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建宁 蔡艳菊 金怡
心衰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反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细甚至栓塞,引起心肌血液供应障碍的一种疾病。由于心肌缺血缺氧,临床上以胸胃后或心前区疼痛,胸闷和呼吸不畅为主要症状,久之导致心肌梗塞和坏死,出现危象或发生猝死[1-3]。中医典籍中记载的胸痹、厥心痛、真心痛都和冠心病中的心绞痛、心肌梗塞相吻合。用于冠状动脉管径狭窄,使血流的阻力增加,运行不畅,久之引起血液和瘀滞不通,导致疼痛。
一、治疗原则:化瘀通脉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通则不痛”,痹塞不通为本病的实质。
二、处方组成及理论依据:西洋参15g,三七10g,白琥珀0.3g,苦参15g,麦冬 30g,五味子15g,西洋参味甘、微苦,归肺、心、脾、肾经。有补气养阴,清热生津的功能。三七为常用止血药,具有和营止血、通脉行瘀、行瘀血而敛新血的功效。因含多种皂苷,有着十分广泛的药理的药理作用,能降血压、抗血栓、抗炎、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抗动脉粥样硬化。麦冬味甘、微苦寒。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心阴虚之心烦、健忘、心悸怔忡等症。五味子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用于津伤口渴,气短、心悸失眠。现代药理研究,五味子含多种有机酸、五味子素等。五味子素具有扩张血管作用,能提高心肌代谢酶活性,改善心肌 营养和功能。白琥珀味甘归心、肝、膀胱经。功能镇惊安神、活血散瘀,用于心神不宁,心悸失眠,惊风等症。苦参味苦性寒,含苦参生物碱,有扩张血管、抗心律失常和对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西洋参、三七为主要(君)益心阳之气,活血化瘀;麦冬、五味子为(臣)养阳配增加气血来源,益气能行血、益气养阳的同时,又能促进活血化瘀的作用;苦参为佐药,杀菌抗炎,抗心律失常之功效;琥珀为使,镇静安神。西洋参、麦冬、五味子为生脉饮,根据现代药理研究,生脉饮有稳定而持久的强心作用,对已被损伤的冠状动脉内壁有修辅作用,同时还能稳定正常的血压。诸药合用,益气养阳,活血化瘀,通络复脉,达到治本的目的。
三、临床资料
(一)病症分型与治疗
(1)心阳之虚:主症胸闷、心悸、头痛、气短、面色苍白、畏寒肢冷、自汗、小便清长、大便稀薄、舌淡苔白、脉结代或缓滑。
(2)心阴虚损:主症心悸、心痛、憋气、头晕、盗汗、失眠、手足心热、舌质淡口、苔薄白或无苔,脉数或促结代。(二)诊断与疗效标准
(1)诊断标准依据:
主症:以胸胃后或心前区疼痛、胸闷、呼吸不畅,舌淡苔白或无黯红、苔干脉结代或弦数。
次症:心悸、气短、气力、自汗、头晕、失眠多梦。凡具备三个以上主症现象(脉象必备)和三个以上次症可作诊断。(2)心电图检查:
①窦性心律过缓,心律不齐,陈旧性心肌梗塞
②房室传导阻滞
③心律紊乱(室性早博)心肌缺血、陈旧性心肌梗塞
(三)治疗:刘某,65岁,主诉胸前憋闷刺痛,反复发作1年余,伴心悸、气短、汗多、肢体困倦、舌质暗淡、苔黄厚腻,脉沉弦滑。心电图示:心肌缺血,中医诊断胸痹,属于气滞血瘀型。治以理气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使用上方6剂后,胸闷刺痛明显改善,心悸、气短明显缓解,能下地行走,30天3个疗程结束后,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明显好转。
四、中药治疗冠心病的优势
首先,目前化学合成药物,动脉搭桥,介入等西医疗法均可以治疗此病,但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中药,在改善冠心病临床症状方面得到广泛关注。首先,中药治疗从整体调节入手,如三七、丹参是天然药物,无毒付作用,应用安全可靠。其次,中药可以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中药适用于不适宜服用西药或搭桥治疗的患者。再次,中药可以长期服用,治疗费用低廉,可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五、讨论
近几年来,冠心病发病率上升与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精神压力大,工作紧张等有很大关系。中医认为,冠心病是元气亏耗,本虚标实之症。治病必求于本,针对疾病的根源,抓住气耗不足,瘀血致痛的病理机制,注重益气活血通脉,标本同治。上方经临床应用表现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化瘀、通络复脉之功效[4-6]。该方配方独特、严谨、药味配伍经典、疗效显著。对于冠心病患者,活血化瘀药能有效改善血液高凝状态,随着血液粘度的降低和瘀阻的解除,循环状态得以改善。
1 洪炳根.自拟"三参扩冠汤"配合麝香保心丸等中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1997,(3):139.
2 王永炎.中国内科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
3 王伟华.稳心颗粒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药学报,2003,31(4):37-38.
4 段国峰.中药方剂学基础[M].科学出版社,2009.2.
5 陈凤萍.中药治疗冠心病机理研究[J].吉林中医药,2008,28(6):444-445.
6 王满恩.中医药基础[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