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旭辉,王华
论案例教学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殷旭辉,王华
实施案例教学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成为倾听者、促进者和引导者;要求教师能够合理取舍案例,并运用恰当的方法组织课堂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要更加注重过程评价。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教师角色;过程评价
案例教学法在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高校管理类、法学类、医学类学科的教学中。随着案例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如何更好地实施和推进案例教学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下面,谈谈我们对案例教学法的认识。
案例教学是指藉由案例作为师生互动核心的教学方法,它打破了传统教育中陈旧的师生关系,教师在其中扮演的不再是传统教学观念中“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不再是内容专家和教导者的角色。教师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要调整自己的角色和转变教学观念,这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
教师在案例教学中要扮演好三种角色:(1)倾听者的角色。案例教学的特色之一是开放性的自由谈论,学生的各种不同观点都应该受到尊重。教师应该成为一个良好的倾听者,理解学生的不同观点和想法的意义。教师表现出不耐烦或者随意打断学生发言,都将严重影响教学效果。(2)促进者的角色。教师要从传授知识的主角中解放出来,成为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应该不断鼓励学生加入讨论,尤其要鼓励习惯沉默的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而对于占用过多时间、过度热心发言的学生,则要策略地予以节制,平衡学习者的热情和贡献,让每个人都有参与的机会,使得案例讨论能有序、顺利地进行下去。(3)引导者的角色。学生的参与程度如何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程度。教师在案例教学时应该以提问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特别是当讨论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要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使其思维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总之,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传统的高高在上的权威地位发生了改变,主要作用是激发学生广泛参与讨论,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理论提升,使学生对案例中所包含的问题获得更透彻的理解,促进学生之间的积极的人际交往,从而构建一个具有合作性的“学习共同体”。
教师角色的转换并没有否定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案例教学的效果如何取决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程度。案例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控制课堂的能力等都形成了较大的挑战,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这是案例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
案例教学的第一个步骤是要选择恰当的案例,案例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在众多的案例中要进行恰当的取舍,这对教师的鉴别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美国学者Lang指出,一则理想的案例应具备以下特征:呈现一个真实的故事、包含学科内容、提供分析的资讯、有冲突的元素、鼓励学生思考和建立自己的立场、包含诸多代决定的议题、有超过一个以上的答案或解决方案。在实际的教学中很难有案例能完全符合上述要求,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课程的要求和教学目的,对之进行修改或补救工作。比如可以提供一些补充资料,或者做勘误表更正错误的统计数字或资料等。教师在精心设计符合教学要求的案例后,要根据不同案例的类型灵活地制定开展案例教学的规划,譬如何时引出案例,如何提第一个问题,怎么安排提问顺序、确定预期的讨论方向,如何应对意外的情况,如何进行总结,等。这实质上对教师控制课堂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进行案例教学也要注意方法,否则就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由于知识基础的差异以及专业领域性质的差异,案例教学的实施方式也有很大差异,因此掌握正确的实施方法是案例教学的核心。
案例教学的实施程序一般包括三个阶段:开始讨论阶段、综合讨论阶段和归纳结论阶段,在这三个阶段都要注意方法。比如说在开始讨论阶段,教师一定要选用具有启发性、能够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案例,要注意导入和呈现案例的技巧和方法,不是简单地借助多媒体或教学视频等手段把案例摆出来,或者让学生看一看就可以了,而是要把案例的事实摘要列出来,要带领学生针对案例内容的事实和议题进行确认。确认的主要内容是“4W”,即要明确案例的主要人物是谁(who)、何时发生(when)、何地发生(where)、发生了什么(what)等,只有了解和掌握了这些基本信息,才能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期待心理,进入愿意参加讨论的最佳心理状态。到了综合讨论阶段,教师要熟悉引导案例讨论的技巧和方法,要针对教学中出现的各种状况利用相应的技巧加以解决。比如在讨论过程中,有的学生发言过多,占用了大量的时间,这个时候教师不能草率地打断学生,而应该仔细记录下学生的发言,在课后与这些学生面谈,让他们了解自己的行为已经妨碍了讨论的进行,引导他们学会倾听。教师要进行必要的诱导和点拨,要会倾听、善引导,不要轻易否定学生意见。对正确的认识和独到见解要充分肯定,对模糊的错误的认识要加以引导和纠正,从而引导学生一步步走向案例分析的预定目标。在归纳结论阶段,教师一定要有明确的意见,不能因为时间不足而忽略了这个方面。结论是对案例的总结,它要能衔接上、下课的教学内容。教师的归纳总结不仅要让学生回味和反思教学内容,而且要能引导学生对案例及问题在课后进行进一步思考。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作结论,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归纳的基础上敢于提出和分析自己的观点,鼓励学生勇于打破常规思考模式,这样才能使案例教学冲破课程的局限,效果得到升华。
评价和考核是实施案例教学的“收关”环节,同时也是下一个教学流程的开始。成绩的考评和认定在学生心中始终处于较重的地位,它会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努力程度和学习方式,影响学生进行创新思考的积极性,最终也会影响案例教学实施的效果。因此,改革评价方式是实施案例教学的重要保障。
目前高校课程教学中“轻过程,重结果”的现象较为普遍,教师往往根据最后的卷面考试成绩给学生一个简单的分数评价,忽视了对学习过程的考察。这是不公平的,也使得评价缺乏客观性。案例教学的目标是通过研讨案例来提升学生的多种能力,因此,实施案例教学需要建立和完善多维的考核评价方式,反对“唯分数论”。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表现要成为评价的重要依据,要把他们的学习动机、态度、能力、效率、合作精神、实践精神等纳入评价指标体系中,并给予持续性的评价。具体来说,就是要根据案例组织方式的不同,从多个方面对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表现给予评价。比如说,可以对积极发言和提问的学生加分,在小组讨论组内评分,对上交的讨论结果打分,对提交的案例分析报告打分。总之,要推行多维的考核方式,要在教学组织、小组发言、班级研讨、成绩认定和考核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我们在实践中的具体做法是:卷面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总体表现将作为另外50%成绩的依据。这样,就使得学生参与教学既有外部压力又有内在动力,提高了案例教学的效果。
[1]张民杰.案例教学法:理论与实务[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
[2]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刘双.“案例教学”若干问题的辨析[J].教学与管理,2003(16).
[4]杨慧民.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特质的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08(1).
G642.4
A
1673-1999(2011)23-0168-02
殷旭辉(1978-),男,哲学博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712100)思政部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王华(1977-),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公管系讲师。
2011-09-28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研究项目“思政课案例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