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 健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部,广东 广州 510550)
□古代文献与文学
风雨晦明 鸡鸣不已
——谈魏晋南北朝游仙小说对唐传奇的影响
邱 健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部,广东 广州 510550)
魏晋南北朝游仙小说包含丰富的内容,反映了一般知识、思想、信仰世界的历史,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较大的影响,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魏晋南北朝游仙小说在主题、结构模式、内容情节三个方面对唐传奇具有深远影响。
魏晋南北朝游仙小说;唐传奇;影响;主题;结构模式;内容情节
生命是宝贵的。《太平经》曰:“要当重生,生为第一。”《三天内解经》云:“真道好生而恶杀。……故圣人教化使民慈心于众生,生可贵也。”《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云:“夫万物以人为贵,人以生为宝。”中国人渴望宝贵的生命能够无限延长。在《诗经》中呼唤“万寿无疆”、“万寿无期”,渴望“不死复不老,万岁如平常”[1]。唐王朝的繁荣富强安定更增加世人对长生的渴望和追求,正如李白的《拟古》所言:
日月终销毁,天地同枯槁。蟪蛄啼青松,安见此树老。金丹宁误俗,昧者难精讨。尔非千岁翁,多恨去世早。饮酒入玉壶,藏身以为宝。
这种对长生的渴望使蕴含长生思想的游仙小说得到唐人认可。唐人对魏晋南北朝游仙小说的认同和接受使唐传奇吸收和采用其主题、结构模式、内容情节,“施之藻绘,扩其波澜,故所成就乃特异”[2]。
游仙小说在魏晋南北朝的现实土壤中产生发展起来,具有浓厚的现实感和时代性。它的主题思想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对长生的向往。其二,对享乐的渴求。其三,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它们直接影响唐传奇的创作。
首先,对长生的向往。“已见邑里人户,各非故乡邻,唯寻得九代孙,问之,云:‘远祖入洞庭山采药不还,今经三百年矣。”(《洞庭山》)“既出,亲旧凋零邑屋改异,无相识,问讯,得七世孙”。(《刘晨阮肇》“自谓俄顷,视其马鞭,催然已烂。顾瞻其马,鞍骸枯朽既还至家,无复亲属”。(《观樗蒲》)“仙界一日内,人间千载穷”[3],展现了现实与仙界的巨大时间差,人间漫长岁月被缩短为仙境一朝一夕,宣扬仙境可以使人长生不老,可以摆脱生命短暂的忧虑。魏晋南北朝游仙小说宣传长生思想、追求长生的主题被唐传奇所借鉴了。如:
问其国,乃唐皇也;询其年号,即贞元也。访其乡里,榛芜也;追其子孙,疏属也。有隋大业元年至贞元年末,已二百年矣。[4]
门人曰:“汝来此虽顷刻,人间已数十年矣,却出旧穴,应不可矣。待吾奏请通天关钥匙送卿归。”工人拜谢。……出后,询阴隐客家,时人云:“已三四世矣。”[5]
时开元末年,问其家,无人知者。有一人年九十余,云:“吾祖父往年因采药,不知所之,至今九十年矣”。[6]
其次,随着唐王朝的建立和巩固,社会趋向安定经济日渐繁荣,人们开始注重现实生活,享受生活,皇甫湜《出世篇》道出了世人的人生理想:
生当为大丈夫,断羁罗,出泥涂。四散号呶,俶扰无隅。埋之深渊,飘然上浮。骑龙披青云,泛览游八区。经太山,绝大海,一长吁。西摩月镜,东弄日珠。上括天之门,直指帝所居。群仙来迎塞天衢,凤凰鸾鸟灿金舆。音声嘈嘈满太虚,旨饮食兮照庖厨。食之不饫饫不尽,使人不陋复不愚。旦旦狎玉皇,夜夜御天姝。当御者几人,百千为番,宛宛舒舒,忽不自知。支消体化膏露明,湛然无色茵席濡。俄而散漫,斐然虚无。翕然复抟,抟久而苏。精神如太阳,霍然照清都。四肢为琅玕,五脏为璠玙。颜如芙蓉,顶为醍醐。与天地相终始,浩漫为欢娱。下顾人间,溷粪蝇蛆。[7]
因此,幻想美好生活,迎合世人享乐欲望的游仙小说得到唐人的认同和接受,催生了一些表现享乐主题的故事。如《游仙窟》作者以第一人称叙述了他奉命出使河源,途经积石山,投宿神仙窟,与崔十娘、五嫂邂逅交游的故事。这里神仙道教色彩得以淡化,世俗享受得到突出,文中有大量世俗享乐生活的描写,如:
艳色浮妆粉,含香乱口脂。鬓欺蝉鬓非成鬓,眉笑蛾眉不是眉。见许实娉婷,何处不轻盈!可怜娇里面,可爱语中声。婀娜腰支细细许,眼子长长馨。巧儿旧来镌未得,画匠迎生摸不成。相著未相识,倾城复倾国。迎风帔子郁金香,照日裙裾石榴色。口上珊瑚耐拾取,颊里芙蓉堪摘得,闻名腹肚已猖狂,见面精神更迷惑。心肝恰欲摧,踊跃不能裁。徐行步步香风散,欲语时时媚子开。靥疑织女留星去,眉似姮娥送月来。含娇窈窕迎前出,忍笑嫈嫇返却回。
罗绮缤纷,丹青暐晔。裙前麝散,髻后龙盘。珠绳络翠衫,金薄涂丹履。
奇异妍雅,貌特惊新。眉间月出疑争夜,颊上华开似斗春。细腰偏爱转,笑脸特宜嚬。真成物外奇稀物,实是人间断绝人。自然能举止,可念无比方。能令公子百重生,巧使王孙千迴死。黑云裁两鬓,白雪分双齿。织成绵袖麒麟儿,刺绣裙腰鹦鹉子。触处尽关怀,何曾有不佳!机关太雅妙,行步绝娃。傍人一一丹罗袜韈,侍婢三三绿线鞋。黄龙透入黄金钏,白燕飞来白玉钗。
于时金台银阙,蔽日干云。或似铜雀之新开,乍如灵光之且敞。梅梁桂栋,疑饮涧之长虹;反宇雕甍,若排天之娇凤。水精浮柱,的皪含星;云母饰窗,玲珑映日。长廊四注,争施玳瑁之椽;高阁三重,悉用瑠璃之瓦。白银为壁,照耀于鱼鳞;碧玉缘阶,参差于雁齿。入穹崇之室宇,步步心惊;见傥阆之门庭,看看眼碜。
珠玉惊心,金银曜眼。五彩龙鬓席,银绣缘边毡;八尺象牙床,绯绫帖荐褥。车渠等宝,俱映优昙之花;玛瑙珍珠,并贯颇梨之线。文柏榻子,俱写豹头;兰草灯心,并烧鱼脑。管弦寥亮,分张北户之间;杯盏交横,列坐南窗之下。
金钿铜环,金盏银盃,江螺海蜯,竹根细眼,树瘿蝎唇;九曲酒池,十盛饮器;觞则兕觥犀角,尫尫然置于座中;杓则鹅项鸭头,汎汎焉浮于酒上。
饮食俱到。薰香满室,赤白兼前;穷海陆之珍羞,备川原之果菜;肉则龙肝凤髓,酒则玉醴琼浆;城南雀噪之禾,江上蝉鸣之稻;鸡雉臛,鳖醢鹑羹;椹下肥肫,荷间细鲤;鹅子鸭卵,照曜于银盘;麟脯豹胎,纷纶于玉叠;熊腥纯白,蟹酱纯黄;鲜脍共红缕争辉,冷肝与青丝乱色;蒲桃甘蔗,枣石榴;河东紫盐,岭南丹橘;敦煌八子柰,青门五色瓜;太谷张公之梨,房陵朱仲之李;东王公之仙桂,西王母之神桃;南燕牛乳之椒,北赵鸡心之枣;千名万种,不可俱论。
其时园内雜果万株,含春吐绿;丛花四照,散紫翻红。激石鸣泉,流岩凿磴。无冬无夏,娇莺乱于锦枝;非古非今,花鲂跃于银池。婀娜蓊茸,清冷飋;鹅鸭分飞,芙蓉间出;大竹小竹,夸渭南之千亩;花合花开,笑河阳之一县;青青岸柳,丝条拂于武昌;赫赫山杨,箭干稠于董泽。
屏风十二扇,画鄣五三张,两头安彩幔,四角垂香囊;槟榔豆蔻子,苏合绿沉香,织文安枕席,乱彩叠衣箱;相随入房里,纵横照罗绮,莲花起镜台,翡翠生金履;帐口银虺装,床头玉狮子,十重蛩駏毡,八叠鸳鸯被,数箇袍袴,异种妖媱。[8]
从仪容服饰、厅堂屋舍、器物饮食、园林景观、卧室用具几个方面展现了崔十娘、五嫂的美貌、神仙窟的富丽堂皇,非常人的饮食享受,真是富贵逼人,这哪里是天上神仙境,简直就是人间王侯宅。全文以游仙的形式表现了享乐主题,展现了对人世浮华的贪恋和富贵享乐生活的企慕。比之魏晋南北朝游仙小说的“楼观重门阁道”,“屋舍俨然”,“丹楼琼宇,宫观异常”,“崇台广厦,玉宇金房”,“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多珍宝玉器,不可识名”,“寝卧服玩之物,俱非世有”,“酒酣作乐”,“奏以箫管丝桐”,“奏奇乐”,“侍婢亦美”,“有侍女二十人,皆十四五,并神仙之质”的富贵享乐更胜一筹。
总之,正是受到魏晋南北朝游仙小说乐生思想的影响,唐传奇中产生一些津津乐道奢侈生活表现享受主题的作品。
游仙小说是以游历仙境,与仙人交游为中心,具有相对固定的结构模式:进入仙境——遇到仙人——被赐仙食、仙药、仙物或仙术——离开还乡(自请或被送)——重返仙境(或不可得),如同日本学者小川环树在《中国小说史之研究》所言:“一是到了山中。二是洞穴,大部分的故事是到达仙乡的中途,先要通过一个山洞。三是仙药和食物。四是到达仙乡的凡人与美女恋爱或结婚。五是道术与赠物,到达仙乡的凡人得到异人的传授什么法术或赠品。六是怀乡与劝归。七是时间。八是再归与不成功,通常回到现实环境以后的凡人想再一次回到仙乡而不可能。”[9]这种游仙模式给唐传奇提供题材结构上的借鉴,不少作品采用了游仙小说的结构。如《崔生》:
进士崔伟,尝游青城山。乘驴歇鞍,收放无仆使。驴走,趁不及。约行二十余里,至一洞口,已昏黑,驴复走入。崔生畏惧兼困,遂寝。及晓,觉洞中微明,遂入去。又十里,出洞门,望见草树岩壑,悉非人间所有。金城绛阙,披甲者数百,见生呵问。答曰:“尘俗贱士,愿谒仙翁。”守吏趋报,良久召见。一人居玉殿,披羽衣,身可长丈余,鬓发皓素,侍女满侧,皆有所执。延生上殿,与语甚喜。留宿,酒馔备极珍丰。明日谓生曰:“此非人世,乃仙府也。驴走益远,予之奉邀。某惟一女,愿事君子。此亦冥数前定,不可免也。”生拜谢,顾左右,令将青合来,取药两丸,与生服讫。觉腑脏清莹,逡巡摩搔,皮若蝉蜕,视镜,如婴孩之貌。至夕,有霓旌羽盖,仙乐步虚,与妻相见。真人空际,皆以崔郎为戏。每朔望,仙伯乘鹤,上朝蕊宫,云:“某阶品尚以卑末,得在天真之列。”必与崔生别,翩翻于云汉之内。岁余,嬉游佚乐无所比,因问曰:“某血属要与一诀,非有恋著也,请略暂回。”仙翁曰:“不得淹留,谴罪极大。”与符一道,云:“恐遭祸患,此可隐形;然慎不得游宫禁中。”临别,更与符一道云:“甚急即开。”却令取所乘驴付之。到京都,试往人家,皆不见,便入苑囿大内。会剑南进太真妃生日锦绣,乃窃其尤者以玩。上曰:“昼日贼无计至此。”乃召罗公远作法讫,持朱书照之寝殿户外,后果得,具本末。上不信,令笞死。忽记先翁临行之符,遽发,公远与捉者皆僵仆。良久能起,即启玄宗曰:“此已居上界,杀之必不得;假使得之,臣辈便受祸,亦非国家之福。”玄宗乃释之,亲召与语曰:“汝莫妄居。”遂令百人具兵仗,同卫士同送,且觇其故。却至洞口,复见金城绛阙。仙伯严侍卫,出门呼曰:“崔郎不记吾言,几至颠踬。”崔生拜讫将前,送者亦欲随至。仙翁以杖画成涧,深阔各数丈。令召崔生妻至,掷一领巾过,作五色彩桥,遣生登,随步即灭。既度,崔生回首曰:“即如此可以归矣。”须臾云雾四起,咫尺不见,唯闻鸾鹤笙歌之声,半日方散。遥望,惟空山而已,不复有物也。
首先写进士崔伟游览青城山,在休息时由于驴跑了,他追赶驴,“约行二十余里,至一洞口,已昏黑驴复走入。崔生畏惧兼困,遂寝。及晓,觉洞中微明遂入去。又十里,出洞门,出洞门,望见草树岩壑,悉非人间所有”误入洞中仙境,这里“草树岩壑,悉非人间所有。金城绛阙,披甲者数百”,环境优美,仙人“居玉殿,披羽衣,身可长丈余,鬓发皓素,侍女满侧皆有所执。”崔伟在这里得到仙人的款待,“酒馔备极珍丰”,仙人还将女儿许配他,并赐他仙药两丸,使他“皮若蝉蜕,如婴孩之貌”,一年后崔伟被迫归乡,仙人送他仙符,“恐遭祸患,此可隐形,甚急即开。”后来由于窃取了剑南进贡给杨贵妃的生日锦绣,被派人捉住,后来玄宗“遂令百人具兵仗,同卫士同送且觇其故。却至洞口”将其送到仙境入口,崔伟得留仙境。其与游仙小说的结构一般无二,主人公在山上,由于意外被引入洞中仙境,他得到仙人的酒食款待,还与仙女成婚,后来离开回乡,最后又重返仙境。
这类作品还有《柳归舜》:吴兴柳归舜在隋开皇二十年,“自江南抵巴陵,大风吹至君山下,因维舟登岸,寻小径,不觉行四五里……忽道旁有一大石,表里洞澈,圆而砥平,周匝六七亩。其外尽生翠竹,圆大如盘,高百余尺。……有鹦鹉数千,丹嘴翠衣,尾长二三尺,翱翔其间。相呼姓字,音旨清越,有名武游郎者,有名阿苏儿者,……即有紫云数片,自西南飞来,去地丈余,云气渐散,遂见珠楼翠幕,重槛飞楹,周匝石际。一青衣自户出,年始十三四,身衣珠翠,颜甚姝美,……阿春捧赤玉盘,珍馐万品,目所不识,甘香裂鼻……归舜从之,忽如身飞,却坠巴陵,达舟所。……后却至此,泊舟寻访,不复再见也。”《元藏几》:处士元藏几在隋大业九年因“风浪坏船……而藏几独为破木所载,殆经半月,忽达于洲岛间。……出菖蒲花桃花酒饮之,而神气清爽。其洲方千里,花木常如二月,地土宜五谷,人多不死。出凤凰、孔雀、灵牛、神马之属……所居或金阙银台,玉楼紫阁,奏箫韶之乐,饮香露之醑。……藏几淹留既久,忽念中国,洲人遂制凌风舸以送焉。激水如箭,不旬即达于东莱。……”《阴隐客》:工人挖井时,“忽闻地中鸡犬鸟雀声,更凿数尺,傍通一石穴,工人乃入穴探之。初数十步无所见,但扪壁傍行。俄转有如日月之光,遂下,其穴下连一山峰,工人乃下山,正立而视,则别一天地日月世界。其山傍向万仞,千岩万壑,莫非灵景。石尽碧琉璃色,每岩壑中,皆有金银宫阙。……行至阙前,见牌上署曰:“天桂山宫”,以银字书之。……味如乳,甘美甚,连饮数掬,似醉而饱。……谓工人曰:“卿可归矣”。遂却上山,寻旧路,……后莫知所在。”《冯俊》:唐贞元初年,广陵人冯俊以佣工为生因一道士“置一囊,重百余斤,募能独负者,当倍酬其直。俊乃请行,……将至山下,有一大石方数丈,……道士遂引俊入石穴,初甚峻;下十余丈,旁行渐宽平;入数十步,其中洞明,有大石堂,道士数十,弈棋戏笑……遂于瓷瓯盛胡麻饭与之食,又与一碗浆,甘滑如乳,……授与钱一千文,……授以丹药可百余粒。……俊辞曰:‘此归路远,何由可知?’……”等等。
从以上所举数例可以看出唐传奇采用魏晋南北游仙小说的结构模式并非虚语,游仙小说的结构被唐传奇所采用,成为唐传奇叙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传奇还吸收和采用了游仙小说的内容情节,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借用整个故事内容,加以扩展。二是借鉴个别情节内容。
对整个故事内容借用,并加以扩展。这类作品不多,如《仙传拾遗》的《嵩山叟》:
嵩山叟,晋时人也。世说云:嵩山北有大穴,莫测其深浅,百姓每游观其上。叟尝误堕穴中,同辈冀其倘不死,投食于穴,堕者得而食之。巡穴而行,十许日, 忽旷然见明,有草屋一区,中有二仙对棋,局下有数杯白饮。堕者告以饥渴,棋者与之饮,饮毕,气力十倍。棋者曰:‘汝欲留此否?’答不愿停。棋者教云:‘从此西行数十步,有大井,井中多怪异,慎勿畏之。’如其言入井,井中多蛟龙,然见叟辄避其路,于是随井而行。井物如青泥而香美,食之不饥。半年许,乃出蜀青城山,因得归洛下。问张举,举曰:‘丈夫所饮者玉浆,所食者龙穴石髓,子其得仙者乎?’遂寻洞却往,不知所之。《玄中记》云:蜀郡青城山有洞穴,分为三道,西北通昆仑。《茅君传》云:青城是第五洞九仙宝室之天,周回二千里,十洞天之一也,入山十里得至焉。
它是以游仙小说的《嵩高山大穴》为蓝本,稍作改动,将主人公由无名氏改为“嵩山叟”,语句也作了修改,更加通顺流畅,增加了情节内容,如取食井中物“井物如青泥而香美,食之不饥”和出仙境后再次找寻却寻之不得,“遂寻洞却往,不知所之”。两个情节是《仙馆玉浆》所没有的。并且在最后增加了《玄中记《茅君传》对青城山的说明。内容更丰富,结构更完整.
借鉴个别情节内容。这是游仙小说影响唐传奇的内容情节的主要形式,在唐传奇中比比皆是。如:
问其国,乃唐皇也;询其年号,即贞元也。访其乡里,榛芜也;追其子孙,疏属也。有隋大业元年至贞元年末,已二百年矣。
——《元藏几》
门人曰:“汝来此虽顷刻,人间已数十年矣,却出旧穴,应不可矣。待吾奏请通天关钥匙送卿归。”工人拜谢。……出后,询阴隐客家,时人云:“已三四世矣。”
——《阴隐客》
时开元,云“吾祖父往年因采药,不知
所之,至今九十年矣”。
——《采药民》
可以看出仙境的时间与现实世界的时间有着极大的差异,人间漫长岁月被缩短为仙境一朝一夕,如日本学者小南一郎所说:“更具象征意义的是,神仙世界的时间结构也与现实世界不同。在神仙世界里,时间的进展被以为较现世为缓,而其迟缓的比例似又没有一定。”[10]唐传奇中有关仙凡的时间差异的情节内容是借鉴了游仙小说的情节,如《洞庭山》:“已见邑里人户,各非故乡邻,唯寻得九代孙。”《刘晨阮肇》:“既出,亲旧凋零,邑屋改异,无相识,问讯得七世孙。”《王质》:“质便归家计已数百年”以回到现实世界时间的错位,来体现仙境的神奇。
又《柳毅传》柳毅为龙女传书进入龙宫的情节:
仪凤中,有儒生柳毅者,应举下第,将还湘滨。……见有妇人,牧羊于道畔。……闻君将还吴,密通洞庭,或以尺书寄托侍者,……女曰:“洞庭之阴,有大橘树焉,乡人谓之社橘。君当解去兹带,束以他物。然后叩树三发,当有应者。因而随之,无有碍矣。……乃访于洞庭。洞庭之阴,果有社橘。遂易带向树,三击而止。俄有武夫出于波间,再拜请曰:“贵客将自何所至也?”毅不告其实,曰:“走谒大王耳。”武夫揭水指路,引毅以进。谓毅曰:“当闭目数息,可达矣。”毅如其言,遂至其宫。始见台阁相向,门户千万,奇草珍木,无所不有。[11]
采用了游仙小说传书情节。传书情节是游仙小说比较常用的情节之一。如《蔡支奉书》有蔡支为泰山神传书给天帝的情节。“临淄蔡支者,为县吏,会奉书谒太守,忽迷路,至岱宗山下,见如城郭,遂入致书。见一官,仪卫甚严,具如太守。乃盛设酒肴毕,付一书,谓曰:‘掾为我致此书与外孙也。’”[12]后来《胡母班》增加了扣舟呼青衣的情节。“胡母班字季友,泰山人也。曾至泰山之侧,……主为设食,语班曰:‘欲见君,无他,欲附书与女婿耳。’班问:‘女郎何在?’曰:‘女为河伯妇。’班曰:‘辄当奉书,不知缘何得达?’答曰:‘今适河中流,便扣舟呼青衣,当自有取书者。’班乃辞出。昔驺复令闭目,有顷,忽如故道。遂西行,如神言而呼青衣。”《江伯神》转化成传书扣藤。“晋中朝有质子将归洛,反路见一行旅,寄其书云:‘吾家在观亭,亭庙前石间有悬藤,即是也。君至,但扣藤自有应者。’及归,如言,果有二人水中出,取书而没寻还,云:‘河伯欲见君。’此人亦不觉随去,便睹屋宇精丽,饮食鲜香,言语接对无异世间。”[13]《柳毅传将游仙小说传书情节加以扩展,改造,使之更具体生动,并加上作者自己所创作的龙女牧羊,倾诉身世和受夫家虐待等情节内容。
总之,唐传奇的成就离不开游仙小说的哺育,游仙小说的主题思想、结构模式和情节内容对唐传奇具有巨大的影响。当然唐传奇不是简单地照搬游仙小说,而是根据需要施以藻绘,扩充内容,开辟新天地。
[1]陶渊明.读山海经[A].
[2]鲁 迅.中国小说史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3]孟 郊.烂柯石[A].
[4]杜 阳·元藏几[A].太平广记(卷十八)[M].124-125.
[5]博异志·阴隐客[A].太平广记(卷二十)[M].135.
[6]原仙记·采药民[A].太平广记(卷二十五)[M].166.
[7]全唐诗(卷 369)[M].
[8]张文成.游仙窟[A].汪辟疆校录.唐人小说[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21-30.
[9]王孝廉.中国的神话世界[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1 84-85.
[10][日]小南一郎.中国的神话传说与古小说[M].北京:中华书局,1993.215.
[11]汪辟疆.唐人小说[M].香港中华书局,1985.62.
[12]鲁 迅.古小说钩沉[M].济南:齐鲁书社,1997.90.
[13]异苑(卷五)[A].四库全书精品文存(卷24)[M].349.
[14][宋]李 昉.太平广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3.124 125、135、166.
[15][宋]张君房.云笈七签[M].济南:齐鲁书社,1988.
[16]陈寅恪.金明馆丛稿初编[M].北京:三联书店,1959 188-192.
[17]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M].北京:北京大出版社,2003.4-6.
[18]李永平.唐宋传奇中的游历仙境主题[J].西南民族大学报,2005,(1):210-214.
I206.2
A
1674-3652(2011)04-0112-05
2011-04-19
邱 健(1974- ),男,福建龙岩人,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教师,主要从事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
[责任编辑:黄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