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体育思想与学校体育融合途径的研究

2011-08-15 00:43:59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12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意识融合

李 沙

(东北财经大学 体育部,辽宁 大连 116025)

终身体育思想与学校体育融合途径的研究

李 沙

(东北财经大学 体育部,辽宁 大连 116025)

运用文献综述法、资料法对终身体育思想与学校体育的融合途径进行研究与论述,认为终身体育思想与学校体育的有机相融,是顺应社会发展以及素质教育理念的需求,对于促进学校体育教学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与作用,能够为学生实现自我发展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提供必要的保障。能够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提供理论借鉴与参考.

终身体育;学校体育;融合;研究

1 前言

体育是与人类社会具有密切关联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并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发展.长久以来,体育运动成为人们增强体质、追求健康的重要手段,人类社会对于体育运动内涵的理解与认知,也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而逐步提高.由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效,极大地推动了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工作压力、学习压力以及心理压力,由此进一步诱发了人们对于体育运动的需求,在此背景下,终身体育思想得以形成与确立.学校体育作为终身体育三大构成要素之一,在促进学生体育意识的形成、体育技能的具备以及体育认知的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与束缚,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体系中仅处于辅助地位,其重要的育人功能未能得到切实有效的发挥.社会的发展对于人才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传统的技能型人才标准已经被全面综合型的人才标准所取代,由此引发了对于人才培养体系的重组与新建.相对于学校体育而言,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体育理论与技能,同时还必须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使之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以满足其在校学习与步入社会期间的体育锻炼需求,终生受益.

2 终身体育的概述

2.1 终身体育的概念.终身体育是上世纪90年代,为适应我国体育改革与发展的需求而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概念.所谓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解析终身体育的含义,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首先,终身体育是指人在生命活动的全过程中,始终进行体育学习以及参加身体锻炼,使体育成为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其次,是将终身体育思想作为体育活动的有机导向,实现人的体育活动构成的体系化和整体化,为其不同时期、不同生活领域中的体育活动提供规划与导向.

2.2 终身体育形成的理论依据.20世纪60年代,法国继续教育专家朗格朗创造性地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思想,该思想强调人在生命的全过程,对于接受教育要具有持久性与贯通性,体育教育是教育体系有机的构成要素,因此,终身体育隶属于终身教育范畴.终身体育思想的确立,是人类社会对于体育运动的理解程度与认知发展的标志性成果,主要体现为:首先,人体自身的发展,需要体育锻炼的促进与维系.在人的一生中,要经历三个不同的发展时期,即生长发育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由于各个时期的发展特点各不相同,因此,需要始终如一地进行体育锻炼以满足人体对于体育锻炼的不同需求.其次,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体育锻炼具有恒久性.现代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对人们的健康状况带来了潜在的威胁,人们为了追求健康的体质与完善的心理,其健康意识普遍增强,对于体育锻炼的需求日益提高,使得体育锻炼成为人们提高生活质量、防治疾病以及增进健康的主要手段.

3 学校体育在终身体育构成体系中所具备的重要地位

3.1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一生中,都要经历学校体育的阶段,而且学生接受学校体育教育的时间约占人生全过程的三分之一,因而,终身体育将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视为其三大构成要素.

3.2 学校体育在终身体育的构成体系中具有基础性作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又是其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在此期间,学生的思维、意识具有较大的塑造性,又是具备最佳接受能力的重要时期,因此,在此阶段所形成的体育理论与体育技能的构成体系是其今后发展的重要的基础.

3.3 学校体育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最佳阶段.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能够全面系统地接受知识的传授,使之形成独立思考、理解与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学生实现自主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基于此,学生在学校所接受的体育教育,不仅仅能够促进其体质健康的发展,而且还能够促进其参与体育锻炼的自主意识的形成,使之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进而满足学生因身体发育、认知发展而对体育产生的强烈需求.

4 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相融的必然性

素质教育视角下的学校体育教学,其教学目标已不能仅仅局限于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培养,更要注重通过对学生体育知识、技能、方法的传授,使之逐步形成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在学生全面提高对体育内涵的理解与认知的基础上,激发其对于体育健身运动的内需,唤醒其参与体育运动的自主意识,进而将体育健身视为相伴一生的社会活动.因此,学校体育教学理念的发展与终身体育具有同轨性,其理论依据与发展方向的制定需要终身体育思想的引导与规范.由此可见,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有机相融,是实现学生自主发展的必然,更是顺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必然.

4.1 人才培养体系的重组,需要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实现有机的融合.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学校体育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指导思想、教学手段等诸多方面,实现转轨与变革,以适应因社会发展而引发的知识更新过快、学习压力过大以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现状.这就要求学校体育应加强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与发展,使之形成良好的体育参与意识,通过体育锻炼来获取强健的体魄以及完善健康的心理.使得学生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与工作中,在面临困难与竞争时,能够保持旺盛的精力和自信心,进而促进其自我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4.2 终身教育的影响,促使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实现融合.终身教育是当今世界流行的教育思想,是教育发展的主流与导向.终身教育的推广与传承,必将引发作为其重要构成要素的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的积极互动,而终身教育的“终身”性必然会引导学校体育向着“终身”理念的转向与发展,为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相融提供必然条件.而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融合,会有效地促进其教学体系构成内容的进一步丰富与完善,促进学校体育教育功能的外延与强化,增强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家庭体育之间的联系,使之形成有机、和谐的发展态势.

4.3 学生的体质现状以及对于体育学习的惰性心理,要求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通过融合来提供有效的解决策略.据近几年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现状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表明,目前,我国学生的体质健康现状已不容乐观,肥胖、高血压、心理问题、近视等多种疾病频发,已严重地影响到学生的自我完善与发展.另外,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学生对于体育教学的认知水平趋于低下,使之对于体育学习充满惰性与轻视,大多采用应付或回避的态度.诸如此类的现存问题,使得学校体育教学面临较为尴尬的境况.因此,为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现状,提升其体育学习的兴趣,促进学校体育教学的健康发展,要求学校体育必须借助于终身体育的理念,提高学生对于体育的认知程度,形成自主的参与意识.不仅能够促进其体质健康的水平,还能够为学校体育赋予全新的时代特征,进而增强发展与创新的动力.

5 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思想实现有机融合的途径

5.1 树立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实现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有机的融合,其首要环节在于转变思想理念,将终身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并在此指导思想的引领下,修正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以强化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为第一要旨,以培养具有完善的综合素质构成的全面型人才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对于体育学习的不同需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建立起以终身体育作为指导思想的,具有适应性、时代性、发展性以及完善性的学校体育教学新体系.

5.2 构建终身体育教学模式.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以终身体育指导思想的确立为基础,构建中深体育教学模式,是实现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有机融合的另一重要途径.通过构建终身体育教学模式,能够将终身体育的理念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全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确定终身体育的目标,具有极其深远的作用与影响.这就要求学校体育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式方法体系的构建、教育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要始终如一地贯彻终身体育的思想,在课程设计、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上,要以满足学生体育学习需求为目的,为学生实现自主性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同时,大力强化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学师资队伍的水平,为推进终身体育思想在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传承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6 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融合的对策

6.1 加强对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内在联系的研究与解析.实现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融合,必须要切实明晰两者之间内在的联系,进而为寻求二者最佳的融合点提供依据.首先,终身体育是学校体育发展的导向,是学校体育发展的最终目的;而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重要的构成要素,是终身体育意识培养与形成的最佳阶段,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其次,终身体育的思想通过学校体育得以弘扬与传承,而学校体育的发展需要终身体育的规范与导向.两者间相互的支撑、互补及影响,共同推进着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促进着学校体育育人功能的发展与完善.

6.2 切实发挥学校体育在终身体育构成体系中的桥梁作用.终身体育是由学前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三大构成要素组成,其中,学前体育是一种在朦胧意识支配下所进行的体育活动,社会体育则是在自主意识支配下所进行的体育活动,而学校体育位于学前体育与社会体育之间,是促使朦胧意识转变为自主意识的关键阶段.在此阶段中,学生通过科学系统的体育学习,掌握必要的体育健身技能,提高对体育内涵的理解与认知,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进而确立参与体育活动的自主意识.因此,应切实加强学校体育规范化的管理,制定出适应于社会发展需求的体育教学发展规划,建立健全教学的组织管理措施,才能够确保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的有机融合,进而切实发挥出学校体育的纽带作用,为国家培养与输送具有较高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型人才.

〔1〕欧阳萍.以终身体育为目标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4).

〔2〕王占龙.“整合教育模式”促进心理健康和终身体育观形成的实验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3).

〔3〕呼世珍.从终身体育看我国高校体育的改革方向[J].太原大学学报,2005,(1).

G807

A

1673-260X(2011)12-0118-02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意识融合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 06:16:36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02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24
《融合》
现代出版(2020年3期)2020-06-20 07:10:34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人大建设(2018年2期)2018-04-18 12:16:53
意识不会死
奥秘(2017年11期)2017-07-05 02:13:08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人大建设(2017年9期)2017-02-03 02:5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