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想,孔 羽
(常熟理工学院 管理学院,江苏 常熟215500)
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培养模式探析
——以常熟理工学院管理学院为例
李 想,孔 羽
(常熟理工学院 管理学院,江苏 常熟215500)
文化产业作为2l世纪最具前途的朝阳产业之一,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大批专业人才。在全球媒介融合趋势不断加深的大背景下,众多高校的相关专业培养模式面临转型,只有培养新型媒介融合人才方能跟上媒体发展步伐。要从根本上解决人才瓶颈,高校的培养模式至关重要。
媒介融合;人才培养;复合型;文化产业
网络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三网融合”政策的出台使得媒介融合已成大势。媒介融合的大潮在促进社会变革发展的同时推动着新型媒介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完善。
文化产业,即生产和经营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的企业行为和活动,包括出版业、报业、网络业、娱乐业、广告业、咨询业、策划业、影视业等行业。2004年教育部正式批准中国传媒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云南大学四所重点高校开设文化产业管理本科专业,进行招生。至此,国内高校文化产业管理学科建设正式拉开了序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开办该专业的高校已增至70余所,加上依托于其他专业而开设的文化产业方向,全国已有超过百所高校正在进行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教育。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高等院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发展也渐成规模。常熟理工学院自2007年开始依托文学院在汉语言文秘专业下,开设文化产业方向,并在2008年正式开设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划归管理学院。
随着媒介融合的不断演进,传统大众媒介间的介质差异鸿沟逐渐被填平。在数字化和网络技术支持下,任何媒体都能提供各种不同形态的新闻产品,例如手机报、电子杂志等。因此,未来的从业者必须从单一媒体型人员向“媒介融合人才”转变,要能够熟练掌握文字、图片、音视频采编和多媒体网络等技术的综合应用,以适应现今媒介行业就业竞争的需要。据统计,我国有5000家影视公司以及近万家规模各异的网络公司,需要大量影视制作人员,而目前国内数字影视制作方面人才缺口为20万左右,未来几年内这个数字很可能超过70万。
首先,媒介融合人才的培养要具有前瞻性,牢牢把握传媒业发展态势,这样既高效利用资源又有针对性的为行业发展储备专门人才。其次,尽管技术层面是媒介人才培养的基础,但媒介融合人才绝不是简单的多媒体技术叠加。常熟理工学院文化产业教研室充分领悟技术融合背后的丰富的内涵,从2008级第一届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入校开始,就制定了特色的培养计划。
1.通识教育与专业技能培训并重。该专业课程设置涉及艺术学、文化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领域,这使得每个学生都有成为“通才”的条件;新媒体导论,网络传播学等传播类核心课程的授课充分开发学生新媒体应用的能力。如,教学中协助学生掌握使用Office办公套件(Word/Exeel/PowerPoint等)、Dreamweaver(网页设计)、Flash(动画)、Photoshop(图片处理)、MindjetMindManager(思维导图)等软件;培养方案特别添加了美学等哲学类课程,培养学生逻辑思变和批判能力,艺术鉴赏实训来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等,这些乍看与新闻传媒不着边际的课程实质上却为该专业学生全面能力的提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课程的合理安排和规划使得该专业“大而不杂,专而不狭”。
2.教学基础设施及时跟进,完善学生媒介技能操作平台。媒介融合这一大环境在一定程度上督促着教学硬件设施的提升,反之,硬件设施的逐步完善有助于媒介融合人才的培养。常熟理工学院管理学院为了保障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能够及时跟进时代脚步,在2010年申请专项经费设立了包括版式设计实验室、会计手工实验室、ERP实验室等在内的文管实验中心。同时,还积极与该校信息化办公室合作,整合了信息化办公优质影视类师资和高清摄像机、高端的视频编辑系统等硬件资源,为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提供与社会实际应用紧密结合的多媒体操作平台。
3.努力完善专业师资队伍。在媒介融合的形式下,相关专业高校教师队伍普遍面临知识重构、能力再生的任务。在常熟理工学院,特别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原有的新媒体类师资力量相对短缺。为了切实解决这个问题,学校方面加大投入,积极引进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师,从2009年起先后补充了两位教学经验丰富的博士、教授和一位英国学成回国的传播学专业硕士生,为该专业的教师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管理学院也在学院内部进行师资整合,鼓励有志投身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老师主动转型,并创造条件让部分教师参加相关专业培训和出国进修。
4.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服务高校教学。该专业高效整合社会资源,结合本校实际特点及专业培养计划要求,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积极与常熟市文化产业创意商会,常熟广告商会,苏州电视台和常熟电视台等社会资源建立联系,设立了多个高质量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在各方的协作下该专业学生先后参加了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益暖中华全国大学生公益创意大赛以及上海世博会DV创意大赛,皆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其中学生作品“世博寻宝,就在我们身边”获得全国优秀作品奖。
[1]聂远征.媒介融合时代的新兴编辑人才培养[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37.
[2]汤天甜.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教育理念与人才培养模式叹息[J].中国大学教育,2010,(8).
[3]计雪荣.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新媒体技能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常熟理工学院为例[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9,(6):23.
[4]蔡雯.媒介融合前景下的新闻传播变革与新闻教育改革[J].令传媒.2007,(1).
[责任编辑:郭一鹤]
G64
B
1671-6531(2011)07-0009-02
李想,男,江苏泗洪人,常熟理工学院管理学院学生;孔羽,女,山东巨野人,常熟理工学院管理学院讲师。
此外,该专业从2008年开始定期为学生举办专业知识讲座,多次邀请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胡翼青教授和南京大学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所所长,文化部—南京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顾江教授等到校为该专业学生做报告,并聘请了顾江教授为我校特聘教授。
媒介融合人才的培养模式的成熟与完善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我们会一直努力。笔者相信,通过不断的分析与总结,解决上述问题,一定可以构建出科学合理的媒介融合人才的培养模式,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