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利用FD I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研究

2011-08-15 00:54杨维凤
财经理论研究 2011年2期
关键词:利用外资外资企业跨国公司

杨维凤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经济所,北京 100101)

北京市利用FD I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研究

杨维凤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经济所,北京 100101)

外商直接投资对北京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主要通过提供资本、产业转移和技术溢出等途径进行的。但还存在一些制约北京产业结构升级的因素和问题,为提高利用FD I的质量,提升北京市产业结构水平,应着力改善投资环境、优化投资结构、创新引资方式和手段、完善公平竞争机制、扩大本土企业与外企的合作交流。

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升级;投资环境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北京市作为全国的科技中心、文化中心和创新中心,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仅是北京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且对全国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当前,北京正处于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时期,如何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进一步促进北京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北京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体情况

1980年4月21日,“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经中央批准设立,成为北京市也是全国第一家外商投资企业。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截至2008年底,北京市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约3万家,合同外资额达784.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36.9亿美元。外商投资涉及18个行业门类、86个行业大类、317个行业种类,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利用外资发展局面。

从产业结构上,北京市利用外资产业结构经历了“三、二、一 ”到“二、三、一 ”再到“三、二、一 ”的变化过程。改革开放初期,第三产业吸引外资占的比重较高,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第二产业吸引外资占比较高,此后,随着经济结构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第三产业又成为吸引外资最大的领域。

从行业格局上,北京市实际利用外资主要集中在四大行业: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及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这四大行业累计实际利用外资占北京市全部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8 0%以上,分别是25.0%、27.9%、20.0%和10.6%。

从利用外资的区域分布来看,城市功能拓展区累计实际利用外资最多,占全市的一半以上;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城市发展新区各占全市利用外资的20%左右。从外资来源地看,香港一直是北京市最主要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地,其次是以开曼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和萨摩亚为主的自由港,第三是日本,第四是欧盟。此外,美国、德国、韩国、东盟也都是重要的外资来源地。

从利用外资的方式上,外商在京投资方式经历了以中外合资为主到外商独资为主的过程。1980-1997年,外商投资主要以中外合资为主。1998年以后,独资企业发展迅速,成为利用外资的主要方式。2005-2007年,利用外资项目数、合同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占全部外资企业项目数、合同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的比重等各项指标都达70%以上。

二、外商直接投资在北京市产业结构升级中的作用

外商直接投资对北京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提供资本、产业转移和技术溢出等途径进行的。

(一)FD I是北京重要的资金来源

从1980年北京市开始利用外资到2009年10月底,北京市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93.1亿美元,成为弥补北京市储蓄缺口和外汇缺口的重要来源。这些资本的流入直接形成了生产能力,对促进北京的资本形成和GDP增长有直接贡献,对北京市30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另外,外商直接投资提升了北京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水平。1987年,北京市实际利用外资相当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仅为2.6%。1995年,该比重上升至15%左右,成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来源。尽管2001年以后,随着国内投资力度加大,这一比重有所回落,但2008年这一比重仍为11.1%,仍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来源之一。

(二)FD I推动了北京市新型产业的发展

外资的进入推动了新型产业的发展,填补了某些领域的产品空白,同时也吸引北京的优质资源向这些部门相对集中,促进了资源的合理配置。

外资引导资源向服务业集中,加快了北京市第三产业发展。第三产业是符合北京比较优势的产业,通过大力吸引外资投资服务业,北京市服务业加快发展,促进了北京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数据显示,1998年以来,北京利用外资主要集中在服务领域,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约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六成以上。其中,2000年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占比为历史最高,达到90.5%。近年来,北京大力吸引外资投向现代服务业,不断提升北京服务业的发展水平。

外资推动了第二产业发展,促进了制造业高端化。外资的进入填补了北京市多项制造业空白,提升了工业发展水平,加速了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成长,在电子信息和汽车等行业尤为明显。统计数据显示,北京市工业增加值近四成由外商投资企业创造。外资企业在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2003-2007年,外资企业占北京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比重由61.9%提高到82.7%,呈快速增长势头。外商投资企业对促进北京制造业高端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北京高技术制造业发展的主力。

(三)FD I的技术溢出效应推动了北京市产业结构升级

北京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大部分来自技术先进国家,北京企业在向外资企业学习、模仿、合作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技术水平,推动了北京市产业结构升级。

1.产业关联效应

外资的进入促进了北京市一些产业链的延伸和完善。以制造业为例,外资进入促进北京逐步形成电子通信、汽车制造、生物医药、软件生产等若干产业聚集区。2002年引进的现代汽车,吸引了数十家零配件企业,对顺义汽车制造基地发展起到了重要推进作用。再以房地产业为例,外资不仅进入北京房地产项目开发,还进入房地产租赁、管理服务领域,延长了房地产业的链条。外资还完善并提升了首都经济价值链,特别是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使北京聚集了决策、管理、研发、财务、销售、物流、培训、融资等高附加值业务,对首都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国际化地位提升和国际竞争力增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竞争与示范效应

北京企业通过与跨国公司合作,提升了本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研发能力和竞争实力得到增强,形成了一批具有自有知识产权的中间成果。如“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开发出国际领先的高性能CMOS数码拍摄芯片技术和超低能耗芯片技术,使我国拥有了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技术。2005年,用友联合微软、 IBM、Intel、富士通等50余家厂商成立ERP普及产业联盟,共同打造技术领先的服务和解决方案。同时,外资企业在技术水平、服务管理和产品的优势,使得北京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增加了北京企业的危机感和竞争意识,迫使北京企业主动创新应对。比如,北京邮政主动进行公司化和专业化改革,并提出主动挖掘潜在客户,更加注重服务意识。北京银行业加快金融创新,积极应对外资银行的竞争和冲击。

3.人力资本效应

外资企业从事的行业技术含量相对较高,对北京当地的人力资源有一定的要求。外资企业通过对北京员工的培训,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较高技术和管理水平的高级人才。当这批人才由跨国公司流向北京其他企业或者自主创业时,其在跨国公司工作时所学的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技术也随之外流,产生溢出效应,从而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特别是北京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外资企业具有很强的技术溢出效应,培育了大批的人才,带动了北京和国内同行业企业的发展。

外资的进入,加快了北京基础设施和商业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带动了高档商业设施的发展,增强和改善了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和投资环境,为产业结构升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以北京物流基地建设为例,多年来,北京的交通运输和仓储企业相对规模小,开展国际业务的能力弱,难以满足国际大客户和本地客户国际业务的需求。2004年以来,“中铁联合国际集装箱有限公司”、“航港发展有限公司”等大型交通运输类外资企业相继落户,增强了北京市非港口贸易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北京地铁4号线的建设引入港资,成为中国首条中外合营的地铁,服务水平得到提升。外商投资兴建高档写字楼等商务楼宇,极大改善了北京的办公条件和环境,吸引了世界级跨国公司落户北京,进一步加快了首都国际化建设的步伐。北京引进了燕莎、沃尔玛、家乐福等一大批批发和零售业国际知名企业和品牌,大大繁荣了商业市场,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三、北京市利用FD I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中的问题

外商直接投资有力推进了北京市产业结构升级,但还存在一些制约北京产业结构升级的因素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工业实际利用外资比例较小

北京市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的发展相对较慢,工业在首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降低。1978-2008年,北京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一直在下降,从65%下降到21%。北京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也一直在下降,从1978年的1.9%下降到2007年的0.8%。北京工业发展落后、动力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北京市工业投资相对滞后。1985年以来,北京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呈下降趋势,由1986年的36.5%降低到2008年的9.9%。

工业利用外资相对较少是工业投资总量偏少的重要原因。在北京工业投资中,国有和集体投资比例较高,外资比例较低。一方面,北京国有企业投资总量大、范围广、历史负担重,进入成本高;另一方面,由于北京适宜发展高利润、高附加值的行业,但这些行业对资金量及投资者实力有特定的要求,抬高了外商投资的门槛。北京市二产利用外资的比例远低于三产。2008年二产实际利用外资占全部利用外资的26.7%,而三产则高达72.9%。北京市工业领域外资投资不平衡。在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上投入较少,传统制造业中作为产业链低端的企业利用外资不足。在工业领域,上亿元投资的项目不多,难以发挥大项目聚集资金、配置资源、培植工业增长后劲的作用。

(二)关键技术外溢效应不明显

跨国公司是新技术研发的主体,高新技术是跨国公司在全球竞争最重要的优势之一。为了在东道国获取最大利润,消除东道国企业竞争的威胁,跨国公司总是千方百计控制技术外溢。跨国公司凭借技术优势,以及跨国经营的组织优势和管理优势,将技术资源在公司内部进行调配,使技术转移出国而不出公司。

从北京市来看,由于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大多采取独资经营模式,其研究成果多数为跨国公司总部所有,外溢效应不明显。据调查,2001-2006年跨国公司在京研发机构流向国外技术合同成交额达90.1亿元,占成交总额的88.3%,其中,为总部研发技术合同的占99.8%。当采取合资方式时,外资也极力保护核心技术。以北京现代为例,韩方董事掌控关键技术和开发等要害部门,而中方负责的是生产、人事和财务,根本无法接触到核心技术。即使是当跨国公司不具有股权优势,而需要技术转移时,他们也通常只会转让二三流技术,而不会转让核心技术。

(三)人才资源供需矛盾仍较突出

研究发现,FD I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于国内投资。但前提是东道国本身拥有一定规模的人力资本。只有当东道国达到起码的人力资本存量门槛,即具有足够的吸收先进技术的人才时,FD I才对经济增长有贡献。一旦FD I与人力资本存在较强的互补效应,则FD I与东道国人力资本的交互作用可以加强FD I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对北京市来讲,发展高端产业、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人才是关键。虽然北京是全国的人才高地,但在全世界范围内,人才仍然是北京发展的短板。可以说,北京要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大的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人才瓶颈。资料显示,一些跨国公司非常缺乏人才,但在北京却很难招到符合他们要求的员工。特别是一些高技能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现在仍不能满足外资企业的需求。有数据表明,北京软件业人才缺口达5万人,高级管理人才缺口达6万,高级技工以上高技能人才的缺口为8万,物流人才缺口达20万。当前,北京尤其缺乏的是那些能够造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项目、带动产业行业发展的领军人才。

(四)国民待遇不公平

一般来讲,外资本来就在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占有优势,如果再给予其特殊的待遇,势必会导致其与内资企业之间的不公平竞争,从而影响内资企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近30年的时间里,北京对外资实行特殊的优惠政策,外资企业税率低于内资企业税率,还可享受优惠税率,这对引进北京急需的资金、技术和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北京人均GDP已经达到1万美元,进入了由中等发达城市向发达城市迈进的新阶段。在这样一个阶段,北京对外资的需求不再是缓解资金压力,而更多地侧重于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以此提升本土企业核心竞争力,这就要求必须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2008年开始实行的新税法实现了内外资税率的统一,为实现内外资企业“平等国民待遇”奠定了良好基础。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为了吸引外资,竞相出台优惠政策,想方设法给外资企业超国民待遇,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四、利用FD I推进北京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建议

面对北京发展的新阶段、新任务和新要求,为提高利用FD I的质量,提升北京市产业结构水平,应着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继续改善投资环境

一是强化服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清理和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取消、精简、下放一批审批权限,优化审批流程,将绿色审批通道工作机制长效化、常态化,组织推动外资大项目进入全市审批绿色通道,加快项目落地开工。二是减少政策限制,适时适度放宽外资进入的领域以及对外资的政策约束,继续在土地使用权、生产经营资质等外资进入模式上取得突破。三是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加强市场监管和治理整顿,坚决打击假冒伪劣等违法活动,积极推动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维护公平公正的竞争秩序和交易环境。深入实施首都知识产权战略,着力提升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能力。四是整体策划,加大境外宣传推广力度,集中展示北京市经济发展的品牌形象,提升北京市投资环境的全球吸引力。此外,还要进一步解决一些普遍性问题,如大气质量、交通拥堵等。

(二)进一步优化引资结构

一是用足用好北京市的一系列相关政策。特别是利用好新出台的《关于鼓励跨国公司在京设立地区总部的若干规定》和《关于促进本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着力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来京,加快推进北京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二是顺应世界产业发展的趋势,在进一步巩固、完善和发展现有产业结构的同时,理顺二产和三产之间的关系,积极引进高端制造业落户,着力解决首都现代制造业发展的“短板”,为自主创新和成果产业化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引导外资投向新能源汽车、风能、太阳能、生物医药产业等高端产业领域,为首都高标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四是努力扩大引资领域,在巩固香港、日韩、欧美等传统引资国家和地区基础上,积极开辟中东、俄罗斯、拉美等的投资来源地。五是加大对高端领军人才的引进。加强与国家有关方面的联系,通过建立高端人才数据库,及时了解和掌握重点领域、行业的人才情况,制定足够优惠的政策加以吸引和使用。

(三)创新引资方式和手段

紧紧围绕北京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整合各方资源、动用各种力量、探索最适合、最有效的引资方式,努力吸引符合北京发展要求和方向的好项目来京。一是建立招商小组,开展专业化、精准化招商。与区县和重点产业功能区联手,按照重点产业组建专业招商小组,开展小规模、专业化,定向招商。二是建立社会中介机构招商代理机制,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力量,拓宽高端项目信息来源。三是整合海外招商机构,形成北京市统一的海外招商机构,利用海外招商机构加大对高端项目、高端技术和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四是建立投资促进基金,发挥基金的杠杆作用,联合产业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以捆绑投资、跟进投资等方式支持重点项目,促进重点项目落地。五是由专家和政府职能部门组成项目遴选机构,建立科学、高效的项目遴选机制,及时准确地挑选出能带动北京产业结构升级的好项目。六是推动政策集成和创新。掌握不同方面的投资政策,把相关政策进行综合集成,着力把首都的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工作优势集成到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企业上。同时还要及时发现现有政策的不足,及时更新和推出新的政策。七是设立重大外资项目引入扶持资金,对帮助北京引入重大项目,推动北京产业结构升级的社会机构进行奖励。

(四)完善公平竞争机制

一是要在研发投资、技术成果转化以及促成合作开发等方面给予本土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公平的政策待遇,使本土企业能够在某些技术与产品领域内,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与市场规模,形成有竞争力的国内竞争群体,夯实本土企业与跨国公司进行对话及合作的基础。二是要逐步缩小在已开放领域的内外资待遇反差,恢复内外资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缔造一个公平、有序的内外资自由竞争的环境。让内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在良性的竞争中共同发展。三是在同一产业领域内要形成跨国公司投资企业之间的竞争。在某些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由于技术和资金壁垒较高,北京的绝大部分本土企业在短期内还不具备与大型跨国公司投资企业相竞争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产品领域中要引进多家外商投资企业,使它们之间形成旗鼓相当的竞争关系,这是国际上竞争诱导先进技术溢出的重要经验。

(五)扩大本土企业与外企合作交流

一是进行研发合作。对技术实力较强的本土企业,可以通过强强联合的方式与相应的跨国公司建立战略联盟。对于中小企业,则可以通过专业化分工协作的方式纳入跨国公司的研发体系之中,使本土企业和科研机构融入跨国公司全球技术创新的网络之中,与跨国公司研发机构通过市场关系形成科研方面的有效契约,并通过这种契约与跨国公司形成有效的反馈,使跨国公司大量的知识、技术和管理经验转移到本地企业。二是进行业务合作。鼓励跨国公司与北京企业建立分包商或供应商关系,加强两者之间的前后向联系,以实现跨国公司对北京企业的人员培训和技术转让。三是加强活动交流。充分发挥北京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的作用,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大外企与北京本地企业之间的合作沟通。四是加强人员交流。一方面可以利用诸如收入政策、税收政策等杠杆鼓励人才从外资企业向本土企业流动。另一方面要大力完善劳动力市场,增加信息的透明度,建立和完善相关中介机构,促使当地用人单位与外资企业的雇员进行信息交流,使外商直接投资企业中的一部分熟练工人、高级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利用其在外资企业中吸收的知识和经验为北京当地企业服务。

[1] 石薇.外商直接投资引起的产业结构效应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2] 金伟.北京市商业利用外资的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J].中国流通经济,2007,(2).

[3] 周淑景.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经济发展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0,(7).

F830.59

A

1004-5295(2011)02-0075-05

2011-04-06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10BdJG352)

杨维凤(1977-),女,山东聊城人,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助理研究员,博士,从事区域经济学研究.

[责任编辑:张晓娟]

猜你喜欢
利用外资外资企业跨国公司
以跨国公司为载体提升城市国际交往功能
外资企业在中国国内价值链中的采购结构及产出用途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做好利用外资工作若干措施的通知
2018年中国利用外资创新高
穿透虚假外资企业的“包装外衣”
利用外资概况
浅谈外资企业收购民营企业的成败因素
跨国公司回任人员知识转移过程研究
谈跨国公司知识资本对经营绩效的影响
跨国公司的品牌战略——文化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