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义明,王金平
(1.中南民族大学外语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2.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外语系,湖北武汉 430205)
言语交际是指人与人之间借助语言这种媒体进行传递和交流信息的一种社会活动,言语交际的过程也就是信息传递的过程。语言学家特别是语用学家在分析人类语言交际的特点后总结出许多原则和准则,其中“明晰”和“省力”原则是最主要的两大原则。为了达到顺利传递和交流信息的目的,人们在交际过程中必须遵守语言表达系统的两个主要的动因,一是“明晰”原则,二是“省力”原则。所谓“明晰”原则,是指交谈双方在词语的运用上要力求准确性,在句式的选择上必须体现规范性。“省力”原则又称作语言的经济性,是指人们在日常言语交际中尽可能用简单便捷的形式表达尽可能多的意义。交际过程中交谈双方受“明晰”和“省力”两条原则的支配,这两条原则会发生抵触,相互制约,共同影响语言形式体系的格局,因此是互相竞争起作用的,这叫作“动因竞争”。“动因竞争”要求语言表达寻求一个平衡点,即语言表达既清晰准确,又不至于拖沓累赘,从而更好地传递和交流信息,完成交际任务,这才是语言表达追求的目标。
语言中的“动因竞争”不仅体现在语用学家们重点思考的语言的实际运用方面,也体现在语言系统的结构方面。“动因竞争”对一些独特的汉语语法现象具有很大的解释力。本文以现代汉语为例解释在人们交流中的“动因竞争”原则是如何在一些特殊的汉语语法层面起作用的。
在现代汉语中,谓语动词和与宾语的关系一般是受事关系,也就是说及物动词后面的宾语大多是受事宾语,比如说:写字、看电视、吃饭、买衣服、喂鸡等等,这种谓语与宾语的关系常称为“常规谓宾关系”。但是与其它民族语言相比而言,汉语的宾语现象有其独特之处。现代汉语里的宾语语义类别十分丰富,除了典型的受事宾语外,还有可以表示处所、工具、目的、来源以及一些无法从字面上接受的表达方式的宾语类型,例如:救火、养病、吃食堂、吹风、写黑板、听耳机等等。我们一般把这些表达方式称为“非常规谓宾关系”或“代体宾语”。
动宾结构是现代汉语的基本句法结构类型之一,这种“非常规谓宾关系”的结构类型一直以来是汉语语法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很多语言学者应用不同的语言理论、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现代汉语这种特殊的动宾结构的特点和形成原因,但迄今为止并未找到行之有效的理论来解释这一语言现象。我们认为语言中的“动因竞争”是诱发促成“非常规谓宾关系”的最主要原因。
“动因竞争”要求语言表达既清晰准确又不拖沓累赘,做到用语简洁而表意完整,在这一原则的支配下,任何语言都追求表达方式的缩短和表达时间的节省。作为意合语言的现代汉语,语言的经济性原则体现得更为充分,例如“用毛笔写字”我们可以说成“写毛笔”,“在食堂吃饭”可以说成“吃食堂”。按照词汇间的正常语义搭配关系,“写”的宾语应当是“字”而不是“毛笔”,“吃”的宾语应当是“饭”而不是“食堂”,然而“写毛笔”和“吃食堂”之所以能表达和“用毛笔写字”和“在食堂吃饭”相同的语义,而且诸如此类的非常规动宾搭配之所以能被语言的交流者正常使用和理解,正是因为这种经济性的表达方式既清晰准确又言简意赅,这正是语言表述中“动因竞争”原则发挥作用的结果。例如:
(1)这些年来,彩金为村里跑项目,跑资金,跑物资,不知误了多少工,贴了多少钱。(注:本文所用例句都来自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现代汉语语料库)
“跑项目,跑资金,跑物资”和“为了项目而奔跑,为了资金而奔跑,为了物资而奔跑”意思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前者都是动宾结构,后者都是状动结构。而两种表达方式相比而言,前者用语更经济,表达更简洁。在这里,不及物动词“跑”带宾语构成非常规谓宾关系主要是“动因竞争”原则支配的结果。
(2)有一次他乘高先生回身写黑板时,用弹弓纸弹打人,一弹打在高先生的后脑勺上。
动宾结构“写黑板”与状动宾结构“在黑板上写字”传达相同的信息,然而前者简单明了的语言形式相比后者复杂累赘的语言形式,更符合人们语言表达的经济性原则,这也是“动因竞争”原则的体现。
(3)他走后的那天晚上,队员们这个哭鼻子,那个大声嚷嚷。
不及物动词“哭”带上简单宾语“鼻子”构成非常规动宾关系,形成的语用动因是使句子提供更多的信息量。这种不同寻常的搭配关系所能传达的语义和语言信息量远远超出这三个汉字在正常语言情境下所能传达的信息量,这既体现了语言“动因竞争”原则,又大大提高了现代汉语的表现力。
随着人们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语言的使用也尽可能追求省时省力,最大限度追求言语表达上的言简意赅。现代汉语中,类似非常规谓宾关系不胜枚举。
(4)一眼看上去,郑韶婕不像是位打奥运会的骁将,更像是一名女中学生。
(5)殊不知,常听耳机会损害人的听力,使人在不知不觉中患上『感音性耳聋』疾患。
现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是指在语言的表达过程中,为了达到某种特殊的表达效果,在遵循一定的语言习惯和依赖一定的语言背景的原则上,灵活地运用词类,把经常用作A类的词语临时转用作B类词。现代汉语里常见词类活用有名词活用作动词、名词活用作形容词、名词活用状语、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等等。
词类活用是现代汉语中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它的运用能在表达中起到丰富词汇意义、增添语义色彩、扩张语法意义等重要功能,但是长期以来语法学界却对其发生的机制无法进行合理解释。很多语言学者从修辞的价值、语义的功能等角度来研究词类活用现象,但是很多问题因为在理论上很难自圆其说而得不到很好解决。我们认为词类活用现象应当从语用的角度进行诠释,它是语言中“动因竞争”的结果。语言表达一方面要求语言形式与意义一一对应,另一方面又要求极大地提高经济性,即尽可能用简单明白的形式表达尽可能多的意义。而现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正是语言使用者在交际过程中为达到既清晰准确又言简意赅目的而使用的特殊表达形式。
名词活用作动词,除了保持原来的名称意义外,还增加了行文中的动作行为感。例如:
(1)我需要每周去路边换回一片方形的足彩,阿Q着自己,还自己一片思绪飞扬的天地。
“阿Q”本来是一个专有名词,但是由于“动因竞争”的结果,在这里活用为动词,它生动形象、简明扼要地表达出作者的自娱自乐的快乐心情。如果把“阿Q着自己”换成“像阿Q一样自得其乐”,基本的语义似乎没变,但用词上更显累赘,结构上也使语气减弱,感情平淡。
(2)什么也不想,不怕不愁,石头打到头上,也不躲不避的罗怀净,原来也这样人情过,忏悔过,痛苦过。
句中“人情”本来是名词,然而作者却在这里用作谓语动词,比起常规“富有人情味”的表达方式不但语言用词简练,而且更具表现力,更生动地表现了罗怀净的个性特点。更多举例如下:
(3)咱朱家门里穷倒是真的,可也志气了辈子!
(4)他科员了一辈子。
(5)qq音乐,音乐你的生活。
名词活用作形容词更能强化色彩、状态和性质,使更简洁的语言形式表达更丰富的语义内容。
(1)大街很西方,小巷很中国。建筑很西方,人们很中国。
“很西方”的意思是“很具有西方建筑的特点”,“很中国”的意思是“很具有中国建筑的特点”,因为“东方”和“中国”由名词转用为形容词,用词更简洁有力,内涵更丰富生动。
(2)克里看上去很贵族,那是因为他一点都不浮躁,一般年轻人喜欢的东西他都不怎么感兴趣。
这里的名词“贵族”活用为形容词用法,如果文中的“很贵族”改说为“很具有贵族特有的气质和特点”,行文就略显臃肿累赘。这正是语言中的“动因竞争”原则带来的简洁生动的表达效果。又如:
(3)她叹息了,轻柔地!很母性地把姚茫揽入自己的怀里。
(4)这个连长太“军阀”了,年纪不大,脾气可不小。
(5)她记起阿美的叮咛,很淑女地走过去。
名词活用作状语,这种通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暂时改变词语的理性意义和语法意义的语言现象,更深刻地揭示语言变化的动因和趋势。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作状语虽不是名词的典型句法功能,但是在“动因竞争”原则的支配下,名词完全可以直接修饰动词,组成状动结构,从而使表达言简意赅,又不有损于意义的完整性。如:
(1)工作人员爱理不理地答复说,需要补交的资料已经电话通知了。
(2)浙江义乌全国人大代表自费广告征集议案。
(3)其实真正住、吃的外商为数不多,大部分是公款吃喝住宿。
(4)吴仁民和周如水在旁边看见他的窘相,不觉感到兴趣地笑了起来。
这种富于表现力的形象简洁的名词状语有着浓厚的修辞色彩,既形象又精炼,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表达同样的概念内容,所用的语言形式越少就越省力、越经济。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正是语言使用者在追求表达的清晰性和简洁性竞争过程中找到的最佳平衡点。
(1)点缀着生活,美化着生活,短短数日,却灿烂了他们整整一年的生命历程。
文中形容词“灿烂”活用为动词,用简单明了的形式,更生动形象表达出相同的语义效果。
(2)十年流亡,五年牢监,虽苍白了你的头发,更坚强了你的意志!
“苍白”和“坚强”二词,就是将形容词活用成动词,这种“动因竞争”下的经济表达形式与常规的表达方式“让你的头发变得苍白”和“让你的意志变得坚强”比较起来,更具有诗句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又如:
(3)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了。
“朦胧”一次后带有补语,具有了动词的特性,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4)因为苦过你的苦,所以快乐着你的快乐。……所以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
(5)这样不仅尴尬了他俩的关系,同时姚宗民又会认为穆青很没有男人气。
言语交际的一个永恒矛盾就是交际双方既要完全达到交际的目的,又要努力使所花的脑力及体力劳动程度减少到最低。语言像似性原则要求语言形式与深层语义关系是一一对应的。而现代汉语中的名词活用以及非常规宾语句的结构等等语法现象并不尽符合像似性原则,我们在了解和总结大量的语言事实后认为“动因竞争”是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语言中有两种并存的趋势:第一,极大地提高像似性,即要求语言形式与意义一一对应,尽可能加强明晰度和表达力。第二,极大地提高经济性,即语言的经济原则,要求尽可能用简单明晰的形式表达尽可能多的意义。这是语言表达系统的两个最主要的动因,它们相互竞争,相互制约,共同影响了语言形式体系的格局。
[1]M.A.K Halliday: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2nd Edition)[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2]P.J.Hopper&E.C.Traugott:Grammaticaliza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
[3]胡明扬.词类问题考察[C].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6.
[4]邢福义.汉语里宾语代人现象之观察[J].世界汉语教学,1991(2).
[5]邢福义.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王占华.“吃食堂”的认知考察[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2).
[7]张伯江.词类活用的功能解释[J].中国语文,1994(5).
[8]朱德熙.语法答问[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