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水景观设计探讨

2011-08-15 00:44
地下水 2011年1期
关键词:水景水体景观

冯 静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

居住区水景观设计探讨

冯 静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

本文分析了居住区水景观在居住环境中的功能作用,总结了居住区水景观规划设计的手法,归纳了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意见,从而梳理出一条较清晰的居住区水景观设计脉络。

居住区;水景观

居住区的水景观是居住区环境中极为生动的一部分。水的形态多种多样,或平缓或跌宕,或喧闹或静谧,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的湖面,色彩斑驳的水中倒影,淙淙水声都会给人以温馨、安定、回归自然的感觉,而人工瀑布、喷泉又能给人以生机、活跃与激情。

1 居住区水景观的功能

1.1 水景设计使居住区环境空间活化

1.1.1 空间的拓展

规模较大、面状的水,在环境空间中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一方面,水虚无的形态弱化了空间的界限,延展了空间的范围,有助于空间的拓展;另一方面,水中的倒影,不仅给水面带来光辉与动感,还能使水面产生虚空间,丰富和扩展了空间,产生开阔、深远之感。

1.1.2 空间的引导

小规模的水池或水面,在环境中起着点景的作用,成为空间的视觉焦点,从而起到引导作用。点式的水景在环境中布置较灵活,可以分布于任何地点,与花坛、平台、装饰小品等结合。线式的水,形状细长,有一定方向性,有划分空间和暗示、引导空间的作用。平直的线式水面,往往能形成明确的轴线,给人强烈的次序感;折形的线式水面,蜿蜒曲折,深幽而含蓄,暗示着空间的连续。

1.1.3 空间的层次

在居住环境中,首先充分利用水多样的形态和可塑性,灵活组织点、线、面式水景;其次,可采用叠合的方式形成立体水景,构成立体三维空间,从而增加空间层次感;再次,借助环境中其他要素如亭、桥、汀步、雕塑小品等分隔和充实空间;此外,可以利用水边植林草地来掩映空间,从而获得丰富的空间层次。

1.2 水景设计赋予居住环境突出的主题特色

1.2.1 充分发挥水的特性

静水常以湖、塘、池等形式出现。静水营造的是一种静谧安详的气氛,是适于人们思考、独处静坐的场所。动态水景包括流水、落水、喷泉等景观。动态水给人活泼、奔放、充满生机的感觉,强调的是一种欢乐的气氛,是适于大家共同观赏、嬉戏的场所。

1.2.2 与其他环境要素的结合

水有时借助雕塑小品、亭台小桥或植物等来突出环境的主题,共同塑造一个完整的视觉形象。雕塑的题材往往与时代风格相对应,以表达特定的主题和寓意,引起人们的思索。中国园林喜用假山石点缀水环境。“石令人古,水令人远”,水与石相结合,刚柔并济,对比鲜明,易于突出主题。

1.2.3 水与构筑物的结合

水体也往往与小桥、亭台楼阁结合在一起,既为人们提供了休息和观赏水景的场所,也赋予水体以特殊的涵义,在空间中形成了主题。

1.2.4 水与水生物、植物的结合

在宽阔的水面上或在带状水面岸边种植莲、荷、芦苇等水生植物,形成诸如“莲花池”、“芦苇河”之类的以观赏植物为主题的景观。还可以在水中养殖有观赏价值的鱼类等水生动物,欣赏鱼戏之乐。

1.3 水景设计参与性的考虑

1.3.1 亲水性的满足

人具有亲水性,喜欢和水保持着亲近的距离。以水为主题的环境中,不仅要设计供人们观赏为主的水景观,更要多提供人们可直接参与的游泳池、戏水池、旱喷泉广场等,使人们能够在水中畅游或赤脚在水中嬉戏,直接感受水的清澈和纯净。

1.3.2 亲切尺度的把握

首先要把握整个居住区环境和水体的关系,这决定了水体是否和环境相协调,以及水体在环境中的地位关系,在设计时应根据功能需求和空间构图需求合理安排水体,使之能融入环境;其次要协调好水体中各要素的关系,如水池、喷泉、瀑布以及小品雕塑的合理搭配与组织,在水体设计时要做到主次分明、动静有序;最后要注意水体能否让人接近,如池岸的高度、水的深浅,以及水的形式能否满足人的亲水性要求。

2 居住区水景观的规划设计设计手法

2.1 因地制宜,制造特色景观

居住区附近充沛的天然水源是利用自然水景的最好机会,可充分利用居住区的地形地貌特点,结合建筑风格,当地的民俗文化特色建成各具特色的镜池、溪流、瀑布、涌泉等自然景观。考虑水声、风声、风向及湿水雾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在适当的范围内由人工筑造。为了节约用水量,人工筑造的水景多采用循环利用的方式,突出体现水的灵性,努力与自然相协调,使城市中的人们找到自己的田园式住所。

2.2 充分重视与周围环境的配合

在居住区水景观设计中,要充分重视与周围环境的配合。大面积的静水切忌空而无物、松散而无神韵,应是曲折和丰富的。如果置身于整齐封闭的建筑群中,则以动态水景来活跃环境的氛围,丰富人们的视野。现代居住环境尤其注重与动态的水结合的建筑小品,并考虑建筑物、技术和物质条件等因素,创造出美好的居住环境。随着人们鉴赏水平的不断提高,水环境里的建筑小品和设施的规划设计手法,要求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这样才会富有时代感和地方特色。

2.3 创造亲水环境

将水体自然地融汇在绿化与建筑之间,关键是处理好岸型,使其曲线流畅。还要注意水面与地面尽量接近,给人以相互渗透之感,使人近水、亲水,使水景更具吸引力。设计时应特别注意水的深度和水体边缘的处理。如果砌筑堤岸,则宜采用天然材料,地面与水面高差大时可做成缓坡或采取分层跌落的办法使两者接近。这种亲水空间池底铺面要注意避免孩子玩耍时受伤,而且水深也要控制,一般在 30 cm左右,否则就具有潜在的危险性。另外,也必须注意水体的清洁问题,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保证水质。

3 居住区水景观规划设计中的相关问题和解决措施

3.1 存在的问题

3.1.1 忽视对雨水的利用

现实生活中,我们对降落在屋顶、铺装地面、道路上的雨水,任其直接进入城市排水管网,白白流走。不但造成了水资源的巨大浪费,还会使地下水得不到及时、有效、充分的补给,在雨水泛滥的季节,还会加大城市泄洪负担和增加洪灾发生的机率等一系列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却在城市水景、小区水景的水池中大量注入取自城市给水管网的淡水资源,不但会使运营成本大幅上升,还会对城市其他的用水单位和个人增添更大的用水负担与压力。

3.1.2 大批量的硬质地面铺装

为营造清澈见底的水景环境,配合铺设地砖的构图要求,很多居住区常选用大批量的硬质地砖,对水景基底进行硬质化处理。硬质地砖的采用,严重制约了水体的流动性、渗透性以及自净能力,使水景变为大面积、单调的静水水域,变成一池毫无生气的死水。如此大面积、缺乏流动的水域,时间一长,很容易呈现富营养化状态,即在适宜的温度与光照条件下,容易繁殖大量的细菌和藻类物质,使水体腐败、变质并且发臭;加上硬质地面对水体渗透性与自净功能的限制,使得水景完全依赖于人工清洗和水源的补充,这项工作强度大、频率高,对水的消耗量也大得惊人,无形中就会加大物管费用,并出现“一年清、二年黄、三年臭”的水体景观。有时为了配合水体布局和造型的需要,对水体的驳岸也进行硬质化处理,选用一些观赏性强、造价较高的单一材料(大理石、花岗石),将水体围合,形成一道高耸的“长城”,将游人拒以千里之外,这种人工化的驳岸设计,不但丧失了驳岸原始的美感和柔度,还剥夺、扼杀和阻断了人们亲水的本性。

3.1.3 大量空置的水景设施

伴随水景设计,会附带添置一些奢侈品,如喷泉、雕塑,甚至结合游泳池等一起布置,这些奢侈品的设置往往又离不开水景喷头、灯光照明等一系列点缀设施,由于这些设施运营成本、维修费用高昂,且更换又较频繁,一些开发商为节省成本,减少开支,大多任其荒废、闲置,致使设计优美、造型别致的水体景观,仅展现出大片平静的水域,更有甚者直接暴露一个干涸无水的枯池,和其下排列无数的管网、水景喷头;另一方面,由于人们的使用频率不高,故小区出现空荡荡无水的游泳池。不但未创造出别致、具有人气的景观休闲场所,反而因规划的水域面不支持人的活动,而出现居民的活动范围大为减少的局面。

3.2 措施及建议

(1)水体不同形状、深浅、宽狭的设计,象征着不同的地理环境:溪流、池湖、港湾、半岛、河埠……有着不同的景观,起着不同的生态作用。

(2)在不同的水体环境,布置各种不同的动植物,如水中的荷莲,水边的芦苇,鱼类……即使在小环境,也体现生物的多样性。如能有意识选择一些环保生物,则更有利。

(3)以瀑布、涌泉作为动力,创造水位高差,让水体自然循环流动,产生溢水、跌水、涓流、紊流等动态水景观;增加水体与大气、沙石的接触,提高含氧量。

(4)除因建筑、交通等需要,构造部分水上建筑外,大部分缓坡入水,植物护岸,碎石、泥砂底。选定一个合理的水面标高,至为重要。

(5)因为各种不同缓坡、不同水面宽狭,造就了各处不同水深,溪流也有急有缓,浅的地方,要控制水流使之不冲不淤;深的地方,可掘井促使上下循环。大型水面,还要兼顾交通、娱乐、生产的种种需要。

(6)以开挖水渠及缓坡之土方,堆叠地形,分隔空间,改善种植条件,而减少土方运量,取“一箭双雕”之功利。

(7)引导雨水沿着起伏地形渗透、流淌,汇而成河,储留再利用。这样没有淹渍、冲刷,也减少排水工程量。仅在出口处设溢水、单向阀门,干旱缺雨季节,以人工办法补充水源。

(8)对于水景观的细部详细设计和周边环境的融合,仍需要仔细推敲和慎重考虑,使景观与环境、功能完美结合。

4 结语

居住区的水景观能满足人们视觉、心理、触觉上的需要,所以深受人们喜爱。清楚地认识居住区水景观的功能,掌握居住区水景观的规划设计手法,将有助于居住区水景观的塑造,创造出更为舒适更为健康、生态的居住环境。

[1]章俊华.《居住区景观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滨水景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3]陈李波.居住环境的水景观设计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3.

[4]徐立群.小区水景设计探讨.住宅科技[J],2003.

[5]白德懋.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45

[6]徐叶.水与景观的关系[J].城乡建设,2004(11):38-39

[7]颜京松,李黎明.住区水环境生态建设探讨[J].现代城市研究,2005,(1):16-23

[8]李佩成等.论景观水资源[J].水科学发展,1995,(12):336~340.

[9]李茜,康志华.浅谈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水环境建设[J].四川建筑,2007,9(27):52-56

[10]刘焱.浅谈居住区景观环境中的水景设计[J].中国水运,20070,3(07):155-156

X 321

B

1004-1184(2011)01-0174-02

2010-09-08

冯静(1983-),女,陕西山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城市规划与设计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水景水体景观
天音水景
天音水景
天音水景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浅探
景观别墅
多源污染水体水环境质量提升技术应用
天音水景
生态修复理念在河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