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琳琳
(上海金融学院 国际交流学院,上海201209)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问题与趋势
杨琳琳
(上海金融学院 国际交流学院,上海201209)
面对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学生管理工作出现的新问题,柔性管理思想作为一种最新的学生管理理念被引入到我国教育界,并得以不断实践,形成了系统的学生管理理念,成为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的一个新趋势。
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柔性管理
2004年以后,教育部、团中央和中宣部等相关部门先后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展开了全面而深入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思想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但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形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一些新的问题。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
在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导价值观容易受多元性的网络信息内容的影响。在网络时代,信息内容具有多元性的特点,特别是在网络没有得到完全有效控制的条件下,向全球多个受众进行消息发布和信息的即时准确传输得以实现。一方面,网络自身传播所体现的工具理性和技术理性,可以严重动摇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理性,从而容易导致高校校园出现人文精神的荒废现象,引起大学生人际关系冷淡化问题。另一方面,在信息时代,西方发达国家使用网络进行意识形态输出,给被输入国家青少年灌输新的道德观、价值观和政治观,对青少年现有的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造成较大冲击,对现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导价值观产生影响,导致部分大学生价值观和世界观标准的混乱以及精神困惑等问题。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地位容易受到网络信息开放性的冲击。由于网络信息具有非控制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客观关系模式容易受其影响,导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被多元性、交互性、开放性的互动模式所代替。在此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导性地位容易受到开放性信息的强烈冲击。在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借助于单向的可控媒介信息传输渠道,形成较大的舆论优势和时空优势,从而导致这种主导性较为明显。但是在网络时代,受众具有较强的信息选择权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通过更为合理的方式来保持这种主导性地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容易受网络信息交互性的影响。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网络技术最大的特点在于它是建立在一个沟通交流双方都平等的交互式平台基础之上的一个开放性的系统,对于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单向灌输式教育方法是一个明显的突破和创新。由于大学生具有喜欢追求刺激、思维活跃、精力旺盛等特点,而网络的交互式信息沟通方式则较好地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一些大学生上网成瘾,整日沉迷于网络而难以自拔,甚至一些大学生由于上网过度而导致其心理和生理都发生了异常改变,对其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所以,在一个开放性的交互式网络平台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更好地迎接这种挑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现行管理体制主要是源于计划经济时代,在学生培养目标和招生管理模式方面,采取一刀切的整齐划一的管理方式,造成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较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理念落后。在我国一些高校中,由于学校管理人员对于一些显性的教育管理指标较为关注,十分重视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学科建设、SCI论文发表数量、就业情况、师资队伍、科研项目、博士硕士点等硬性指标。把学生管理工作视为软性任务,在进行资金投入方面没有给予相应的关注,造成学校学生管理问题上出现了教育经费投入不均衡等问题。特别是一些高校对于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所提出的德育教育思想没有全面理解和认识,或者是完全出于表面应付目的,造成学生管理工作理念较为落后的问题。
在目前的高校发展过程中,学校面临着较大的压力,高校学生管理难以成为学校领导最先关注和解决的问题,进一步导致了环境不支持、配备不齐全、认识不到位的高校学生管理“三不”难题,许多先进的学生管理经验和理念都难以及时得到引进和实践。
2.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缺少平等性。在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由于学生处于被动管理、学生管理工作者处于主动管理的地位,造成双方的不平等,特别是造成了学生评价体系的刚性特点。在古典管理理论的影响下,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仍然在延续着中学阶段的模式,出现了明显的刚性管理特点,学生管理者认为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从而采取了一种自上而下的强制管理手段,经常在学生管理工作中采用一些刚性考核细则对学生进行量化管理。
在整个学校的学生管理系统出现了理性人组织特征,管理者在学生管理过程中,较多强调了学校的规范性、等级性和权威性,过分强调了标准化和统一化,从而忽视了学生能力、需求、个性、情感等相关因素对其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形成了限制性的作用,与我国高等教育的初衷是完全不相符合的。
3.高校学生管理忽视了对学生良好成长环境的营造。在我国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由于缺乏人本理念,忽视了对学生良好成长环境的营造。人本教育理念作为教育不断实践和发展的产物,它的宗旨是要把教育教学的出发点放在人的身上,把人放在教育第一位,要能够不断顺应人的成长规律,不断提升人的潜能,从而全面而完整的对人的能力和素质进行全方面发展。特别是在网络教育时代,我国高校大部分生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心理在发展过程中受到社会发展状况的影响将更为明显,其心理状况不仅存在着个体的差异,而且也呈现出更加复杂多变的特点。
但是,在目前我国高校软件和硬件环境的建设方面,由于缺乏人本教育管理理念,往往忽视了营造一个良好的学生成长环境。特别是在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僵硬的学生管理制度严重束缚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更是难以对学生的一些隐性潜能进行更好地管理,既影响到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功能的发挥,也容易导致学生在被管理过程中出现身心受到伤害的问题,一些高校频繁发生的学生跳楼事件给了我们深刻的警示和教训。
在网络教育时代,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新形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出现了一系列新问题。针对这些新形势和新问题,如何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和高校学生管理水平?柔性管理思想作为一种最新的学生管理理念,近年来被引入我国教育界,并得以不断实践,形成了系统的学生管理理念,成为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的一个新趋势。
柔性管理思想作为相对于刚性管理理论的一个现代西方经济管理学概念,主要是指在对人进行教育管理的过程中,要把人放在管理的中心,要依托组织强大的精神氛围和共同的价值观,对其进行人格化的管理。柔性管理提倡要对人的行为和心理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柔性管理方式,对员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把组织的意志转变成个人的一种自觉性行为。柔性管理的最大特点在于它是依靠民主管理、权利平等和人性解放等方式,来激发人的创造性、主动性,从而使其具有内在的驱动性、激励的有效性、影响的持久性等特点。
1.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以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精神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要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校园为主要空间,形成一个全新的群体性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作为高校所特有的一种文化氛围和精神环境,是协调学校成员和联系师生之间的纽带,其核心是大学生特有的思维方式、心理素质、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作为一种文化氛围和人文环境,容易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产生十分深远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对高校学生柔性管理产生良好的保障和支撑作用。因此,作为高校学生管理者,一定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对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都形成一个积极的统一认识,要能够不断将这种认识内化成学生自觉的管理行动。要运用柔性管理思想,积极营造一个具有包容性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
2.采用情感化学生管理方式。情感化管理作为柔性管理方式的一个重要体现,主要是提倡对学生内心世界的观察,要根据稳定性、倾向性、可塑性等特征去对学生进行管理。要能够通过情感化管理方式,从而把一些制度性的规定转变成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标准,使一些基础性的学生管理制度和规范都能够转变成师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最终能够营造一个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高校学生管理者要在管理过程中不断加大情感投资,从而使感情沟通在学生管理中产生良好的纽带作用。目前,柔性管理方式作为学生非强制性管理的主要方式,而情感教育则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主要内容。首先,要能够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信心是学生成功的基础,学生只有有了自信心,才能够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愿望而不断努力的;其次,在对大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能够发现学生的优点,对学生多一些理解和宽容;最后,要对学生的心理需求进行了解,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和实践性,不断完善学生的人格,不断发展学生的个性。
3.要能够把学生和教师的自我管理有机结合。在进行高校学生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学生和教师的自我管理有机结合,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学生的自我管理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够良性发展。因此,学生要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逐步实现自我管理。
虽然教师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才是根本。高校学生的管理行为,最终还是需要学生的行动配合,无论是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还是学生情感沟通交流方面,都是为了使学生更加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实现自我完善和全面发展。
总之,柔性管理在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的一个主要发展趋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一定要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充分运用柔性管理方式,将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有机结合,以达到更好的管理效果。
[1]韩立.试谈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7):37-38.
[2]朱彩萍.网络时代的青年思想政治工作[J].思想政治教育,2003,(7):64-66.
[3]阮文杰.柔性管理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探讨与实践[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3):74-77.
[4]黄明睿.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管理创新的思考[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1):83-85.
[5]代嘉惠.高校学生管理中的人本主义理念[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48-49.
[6]司江伟.20世纪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发展的对比[J].科学管理研究,2003,(1):80-84.
[责任编辑:何 岩]
G53
B
1671-6531(2011)07-0022-02
杨琳琳,女,山东济宁人,上海金融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学生思政教育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