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别视角下的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探究

2011-08-15 00:52:12张小宝张婧群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意识

张小宝,张婧群

(11吉林动画学院,吉林长春 130012;21长春师范学院,吉林长春 130032)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探究

张小宝1,张婧群2

(11吉林动画学院,吉林长春 130012;21长春师范学院,吉林长春 130032)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女大学生在高校中的比例逐年上升。女大学生不仅有着与男大学生相似的发展规律,更有着自身发展的特殊性。社会性别研究的根本意义在于科学地认识两性差异。本文将社会性别视角纳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着重分析现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性别视角缺失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社会性别;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女大学生在高校中的比例逐年上升。女大学生不仅有着与男大学生相似的发展规律,更有着自身发展的特殊性。因此,应将社会性别视角纳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然而,在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社会性别视角缺失的情况。这不仅影响着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还关系着学生自身性别社会化的有效进行,更关系着学校教育的良性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因此,以社会性别为视角来解读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结合自身参与学生管理工作的经验,对目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缺乏社会性别视角的问题作初步的探讨,并提出相应对策。

1 将社会性别视角纳入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性别分为生物性别和社会性别。前者指的是男女生理结构方面的差异,它是与生俱来、不可更改的;后者指的是“由历史、社会、文化和政治赋予女性和男性的一套属性”,它是后天建构的,不是天生的。男女两性不仅在生理上体现出不同的性别功能和性别特征,更主要在社会领域中体现出不平等的性别角色、性别意识及社会地位。传统男权制/父权制观念认为,两性之间不平等的社会差异是由生物性别决定的,只有改变男女两性的生理结构才能改变女性的社会角色与地位[1]。针对这种普遍潜存于人们思想深层的、由生理差别形成两性社会差异的集体无意识,女性主义者提出了社会性别概念和社会性别分析理论,旨在揭示男女不平等的原因不在于生理性别 (sex),而在于社会性别 (gender)。社会性别理论为我们认识两性的性别角色提供了方法论指导:承认差异,不囿于差异。

本文运用社会性别理论来研究大学生管理工作的现实,在立足性别差异的基础上,寻求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融入自由和谐两性关系的观念,从而在学生管理工作中采用适宜的工作方式以取得更好的管理效果。将社会性别视角纳入学生管理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男女大学生自身发展规律特殊性的要求

当代女大学生在心理特点、思维方式、行为作风、智力特点等方面都与男大学生有着较大的差异。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有了较强的独立意识,追求自我价值。对于男性,社会性别文化给他们带来无数所谓的“特权”和荣耀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无尽的压抑与束缚,这使得男大学生被寄予了更高的期望,同时也让他们背负了比女大学生更大的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而这些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男女大学生这些不同的特点决定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必须引入社会性别视角,针对男女大学生不同的气质、性格、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的性别差异,采取相应的管理方式,才会取得更好的管理效果。

1.2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本身的要求

学校是学生完成其性别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大学阶段正值学生性别角色选择和准备的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求男女大学生能够选择与其相适应的性别角色和行为模式,而学校中各种显在和潜在因素影响着学生性别角色的学习和养成。受传统性别文化的禁锢和影响,校园中存在着男性中心的校园文化,这使女大学生的潜能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同时所谓的“男生特权”在某种程度上也给男大学生增加了过多的烦恼和压力,这些给大学生的性别角色选择造成一定程度的困扰,容易引发各种问题。因此,学校应该了解并研究学生管理过程中的社会性别盲点,促进学生管理改革,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无性别歧视的管理环境;学生管理者也应当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剔除传统的性别偏见,这是实现教育民主化和社会性别公平与和谐的重要途径。

1.3 高等教育管理改革的必然要求

高等教育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尊重男女两性差异基础上的两性平等和谐是“以人为本”的重要内涵,新时期的性别文化应该在尊重男女两性差异的基础上实现性别平等与两性和谐发展,这是对以人为本内涵的认同[2]。因此,学校管理者应以社会性别视角来进行学生管理工作。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才能正确处理好高校学生和管理者之间关系,才能促进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科学、和谐地发展。

1.4 高校管理研究的必然要求

随着妇女运动的发展和创新,“社会性别”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概念和分析范畴。“社会性别分析”是指把社会性别当作分析的关键范畴的理论框架或科研方法[3]。这种分析范畴和科研方法对教育管理研究领域的学科设计、理论框架、研究视角及方法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但是,在当前的理论体系下,学生管理领域的研究符合的是男性中心的价值体系,以男性的视角看问题,导致往往将女性和相关议题排除在外。因此,将性别视角应用于高校管理的研究当中,以社会性别为视角来研究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2 社会性别视角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缺失

2.1 教育管理研究中缺失社会性别视角

近几年在中国的教育管理研究议题中,除个别文章在介绍西方教育管理思想发展过程中提及女性主义观点外,其他均未涉及女性主义观点或社会性别视角。在绝大多数教育管理论文中,研究者忽视了教育管理现象中的性别因素。可以说,目前我国的教育管理研究对象基本上不涉及或极少触及性别问题,我国教育管理研究对象存在社会性别盲点[4]。

2.2 现行高校管理理念中缺失社会性别视角

高等教育管理理念是指对高等学校管理权力的分配和限制、权力资源的配置、不同权力主体的地位和作用的总的看法[5]。长期以来高等教育受传统性别文化的影响,教育管理实践主要由男性主导。由于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这些男性管理者很少具备甚至缺失社会性别视角,导致高等学校管理中的权力分配和限制、权力资源的配置、权力主体的地位和作用都存在显在的男性倾向,管理理念呈现显著的男权中心特点,缺乏社会性别视角的窥视。

2.3 现行高校学生管理实际中缺失社会性别视角

首先,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缺乏社会性别视角。很多高等学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依旧将以往刚性的制度约束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一大法宝,管理理念侧重“管住”学生,缺乏针对不同性别学生管理方式的变通。其次,对学生的心理辅导缺乏社会性别视角。男女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学业、情感、就业等方面的抗压能力是不一样的,女生更容易产生情绪波动及各种心理困扰和冲突,因此应加强对女生的个性辅导,但是高校现行的心理咨询工作往往缺乏一套有效的分性别的心理辅导机制,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疏于性别视角的分析,忽略了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社会性别归因。再次,学生自我管理中缺乏社会性别视角。现行的高校管理在学生自我管理方面,忽视不同性别学生在不同类型学生组织中的性别差异。对学生组织中的女大学生而言,她们往往成为执行任务的工具;相当一部分学生组织也未能实现女生在自身发展等方面的利益诉求。

3 高校学生管理中性别视角缺失的原因分析

3.1 中国传统性别文化的影响

长期以来,中国“男尊女卑”的性别文化深深扎根于每个中国人的心底,由此形成的性别刻板印象在中国社会一代代地相传和复制,形成一种性别制度。这种性别制度导致千百年来女性被勾勒成被动、缺乏进取心、畏惧成功等负面形象,母亲、妻子等角色成为女性的天职,导致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分工一直沿袭,因此包括教育事业在内的各项事业中都缺少性别视角的审视,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更是体现出鲜明的父权制特征。

3.2 男性主导高等教育管理现实的影响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权力主要表现为行政管理权力。行政权力的大小取决于个人在整个管理系统中的层次和地位。由于社会文化、流动机制等方面存在着不利于女性向上流动的约束性因素,使得女性在高等教育管理职位中所占比例较少,这导致高等教育管理权力向男性倾斜,女性很难对高等教育管理的决策有发言权。在“男权文化”的统治下,整个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和思维模式都是以男性标准建立起来的,社会性别意识难以纳入决策主流。

3.3 学校在学生性别社会化过程中存在性别偏差的影响

学校是学生性别意识形成的重要场所。作为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学生,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关于“性别”、“女性角色”或“男性角色”这类问题,都会从个人的性别经验中、从他人的性别角色模式中、从社会性别分工中形成自己的性别观念和性别角色定位。据研究发现,作为性别意识传递重要途径的教材,存在着单性别中心倾向[4],现行教材和课程设置坚持所谓“性别中立”、“不带性别意识的”原则,事实是这类教材和课程是无性别视角的,更不可能保证形成男女大学生平等的性别意识。因此,势必在受教育者养成性别意识方面存在性别偏差。另外,学校管理人员在学生性别社会化过程中无意识地认同了两性刻板特质,强化了学生性别社会化的偏差。在学校教育方面的性别偏差、性别无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学生的性别意识,学生管理工作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互动式的工作,这也就间接导致学校教育中存在的性别偏差成为学校学生管理中缺失社会性别视角的重要原因。

4 基于社会性别视角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对策

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应建立在“性别差异—公平”理念的基础之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改变以往不分性别或者性别对立的管理模式,为大学生营造两性融合的校园环境,使他们获得更好的发展[6]。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1 将社会性别视角融入高校管理决策中

将性别意识纳入学校管理决策中,营造一个有利于男女大学生共同发展的校园环境,首先要提高女性教师参与高校管理的比例,优化高校管理队伍特别是高校决策层的性别结构。在日常事务等管理决策方面融入社会性别视角,使女性特有的亲和力及求真务实的作风在管理实践中形成独特的风格,更好地了解男女大学生不同的心理需求,突破传统的“管住学生”的管理理念,形成和谐、民主的育人氛围。特别是在教育中突出女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围绕社会现实和女大学生需求寻找教育主题,为她们养成独立人格创造良好的性别环境。适当提高学生干部队伍中的女生比例,引导女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

4.2 加强高校学生管理队伍的性别意识培养

高校管理者的性别态度对学生性别社会化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而大多数高校管理培训课程都没有把性别平等教育提到日程上来。因此,学校应定期开展对教师性别意识的培训,加强高校学生管理队伍的性别意识培养,注重针对不同性别学生的个性化指导,应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基本理念,建设一支具有“因性施管”理念的学生管理队伍。在管理中,摒弃粗暴简单的行政命令式的管理,挖掘管理者诸如情感沟通等非权力因素的影响力。

4.3 营造两性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应该营造两性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首先,校园的各种媒介传播作为校园文化形成的关键一环,应该在这方面引入社会性别观念,在校园文化宣传中以性别视角来选择文化传播的内容,使学生有机会接受具有性别意识的文化内容,引导学生形成社会性别观念;其次,要适当开办有关性别教育的讲座或讨论会,在校园中创造良好的性别环境,帮助和指导学生提高自身的性别意识;再次,创立女性主义社团,由其充当传播和谐性别文化的先锋,来代表女生利益反映女生问题;最后,学校应设立专门针对女大学生的心理咨询机构,以便能够及时解决女生特殊的身心问题。通过性别教育与引导,为女大学生提供一个认识自我和社会的女性视角,增强她们自信心和自主意识,以提高女大学生的个人素质。

4.4 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公共政策视野

学校管理者性别意识的提高和普及,需要有良好性别意识的社会环境,还需要有政府在制度方面的支持。社会性别意识已被纳入联合国人类发展统计指标,纳入许多国家的公共政策和立法之中。而我国尚未建立起社会性别的相关指标体系,在很多公共政策的制定中也缺乏社会性别意识。因此要积极寻求政府的支持和参与,争取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政府决策主流。

5 结语

社会并不单单属于男性或女性,而是两性构成的整体,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在社会中独立存在和发展。因此,社会性别的根本意义在于科学地认识、尊重两性差异,科学合理地配置和整合两性人力资源。在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应该运用社会性别视角区分管理工作中的性别差异,积极地将社会性别视角纳入学生管理工作中去,以弥补传统学生管理理念的不足,从而达到更好的管理效果。

[1]吴小英.科学、文化与性别:——女性主义的诠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55.

[2]扈海鹂.马克思文化理想与社会性别视角的当代解读[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7(5):65.

[3]谭兢嫦,信春鹰.英汉妇女与法律词汇释义[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5:145,149.

[4]李海生.论教育管理研究中的社会性别视角缺失[J].教育发展研究,2005(10):63.

[5]张富荣,易要.高等教育管理理念的社会性别视角分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8(2):80.

[6]雷培梁.高校女生管理问题的社会性别视角审读[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76.

Discussion on College Student Management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Gender

ZHANG Xiao-bao1,ZHANGJing-qun2
(1.Jilin Animation Institute,Changchun 130012,China;2.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32,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the proportion of female students in colleges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Female students not only have a similar development lawwith male students,but also have the particularityof their self-de2 velopment.The fundamental significance of study on social gender is to scientifically understand gender differences.In this article,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gender is introduced into college student management.Thus the problem of lack of gender perspective in the student management is emphatically analyzed,and some countermeasures are proposed.

social gender;colleges;student management

G641

A

1008-178X(2011)01-0126-04

2010-10-17

张小宝 (1983-),女,陕西西安人,吉林动画学院辅导员,硕士,从事性别社会学研究。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现代企业(2021年2期)2021-07-20 07:57:44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38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7:16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人大建设(2018年2期)2018-04-18 12:16:53
意识不会死
奥秘(2017年11期)2017-07-05 02:13:08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人大建设(2017年9期)2017-02-03 02:53:39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学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 08:5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