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基地——广西北部湾经济建设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摇篮

2011-08-15 00:45:22杨丽萍顔小平肖勇博杨成俊贾君丽
关键词:北部湾技能型经济区

卢 宁,杨丽萍,顔小平,肖勇博,杨成俊,贾君丽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实训基地
——广西北部湾经济建设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摇篮

卢 宁,杨丽萍,顔小平,肖勇博,杨成俊,贾君丽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近年来,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人才紧缺已成为困扰广西北部湾开发的难题。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实训基地在为北部湾经济建设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创造有利条件和积累较为丰富经验的同时,仍然存在资金缺乏、校企合作不理想、实训基地总量不足和校内实训基地功能不到位等问题。笔者认为,应从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及结合自身特色两个角度出发,通过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的法律、制度及区域共享性实训基地,整合优势资源优势,建立与发达地区的互动平台和拓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等途径推进适合北部湾经济发展的实训基地的建设。

实训基地;北部湾经济建设;技能型人才

一、建立实训基地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建设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华南、西南结合部,是我国面向东盟的重要门户和西南地区商业流通最便捷的大通道,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深化与东盟国家的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2008年,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对加快广西发展,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完善沿海沿边区域发展布局具有重大意义。

随着防城港钢铁基地项目、钦州炼油项目、北海重油加工项目等投产,广西北部湾工业经济正逐步崛起,对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特别是石油炼制、机修、电气、化工等专业技能人才供不应求。根据广西社会科学所做的预测,2010年至2015年,北部湾经济区人才需求总量将分别达到115万和168万人。其中,2008年至2010年经济区在石油、化工、能源、钢铁、物流等重点产业的人才需求量共计大约3.5万人至4万人之间[1]。随着近年来广西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人才“紧俏”已成为困扰广西北部湾开发的难题。

在人才培养方面,广西教育厅2006年提出的《关于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各实训基地的建设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职业能力训练为核心,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立足全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适应不同层次需求的高技能性人才。”2008年广西区职业院校共招生10余万人,高出前一年招生计划0.8个百分点。2010年,广西区政府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工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到2012年各市必须建立1至2所,在校生人数达3000人以上,面向第二产业需要的自治区重点以上的技工学校,并在全区范围内建设10个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

由此可见,为适应广西区域经济发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需加强以实训基地和职教师资培训为重点的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大规模地培养产业工人及其他专门人才,这也进一步对广西各职业院校的办学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使广西职业教育步入快速良性发展的轨道,从市场的要求来看,从业者的实践操作能力是否能够迅速适应其岗位是其在职场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换言之,实践能力是衡量职业院校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在于加强实践性教学,而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又是以拥有完善的实训基地为前提。只有科学合理地建设好实训基地,才能保证职业院校新型的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得以顺利实施。

但考虑到广西尚属贫困地区,区内职业院校大多数资金缺少、技术薄弱、师资缺乏、办学条件较差,尚未能够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实训基地体系,这就形成了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瓶颈。

二、实训基地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建设技能型人才培养创造了有利条件

为培养北部湾经济建设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广西自治区经过几年的探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建立多种动作模式,推动北部湾经济建设人才培养的力度

1.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

建立跨行业、高水平、面向全社会开放的公共实训基地,是政府转变职能,通过为大众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推动职业培训事业发展的一个重大举措。2009年7月,广西机电工业学校在广西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教育厅的领导和支持下,与广西北海工业园区管委会达成共建广西机电工业学校北海工业园区实训基地的共识,并于当年9月建成达到办学条件,安排第一批500多名学生到实训基地进行教学与实训。再经过一年的建设,该基地目前已拥有16个教学实训室,学生人数达1000人。该基地通过高频变压器生产线等实施开展项目培训,使学生在校内就能够体会到企业工作环境,使学生得到了锻炼,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且对适应社会能力有很大帮助,也有利于进一步加快区域产业和人口集聚的步伐,为各职业院校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训和就业机会。

2.与企业合作建设的实训基地

201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大专院校和中职校已分别与钦州、防城港、北海、南宁四市政府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签订了94项合作框架协议。合作项目内容包括联合办学、人才培养、员工培训、重大科研课题研究、毕业生就业机制、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重点实验室建设和医疗等各个方面[2]。其中,广西建设职业学院以“泛北部湾经济区”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新发展,结合现状条件特点,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实施体现工学结合的“项目教学2+1”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能满足生产性实训教学的校内公司、设计工作室和实训基地,生产性实训教学全部在校内公司、实训基地完成,校企共同制订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管理运行机制、实训实习大纲和考核评价体系,共同培养掌握一定专业理论知识、技术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并具有发展潜能的高技能人才,不但是学校发展和拓展办学能力的需要,同时也为企业培养了大批技能型人才。

(二)通过开展各种活动,为北部湾经济发展提供政策支撑

2009年,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召开了“北部湾经济区实训基地”项目建设研讨会,会议围绕学院拟建的北部湾经济区实训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就人才需求、专业设置、实训建设、项目支持体系建设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研讨,进一步明确了北部湾经济区实训基地建设的规划要求,为更快、更好地推进项目建设,努力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和发展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奠定了基础。

2010年,广西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制定《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服务广西产业新发展行动计划(2010-2012)》,围绕服务广西现代农业产业链,确定了“为广西现代农业产业链培养高技能紧缺人才”、“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智能化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和“广西农垦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联盟”等3个具体实施的服务项目,把学院建设成为服务广西农垦和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和技术推广的平台。

2010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系统为服务北部湾开发建设,认真谋划“教育服务广西新发展行动计划”,在全区实施“三大项目”和“五大工程”。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李康要求,广西壮族自治区各高校要以“北部湾行动”为起点,把握办学新定向,推动高校走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服务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发展[1]。

(三)集中优势资源,为北部湾经济区的建设做好优质服务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的伟大实践给广西30所本科院校和40所高职院校服务社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向各校提出了大量的人才,特别是技能紧缺人才型需求。在广西开展的“广西高校服务北部湾行”活动中,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先后与北海高新技术园区等9家企业签订了产学合作协议,双方就特色农产品种植、水产养殖与加工、农产品与港口物流、电子信息等北部湾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达成合作项目。

三、广西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缺乏

建设实训基地耗资巨大,少则几十万、上百万人民币,多则上千万人民币,如何设计高职院校实训基地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借外资打造北部湾经济区高职教育实训中心,利用西班牙政府贷款498万美元建设一些特色学科的实训项目。2009年9月,该学院借用北欧投资银行贷款3200万美元,建设集“教学实训、职业培训、技术服务、科技生产”于一体,设备与性能国内一流,生产与管理全国示范的北部湾铝加工实训中心、北部湾石油化工实训中心、北部湾现代物流实训中心、北部湾动漫产业实训中心等七个北部湾经济区高职教育实训中心。资金严重短缺,导致大多数职业院校缺乏必要的符合职业环境和氛围教学设备和实训教学的设施,成为职业院校为北部湾经济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瓶颈之一。

(二)校企合作不理想

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职业院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希望借助企业先进的设备、经验丰富的技术员和真实的实践环境,在预定的时间内输送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而企业虽然也看到了职业院校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与系统的理论知识,但企业要生产经营,追求的是经济效益,真正需要的是能直接解决企业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而不是需要“蜻蜓点水”式的实习生,使得校企合作更加尴尬。

(三)实训基地总量不足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过几年的发展,各职业院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已建设了一定的实训基地,但是相对于其它发达经济区建设的实训基地,其总量远远不足。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专家认为,随着北海、钦州、防城港沿海区域钢铁、石化、林浆纸业、港口建设与海洋等重点产业的加快开发,这里将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

(四)校内实训基地功能不到位

目前,各职业院校非常重视实践教学,规定基本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是1:1,但是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由于实训教学设备数量少,更新速度慢,仿真性不够突出,学生找不到在企业真实的环境中工作的感觉,再加上学校对于实训基地使用的限制,导致了学生不能有效地利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学习。因此,学生在校内实训中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方面难以得到保证。

四、广西北部湾经济建设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实训基地建设的对策

(一)借鉴发达国家与地区先进的经验

1.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的法律和制度

20世纪60年代后,发达国家以立法和制定政策法规来保证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和确立职业技术教育的地位,使职业教育迅速发展起来。在日本,职业教育被称为是“企业眼中的教育”;在德国,职业教育被称为是“企业手中的教育”;在我国,要把职业教育办成“企业心中的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概括地规定了企业对职业教育应承担的义务:“企业应该根据本单位的录用实际,有计划地对本单位的职工和准备录用人员实行职业教育。”“企业应当接纳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学生和教师实习,对上岗实习的应给予适当的劳动报酬等等。”这些规定仅仅是原则性的规定,缺乏涉及校企合作经费的条例。另外,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责、权、利不够明确。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建立完备的、相应的法律法规,确保校企合作的稳定性。

2.集中有限资金,建立区域共享性实训基地

为了切实解决资金投入太大与运转不畅的矛盾,各职业院校应该联合起来建立高水平、仿真性、开放的区域共享性实训基地,对内实行企业管理,实训内容与项目来源于企业,以此营造企业化的职业氛围;对外实行准市场化运作,微利经营,面向社会开放。例如天津市教委在2005年建设“天津市职业教育区域综合性实训基地”。该基地由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等6所职业院校组成,由天津市教委、财政局和这六所职业院校成立联合管委会指导下运行,日常管理和设备维护由基地所在院校负责。基地内的实训教学由基地院校统一安排协调,并积极为其他院校提供资源共享平台和技术支持。基地内各院校在完成自身院校教学和生产实习的同时,要保证不低于1/3的实训课时量供周边其他院校共享,并积极配合各院校组织相关工种的职业资格鉴定,每年的技能鉴定量中要保证有不低于1/3的鉴定量用于其他院校和社会取证培训。由此,在天津市教委的统筹指导下,区域内的各职业院校合理、有效地利用区域综合性实训基地的资源,保证实验、实训课程的开课率,充分发挥综合性实训基地的辐射和共享作用。

(二)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新路子

1.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建立与发达地区的互动平台

位于与广西毗邻的广东省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是我国第一批示范性职业院校,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实训基地的建设应该充分利用就近资源,与深圳职业院校等发达地区做得比较好的职业院校建立兄弟院校,去“西天直接取经”,也可以请资深专家对北部湾经济区实训基地的建设进行长期指导。

2.自产自销,拓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通过订单式人才的培养模式,学校专业的设置要与北部湾经济区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的发展相结合,贴近行业、企业的需要办学。根据学生“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适时调整教学内容,采取“校企合作,产学互动”的模式,将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等教学内容主要放在学校完成,将职业技术训练和岗位技能培养放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第一线去实施,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其次,北部湾经济区的企业要依托学校的智力、技术资源,通过订单式模式培养自己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解决企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短缺问题,促进企业的健康、稳步发展。通过这种自产自销、订单培养的方式以实现学校、用人单位和学生三赢的局面。

[1] 蒋天堂.职业院校数控技术专业教学现状分析及改进建议[J].职业技术教育,2007(11).

[2] 周祖臣.广西开展高校服务北部湾行动[N].中国教育报,2010-03-13(3).

G646

A

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Innovation Project of Guangxi Graduate Education”(2010106021205M56)

卢宁(1955-),男,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师教育。

猜你喜欢
北部湾技能型经济区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北部湾大学坭兴陶教学改革探究
建强堡垒铸就“ 北部湾第一哨”
北部湾的风
歌海(2016年6期)2017-01-10 01:35:50
Preparatory Work before 2016 Pan-Beibu Gulf Economic Cooperation Forum
甘肃省主要经济区联动发展战略探讨
图解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
农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养浅析
中国水利(2015年5期)2015-02-28 15:12:36
为什么要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区
浙江省汽车后服务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