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企业融资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

2011-08-15 00:46渭南师范学院郝丽霞
财会通讯 2011年23期
关键词:融资农业农村

渭南师范学院 郝丽霞

农业企业融资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

渭南师范学院 郝丽霞

一、引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农业企业是农业的龙头,是农业产业化经营链中的关键环节,对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民增收、农民就业、繁荣农村经济、推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目前我国200多万个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农民就业4000多万个,平均每个农户每年在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增收1900多元。尤其东南沿海省份,农业企业在农村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更为突出。2006年6月广东省工商联在《广东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报告》中指出,全省有民营农业龙头企业72家,农产品销售收入达210亿元,带动农户52万户。其中25家固定资产达1亿元,农产品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有48家;年销售平均35701万元;净利润达9.24亿元,上缴税金3.83亿元;带动农户39.15万户,其中订单农户15.59万户,平均每户增收18.61万元;招用农民工50549人。因此培育扶持有竞争优势和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带动大宗农产品和优势农产品的加工,提升加工产业层次,拓展加工产业功能,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要点。

农业企业融资难,一直是我国“三农”发展中的障碍。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强财税政策与农村金融政策的有效衔接,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三农”。当前,多数农业企业均处在发展扩张阶段,除了购置生产先进设备,还要加强和扩大原料基地的建设,尤其是原料收购期资金占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而投资回收呈现分散性和长期性特点,因此,农业企业对资金支持的需求也相对迫切。由于农业企业先天的弱质性,多数农业企业自有资金不足,信用等级较低,资本运作能力欠缺等问题,难以通过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获得融资,企业在发展中绝大多数只能依靠自有资金和民间借贷资金,农业企业融资问题日益突出。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我国中小企业只有12%的流动资金来自于银行贷款,雇员少于20人的小企业流动资金来自银行贷款的仅有2.3%,而农业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得的资金则更少。另据有关部门统计,2009年至今,仅有14家涉农企业在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市场实现上市融资;同时,截至2010年6月末,也有31家涉农企业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共募集资金。

二、农业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一)抵御风险能力较差 多数企业处在发展期,总体规模较小、多以初级加工为主,真正上规模、上档次的企业很少。不少企业虽然生产已初具规模,但技术上还依靠传统经验,缺乏科技创新能力,产品科技含量较低,产品单一、档次不高、附加值低,不能适应市场多元化、优质化的需求,核心竞争力不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特别是加入WTO后,国外的技术壁垒、绿色壁垒越来越多,标准也越来越高,由于我国农业标准化建设滞后、质量监测体系不够完善,难以适应不断变化和竞争激烈的农产品市场。

(二)信息不对称 财务风险导致农业企业缺少有效的抵押和信誉,是制约农业企业融资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多数农业企业实行的是家族式经营模式,极少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管理不够规范;还有部分国有(集体)农业龙头企业改制不彻底,产权不分,权责不清,缺乏自主经营权。由于企业体制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企业财务透明度低,财务资料不齐全、不真实,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严重,金融机构难以识别企业真实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和资金需求情况,无法对其准确进行信用评级。

(三)缺乏有效的抵押物 根据《商业银行法》规定,企业申请贷款时,银行需要价值充足的抵押物。目前,农业企业可提供的抵押物较少,且厂房、设备、土地等折扣率较低,且银行对低押物的条件又比力苛刻,难以从银行获得较多贷款。一方面,农业企业资产规模较小,农业企业的资产大都属于不良资产,果树、猪场、土地、经济作物等风险很大,不能作为抵押物;另一方面,部分农业企业采取租赁土地和厂房设备的形式经营,企业没有产权,这类资产不具有抵押资质。

(四)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 农业企业的发展壮大需要融资,而担保难是困扰融资的一个瓶颈。目前农业企业担保机构、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机构等信用中介机构数量少。目前多数省市已建立担保机构,但是担保机构数量较少,担保资金规模小,承担业务的能力十分有限。此外,办理担保手续繁琐,担保费用高、反担保条件高等,加大了企业的融资成本,也增加了担保的难度。

(五)农业保险发展滞后 农业是相对弱势产业,农业保险可以分散农业风险对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由于农业保险风险大,农业保险赔付率高,农业保险的经营长期亏损,涉农业务的保险公司少,农业保险发展缓慢。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远不能满足农村和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保险需求。

三、农业企业融资问题解决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农业企业内在竞争力 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是增强企业融资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第一,要规范企业制度,健全并完善法人治理架构,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建立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增加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强化信用观念,建立良好银企关系。第二,企业要注重科技创新,重视引进先进的品种、工艺、设备和技术,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第三,加快建立以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监管体系和质量认证体系为核心的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把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纳入标准生产和标准管理的轨道,增强农业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不断提高融资的吸引力。

(二)建立农业企业发展的农业保险体系 加快建立适合农村和龙头企业发展的农业保险体系,增强农业企业融资的抗风险能力。首先,应构建政策性农业保险为主、商业性保险为辅的农业保险体系,进一步发挥保险业的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保障功能。其次,建立农业再保险机制和巨灾风险分散机制,最大限度地分散农业风险,也可允许鼓励商业性保险机构经营农业再保险业务。最后,政府应通过多种手段和优惠政策大力扶持农业保险,因为农业保险风险较大、成本较高,政府对农业保险经营者的亏损给予补贴,减少保险经营者的风险。

(三)创新农村金融体制 《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机制,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规范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以服务农村为主的地区性中小银行。积极支持农村金融机构开展服务创新,改革现行的贷款制度,尝试开展农副产品“买方信贷”集中担保贷款、农副产品加工专项贷款、农村示范村与信用村贷款、保兑仓贷款、社团贷款和公司养殖户信用共同体贷款等信贷新品种,以满足新农村建设的多样化贷款需求。同时,也应加强对农村金融的立法,规范服务农业的金融机构的行为。

(四)建立新型的农业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多层次的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包括政府性担保机构、民营商业性担保机构和企业间互助担保机构,扩大农村有效担保范围;鼓励担保机构创新担保方式,探索用生长期或收获期农作物抵押贷款的办法,允许企业以原材料、产成品等动产抵押,加快实行保单质押、土地出租、入股权益质押等担保形式。此外,政府通过从税收、财政等政策手段,积极培育、扶持针对农业企业的担保机构,化解农村因无资产抵押而造成的“贷款难”与银行“难贷款”的矛盾。

(五)拓宽融资渠道 对于农业企业而言,其融资能力又是非常有限的,政府应拓宽融资渠道,为农业企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目前大多数龙头企业还达不到在资本市场融资的条件,政府可创造政策条件,适当放宽资本市场准入条件,支持有实力、有发展潜能的涉农企业到股票主板市场、中小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实现上市融资和再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发行企业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高收益债券、可转换债券等直接融资产品,进一步拓宽涉农企业融资渠道和融资来源。

[1]王璐:《资本市场:农业类企业融资套保的重要平台》,《金融时报》2010年7月30日。

[2]齐林:《浅析农业保险对西南地区中小型农业企业的保障作用》,《企业经济》2010年第8期。

(编辑 李寒珺)

猜你喜欢
融资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融资
融资
7月重要融资事件
5月重要融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