国际十进分类法》和《美国国会图书馆分类法》。在日本较多使用《日本十进分类法》,其分类体系基本仿照杜威《十进分类法》,只是次序不同而已。西方、日本的图书馆一般都设有分类目录,而且文献资料通常按分类排架,读者必须熟悉图书分类体系[3]。对于长期使用其他分类体系的来华留学生而言,他们对于中国的分类法体系相当陌生,即使知道想要查找的文献信息名称,在浩瀚的图书资料库中也无从查起。
随着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普遍使用和发展,各高校都已将馆藏资源纳入了网络系统,留学生读者群可以通过主题词和关键词来检索所需文献信息。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留学生由于不熟悉我国图书馆分类体系而带来的困扰。但是,许多留学生初来中国,由于汉语水平有限,很难通过网络来检索和利用文献资源。此外,各高校图书馆的馆藏文献并非都已数字化,留学生在利用高校图书馆时所获取的文献信息资源是有限的,数字化信息资源仍不能完全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为留学生提供的馆藏信息资源相对匮乏,有些已经陈旧过时,不再适合,很难满足留学生读者的需要,影响了他们对图书馆的使用。实际上,很多高校图书馆还未将针对留学生读者群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纳入议事日程。所以,各高校图书馆在为留学生提供馆藏服务方面大多滞后。纸质载体图书资料固然如此,更不用说音像资料、多媒体资料,更可谓是少之又少,甚至于零馆藏,无法满足留学生的视听需要和学习需求。
来华留学生几乎无一例外要过语言关,汉语学习是每个来华留学生的必修课。某种语言的习得,除了借助纸质载体的图书资料来学习相关的语法知识外,更重要、更有效的办法是通过多听、多读、多说、多练来掌握。那么,视听场所和设施是语言习得不可缺少的硬件条件。而如今,大多数高校图书馆还不能提供这样的场所和设施。各高校图书馆有必要投入一些经费来搞好这方面的建设,创造良好的硬件设施条件,满足留学生的语言学习。
由于各国图书馆的现代化程度、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和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等方面发展水平不同,图书馆在为读者提供的服务内容和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方面都会存在很大的区别。就我国而言,目前许多高校图书馆的现代化程度还不高,数字化信息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尚在完善中,图书馆仍需要靠更多的人力、物力来为广大读者服务,更大程度上还保持着传统的服务模式。根据这样的特点,我国高校图书馆在制定规则、条例、制度等方面也会因此与别国有所区别。种种的差异都会使留学生读者对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和规章制度产生陌生感,需要他们重新了解和学习。
不同地域的人,由于其生长环境、生存方式、地理气候、思想观念、人文历史、为人处事不同,其文化性格特征也不尽相同。对于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来说,其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与我国相比,存在很多差异。这种差异性很容易在图书馆员和留学生交流时产生误解,如果不能正确、及时地沟通解决,就很容易引起矛盾和冲突,产生沟通上的障碍。
留学生是文化交流的使者,是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的纽带和合作的桥梁。目前,我国留学生教育事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高校图书馆理应与时俱进,重视来华留学生读者,为其探索出适合他们的信息服务方式和方法,以提高信息服务水平。这样做不仅可以优化来华留学环境,而且还可以提升外国人对来华留学的认可度,引起更多人关注中国、向往中国,吸引更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弘扬我国的文化精髓,向世界推广汉语。
[1]教育部.2010年在华学习外国留学人员突破26万人[Z/OL].新华网,2011-03-03.
[2]崔咏梅,先敏.谈谈高校图书馆如何在国际化进程中更好地为留学生服务[J].科技文献信息管理,2003(3):43.
[3]叶向圆.中国在外国留学生利用西方、日本图书馆的障碍及其克服途径[J].图书馆论坛,1995(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