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杭生
流行文化社会学研究的新进展
——简评《当代中国流行文化研究》丛书
郑杭生
《当代中国流行文化研究》是200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会学课题指南项目。课题承担者仓理新教授在注重研究社会成员日常生活热点的基础上,设计了几个子课题,内容涉及旅游文化、网络文化、健身文化等当代我国大众比较热衷的领域。项目的最终成果是关于当代中国流行文化的研究报告。由于作者以流行语为切入点的思路很有新意,在课题未结题时就引起了出版界的兴趣,被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列入2009年度重点图书的选题计划。主编仓理新教授在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研究过程中开发了这套丛书。应该说,这套丛书无论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实证研究方面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对文化的社会学研究始于1980~1990年代,但尚未涉及或者说尚未真正涉及大众流行文化,因为大众流行文化是工业社会后期为广大社会成员消费的文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都市化程度、中间阶层数量等社会指标的提高紧密相联。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中间阶层数量增加,特别是电视在城乡居民家庭中成为日常生活用品,大众流行文化研究才被正式提上日程。这套丛书作为21世纪“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的成果,反映了这一新的社会趋势,是有新的社会学意义的。
近年来,相关机构虽然每年发布流行语,但只是列举了流行语是什么。至于形成流行语的社会渊源、流行语反映的社会热点、流行语传播的社会效果、流行语的发展趋势以及对社会变迁的影响等更加深刻的社会问题,则几乎没有著作涉及。这套丛书对上述问题做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是我国学者对语言社会学进行的有某种开创意义的研究。社会
语言学和语言社会学都是语言学与社会学相交的交叉学科。社会语言学把流行语看作一种词汇现象。从研究的角度来说,是一种词汇的分类研究。语言社会学把流行语看着反映社会文化的符号。研究角度是揭示符号互动引发的社会变迁。丛书把流行语作为观察社会文化的视角,重点探讨流行语背后反映的社会问题,因此这不能不对语言社会学注入了某种新意。这是该丛书的第二个新的社会学意义
丛书的第三个社会学意义是拓展并夯实了相关的社会学分支学科。对流行文化的研究涉及到许多社会学分支学科,如文化社会学、语言社会学、旅游社会学、体育社会学、日常生活社会学、闲暇社会学、消费社会学等分支学科。此外,丛书此次开展了网络流行文化的研究,不仅收集了官方媒体和网络媒体发布的流行语,还探讨了与网络流行文化相关的社会问题,为目前正在形成的网络社会学分支学科增添了某种新因素、新东西。
就应用价值来说,该套丛书对文化创意产业有不小的参考意义。现代社会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为人服务的行业逐渐取代向自然索取资源和加工资源的行业,即第三产业的规模日益扩大。其中文化产业创造的效益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日益增加,文化产品成为社会大众的日常消费品。技术的发达使传统的工作方式逐渐被淘汰,人们的闲暇时间日益增多。“以人为本”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因此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也从以往重视宏观研究向贴近日常生活的微观研究转变。这套丛书中列举了许多利用文化元素开发文化产品,在市场上获得效益的成功案例,为我国新兴的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经验研究的依据和数据。
当今世界越来越强调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综上所述,这套丛书向读者展示了我国21世纪初期流行文化的状况和发展趋势。丛书不只是记录、描述了当代中国的流行文化是什么,还揭示了流行文化形成的社会历史渊源和引起的社会后果。对流行文化引起的社会问题做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可行性解决思路,为政府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丛书把流行语视为流行文化的亮点和特质,将同类文化特质整理成文化集丛。通过对不同文化集丛的研究探究流行文化的模式和体系。这是很有新意的探索。
2011-04-06
郑杭生,中国社会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100872)。丛书主编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好的尝试,不仅开发了这套丛书并获得出版资助,还开设了一门受高校本科生欢迎、评价不低的课程。她于2008年秋季在首都师范大学为全校本科生开设公选课:流行语反映的时尚文化。逾300名学生报名选修,遍及全校文理、艺术等各科13个二级学院,覆盖一至四年级学生,期末学生对本课程的评分都在90分以上。目前,这门课也获得资助,将编写出高校本科生通识选修课教材。
[责任编辑:潘丽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