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会平,胡静静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浙江 杭州 310036)
所谓自我修养,就是个体在理论知识、思想觉悟、为人处事等方面,为了达到一定的水平,所进行的自我反省、自我教育、自我改善和自我提高的活动过程,它是提高人们科学文化水平、道德品质等综合素质的一种重要手段。
近年来,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往日益频繁;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快速腾飞,社会已处在转型的历史进程中——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转向现代化的工业国家。伴随着发达国家一些先进的技术、设备、管理经验以及文化的引进,这些国家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也随之渗透进来。给处在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注入了新的文化元素,打破了以往传统中国社会中一家之言垄断的局面,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等趋向多元。事实求是的讲,这些文化元素的融入,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民众的视野,丰富了民众的生活,活跃了社会气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由于缺乏对本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理性、成熟的认识与分析,以及对自身内在修养的遗弃,导致某些腐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在国人中的流动、显现,具体表现为诸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利己主义等不良倾向。
体现在高校生活中便是大学精神已被侵蚀的伤痕累累,大学已沦为许多人现实生活的工具,不少知识分子群体蜕变成了一群讨生活的高级市井,大学已变得工具化、手段化、官僚化。表现在大学学子的身上便是,他们在对待人生的态度上充满浮躁、松懈、迷茫;物质上相互攀比、物欲横流、急功近利,忽略对理想、精神的追求;学习上,缺乏踏实、积极进取和创新的精神,甚至起码学术诚信的丧失。大学生作为社会理性与良知代表的学术领袖群体,在引领社会时代发展潮流的同时,在立志、求学、做人包括抵御外界不良因素的侵蚀等方面,应该成为全社会的表率。
“儒家的‘修身’思想底蕴相当深厚,内容十分丰富,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完备的思想论体系”。[1]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的前进,在儒学大师的潜心专研与总结提炼下不断地演进。从认识论的观点来看,其实质仅限于认识主体的内在修养,有着很大的局限性,但其中也不乏可以拣拾的“真理颗粒”。传统文化,虽然其中有些东西是专门属于传统社会本身的,“但是也一定有些更为普遍的东西是属于社会一般的。社会一般的东西,是不相对的,具有长远价值的。”[2]批判继承儒家修身思想中的“社会一般”成分,对当代大学生提高自我修养,进而顺利成才,有着积极地借鉴意义。
儒家学说中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注重人生价值和人格完善的培养。孟子曾直截了当地提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离娄上》)“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儒家十分注重修身的作用,并把修身作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和经世致用的先决条件。
成圣成贤乃是传统儒家个人修身的基本追求和最高理想,修身的最终目的是作为圣贤之人,能够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修身不止是注重自身的内在修养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要和亲睦邻、安邦治国、教化天下,即孔子所说的“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也如孟子所言的“修其身而天下平”。
所以“志”既是自我修养的起点,也是自我修养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因为有“志”在身,就会自觉地加强自身的修养和锻炼,而修养和锻炼的目的正是为了能够达到心中之“志”。大学生首先应该明确自我修养的目的,儒学传统修身思想中的“修其身而天下平”,就是在告诫我们要有明确的志向和努力地目标——为国效力,为民牟利,为社会的安定、和谐奋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大学生作为国之栋梁和社会的精英,必须具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国家使命感,把个人成才的道路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胸怀天下、情系众生,立志成大事、立志有所作为。不能仅满足于眼前的小安逸,或者沉沦、迷失在对当前社会现状与问题的抱怨和抨击中。同时,理想的实现不可能是一帆风顺、平坦无阻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在实现崇高理想的过程中,坚定自己的立场、主张,不论遇到怎样的诱惑、困难,身处如何艰难卑微的环境,都要视困难如草芥,志存高远,凌励无前。
就当前的社会现状来看,大学生面临的直接和主要问题就是就业难问题。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与社会发展过程中,政治、经济制度结构的不合理,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滞后性等外部环境有一定关系。同时也有大学生自身的问题存在,好高骛远、急功近利、不切实际、基本功不扎实等。个体所面临的困难,顺利、有效的解决与否,取决于个体心理素质的强弱、能力是否足够。“当下,我们的民族正处于自主创新的时代,不仅仅需要有知识、能应用的技术型专家,更需要一批人有责任感、有创造力,有“达则兼济天下”情怀的大学生”。[3]大学生应当通过自我修养,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怀抱为国分忧、为民牟利、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努力奋斗的大志,通过就业这条当前看似艰难的道路当做机会来磨砺自己的意志和品行,增强心理素质,进而为自己理想的实现挖掘途径。
“学习是修身的基础”。[4]具有完备而深刻的知识结构,是实现理想、自我完善的知识基础。所以儒家把求知作为“入门之道,积德之基。”(朱熹:《论语·集注》)孔子在这方面堪称世人楷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温,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这是孔子对学知态度言简意赅的自我表白,崇尚学知为其人生的最大乐趣之一。荀子则强调学知不仅可以使人“知明而行无过”,而且还非常犀利的指出求知与否是人和禽兽的区别所在。并极力倡导追求持久、进取的求知愿望,不能片刻懈怠。他说:“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荀子·劝学》)
自我修养的水平和程度,受自身知识含量的影响。理想的顺利实现与否也与知识的含量有关。但凡修身水平高、志向远大,并有所成就之人,无不是勤于学习、乐于学习、志于学习。古之圣人、贤人,如老子、孔子、孟子等,一生手不释卷、笔耕不辍、省身自悟;今之大师、大家,如陈寅恪、季羡林、钱学森等,终身志于学究、充实学养、乐此不疲。
当前高校学风浮夸,大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对真理的热诚和追求表现低迷,对知识的创造缺乏激情和动力。市场经济下,外部环境刺激和诱惑的增多不容忽视,但也与大学生们缺乏足够的定力,缺乏自我修养有关。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知识储备,能为自我修养,提供丰富的养料;个人在加强自我修养的过程中,又会对新知识的获取和创造充满渴望。一个在知识的海洋中畅翔的大学生,是不可能轻易地受到外界不良因素侵扰的。所以,大学生们应当以认真、踏实的态度对待知识、对待自己的学业,乐于学习、勤于求真、勇于创新。与此同时,避免因盲目追逐名利,致使学业荒废、学无所成,最终导致一无所获的悲剧发生。
儒家十分注重操守高洁,劝导世人培养高尚的品德,荀子说:“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荀子·修身》)描绘出一个拥有高尚品德和操守的普通人,会比王公贵人有更高的存在价值。也正如宋儒周敦颐所说:“道义者,身有之,则贵且富。”(《通书》)高尚品德和操守,是无形的资产,是宝贵的财富。儒家高尚品德的内容,可以简单的归结为“仁”、“义”、“礼”、“信”。“仁”:推崇惠施于民,匡世济众,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义”:主张重义轻利,义乃利本,不为一己之私而损害他人,甚至在必要时候能够舍身以取义;完善主体道德修养,绝不因贪图高官厚禄而放弃原则。“礼”:鼓励众人依据自己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尽职尽责,尽到自己对社会、对他人的仁德和义务。“信”:强调自尊自重,对己严、对人宽,信用诚实,关爱他人。
一个有良好道德修养和品行的人,是一个拥有巨大财富与感染力的人,其所道之言、所行之事,春风化雨,让人赞叹、敬仰。自我修养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塑造个人高尚的品格、高洁的操守。当前,在西方道德伦理思想侵入的情况下,部分大学生没有一个理性、成熟的分析与认识,全盘吸收。将中国传统道德伦理以迂腐之名,抛之脑后。对内在品德的关注和修炼,弃之不顾。大大降低了个人的道德水准,让人大跌眼镜。“仁”、“义”、“礼”、“信”等,作为中国传统伦理范畴,是千百年来中华伦理道德的结晶。对于当代人和社会群体来说,在一定程度上、一定范围之内,仍然有其存在的巨大价值。“仁者无敌”,也就是说一个主动以仁待人的人,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得到对方同等的以仁相待,从而避免引起不必要的争端,使自己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将矛盾最少化、最小化,最终使社会处在一个人与人和谐的局面。大学生在自我修养的过程中,通过批判继承儒家修身思想中的这些优良道德传统,可为自身塑造良好的德行操守,为自身的成才锦上添花。
孔子十分注重人的内心自觉和主观努力,提出了以“为仁由己”为特征的修养论。他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要使自己成为有仁德的人,只能靠自己,而不能依赖他人。提倡“由己”之学,反对“由人”之学,是儒家学说的一贯主张。这对于当代大学生形成独立的人格、独自面对生活的挑战具有积极的启示。当代大学生多为80、90后,受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相当一部分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像温室的花朵一样,在父母及祖父母辈的精心浇灌、细心呵护下顺利长大,然而在独立自主、抵御挫折等方面的能力上却严重欠缺。儒家“为仁由己”的修身思想就是告诫当代大学生,自我修身的道路其实就是不断自立、自强,让自己的内心不断成长、强大的过程。
“内省作为儒家道德修养的一种重要方法,强调自我的省察与认知,是儒家修身的一步重要工作”。[5]它是对自我精神世界的情感介入、理性思考、元认知式的分析与批判。不论是在求知、德行,还是在人格的完善上,内省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作为儒家修身的一个重要环节,虽然有主观唯心主义的成分在其中,但其在大学生自我修身过程中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语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践基础上的内省,能使内省变得客观和科学。“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内省也并非是闭门思过,它的内容就是我们日常所做的事,无处不在,所以范围极其广阔,操作也极为方便的。大学生各方面的思想和行为,也都可以通过内省的方式来提高。通过在实际社会生活中的为人处事,从实践中内省觉知自己的缺陷与不足,从而获取与人和谐相处的知识与经验等。自我修养后可以达到的至高精神境界,“智者不惑,勇者不惧,适者有寿,仁者无敌!有为有不为,知足知不足,锐气藏于胸,和气浮于面,才气见于事,义气施于人!”[6]
自我修养是当代大学生成才道路上的润滑剂,大学生通过批判继承儒家修身思想,主动地加强自我修养,能够成为一个独立自主,拥有远大志向和责任感;拥有坚定意志和信念;拥有丰富学识和求真渴望的人。继而有足够的把握应对成长过程中的各种挑战,最终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展现才华。
[1]陈曙光.儒家的修身思想体系探微[J].伦理学研究,2006,(7):39 -42.
[2]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4.51 -52.
[3]李蕉.儒家修身思想与现代大学教育[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s1.
[4]莫小英,郑益生.儒家的修身思想对科技人才道德修养的启示[J].昆明大学学报,2007,(1):24 -27.
[5]郭军.从内省到自悟——儒家修身思想的心路历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5):46-50.
[6]梅焕庭.论儒家的修身思想及其现代意义[J].现代哲学,1996,(1):100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