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拉里退选演说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2011-08-15 00:45:22王一鸣张芳馨
关键词:批评性情态希拉里

王一鸣,张芳馨

(吉林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130021)

希拉里退选演说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王一鸣,张芳馨

(吉林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130021)

作为一种把语言的社会性作为分析目的的话语分析方法,批评话语分析旨在通过语言分析来揭示语言、意识形态以及权力之间的关系。话语不仅是对现实世界的客观反映,还是一种可以促使社会变革的社会实践。以此从分类、及物性和情态系统三个方面入手对希拉里的退选演说进行批评话语分析,挖掘其背后的意识形态,以展示语篇生产者如何通过语言手段传播其观点以达到政治目的,从而唤起读者的批评性阅读意识。

批评性话语分析;希拉里退选;政治演说;分类;及物性;情态

批评性话语分析已有四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其基本理论渊源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宗旨是揭露不平等的权利关系,从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具体方法有系统功能语法分析、语篇题材交织性分析和话语历史背景分析。在此选取极富代表性的政治演说——希拉里2008年退选演讲,从分类、及物性和情态系统三方面入手,对该语料进行批评话语分析,从而揭示希拉里如何通过语言传达其政治主张,以实现其政治目的。

一、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

批评性话语分析研究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它视语篇为生成者在形式结构和意识形态两方面进行选择的结果,认为语篇是一种社会空间,在其中同时出现两种基本的社会过程:对世界的认知与表述和社会交往互助,因而对语篇的分析离不开对话语实践过程本身及其发生的社会语境的分析。理论上讲,语篇的各个层次和各种结构都可能具有意识形态意义,但实际做批评性分析时没有必要详细考察语篇中的所有语言成分,重点是要分析其中可能具有重要社会意义的某些语言结构和过程。对语篇进行批评性分析时应特别注意考察分类、及物性、情态等蕴含的意识形态意义。批评性话语分析通过分析语篇的语言特点和它们生成的社会历史背景来考察语言结构背后的意识形态意义,进而揭示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复杂关系,尤其是语篇里那些人们习以为常的偏见、歧视和对事实的歪曲是如何通过语言手段隐藏地表达的。简言之,就是运用语言学的方法研究社会问题。

二、实例分析

批评性话语分析强调话语的历史和社会语境。话语的意义只能从它所使用的语言结构的语境中获得,因此,进行个案研究前必须全面把握文本产生的语境。

2008年6月7日,美国民主党参议员希拉里·克林顿在华盛顿建筑博物馆发表了退选演说。当时,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称,持久激烈的预选使民主党选民严重分化,只有希拉里与奥巴马和解,才能确保民主党团结一致,共同迎接共和党的挑战。所以,表面上希拉里宣布退选,承认失败,实质上其更重要的任务是呼吁自己的拥护者转而支持奥巴马,为民主党争取更多的选票。

(一)分类

分类是指用语言赋予外部世界以秩序。语篇的分类系统通常是指语篇对人物和事件的命名和描述,主要通过词汇的选择来实现。语言并非客观的,人们总是带着某种立场或倾向选择特定的表达方式,因而分类不可能客观全面地反映事物本身的固有特性,而必然受到人们认知水平和思想感情的影响。反过来讲,正是因为对事物经验的不同看法会导致不同的分类原则,所以考察语篇的分类体系往往最能帮助我们清楚了解说话人的世界观、意识形态、态度和立场。例如:

(1)We made tremendous progress during the 90s under a Democratic President,with a flourishing economy,and our leadership for peace and security respected around the world.

(2)Think about the lost opportunities of these past seven years-on the environment...

形容词常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具有一定的意识形态倾向。如例(1),谈到民主党执政,希拉里运用了一系列正面的形容词“tremendous”(巨大的)、“flourishing”(繁荣的)、“respected”(备受尊敬的),这与(2)句中提及布什政府七年里“lostopportunities”(失去的机遇)形成鲜明对比。前后反差极大的两组形容词昭告美国民众:民主党才是“救世主”,共和党只会浪费大把的发展契机。希拉里的观点和态度不言自明。

与以上分析的形容词相比,名词的分类功能更应值得注意。因为形容词所描述的不一定是永久性特征,很多情况下不过是事物临时具有的。像(1)中的“flourishing”economy现象就具有阶段性,economy必然某时也会出现“sluggish”的状态。但名词不同,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意味着将描述对象贴上标签,永久地归于某一类事物。如:

(3)Well,this isn't exactly I'd planned,but I sure like the company.

“company”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里解释为“the fact of beingwith sb.elseand not alone”。演讲一开始,希拉里就将听众视为自己的伙伴,感谢他们的陪伴。“company”听起来更像是朋友间的相互扶持,颇有人情味,给人一种休戚与共的感觉。一个简单小词将希拉里从“高高在上”的政坛拉到平民中间,这样在平等基础上发出的呼声“支持奥巴马,支持民主党”,也更容易被听众所接受。

(4)The way to continue our fightnowis to take our energy,our passion,our strength and do all we can to help elect Barack Obama the next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5)We will stand united for the values we hold dear,for the vision of progress we share,and for the country we love.

在(4)和(5)这组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中,意识形态体现得淋漓尽致。Fowler称之为“同中心主义”,其特点是偏爱同类,排斥歧视异类。使用“we”和“our”表示“合意”,说明说话人在代表人民说话,她和人民大众在利益或思想感情上是完全一致的。两党竞选拉票的紧要关头,希拉里反复使用第一人称复数极力掩饰她与平民之间明显权力不对称的事实,转而强调共同目标和利益,表明自己的希冀,试图与听众产生共鸣,为给民主党拉票铺平道路。同时,这也充分体现了意识形态话语控制作用的特点:使意识形态自然化,即以非意识形态的“常识”形式被主体所接受。

(二)及物性

及物性是一个表达概念意义的语义系统,它把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分成若干种“过程”,即将经验通过语法进行范畴化,并指明与各种过程有关的“参与者”和“环境成分”。其主要归为六类: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和存在过程。语篇对过程类型的选择一般会受体裁和主题内容的影响,但同一体裁内容的语篇,对某一事件的描述也可能采用不同的过程组合,这通常取决于说话者的交际意图以及他对事件的理解和看法。因此,“选择哪类过程来表达一个真正的过程会具有重要的文化、政治或意识形态意义”。该演说共出现了486个动词性成分,即486个语言过程。通过对其及物系统进行分析,不难发现使用最多的是物质过程,其次是心理过程和关系过程,存在过程、言语过程和行为过程出现较少。

(6)I want to start today by saying how grateful I am to all of you-everyone who poured your hearts and your hopes into this campaign,who drove for miles and lined the streets waving homemade signs,who scrimped and saved to raise money,who knocked on doors and made calls,who talked and sometimes argued with your friends and neighbors,who e-mailed and contributed online,who invested so much in our common enterprise,to the moms and dads who came to our events,who lifted their little girls and little boys on their shoulders...

(6)句是物质过程的典型实例。物质过程是表示做某件事的动态过程,它通常有两个参与者:“动作者”,过程的施事者与“目标”,受过程影响的人或事。物质过程突出动作的实施者,强化事件本身的作用和影响力,能够清晰地表达发话人的意识形态。演说伊始,希拉里就使用了大量的物质过程,表明其支持者为竞选所付出的辛苦努力。这样大量的使用并不是任意选择的结果,其中暗含着特定的话语目的,隐藏着特定的意识形态。作为政界女强人,希拉里的预选之路并不平坦,虽然最终未取得胜利,但不可否认,在几个主要州的完胜足以证明她实力之强劲。希拉里深知这一切不是“个人表演”,成绩的取得来自于同事的精心谋划和选民的大力支持。因此,希拉里运用一系列物质过程来彰显支持者的贡献,突出他们的重要性。更进一步说,这些生动的感谢之辞更好地拉拢了其支持者,为说服他们转投奥巴马埋下伏笔,真可谓用心良苦。

(7)We all want an economy that sustains the American Dream...We all want a health care system that is universal,high quality,and affordable...

谈到自己和民主党的政治主张时,希拉里并没有枯燥地罗列政策,而是选取心理过程的表述方式。心理过程是表示感觉、反应和认知等心理活动的过程,通常表达喜好、情感和愿望。四个并列的“We allwant...”描绘出希拉里在经济发展、卫生医疗、公民权利、国家地位等方面的期许与愿望,这是以她为代表的民主党长期奋斗的目标,也是选民只有支持奥巴马才能争取到的结果。重复使用“我们都想要……”的句式增强了话语的气势,使听众热血沸腾,十分向往其描绘的理想社会,进而心甘情愿地支持奥巴马。

(三)情态

情态系统表达人际功能,表明讲话人对话语命题真实性所承担的责任和对未来行为作出的承诺或要担当的义务,反映讲话人的态度及其与听话人之间的社会距离和权力关系,从而体现讲话人的意识形态意义。

情态系统中的情态动词在表达意义时具有明确的人际意义。纵观整篇演说,出现的情态动词包括:can/can't(23次)、have to(5次)、could/couldn'(t4次)、may(6次)、migh(t1次)、mus(t3次)、would(2次)、shouldn'(t1次)。不难看出,全文中can的使用率极高,特选取以下例子为证:

(8)I am standing with Senator Obama to say:Yes we can.

(9)...proud that every little girl can dream and thather dreams can come true in America.

例(8)和(9)中,希拉里不断向民众强调“can(可以)”,理想必然实现。其实当时不管是希拉里还是奥巴马成为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都是挑战常规,风险极大。一位女性,一位黑人,两者都有不少反对的声音,这也正是民主党的软肋所在。所以鉴于选民的徘徊心态,希拉里在倡导性别种族平等的同时,又不失时机地向民众灌输“我们能改写历史”的思想,夸大美国社会的宽容度,增强选民对“黑人总统”的自信。

综上所述,纵观整篇演讲,语言看似简单易懂,只是希拉里为自己预选失败做个交代,实则是宣传民主党的竞选精神、主张和政策,呼吁选民转投奥巴马。不可否认,希拉里的这次精彩演讲为民主党最终取得竞选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尽管近年来一些学者纷纷提出质疑,认为批评性话语分析对文本生成环境等问题欠缺考量,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不可否认,批评性话语分析有助于人们加强语言敏感度,培养批判意识,提升批评性阅读能力,避免在浑然不觉的情况下受语篇的诱导和支配,增强人们对带有偏见和歧视的语言现象进行辨别分析的能力,从而为进一步解决社会问题奠定基础。

[1] Fairclough,N.Discourse and Social Change[M].Cambridge: Polity Press,1992.

[2] Fairclough,N.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The critical study of language[M].London/New York:Longman,1995.

[3] 陈丽江.中国的批评语言学研究综观[J].外语教学,2006(6).

[4] 胡壮麟.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 辛斌.语言、权力与意识形态:批评语言学[J].现代外语,1996(1).

H315

A

王一鸣(1989-),女,本科,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批评性情态希拉里
情态副词“说不定”的情态化研究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变色啦!
张培基译本《故都的秋》批评性分析
从发现问题到反思历史——历史学科批评性思维
浅谈英文报刊的批评性分析
参考译文
新闻语篇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外语学刊(2011年6期)2011-01-22 05:55:02
日本混乱中迎接希拉里
环球时报(2009-02-18)2009-02-18 1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