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晶,武晓霞
(大连艺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0)
在民办院校思政教育中重视校园文化载体建设
王 晶,武晓霞
(大连艺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0)
文化载体是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载体的重要类型之一,校园文化是高校思政教育文化载体的具体形态。民办院校亦是如此。本文在界定校园文化载体内涵的基础上,对民办院校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的现状进行具体分析,进而提出民办院校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的具体途径。
民办院校;思政教育;校园文化载体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也指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政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实践表明,高校校园文化发挥着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载体。
从文化的层次结构来说,校园文化是社会亚文化的高层次形态,是社会文化在校园里的折射和反映。校园文化,指在校园空间里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促进学生成长和提高全员素质为目标,由全校师生员工在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娱乐等各个领域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成果。从构成类型来看,校园文化可分为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行为文化、校园制度文化等。其中,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硬件,指校园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校园布局、环境卫生、生活设施等各种学校活动场所;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软件,指校风、教风、学风等;校园行为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外在表现,指师生在教学、科研、生活等活动中产生的具体行为;校园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机制,指学校的管理体制、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等。
所谓校园文化载体,即以校园文化为思政教育载体之意,指思政教育者充分利用各种校园文化产品并将思政教育的内容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以此对大学生进行教育,达到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的目的。
从高校具体实践来看,校园文化作为思政教育的文化载体,普遍具有教育与导向、陶冶与熏染、凝聚与激励、协调与规范等思政教育功能。因此,作为高校重要组成部分的民办院校,要想不断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重视校园文化载体的建设现状,下面就民办院校校园文化载体的建设现状进行一分为二地分析。
1.民办院校校园文化载体建设取得的成绩。一是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引人注目。现在的许多民办高校已经摆脱了创办之初的简陋环境,不仅拥有完善的基础硬件设施,而且有着特色鲜明的建筑风格,注重校园的美化绿化建设,关注校园的文化广场、报刊栏、名言名画等的建设。二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意识高涨。目前,民办高校逐步从急功近利的发展战略向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转变,注重办学理念的提升和办学特色的形成,着力培养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三是校园行为文化建设不断完善。在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民办院校的各种政治性、学术性、知识性、娱乐性的第二课堂等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学者、教授们严谨追求的科研理念也正在逐步形成。四是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不断健全。随着在校生规模的扩大和办学效益的提高,民办高校正改变着家族式的权力治理结构和集权管理模式,逐步过渡到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理论层面,有关党务、教学、招生、就业、人事、师资、后勤、科研等各方面的管理制度和文件正在制定和完善中;在实践层面,民办高校按照学校规章制度的要求,运用各种激励机制、奖惩机制以及民营机制,努力贯彻和实践着既定的办学原则和宗旨。
2.民办院校校园文化载体建设存在的问题。一是民办院校领导层“以文立校、以文兴校”的办学理念还未形成共识。这直接导致了民办高校领导层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操作实施,致使目前民办院校校园文化总体处于低水平状态,制约着民办院校校园文化思政教育功能的实现。二是民办院校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影响着校园文化载体达成的效果。一方面,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参与主体、受益主体和创新主体;但另一方面,民办院校学生的整体素质低于公办高校,素质偏低的现状使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主体作用的发挥受到很大影响。三是民办院校教师的结构、稳定性和专兼比例影响着校园文化载体达成的效果。民办院校教师存在着结构不合理、稳定性差、专兼职比例不当等缺点。这些缺点都极大地制约了民办院校教风、学风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更不利于发挥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主导作用。
民办院校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在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的途径方面具有自己的特色,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民办院校领导层对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的重视、主体层和主导层对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的参与,是民办院校加强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的前提。在民办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领导层是倡导者,主体层和主导层是践行者。从领导层来看,校园文化首先是学校领导倡导的文化,也即教育家文化。只有当学校领导倡导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为广大师生广泛认同、普遍接受并自觉作为自己践行的依据时,校园文化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形成。此外,校园文化载体的建设需要全体师生员工的重视和参与,只有把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统一起来,才能调动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2.加强民办院校校园物质文化载体建设,这是民办院校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的基础。健康优美的校园环境像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灵感、启迪学生的智慧,也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民办院校校园物质文化载体的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努力建成“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育人场所。在营造良好校园环境方面,民办院校的校园物质环境要能体现出人文关怀,能着眼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校园的人文景观要做好完美的规划,校牌、校训、励志警言等文化表现物的建造与布局要力求达到实用、教育、审美等功能的有机融合。在教学设施建设方面,民办院校要加大投入,切实改善教学楼、图书馆、展览馆、体育场馆、学生食堂、学生宿舍等硬件环境,更新教学设备;构筑校报、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设施,促使育人环境的专业化、现代化、配套化。
3.加强民办院校校园精神文化载体建设,这是民办院校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的关键。精神文化是深层次凝炼的校园文化,统摄着整个高校思政教育,它的建设可以从校风、教风和学风等三个方面的建设着手。首先,校风的建设可以结合各种传统节日、主题和热点问题,开展辩论、演讲、主题班会等活动;也可以通过举办文化艺术节,开展多种形式的比赛,以此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自律意识等。同时,民办院校自身需要抓好校史、校训、校歌、校徽、校庆等内容的建设,以此丰富校风建设的内容。其次,在教风建设方面,民办院校要对本校教师采取加强教育、严格规范、政策激励等措施,鼓励教师搞好教学和科研工作,引导教师用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富有魅力的师德形象,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充分发挥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最后,在学风建设方面,需要采取因材施教、榜样示范、加强社团和宿舍文化建设等措施,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刻苦学习专业知识,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
4.加强民办院校校园行为文化载体建设,这是民办院校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的重点。当前,民办院校行为文化载体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学术文化建设,可通过举办专题学术讲座,开展读书研究,鼓励学生创办校内刊物等方式进行;二是加强科技文化建设,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设计大赛等科技活动提升学生的学术科技水平;三是加强艺术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四是加强阵地文化建设,成立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健身健美娱乐中心、学生勤工助学指导中心、学生计算机技术指导中心和文学艺术创作中心等全校性的学生活动中心,积极引导学生投身社会实践;五是网络文化建设,建立健全网络管理制度,建立思政教育主题网站或专题网站,抢占思想舆论阵地的制高点,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
5.加强校园制度文化载体建设,这是民办院校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的保障。民办院校校园制度文化的建设,首先需要制定者坚持“以学生为本”、“合情合理合法”、“德治与法治的有机结合”三个原则,不断完善和健全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其次,加强规章制度的内化问题。使规章制度真正内化为思政教育主客体的信念和需求。这项工作既要在新生入学教育时进行,也可以通过学校的大众传媒载体多维度、分层次地宣传学校规章制度,努力营造“以遵守规章制度为荣,以违反规章制度为耻”的校园舆论氛围。最后,加强规章制度的执行和监督。这项工作需要交由学校专门的组织机构和人员队伍来完成。
总之,如何建设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既关系着民办院校的品牌特色、未来前途和发展方向,也关系着民办院校思政教育实效性的高低。为此,民办院校思政教育者应着力打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努力使校园文化承载更为丰富的思政教育信息,承担起引导校园人、凝聚校园人、鼓舞校园人、激励校园人的历史重任。
[1]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局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意见》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颜善文.高校校园文化与思政教育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10):72-73.
[3]曾秋菊.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索[J].前沿,2008,(10):196-197.
[责任编辑:贺春健]
G648.7
B
1671-6531(2011)05-0066-02
王晶,女,辽宁大连人,大连艺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教育与管理;武晓霞,女,山东淄博人,大连艺术学院思政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政教育。
项目名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金资助一类项目2009年立项课题“加强民办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研究”(09JDSZ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