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瑾
(山东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泰安271018)
从标准理论到原则参数理论
——转换生成句法介绍
赵 瑾
(山东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泰安271018)
语言学在20世纪经历了从传统的语文学研究到现代语言学研究、从结构主义到认知主义的重大转向,研究者们从关注事实描写到愈加注重理论解释。以生成语法为代表的形式主义注重追求理论上的认识价值,把语言看作是一种形式系统,主张从语言结构的内部寻找语言现象何以如此的解释,从而建立一种高度概括、简单明了、极具生成能力的形式化理论模型。本文探讨形式主义句法的发展历程及其在汉语中的运用。
标准理论;原则参数理论;句法介绍
现代语言学的发展是突飞猛进的。语言学在20世纪主要经历了两次重大的研究范式的转变(袁毓林,2001)。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传统的语文学研究转向了现代语言学研究、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转向了结构描写语言学研究。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索绪尔(F.Saussure)、鲍厄士(F.Boas)、布龙菲尔德(L.Bloomfield)、萨丕尔(E.Sapir)。20世纪50年代末,语言学研究从结构主义向认知主义转向。这一次转向以乔姆斯基(N.Chomsky)创建转换生成语法为发端,形成了震惊学术界的乔姆斯基革命。这两次转变带来的最引人注目之处是从关注事实描写到愈加注重理论解释。
例如,a.John hit Bill because of Bill’s fault.b.Why did John hit Bill?在关于英语特殊疑问句的构成这一问题上,从事实描写的角度可以这样描述:一般陈述句中的主要谓语动词在特殊疑问句中成了助动词did加动词原形的形式,并且助动词提到主语之前,紧跟特殊疑问词,动词原形的位置不变。从理论解释的角度,生成语法的管辖约束理论则要追究:原来陈述句中的主要谓语动词为什么要剥离成助动词加动词原形的形式?并且为什么助动词必须移动到特殊疑问词之后的位置?
简而言之,事实描写关心的是what,它只关注具体的语言事实是什么,而不追究这些语言事实的成因,因而不能回答为什么人类语言只能是这样而不会是那样。理论解释关心的是why,它要研究为什么句子只能这样说而不能那样说、只能这样理解而不能那样理解,从而回答为什么人类语言只能是这样而不会是那样,并由此研究人类语言所受到的普遍的限制,追究其生物、神经方面的原因,最终以语言为窗口来探索人类的大脑和心智(袁毓林,2001)。
那么,同样是对语言事实进行理论解释从而有效地预测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是合格的、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是不合格的时,当代语言学主要有两种不同理论取向,即,形式取向和功能取向。
例如,a.The woman said she was a teacher.b.She said the woman wasa teacher.同样是对以上两个句子进行理论解释,转换生成语法倾向于运用成分统制(c-command)、约束(bind)等句法规则对以上语言现象进行解释,功能主义者则更乐于从认知、功能的角度做出解释。形式主义把语言看作是一种形式系统,主张从语言结构的内部寻找语言现象何以如此解释,从而建立一种能表现人类普遍的语言知识的形式化的理论模型;功能主义把语言看作是一种实际交际功能的手段,主张把语言放到使用语言的实际环境中,联系语言使用者和语言的交际功能,来解释语言系统为何要以这种形式出现(袁毓林,2001)。从研究的目标上看,以生成语法为代表的形式主义追求理论上的认识价值;功能主义则更侧重于追求应用上的实用价值。本文就将探讨形式主义句法的发展历程及其在汉语中的运用。
著名语言学家Norm Chomsky的代表著作Syntactic Structures(《句法结构》)于1957年问世。这标志着生成-转换句法的诞生。这一时期有重要影响的理论有:短语结构语法、转换语法以及语素音位规则。古典理论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主张语法自主,把语义排除在语法之外,在这一点上其与此前流行的结构语言学的理论是一致的。以短语结构规则为例,短语结构规则理论不仅考虑词与词之间的线性关系,而且进一步研究非线性的句法结构关系。
这一理论的运作过程涉及到转换规则的使用。转换规则分为强制性规则和非强制性规则。广义的转换规则旨在改变小句和小句之间的关系;狭义的转换规则只能在单个的句法结构内应用。但是,这一时期的转换还只是一种新的理念,具体的操作规则并不完整。
Aspectsof the Theory of Syntax(《句法理论要略》,1965)的出版标志着“标准理论”时期的到来。这一时期句子的转换生成规则体现在基础部分、转换部分、语义部分、语音部分。语义被纳入到语法中,语法结构有深层(deep structure)和表层(surface structure)之别,深层结构决定语义,其通过转换规则而转化为表层结构。Norm Chomsky于这一时期提出了语言天赋说(“innateness”hypothesis)、“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描述的充足性”和“解释的充足性”等新概念。扬弃了广义转换规则,避免同规则排序发生冲突;将短语结构规则同词汇的插入分开处理;并且赋予语义一定的句法地位。
转换生成语法迅速引起了语言学界的关注,有了众多的追随者,这一理论的黄金时代也随之到来。但是这一新兴事物也引起了众多争议。乔姆斯基认为有两条路可以使这一理论继续发展壮大:小修小补,求助于具体成分的句法功能或语义,防止某一类非法转换产生;寻求广义的限制条件,以抽象的结构性条件作为限制,防止所有同类型的非法转换产生。乔姆斯基于1971年出版了《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及语义说明》一书,以解决“标准理论”时期的一些难题。主要变化有,表层结构对语义解释也起一定的作用;对转换规则也进行了一些限制。但是它也有致命的弱点:各种格的定义相当模糊,运用时常常是因句而异,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
这一理论时期的到来是以1977年出版的《关于形式和解释的论文集》为代表的。语义解释被全部放到了表层;语义表达式不再同深层结构有任何直接关系,而是由表层结构直接导出;所有的转换都高度抽象化,归结成了一条万能的转换规则,即移动-α,放弃了对抽象移动的限制,想移动什么就移动什么,爱移到哪就移到哪;对移动的结果进行筛选并加以限制。
语杠理论其实就是关于短语结构的理论。但是语杠理论不再拘泥于具体的词类,而是用抽象的X来表示一切核心词;不再局限于短语和词之间的地位区别,而是以投影的次数来表示结构的地位(石定栩,2002)。语杠理论成功地捕捉了一个语言里各种不同词组的共通性,更跨越了单一语言的狭小范围而应用在人类所有的语言上。
乔姆斯基从格语法的短暂辉煌中看到了形式句法的缺陷,也看到了语义在句法体系中的作用,所以将格语法的基本精神改头换面,作为一个理论模块移植到支配及约束理论中来(石定栩,2002)。题元理论(Theta Theory)就是研究词首(介词组以介词为首,名词组以名词为首,动词组以动词为首……)如何把它论元结构中所规定的题元角色跟它的补语(内论元)联系上的理论。题元角色,也就是原来所谓的格,亦被称为论旨角色,是题元理论的基本要素。题元理论的核心是所谓的题元准则,对题元角色的分配进行控制,让题元角色和相关的论元对应起来。下面是题元准则的内容。
每个论元都必须获得一个题元角色,而且只能获得一个题元角色;每个题元角色都必须分配给一个论元,而且只能分配给一个论元。请看下面的例子:
John gave cookiesto orphans. gave,V,+[__NP,PP]
John talked to trees. talked,V,+[__PP]
以上的句子都是合法的,都符合题元准则的要求。但是,再看下面的例子:
*John gave cookiesunder orphans.gave,V,+[__NP,PP]
*John talked by trees. talked,V,+[__PP](*表示不成立)
上面的例子都没有违反题元原则,但是却都是不合法的。因此,我们必须对之前的理论进行改进。题元角色被赋予了一些次类特征,通过词首把它的次类特征依次延伸经过中介而传到词组。
转换生成语法的宗旨就是获得人类语言的普遍语法。从理论上说,原则参数理论在被用于分析汉语语料时应该同样具有效力。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事实却不尽如人意。以汉语中反身代词的指示问题为例,讨论各种名词的指称性质,说明句法结构如何限制或影响句中各个名词组之间的指称关系的理论就是所谓的约束理论。
约束理论三原则:照应成分必须在自己的约束范围内受约束;指代成分在自己的约束范围内是自由的;指称成分不得受约束。照应成分在一等程度上相当于传统语法里的反身代词,不过涵盖范围要广一些(石定栩,2002)。上面的约束理论三原则在英语中是基本适用的。请看下面的例子:
Mary’si motherj saw her i/*j.(*表示不成立)
[The old man’s]i wifej saw him i/*j.
Mary and the old man saw each other in the mirror.
21世纪的语言研究,对语言事实的描写和分析仍是语言学最基础的工作,对语言普遍现象的理论解释将是语言学的基本主题,并且,各种新的理论解释方案必将推动人们去发现新的、更具理论价值的语言现象从而提出相应的更完善的理论模型(袁毓林,2001)。
形式句法理论的系统性极强,不但各组成部分之间密切相关,而且不同发展阶段之间紧密衔接,要想吃透这一理论是极其艰巨的事情。我们在吸收理论的同时,更应该积极主动地引进汉语语料,继续研究探讨如何运用该理论解释汉语现象。
[1]石定栩.乔姆斯基的形式句法[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
[2]宋国明.句法理论概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3]袁毓林.语言学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汉语学习,2001,(3).
[4]钟艳萍,吴洁.关于20世纪语言学发展史三大学派的简述[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责任编辑:姚 旺]
H030
A
1671-6531(2011)11-0068-02
赵瑾,女,浙江兰溪人,山东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学句法研究。
山东农业大学青年科技创新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