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怡尧
(西华师范大学 商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9)
试论高校大类招生分流工作
王怡尧
(西华师范大学 商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9)
本文以实行大类招生的西华师范大学商学院为例,分析了当前高校大类招生分流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流前准备不充分,分流过程中各部门缺少协调性,分流后要跟进工作有待提高.因此,必须系统推进高校大类招生分流工作改革:分流前要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分流过程中要坚持统筹兼顾原则,分流后要做好总结提高工作.
高校;大类招生;分流工作
作为兴起不久的一种大学生培养模式,大类招生是指在高校招生录取时,不再按专业或专业方向来确定招生计划进行招生,而是按学科(也有按系或学院)制订招生计划而进行招生录取的一种新的招生模式.学生进校后前一年或两年不分专业,低年级时在学科(或系,或学院)的范围内共同实施基础课程的学习,高年级时学生对学科、专业有了进一步了解后,学校再根据学生的综合情况,考虑其个人意愿、教学资源、社会需求等因素,进行专业分流并组织有针对性的专业教学直至学生毕业[1].专业分流,就是大类招生院校在学生进行1至2年学习共同的基础课之后,为按照不同的培养目标分专业进行教育的专业调整工作.专业分流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高校学科专业的布局和发展、教育教学资源的配置和办学效益,关系到学生的专业选择和个性的满足,影响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和学生的和谐发展,在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比重[2].如果说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本是个系统工程,而专业分流工作无疑是其中的关键性环节.
首先,专业分流前准备不充分.当前,实行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的院校普遍存在的一个亟需加强的工作就是,相关管理部门既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知识结构和基本素质缺乏充分的了解,又对院系相关专业教育教学资源的配置、培养能力及其就业情况,尤其是对学生的专业选择志愿情况把握不充分、不具体、不全面,工作中出现新情况时没有充分的准备.
其次,专业分流过程中各部门缺少协调性.学生专业分流过程中教学、科研、学生管理及宿舍管理等部门之间大多依旧延续着按照传统的按专业招生培养模式下的管理风格,缺少协调性.其实,招生和就业部门也对专业分流过程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学部门负责授课方式及教学管理的安排与调整,但没有做好与其他方面的协调与衔接工作;科研部门负责做好专业科研,但没有进行足够的专业介绍;学生管理部门负责按照相关要求做好学生日常管理,但没有对此给予足够关注;宿舍管理部门负责做好学生的常规管理工作,但没有发挥应有的教育功能.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高等教育差异化加剧,高等教育买方市场在一定范围内的形成,反映在教育领域就是历年以来招生政策的变化.招生工作与专业分流工作紧密相连.从一定意义上说,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影响专业志愿形成的最为直接因素.各部门之间还没建立起为加强大类招生下专业分流工作的专门协调机构和协调机制.
再次,专业分流跟进工作有待提高.一次专业分流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可以完事大吉.事实上,总有那么一些同学的专业选择志愿不能完全满足,也总有不少同学选择这个或那个专业的动力并非完全来自对这个专业的兴趣,如何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教育培养目标,他们都需要进一步指导.当前,不少大类招生院校的相关工作依然差强人意,需要不断跟进和总结提高.
实际上,不少同学都是因为钟情于某个专业而选择这个学校和这个学院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大学生对“热门”专业的竞争也日趋热化.一方面,“热门”专业出现的本身就表明,教学资源通常不可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志愿,即有一部分学生的专业志愿没有得到满足.减少这部分专业志愿没有得到满足同学的人数,实现教学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必然要求专业分流前要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另一方面,防止出现极端事件.专业分流前要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充分了解学生的综合情况(学习成绩、知识结构、导师意见以及学生的基本素质等)和院系相关专业教育教学资源的配置及其要求(包括对必修课程的要求和教学资源的限制等).
要加强人才需求信息调查和预测工作.定期开展人才需求预测,掌握人才市场需求信息,及时反馈到培养过程,以便专业分流和专业的建设,提高就业率[3].在确定招生大类时,要做好充分的调研工作,力求使同一大类中的专业保持相对平衡,尽量避免在大类中出现“过冷”、“过热”专业,要加强信息预测.要对各专业近几年的就业信息、各专业拥有的教学资源等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并对学生专业分流意向、各专业未来几年的就业状况等进行预测.
按大类招生培养的学生专业选择要统筹兼顾,平衡各种因素,按照学生志愿、学生学习成绩、专业合理布局、社会需求,公正、公开、公平有计划、分步骤的进行:“学生专业志愿的动员、咨询和指导工作——确定专业方向、进行专业分流——做好分流后思想政治工作、正式进入专业学习”.
3.2.1 做好学生专业分流的动员、咨询和指导工作.各学院、各教研室应组织专业教师开展专业推介会和讲座,让大家尽可能了解各专业.强调正确理解专业的“冷”和“热”,不要高校按“大类招生培养”的研究受社会诱惑,切勿盲目追求所谓热门专业,做出理性的选择.引导学生特别注意对基础学科的选择.在按“大类招生培养”时,必须统筹兼顾,努力做好协调指导工作,既要充分展示所谓“冷门”专业的发展前景,又要使学生根据各人的爱好、特长,并充分考虑学校教学资源情况及各自生源地的就业状况,有的放矢地选择专业.
3.2.2 大类内分流为主和尊重学生志愿相结合.对于学生选择专业方向比较集中、超过接受人数的院系和专业,则按分专业之前一个或几个学期的学习成绩平均分的排名顺序录取.根据学生的综合情况,条件允许,也可以组织公开、公平、公正的笔试和面试,按照成绩从高到低排序进行专业分流.学生专业选择原则上在大类内各专业间进行,但经学校认可,学生确有某种特殊困难,如发现学生患有某种疾病或生理缺陷,不转专业则无法继续学习者例外.
3.2.3 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这里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实现专业志愿的学生,希望他们正确认识专业选择与个人职业生涯的关系,要脚踏实地,稳步前进.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苦学巧学,学到真本事、硬本事.二是对那些没能实现专业选择志愿的学生要正确引导.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专业选择工作结合起来,防止年轻气盛的青年学生在愿望没实现时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一般来说,学生的专业选择志愿不可能在专业分流过程中得到充分满足,以达到学生人人如愿,此项矛盾会比较突出.“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是个相对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其资源总是有限,因此接纳学生能力有限,不能保证选学的学生都能如愿;“冷门”专业的资源总会有一定程度的富余,为避免教学资源的浪费,需要一部分学生去学习.如此,在专业分流工作中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就非常必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选择专业本身就是大学本科教育的重要责任.高校实行“大类招生培养”,在了解和选择专业的过程中,高校应该为学生提供找到与自己个性特点相匹配的专业进行相应的课程安排和咨询指导.
3.3.1 建立专业分流指导机构,实行导师制.实行大类招生的高等院校应“设立与全国指导机构联网的学生流向指导机构,负责本校学生分流所需要的信息、咨询、联络等工作,并负责向全国发布本校的分流信息.”[4]高校应组织力量加强对分流及分流指导的研究活动.分流后,对重新编排的班级应确定相应的导师,切实加强对学生选专业、选课的指导,使学生对所选择的专业有明确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3.2 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正确选择专业.实行大类招生分流培养,不是单纯的招生办法的改变,而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整体变革,需要教育教学思想的宣传和转变.要保证专业分流工作顺利开展,就必须让学生对专业有比较详细的了解,为此,一方面,在大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专业系列讲座,包括对学生的价值取向的指导;本院系专业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等信息提供;各专业就业信息及当前社会就业需求状况的报道等等.让学生了解大类内各专业,明晰专业发展方向,以进一步达到人才培养的预期目标.另一方面,各行政班政治辅导员应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加强对学生进行分流指导,教育学生具有正确的选择取向和分流态度;对学生的咨询应能积极、认真、诚恳地进行回答与指导.同时,广大教师应能有意识地帮助学生认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指导学生的专业、课程等流向的选择意向,使学生的选择合理.
3.3.3 加强各方面工作在专业分流工作中的协调配合.学生专业志愿形成主要受到该专业招生、教学、科研、宿舍管理和就业情况的影响.此外,电视、报刊、杂志等有关高等教育大类招生专业分流信息对学生专业取向的形成有重大影响.必须统筹招生、教学、宿舍管理、学生就业和社会舆论工作,促进专业分流工作的科学有效开展.
虽然,大类招生背景下学生分流工作是一项具体事务,但更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学校各部门必须及早准备,高度重视,建立机构,加强教育,完善制度,统筹兼顾,系统推进,为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具有创造能力、应变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1〕刘青,傅剑.高校大类招生体制下人才培养的思考[J].丝绸之路,2009(12).
〔2〕姜静.学院大类招生分流工作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7).
〔3〕许玉清,李瑞雪,牛庆玮,张庆荣,黄保.对“大类招生、分流培养”的思考[J].石油教育,2006(3).
〔4〕陶能祥.高等教育内分流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06.
G647
A
1673-260X(2011)08-0250-02
四川省教育厅教改项目:地方高校大类招生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P09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