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省级学报区域化联盟的探讨

2011-08-15 00:48闫建军
滁州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高师师范学院学报

闫建军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河南周口 466000)

建立省级学报区域化联盟的探讨

闫建军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河南周口 466000)

在分析高师学报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困惑基础上,对构建高师学报省级区域化联盟的具体形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以网络化远程稿件处理系统为基础,编辑远程异地办公,广告、销售等其他环节集约化运营的期刊专业化办刊”形式,并对省级学报区域化联盟的优势及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高师学报;学报改革;区域化联盟;远程稿件处理系统

为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2005年12月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年颁布)、《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2006年颁布)等文件先后出台。目前,新闻出版主管部门已基本完成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实现了由管生产经营向管市场、办出版向管出版的角色转换[1]。在整个新闻出版行业中,印刷业和发行业转制任务已经基本完成;地方和高校出版社转制工作已经进入收尾阶段,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转制工作进展顺利;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制工作也已经蓄势待发,即将全面铺开。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已经进入向纵深发展,向面上铺开的新阶段[2]。

高校学报作为先进文化的载体,在传播科研成果、培养科研人才、繁荣学术事业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在社会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全面确立,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高校学报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高校学报是一种商品,但又是一种特殊商品,它具有学术性和商品性两种基本属性,它的社会效益重于经济效益。学报应走向市场,但不能由市场来决定其存亡。学报改革的正确思路应该是:全面提高学报的质量水平[3]。对于如何提高学报质量,增强其竞争力,广大同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相当一部分学者[4-11]认为学报应改综合性为专业性刊物,走集约化、专业化、联合办刊之路。笔者在对高师学报的特点及其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其走集约化、专业化、联合办刊的具体实施模式及其办法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广大同人提供参考。

一、高师学报的现状及面临的困惑

现在的高师学报是中国学报的典型代表,集“全、散、小、弱”于一身。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科设置一般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数学、物理、化学这些一级学科)等学科门类中的好几个,而高师学报的栏目设置一般依传统师范院校的学科设置刊物栏目,也包括几大学科门类,数十个一级学科。栏目的名称一般是一级学科的名称,甚至一个栏目包涵了几大学科门类,其全、散可见一斑。绝大部分的高师学报基本上是一校一刊,两个刊号的就很少,且一般为双月刊,月刊,这些高师学报期次少,页码少,当然容量小,在一个省之内,除了以省份命名的师范大学,很少有中文核心期刊,当然SCI,CSCI就更少了。除此之外,它还有一些其他的特点:

(一)优质稿源匮乏

学报办刊容易受非学术性评价引导,官本位和功利性的职称、学位、评奖制度等影响。如受崇洋媚外、文献计量式的评价导向驱使,高水平论文严重外流。本校教师投稿一般是先投向SCI,CSCI期刊,再投向核心期刊,一个核心期刊退稿后再投向另一个核心期刊。这样稿件在校外转了几个圈,作者确定不能被录用后,才投到本校学报。在广大学报编辑看来,这已无可厚非,因为现行的评价体系就是这样:各个学校对科研论文的评价奖励一般是:SCI,CSCI>核心期刊>一般CN刊物。另外,本校的教师大都有这样一个倾向,本校学报是教师的福利,投稿无论好坏给他们刊发是理所当然。因此,同样是他们的稿件,向校内投的比对外投的,功夫下得就少一些,质量也就稍差一些,稿件错误也就相对多些,这一方面也增加了编辑的劳动量,即使编辑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往往也不能尽善尽美,无形中也降低了刊物的质量。

(二)“人情稿”劣质稿源泛滥

高师学报很少有企业化走向市场的,学报编辑部作为学校的一个中层单位,要生存,就要与学校各个中层单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学报一方面要依托本校稿件生存发展,一方面还要依靠各个系(学院)高职称人才对稿件复审,面对这些审稿专家、系(部)及行政管理部门中层领导乃至学校领导推荐的稿件,有时很难做到客观公正。对于只有一个刊物的师范学院学报来说,一年也就是一二百篇的发文量,既要兼顾对外的学术交流,考虑内外稿的平衡,又要追求学术质量,上档次,还要照顾“人情稿”。在这样一个有一两千名教职工的高师院校中,大多数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每年都有一定量的科研工作任务,学报要前进、要发展实属不易。

(三)期刊社会化的冲击

期刊出版单位改制后,追求经济利润成为了企业的中心目标。学术期刊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增加期次,于是乎它们变成了半月刊,旬刊甚至周刊;增加页码,于是乎动辄三四百页,多则五六百页码。容量增大后的这些期刊在保证有几篇学术质量相对高些的文章,不影响转载、复印绝对数量的前提下,审稿把关不严,见稿就发,编辑质量下滑,甚至明显的错别字都没有改正。如《商场现代化》,从2004年开始,每月出版3期,每期近400页,发表文章200多篇,每篇文章只有一两页,每个页码要600元钱,钱稿交易,见稿就发。据统计,仅2006年一年,就刊发论文7900余篇,敛财上千万元[12]。

笔者常听本校老师抱怨,其他的CN期刊都能录用,为什么到了本校反而发表不了?对本校教师的成果优先发表,岂不是空话、套话?在校外刊物上发表论文,编辑部很少让修改,到了本校学报来来去去得几次修改?校外刊物审稿慢则20天,快则2天甚至当天就能回复录用,而本校学报也太慢了,我们等不及了!每每到这时侯,笔者也只好无奈的苦笑,向他们解释:我们的期刊期次少、页码少、容量小,我们的编辑少,一个编辑要分管几个学科,有时专业不对口,要送到校内或校外专家复审,而复审专家一般都很忙……因此无法与哪些社会化后的所谓学术刊物相比,等等。

另外,受经济利益驱使,一些科技普及类、信息类、指导类等其他类别的期刊也改变刊物类别,开始发表职称论文。

(四)高水平大学学报,专门专科学校学报的挑战

除以上几点之外,高师学报还受到高水平大学学报,专门专科学校学报的挑战。高师院校学术氛围没有高水平大学浓,加之期刊论文的评价奖励等引导作用,相应的学报论文理论深度也很难与之相比;高师学报大而全的“大拼盘”特点也很难与专门专科学报在特定的领域上竞争,因为高师学报是一个栏目,而专门专科(如农业、商业、外贸、金融、交通、轻工、信息、食品等)学校学报是一个刊物,一个栏目与一个刊物相比,从发文量到转载、引用的概率等影响力因素上都没有优势。

(五)编辑队伍专业分散

高师学报一个刊物一般3-8人,这些编辑要分管十几个学科门类的稿件,平均一个编辑要分管几个学科,因此编辑研究专业不重合。编辑专业分散,研究方向互不交叉,在科学研究方面无法发挥团队效应,不能形成合力。无论是编辑学者化或者是学者编辑化,都要求的是学者化,目前各高师学报编辑部中不是没有编审、副编审,教授,博士,而是这些高级专业人才每人都要分别承担几个学科栏目的稿件审、编、校工作,他们工作学科范围线性分布宽,相对每个学科平均的高级专业人才就非常少了。因而编辑部虽然有高级专业人才,甚至有几位,但并不是人才密集的单位。编辑人才队伍研究范围没有交叉,不能形成有效的团队合力,学科多稀释了编辑部高级人才的密度。

二、省级学报区域性联盟的构建

(一)前提条件

1.如前所述,现行国家文化体制改革及新闻出版行业改革的方针政策为学报联盟的成立提供了宏观的大环境支撑。在整个出版产业链中,居于两端的印刷和发行改制业已完成,高校学报位于出版的核心地位,是高校的窗口,也是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如何才能进一步激发活力,更好地服务高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经济社会建设?是每一个学报编辑应该思考的问题。

2.同一行业,同一地区相对集中的科技期刊为行业和地区集团化建设准备了充足的期刊资源。目前,各省都有一定数量的高师学报和同类院校学报。如河南省高等师范院校学报就有:南阳师范学院学报,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周口师范学院学报,商丘师范学院学报,洛阳师范学院学报,郑州师范学院学报,安阳师范学院学报,焦作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等10余个学报;还有同类院校学报:许昌学院学报、黄淮学院学报、平顶山学院学报,河南科技学院学报,新乡学院学报等,这些学校相当一部分是由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升格后而成立的。

3.要由省一级新闻出版部门的统一领导,具体可以由省期刊协会或者省高校学报研究会组织实施。

4.高师院校专业设置的相近性,以及学报栏目的千篇一面,为高师学报走学科分工、专业化联合提供了可操作性。

(二)实施策略

目前,世界科技期刊呈现出以科技发展和学科细分为基本依据、数字化为基本手段、集群化运营为基本形式的国际化竞争发展态势[13]。

本研究顺应科技期刊的国际化发展趋势,以网络化远程稿件处理系统为基础,以期刊的专业化道路为追求目标,以集群化运营为基本形式。

1.走专业化办刊之路。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科设置及学报的栏目设置多有相同相近之处,但因学术人才聚集的类型不同,在各高校间形成不同的专业特长和学科优势。对加盟的高师学报统一命名为“**省师范学院学报”或者“**省高校学报”、“**省高校学报联盟”;在不增加、减少刊号的前提下,可依据各高师院校和学报形成的不同专业特长和学科优势,重新设置学报版本,如《**省师范学院学报(物理版)》《**省师范学院学报(数学版)》《**省师范学院学报(生物化学版)》《**省师范学院学报(文学版)》《**省师范学院学报(文哲史版)》……。

教育部“名刊工程”和“名栏工程”推出以来,各高校学报纷纷以地域的历史特色、文化特色、经济特色和地理环境等条件,打地域牌,争创特色栏目,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现在,相当一部分高校学报都有自己的特色栏目,并且在学报界有一定的影响,在组建省级学报联盟的时候,可以将这些特色栏目进行组合,实现强强联合,组建反映省级地域特色的专刊。只有这样,才能集中优势,突出特色,力争重点突破。如在河南省师范学院类学报中,像周口师范学院学报的“道文化研究”、“韩愈研究”,许昌学院学报的“魏晋史研究”,“钟嵘与《诗品》研究”等栏目还有好些,完全有可能组建“河南地域研究”专刊。

2.编辑远程异地办公。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使远程异地办公成为可能。这里要求开发一款能供学报联盟编辑部办公的远程稿件处理系统,使各学报编辑部编辑不调动工作环境,即在本校的环境里,就处理自己分管的稿件。目前,该技术已十分成熟,基于因特网的稿件处理系统在一部分学报编辑部已开始应用。如:周口师范学院学报依靠本校科研人员成功开发了稿件在线投稿、审稿系统,现在已投入运行。北京志清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的编辑部网络办公解决方案,全新v9.0版本,除具有在线审稿,编校功能外,还新增了如下功能:1)学术通即时通讯。通过此系统把作者、编辑、专家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在系统内可进行学术交流,稿件推荐等一切有关的话题。2)学术搜索引擎。在此系统中可对稿件进行查重、学术不端、一稿多投等功能。3)新统计功能。加入了按年份、基金项目、地区、审稿量、扇形分布图等行业内先进的统计功能。4)电子期刊。可进行翻页,书签等功能,与阅读纸质杂志感觉一样。

3.集群化运营。加盟学报仍是各高校主编负责制,可以在主编的领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争先创优。只是除了学报编辑之外的印制、广告、销售等其他环节,由学报联盟集中营销。可以成立营销中心,集中负责加盟期刊的印制、广告、销售等。如:在期刊印制过程中,统一打包,以降低印制成本。现在,中国知网优先出版事业部已在太原、石家庄两地分别建立了两个可为500个学报单位提供印制出版服务的中心,这实际上也是期刊的联合印制。在广告方面,改革前的各个师范学院学报可以说几乎没有广告可言,改革后可能不能马上提高期刊在全国的学术影响力,但对某一领域而言,在本省还是有一定的发行量、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其占据了一省的市场蛋糕,对销售商的诱惑还是很大的,完全有能力、有机会承揽这方面的广告。在销售环节,根据确立的发行策略,是以发行量为主还是以低价进入扩大影响主为,集合营销力量、集群化作战。

三、优势分析

加盟的学报除了统一名称外,依据各高校原来的刊号资源分配专版,保持各高校的期刊数目不变,只是刊物名称变了,仍由各高校主办并提供办刊经费;编辑人员可保持原单位的身分不变,工资由原各自的单位发放,但根据其不同的专业方向,可能要供职其他高校主办的刊物,他们通过远程稿件处理系统在原单位从事工作,但管理或考核可由变革后所供职的学报实行。这样,在既不损害加盟高校的利益——加盟高校主办期刊数目不变,对学报的投入可以不增加,又保证了编辑人员的工作单位不变、工资福利不变的情况下,实现了各高师学报的专业化办刊意愿。不损害各方面的既得利益,为学报联盟的建立提供了可操作性。

加入学报联盟后,各刊形成了办刊专业化方向,对本校来说,服务对象仅限于与办刊专业相同的部分老师,“人情稿”等其他劣质稿源必将大大减少。

加入学报联盟后,编辑队伍按专业实现了重新整合,也必将加强编辑之间的相互交流,推动相应的编辑学研究;同时,学报编辑全部实现了专业化,稿件有时不需要送校内或校外专家复审,在编辑部内部就能完成稿件审理,加快了稿件审理进程,增加了对优质稿源的吸引力,也必将大大增强刊物的竞争力。

四、结束语

在不破坏各方面既得利益的前体下(不增加或者减少某一高师院校的学报刊号,不调动编辑人员的工作单位和减少编辑人员的福利待遇),使学报减少了人情稿、官本位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加快了稿件处理速度,增强了学报活力,走上了专业化的发展道路,有机会同专门专科学校学报和专业期刊在公平的环境下竞争。同时,实现了编辑人员队伍的重新组合,使相同专业的编辑形成了合力。各个专业期刊的成立,使它们完全摆脱了各种束缚,激发了它们创新、超越的动力,犹如装了发动机的“小舢板”,一下子具有了“导弹快艇”的前进速度,它们每一个刊物从此具有了创特色、挺进核心期刊的潜力。

[1] 柳斌杰.坚决贯彻中央部署全力做好特别时期的新闻出版工作[J].中国出版,2008(7):5-15.

[2] 柳斌杰.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加大力度加快推进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体制改革[EB/OL].http://data.chinaxw cb.com/zgcb/ggb/200911/6131.htm l.

[3] 郑春元.高校学报改革思路的种种误区[J].河南社会科学,2002,10(3):104.

[4] 刘明江.专业化:高校学报摆脱困境的必由之路[J].郑州牧专学报,1996(4):105-105.

[5] 孙景峰.高校学报联合办刊,专业化是必由之路吗?[J].编辑之友,1999(6):18-20.

[6] 朱德培.高校学报改革的一些思路[J].编辑学报,2001,13(2):90.

[7] 傅 恒.高校学报整合的研究[J].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4,24(2):79-81.

[8] 施有文.加强合作共谋发展——全国高师文科学报第七次年会纪要[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7(5):122-123.

[9] 曹高芳.谈高校学报治理与改革[J].中国出版,1999(6):62.

[10] 赵广平.试论高校学报的专业化改革[J].中国出版,2006(10):47-49.

[11] 吴寿林,刘 利,胡小萍.我国科技期刊集约化的现状及基本构想[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20(3):392-395.

[12] 《商场现代化》敛财有道.被指钱稿交易见文就发[N]中国青年报,2009-04-22(4).

[13] 杨文志.我国科技社团期刊发展机遇与策略[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20(3):379.

G232

A

1673-1794(2011)01-0124-03

闫建军(1977-),男,河南西华人,编辑室主任,编辑。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地方的地方高校学报发展战略研究”(2011sk457);滁州学院科研基金项目(2010sk021B)

2010-10-11

猜你喜欢
高师师范学院学报
遵义师范学院作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通化师范学院报》 征稿启事
致敬学报40年
洛阳师范学院
对高师钢琴教学模式创新问题的思考
大庆师范学院简介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
学报简介
学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