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认证对于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作用

2011-08-15 00:49李莉黄雪梅
关键词:保障体系培养目标评估

李莉,黄雪梅

专业认证对于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作用

李莉,黄雪梅

阐述了专业认证(评估)的特点,分析了专业认证对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要求。联系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交通运输专业接受专业认证的情况,认为专业认证活动,可以引导并促进高校的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使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得到不断完善。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专业认证(评估)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一项重要建设内容,也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的重点建设内容。1995年,建设部组织开展的土木工程专业评估,是我国工程教育专业按照国际通行的专业认证制度进行认证的首例。2006年,教育部联合专业学会和行业协会成立了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启动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专业认证是提高工程教育质量的一项重点工程,其目标是:构建我国工程教育的质量监控体系,推进工程教育改革;建立与注册工程师制度相衔接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构建工程教育与企业界的联系机制,增强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对产业发展的适应性;促进我国工程教育的国际互认,提升我国工程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交通运输专业于2010年5月分别接受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教育部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我们体会到,专业认证既是学校总结专业办学经验、更新教育观念、审视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专业育人体系、优化人才培养过程的一个重要契机,更是健全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提升专业教育质量的催化剂。

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意义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是“财富源于人力资源”的知识经济时代。胡锦涛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尤其在创新型科技人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正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中国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工程教育,近90%的高校开设了工科专业,工程教育在校生占35.98%。但我国的工程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工程教育与工业界脱节,缺乏行业引导和支持;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目标趋同;培养模式单一,工程实践环节欠缺;专业教师普遍缺乏工程经历;工科毕业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普遍不足,不能完全适应产业发展的要求。顺应世界教育与科技发展潮流,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重点问题。

专业认证制度是提高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基础,这己成为教育界和工程界的共识。从高校专业建设视角看,专业认证融入了国际先进的高等教育理念,明确了专业建设方向。通过认证,可以进一步明晰专业培养目标、突出专业特色、改革专业教育、完善质量保障体系。

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特点

(一)教育界和企业界专家共同参与

专业认证主要依靠专家进行判断,倡导教育界内部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专业认证由教育界与企业界专家共同参与,评价的视角来自社会,可以加强工程教育与产业界的联系,把工业界和用人单位对工程师的要求及时反馈到工程人才培养过程中,引导高等工程教育专业改革与发展方向,有利于增强人才培养对产业发展的适应性。

(二)注重目标设定及人才培养体系

专业认证标准是对工程教育专业的最低质量要求,是办合格专业的最低门槛,不限制办学多样性。专业认证不是优秀评估,它关注的是整个人才培养体系,包括培养目标是否科学合理、目标实施的条件是否具备、目标实施过程是否有效、人才培养结果是否与培养目标吻合。因此,每个专业应该根据自身实际与社会需求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并加以有效实施,应避免盲目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

(三)关注人才培养整体质量

专业认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体现教育以培养学生为本的理念。一方面,依据认证标准,考查专业培养目标、毕业生能力要求是否合理,课程体系设计和实施是否合理,师资和教学条件是否有保障,教学环节是否有完备的过程控制与反馈。另一方面,与国际专业认证标准相衔接,注重对课程目标和学习产出的考查,强调“学生发展”,考查学生真正学到了什么,更关注大多数毕业生是否达到了预期培养目标,关注业界对毕业生的评价。

(四)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导向

专业认证指标特别强调应具有满足工程需要的、必备的实践教学体系,非常重视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实践环节,能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意识、协作精神、创新精神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强调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背景,把“校企结合”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鼓励学校聘请行业和企业专家参与培养环节,将工程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为学生实践动手创造机会,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专业认证考查过程中,企业界专家更加关注学校实践教学的组织和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五)重视持续改进机制

专业认证不但关注被认证专业的现状,更关注其是否有持续改进的机制,并使这些机制真正落到实处。学校应建立比较完善的校内评价机制,以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并根据用人单位等社会评价结果,不断调整和改进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计划,持续地改进教育教学工作,使毕业生能够满足社会的要求。专家通过审阅专业自评报告和现场考查,全面了解专业的办学情况,发现问题则提出改进建议,有利于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引导学校提高教育质量。

三、专业认证对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要求

每个学校都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质量保障制度,包括教学督导、学生评教、专家评教等。但从专业认证的角度看,这些制度还不够完善,必须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即从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系、条件、过程、效果等方面,针对各个环节,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专业认证的7项指标不仅对专业建设有具体要求,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也提出了明确要求。

(一)专业目标

“专业设置”和“毕业生能力”两个指标,强调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的合理性,与社会需求和自身状况的符合度。培养目标及规格要求,以知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具体要求体现,成为学校、教师、学生追求的目标,并在毕业生身上可以度量。为此,学校应建立相应的质量评价制度,定期对培养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评估,对毕业生每项能力要求达到程度进行评估。

(二)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和“毕业论文”三个指标,强调课程体系的完整性、科学性、合理性,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是否能支撑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实现,特别关注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的实际意义,以及对学生综合训练的程度及其整体质量与水平。不仅要求设置完善合理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还要求教师要掌握课程体系,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促成培养目标和要求的达成。学校应建立相应工作机制,邀请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定期修订培养方案,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参与工程实践的机会,并建立制度评估每门课程是否达到出口要求。

(三)师资队伍

通过“师资结构”和“教师发展”两个指标要求,来保证人才培养最关键条件——师资水平。除要求专业教师数量和结构满足教学需要外,还关注教师发展和专业教师的企业工程背景,要求“有一定数量具有工程经历的教师或企业专家作为专兼职教师”。对新进青年教师,任课前要有必须的培训与考察过程。为此,学校应建立合理的教师职称评聘、岗位考核激励机制,鼓励教师投身教学一线,积极参加科学研究、工程开发、学习进修和对外交流等,不断提升自身学术与教学水平。

(四)支持条件

从“教学经费”、“教学设施”、“信息资源”和“校企结合”四个指标要求,来保障培养目标实现的条件与资源。关注教学条件满足教学需要的程度,强调这些资源在本科生教育中的有效利用。其中的“校企结合”包括校企共建实践基地情况、企业参与专业教学及教学质量评估等情况,要求教育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给学生提供更多获得工程教育的机会,体现工程教育的特点和要求。

(五)学生发展

从“招生”、“就业”、“学生指导”三个指标要求,来评价和保证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招生就业综合体现了专业教育的结果和社会认可度,又能反映专业培养目标的有效性。要求就业“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基本吻合”。为了保证培养目标的达成,学校要建立相应工作机制,从职业规划、就业、心理、学习、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给予学生更贴切的指导。

(六)管理制度

“教学制度”和“过程控制与反馈”两个指标,考查监控和评价教学过程状况。要求健全教学管理制度、明确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和完善内部质量监控体系,学生、教师、管理机构要作为质量监控体系的成员,及时有效地发现、反馈和解决问题。特别强调要建立培养目标实现状况、毕业生出口要求的持续评价机制。学校要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毕业生跟踪与信息反馈制度,及时了解专业教育的问题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新要求,有效推动专业教育改革。

(七)质量评价

“内部评价”、“社会评价”和“持续改进”三个指标,分别从学校和用人单位的视角评价专业的教学效果和毕业生教育目标达成状况。要求学校建立制度化、科学规范的内部质量评价、社会及用人单位评价反馈机制与制度,促进校内质量监控体系的完善,以保证教育教学活动有效进行,并通过社会评价促进教育教学工作持续不断改进,使毕业生满足社会需求。特别是在专业建设和主要教学环节中要引入企业界的评价,将企业界、用人单位的评价和反馈意见作为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促进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不断提高。

四、促进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

土木工程、交通运输是重庆交通大学的历史悠久、优势突出、社会声誉好的两个交通类工科专业,经过专业认证与评估过程,进一步明确了专业定位、专业目标和建设方向,围绕“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进一步完善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学校成立了有外聘教授和工程界专家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研讨专业建设重大事宜,审定专业建设规划、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等。对课堂教学环节,建立了教材选用审核、教材学生网络评估、开学教学文件检查、课堂教学质量网络评估、领导专家听课、教学督导专家听课制度等。对考试考核环节,建立了试卷命题质量审核、试卷综合分析、试卷质量抽检制度等。对实践教学环节,实施了教学实验室专项评估、毕业实习专项评估制度。对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实施了选题审查、指导教师遴选、设计方案答辩、中期进展检查、答辩资格审查等全过程监控。校、院定期开展中期教学检查,开展教学示范课、教学诊断课和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举行师生交流座谈会、教学法研讨会等活动,不断改进教学工作。同时,建立了完善的毕业生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评价制度,及时将社会要求体现在教学中。

专业认证既是过程,又是结论。作为过程,它对专业的教育质量进行评估,并促使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作为结论,它向公众提供专业教育质量的权威判断,引导并促进高校专业的教学改革、建设与管理,构建专业建设持续改进机制。

[1]李茂国.中国工程教育全球战略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6).

[2]吴启迪.中国高等教育评估体系的构建与完善[J].教育发展研究,2009(3).

[3]毕家驹.高校内部质量保证工作:专业评估[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8(6).

[3]毕家驹.中国工程专业认证进人稳步发展阶段[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1).

G642.0

A

1673-1999(2011)23-0154-03

李莉(1968-),女,四川遂宁人,重庆交通大学(重庆400074)教务处助理研究员。

2011-09-25

猜你喜欢
保障体系培养目标评估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ETC关键设备准入标准及运行保障体系构建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构建更安全可靠的机房电源保障体系
评估依据
谈技工教育要着眼于大国工匠的培养目标
健全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