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莉
(上海金融学院,上海 201209)
当代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创新机制研究
李 莉
(上海金融学院,上海 201209)
高校往往重视大学生入党前的培养和教育,却忽视了入党后的继续教育和严格管理,如何加强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成为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本文对当前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以促进大学生党员全面发展为目标,构建出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创新机制。
大学生党;继续教育;创新机制
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是党建工作的一项系统工程。近年来,各高校将大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纳入到学校党建工作的重心,高度重视大学生入党前的培养和教育。但忽视了大学生入党后的继续教育,出现了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如部分大学生党员在入党前后表现迥异,严重影响了党员的先进性。因此,如何加强大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构建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继续教育机制,是当今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当今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对青年的成长带来巨大挑战。从国际形势看,西方敌对势力以各种手段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大学生面临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从国内形势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日益多样化,大学生的思想活动也更趋多元化。在这种形势下,要通过继续教育,使大学生党员掌握思想武器,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这关系到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1]
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和先进性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党组织的长期培养以及党员不断的自我提升方可形成。入党前,通过较系统的培养和教育,大学生政治理论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在此基础上,需要在入党后通过继续教育,进一步扫清在学生党员身上存在的各种党性问题,使其更加端正入党动机,党性修养不断提高,永葆党的先进性。
大学生党员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党员,又是学生。大学阶段对他们来说是学知识、长身体的黄金阶段。但是,他们生活阅历不深,与社会接触不多,缺乏社会政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锻炼。通过继续教育,可以使大学生党员提高对复杂社会问题的鉴别力,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高校学生党建不仅要重视大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更要注重入党后的继续教育和严格管理。大学生党员的形象、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及其先进性的体现,直接影响到广大青年学生的政治热情和对党组织形象的认同,也影响到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工作存在诸多问题,涉及多个层面,可以归纳成以下几点。
“重发展、轻教育”是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突出问题。长期以来,基层党组织对大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缺乏连续性,对如何进行继续教育缺乏研究。需要构建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体制和机制,以促进继续教育的科学规划、实施、考核和监督等。
[2]
当前,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对大学生党员自身特点和主体需求的重视不足,教育内容仍然主要以政治性为特征,主要包括党性教育、理论教育、组织纪律教育和道德规范教育等,而在社会实践教育、爱心和责任心教育、创新教育等方面则较为滞后。因此,高校需要紧扣大学生党员的思想特点、时代特征等,精心设计教育内容,突出新意,以提高继续教育的效果。
在对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过程中,高校所采取的形式往往是学文件、听讲座、看电影等,很少能针对大学生党员的自身特点及其所学的学科专业,开展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感染力的继续教育活动。僵化的教育形式,导致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工作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同时也造成了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
当前对大学生党员进行继续教育的主要力量是各院系的专职辅导员,但他们面临着种种问题,难以完全胜任大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工作。首先,专职辅导员人手少、任务重,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使得他们往往超负荷工作,客观上制约了对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从而影响了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质量。其次,专职辅导员大多是刚从学校毕业不久的学生,自身的政治理论功底还不够扎实,工作经验还不够丰富。[3]因此,一支思想政治理论深厚、教育经验丰富的队伍,对提高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工作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1、丰富继续教育内容
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内容仍要以政治性为特征,重点开展党性教育、理论教育、组织纪律教育和道德规范教育。在此基础上,还应使继续教育内容更加符合大学生党员的思想特点,更加贴近大学生党员关心的各种问题,如高校各基层学生党组织根据大学生党员的主体需求和群体特点等,开展社会实践、爱心和责任心、创新等方面的教育。这样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创建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模式
首先,构建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导师制模式。即为每位大学生党员安排导师,导师可由退休的优秀党员、在职优秀的党员干部、教师等担任,发挥导师在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工作和学习等方面的引导作用。
其次,构建继续教育的社区模式。针对学生生活社区是大学生党员日常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可以考虑在学生社区建立学生党员工作站,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以加强党群联系,为大学生党员提供了更多的活动场所,更好发挥党员的典范和辐射作用。
第三,构建继续教育的网络模式。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通过网上党校,网上党员信箱,网上党员在线咨询等方式,增强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时代性。
第四,构建继续教育的社会实践模式。社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载体,让大学生党员在实践中学习、成长,从而增强继续教育活动的多样性。
第五,构建继续教育的品牌模式。即依托一些弘扬主旋律,高品味,形式新颖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实现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有机结合,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使大学生党员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3、加强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队伍建设
培养一批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继续教育队伍,充分发挥他们的骨干作用,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工作的成败。因此,需要通过一系列的途径,强化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队伍的建设。一是优化选择机制。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深人了解,全面考核,选拔一批学历层次高,综合素质好,有奉献精神的同志参加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工作。二是开展理论学习和培训。从实际出发,制定培养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他们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不断提高其政治理论水平、管理水平和工作技能。[4]三是积极开展对继续教育的科研活动。组织他们承担和参加课题研究,把握继续教育的规律,更好地做好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工作。
1、创新大学生党员的学习组织
大学生党员人数大幅度增长,学校一级党校有限的教育资源与大学生党员的教育需求形成巨大矛盾。有效解决办法就是进一步加强院(系)二级党校和以专业或班级为单位的三级党校建设。同时,还要推动大学生党员学习团体的创新,如成立党章学习小组,邓小平理论读书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研究会及科学发展观学习研究会等大学生学习团体,为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创建继续教育活动的社区新平台
随着高校园区建设和后勤社会化的不断深入,以及电话、电视和网络进入大学生公寓,大学生社区已成为课外对大学生党员开展继续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可以在学生园区成立了党员工作站,做到“工作在园区内开展,生活在园区内丰富,学习在园区内提高”,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工作的覆盖面,充分发挥基层学生党组织引导人、培养人和团结人的作用。
3、打造校园文化活动的新品牌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校的墙壁会说话”。可见,校园文化具有很强的育人功能,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开展特色活动,对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而言至关重要。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建设要紧密结合大学精神、文化品位、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特点等因素,突显品牌的活力与价值。[5]通过打造文化艺术节、学术科技节、关爱社会、社区服务等一系列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味,帮助大学生党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使他们的思想感情得到熏陶,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4、创建继续教育活动的网络新阵地
互联网以方便快捷、交互性强和信息丰富等特点和优势已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大学生党员的思想观念、认知方式和日常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可以通过建立党建专题网站,开展网上理论知识学习和网上党组织生活;通过建立网上党校,进行网上授课和网上答题;通过建立网上QQ群,进行网上咨询和网上交流,从而创建起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活动的新阵地。
5、开辟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活动的新天地。
社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提供了丰富的载体。大学生党员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强自身政治意识,培养服务意识,学会承担责任,拓宽自己的视野,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大学生党员在校内通过担任学生干部、组织或参与社团活动、负责党员责任岗等方式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校外通过兼职、实习、支教、“三下乡”和志愿服务等方式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党员走出校门,融入社会。
1、完善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相关制度
制度是建立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保障体系和长效机制的基础,因此要完善党政联系制度、党支部的“三会一课”(党支部党员大会、支委会、党小组会和党课)制度、党员教育培训制度和党日活动制度等各项制度。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来规范党组织的工作程序,使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工作真正做到有据可依、按章行事,使基层学生党组织的党建工作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在严格执行制度的同时,要针对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中出现的新问题,对制度进行及时的调整和完善。
2、定期安排党组织生活
首先,是充分运用党校轮训和“三会一课”等平台,有针对性地安排好大学生党员的组织生活。针对大学生党员文化素质高、思想活跃等特点,党组织生活要注重形式的多样性。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精神时,可以通过主题演讲、辩论会、座谈会等形式提升大学生党员的理论水平。其次,是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充分听取大学生党员对于继续教育活动的意见,及时改进继续教育活动中不符合大学生党员实际情况的问题。
3、健全大学生党员评议制度
对大学生党员进行评议是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树立大学生党员形象、提高大学生党员素质的有效措施。一是确立考核标准,对大学生党员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将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学习、诚信度、专业知识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能力等都列入考核标准中。二是建立全面的考察制度,开展学生党支部评议、党小组之间的互评、班集体评议、寝室成员评议和任课教师评议等。三是建立党群联系制度,通过信箱、邮箱、公标栏和宣传栏等途径,注重群众的反馈意见。此外,还要大力宣传优秀大学生党员的先进事迹,发挥党员群体对广大学生的激励作用,同时对较差的学生党员起到警示作用。
4、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
随着科技的进步,要充分借助现代远程教育、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等先进技术手段,对大学生党员进行管理。网上党校有利于大学生党员合理安排时间参加党的理论培训;网上党员信箱,可以更快捷收集大学生党员思想汇报;网上党员在线咨询,可以较好地关怀大学生党员的工作及个人生活状况,解答大学生党员的困惑,帮助大学生党员解决思想或生活上的困难。
[1]柴爱仙.高校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当代反思与路径选择[J].中国成人教育,2010,(13).
[2]孙国智.对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问题的思考[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
[3]李洁.关于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思考[J].世纪桥,2010,(13).
[4]张亚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机制和途径[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7).
[5]宁静.浅谈大学校园文化活动的品牌建设[J].传承,2009,(9).
G711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671-5993(2011)03-0057-03
2011-08-23
上海市德育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1-D-050)成果。
李莉(1979-),女,安徽宿州人,上海金融学院信息管理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