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钢铁产业整合的历程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2011-08-15 00:48王建军
创新 2011年1期
关键词:钢铁产业钢铁企业钢铁

王建军

世界钢铁产业整合的历程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王建军

世界钢铁产业的发展过程就是钢铁产业整合的过程。到目前为止,已经历四次大规模产业整合。世界钢铁产业整合的主要动因大致可以归纳为:追求规模经济,降低经营成本;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增强市场控制能力;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抵御外部并购。世界钢铁产业整合的历程对我国钢铁产业发展有较大的启示。

产业整合;钢铁产业;历程;启示

产业整合是世界钢铁产业发展的潮流和主要趋势。世界钢铁产业格局在过去的100年里发生了三次大转变,美国、日本和欧洲分别成为这三个钢铁时代的世界钢铁强国(地区)。如今,世界钢铁业迎来了第四次产业整合的时机。本文对世界钢铁产业整合历程及其动因进行总结,对其对我国钢铁产业发展的启示进行分析。

一、世界钢铁产业整合的历程

第一次产业整合发生在20世纪初的美国。从1860年开始,美国钢铁产业逐渐成为规模庞大的一个部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钢铁产业组织状况与今天中国钢铁产业的散乱状况相类似,几百家钢铁厂并存,分散生产,产能严重过剩。众多中小企业起点低、技术水平低,缺乏起码的规模经济,彼此恶性竞争,市场秩序混乱,产业整体失效。众多中小企业的存在和经营的高风险,直接危及放款给这些企业的金融资本的安全。当时美国金融巨头J·P摩根银行为了保证其资金安全,出面来推动美国钢铁产业的整合。J·P摩根吞并了785家中小钢铁厂,并把这些收购的钢铁厂合并成美国钢铁公司,造就了世界上第一家资产超过10亿美元的超大型公司,控制了美国钢铁业产量的70%,开启了全球范围内第一次大规模的产业整合。到1910年,美国钢铁产量达到2650多万吨,占当时世界总产量的近一半,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钢铁大国。从那时起,美国在世界钢铁产业上的霸主地位一直保持到1970年代。

第二次产业整合发生在1970年代的日本。“二战”结束后,在反垄断政策的指导下,美国政府以占领军的名义要求日本钢铁行业的托拉斯组织——日本制铁拆分为八幡制铁和富士制铁,还将川崎制铁从日本钢管独立出来。日本依靠发达的海运业为不断发展的钢铁产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进口铁矿石,钢铁产业逐步崛起壮大。1973年,日本钢铁产量达到峰值1.26亿吨,此后钢铁景气度下降,钢铁产业进入成熟期。这一时期,日本采取的应对措施是在淘汰落后产能、加强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的同时,通过兼并整合“做大”、结构升级“做强”。日本钢铁产业不断进行改组和整合,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实现了由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的崛起。比较典型的是,1970年世界排名第6的八幡和第10的富士钢铁公司合并成立新日铁公司(NSC),其钢产量一下达到3295万吨,成为当时世界最大钢铁公司。直到1996年,新日铁公司一直占居世界钢铁产量的首位。此外,日本NKK与川崎制铁公司于2001年5月合并成立JFE控股公司,成为日本的第二大钢铁公司。日本钢铁产业市场结构逐步形成典型的寡头垄断特征,2006年,新日铁、JFE、住友金属、神户制钢四公司的产量占全日本的75%以上。世界钢铁强国日本只有这四家大型钢铁企业,全国钢铁企业总数也只有10家左右。

从重组公司的范围上来说,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钢铁产业并购基本在一国内部企业间进行。

第三次产业整合发生在1990年代的欧洲。1990年代,由于欧盟市场的统一及苏联、东欧的解体导致欧洲区域的全球化进程加快,在激烈的竞争条件下,欧洲钢铁产业进行了一系列整合,结果是欧洲平均每个企业的粗钢生产能力由1500万吨上升到了2500万吨。在这一时期,形成了卢森堡的Arbed集团、法国的Usinor集团、英国的Corus集团、德国的Thyssen-Krupp、意大利的RIVA集团、英国的LMN(Ispat)集团等国际大钢铁集团。1997年,欧洲钢铁业达到顶峰,在全球十大钢厂里坐拥6席。此次钢铁产业整合真正跨越了国界,过渡到国际化的阶段。

第四次产业整合。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钢铁产业跨地区、跨国并购重组成为一股强大的潮流,并呈现方兴未艾之势,规模越来越大。企业兼并几乎成为企业谋求更大发展的主要方式。2001年,法国于齐诺尔、卢森堡阿尔贝德和西班牙阿塞雷利亚3家企业联合组成安赛乐,钢产能达到4600万吨,拥有员工约11万人,成为当时世界最大钢铁企业;2004年,英国LNM集团和印度伊斯帕特集团合并组建米塔尔钢铁公司,随后米塔尔公司于2005年4月以45亿美元的总价成功收购了美国国际钢铁集团公司,钢产能达到7000万吨,成为全球钢铁企业新霸主;米塔尔集团并未就此止步,于2006年6月以高达325亿美元的总价购得世界第二大钢铁企业安赛乐50%的股份,成为“恐龙级”钢铁企业。2007年2月,世界排名第54位的印度塔塔公司收购英荷集团的康力斯(Corus)公司,一跃成为全球第五大钢铁生产厂商,钢年产量约2500万吨。2007年1月,俄罗斯耶弗拉兹控股公司和美国俄勒冈钢铁公司达成原则协议,斥资23亿美元收购这家美国公司95%以上的股份,完成俄罗斯冶金工业史上最大规模的海外资产并购交易。最近10余年,世界钢铁产业整合除采取直接并购外,还频繁使用企业间的战略联盟、战略合作、外包生产等形式,并已成为钢铁产业寻求发展的重要趋势。

目前,世界钢铁产业已形成寡头垄断竞争的格局,全球五大钢铁公司生产的钢铁产量已经占到全球总量的20%,而在10年前,这个数字还是13%。未来几年,钢铁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还将继续整合的进程。

二、世界钢铁产业整合的动因

(一)追求规模经济,降低经营成本

钢铁产业是一个典型的装置型产业,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十分明显。这与产业本身要求设备日益大型化甚至巨型化、自动化和工艺连续化的技术经济特征密切相关。

纵观欧美、日韩的大钢铁企业的成长历程,几乎都是通过并购重组等产业整合方式发展起来的。尤其是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市场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情况下,为了应对世界市场的剧烈竞争和生产能力过剩、盈利下降的局势,钢铁企业更是希望通过整合实现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张,降低经营成本,从而在竞争中获得更主动和有利地位。2007年年初印度塔塔钢铁公司和英·荷Corus集团“蛇吞象”结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Corus的生产基地集中在欧洲,其成本居高不下,而塔塔钢铁则是世界上生产成本最低、效益最高的钢铁公司之一。

(二)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增强市场控制能力

以大型企业为核心的产业整合能在更短的时间内扩大企业市场份额,增强市场控制能力,巩固企业的战略地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获得相应的战略利益。特别是1990年代的钢铁产业的跨国整合可绕开地区贸易壁垒,克服进入国外市场的障碍。同时,产业整合可以使钢铁市场更加稳定。钢铁产业剧烈的周期性波动可能因整合被部分抵消,因为整合后的大型或超大型企业通过科学预测和调节供给有效控制价格,维持更加稳定的运营和财务环境,避免钢价大起大落对产业的冲击。

(三)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钢铁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和产品更新换代能力是决定市场竞争成败的重要因素。只有拥有相当市场规模的企业才能承担巨大的研发费用,也只有具有一定的研究开发规模,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产业整合为实现产业中的有组织技术创新提供了必要条件。同时,整合还可能带来技术源,如米塔尔对欧洲安赛乐的并购,就特别看重安赛乐拥有强大的研发实力,能生产很多高附加值的钢铁产品品种。

(四)抵御外部并购

目前,钢铁产业整合的意义不仅在于增强企业自身盈利能力,对于大多数钢铁企业来说,更重要的是通过企业间的整合抵御恶意并购。面对欧美企业的合并,韩国浦项钢铁提高对其他亚洲钢铁厂的股权投资,日本的JFE钢铁2006年年底将对南韩东国制钢的持股比率从4%大幅提高到15%,新日铁也提高了对住友金属和神户钢铁等日本钢铁厂的持股比重。

三、世界钢铁产业整合的启示

从世界钢铁产业整合历程可以看出,产业整合是钢铁产业发展的永恒主题。世界钢铁产业整合的历程对我国钢铁产业的发展有较大的启示。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钢铁产业持续快速增长,产业规模已达世界总量三分之一以上,也出现了像宝钢这样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大型优势企业,但总体状况是:产能过剩,产业分散,规模不经济,产业整体效率低下,市场秩序混乱,资源环境受到较大压力。目前,我国约有粗钢生产企业近500家,生铁生产企业1000家左右,钢材生产企业接近2500家。

钢铁产业是典型的规模经济显著的产业,随着钢铁生产规模的扩大,边际成本会不断下降,可以说,规模经济是这个产业效率和竞争力的关键要素。钢铁生产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是主流趋势,国外先进国家的钢铁产业一般呈寡头垄断竞争局面,市场需求主要是由达到规模经济的大型企业或超大型企业提供。2006年世界粗钢产量前10位企业的产量合计达到3.16亿吨,平均产量达到3160万吨。而中国前10位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合计为1.38亿吨,平均粗钢产量为1384万吨,仅占全国总产量的35%。不管是从总产量上看,还是平均来看,中国前10位与世界前10位差距明显。

企业成长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两种途径:内部性成长和外部性扩张。内部性成长(内生式)包括企业通过自身资本积累、利用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和股票等手段来扩大现有经营规模。外部性扩张(开放式)主要是通过企业的外部收购、兼并、联合等产业整合方法来做大企业。两种方式相比较,一般来说,通过第一种途径,企业规模的扩大相对缓慢,而通过产业整合能超越企业自身资源的束缚,获得产业内现存的生产能力,从而实现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张。

产业整合是钢铁企业成长和发展的一个基本工具和手段。从国外著名钢铁企业成长历史看,多数企业成长到一定规模以后,往往借助于兼并等产业整合方式实现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张。米塔尔正是通过在全球范围内的产业整合建立了自己的钢铁帝国。米塔尔一直奉行的经营秘诀就是,抓住机会,出手收购那些由于人员臃肿、投资不足而且技术和管理落后而导致亏损或濒于破产、被视为“垃圾”的企业,然后,大胆采取必要的裁员措施,为收购对象引入完善的管理机制、适用的技术支持、苛刻的质量控制体系和严格的安全生产制度,让企业重新变得生机勃勃。

我国钢铁产业要想在世界钢铁市场中发挥与产能规模相匹配的作用,就必须通过产业整合,提升市场控制力,实现向寡头垄断型市场结构的转变。我国的钢铁产业整合应以大型优势企业为主导,通过对众多中小钢铁企业的整合,把大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等引入中小企业,把中小企业纳入到大型企业的生产经营系列,使资源、资本、设备和人才等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实现资源的集中和优势的强化,从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促进钢铁产业的优化和升级。只有我国的大型钢铁优势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才能与国际钢铁巨头在同一个规模档次上展开有效竞争。

美国、日本、欧洲等西方发达国家的钢铁巨头还通过钢铁产业链整合,形成从上游的资源到钢铁销售终端的完整产业链,提高了产量和需求平衡对价格的控制力,增强了市场稳定性和有序化。近年来,我国钢铁生产原材料特别是铁矿石供应紧张,通过对具有铁矿石来源的钢铁企业进行整合,有利于保证原材料的持续稳定供应。同时,整合后钢铁产业集中度的提高,有利于改变钢铁企业与上下游产业的价格谈判所处的弱势地位,掌握原材料和产品定价的主动权,避免或减缓原材料和钢材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对企业的冲击。

[1]杜立辉,佘元冠.战后日本钢铁工业的发展特点及启示[J].经济纵横,2007,(10).

[2]卫兴华,张福军.转变发展方式研究综述[N].人民日报,2010-05-18.

[3]曹玮,李瑞丽.德国钢铁产业发展中的路径依赖与突破[J].中国科技论坛,2007,(10).

[责任编辑:李君安]

The Course of the World Steel Industry Integration and Its Implications to China

WANG Jian-ju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steel industry is the process of steel industry integration.So far,four large-scale industry integrations had happened.The main drivers of the world steel industry integration can be broadly summarized as follows:To pursue economies of scale and lower operating costs,to expand market share and strengthen the market control ability;To enhance the ability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to resist externa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teel industry could get great enlightenment from the history of the world steel industry integration.

industry integration;steel industry;course;enlightenment

F062.9

A

1673-8616(2011)01-0039-03

2010-11-08

王建军,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郑州,450002)。

猜你喜欢
钢铁产业钢铁企业钢铁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长流程钢铁企业废水零排放实践与探讨
排放绩效在评估钢铁企业超低排放取得效果中的应用
“钢铁侠”
扑面而来的“钢铁鸟”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抓住政策利好,加速战略转型
关于钢铁产业化解过剩产能的几点思考 河北省人大财经委化解过剩产能
国务院再出政策化解钢铁产业过剩产能
新时期下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思考——以钢铁产业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