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叶林 田 然
(山东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250100)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方法论探析
王叶林 田 然
(山东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250100)
全球化对改革开放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以正确的方法论指导全球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是理论和现实的迫切要求。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树立鲜明的问题意识和改革创新的勇气;应实现坚定信仰与解放思想的辩证统一;应实现坚持原则性和发展创新性的统一,坚持民族性和发展时代性的统一,坚持主导性和发展多元性的统一。
全球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可能一帆风顺,会遇到许多新的问题甚至是危机。从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史经验看,革新的步伐永远伴随着问题同时进行,问题的出现与解决是同一历史进程。文革后的思想僵化,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全球经济危机等,每一次危机与考验都是严峻的。中国共产党敢于直面危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实际相结合,以革新的巨大勇气大刀阔斧推进改革,把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把目光投向当代,目前中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社会主义事业中的许多深层次矛盾逐渐凸显。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方文化间的交流与碰撞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后果,价值观的缺失,信仰危机、对经典的漠视、历史和传统感的缺失使和平演变的风险不断加强;对物欲的过度追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思潮不断荼毒年青一代的思想;改革开放过程中一部分消极现象使社会主义道路的怀疑思想和否定势力仍然存在。错误的思潮随时可能爆发于思想政治教育所未涉及的灰色地带。这些严峻的现实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树立问题意识和改革创新的勇气。
“马克思认为,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马克思的这段话,明确指认了哲学应有鲜明的问题意识”。[1]同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也必须树立问题意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空洞的理论,不是纯学科知识的灌输,而是要与国家事实和社会热点相结合,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立场和方法去认识、理解和解决现实问题,在学习和实践双向维护的互动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情感。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直面社会现实问题,从实践出发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实现从以往以“学科本位”为出发点的传统的教育方式向更加注重问题意识、关注社会现实的现代教育方式的转变不断创新。
坚定信仰与解放思想是辩证统一的:坚定信仰是解放思想的前提和基础,解放思想是坚定信仰的发展和必然要求。现实中,个别高校理论工作者出现了思想自由化的倾向,这些人虽然每天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却并不真正信仰马克思主义。我们强调的解放思想,不是对方向的模糊,对原则的抛弃。解放思想必须在坚定信仰的基础上,对陈旧观念、方式、措施等适时革新以使之符合新形势的发展,解决新的问题。“革新不是抛弃社会主义的目标,而是使社会主义走向胜利;革新不是脱离马列主义和胡志明思想,而是为了正确地理解革命领袖的学说和思维,使其成为党和人民的思想基石和行动的指南针。革新不是否定过去,而是肯定正确的认识和做法,抛弃错误的理解和行为,并补充新认识和新的办事方法,以符合新形势的要求。”[2](P282)
想要真正坚定信仰,就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思维的变化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先导,观念的革新是促进改革事业的引力。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正是由解放思想,破除“两个凡是”开始的。也正是因为党领导人民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解放思想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是我们改革创新实践的号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在坚定信仰的同时不断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不断创新教育内容与方法,使其不断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在全球化时代、社会思潮多元化的当代中国,坚持坚定信仰与解放思想的辩证统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谨记的座右铭。
如何切实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课题。笔者认为必须做到“三个坚持”和“三个发展”的统一,即坚持原则性和发展创新性的统一,坚持民族性和发展时代性的统一,坚持主导性和发展多元性的统一。
坚持原则性和发展创新性的统一就是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同时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在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围绕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这一中心展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全党,教育广大人民,维护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3]
坚持民族性和发展时代性的统一就是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民族特征和时代特色相结合,更有效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武装作用。“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4](P311)先进的革命理论只有符合本国国情和时代特色,为人民群众所接受,使人民大众对其产生理论认同,进而产生政治认同与情感认同,才能内化为精神信仰,外化为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力量,成为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基因。这对于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将是巨大的精神生产力。要实现坚持民族性和发展时代性的统一就必须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民族文化传统、历史渊源、民族特征相结合,将现代元素融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中,使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既符合本民族的心理特征和思维方式,又满足现代青年学生的审美要求。从越南的经验看,越南理论界不仅继承传统胡志明思想中的关于思想、道德、方法和风格等思想的研究和挖掘,还结合现代对人的推崇和发展的需要,越南理论界重新开展对早期胡志明思想的研究,包括胡志明人文思想、反贪污腐败、对外关系的思想等等,[5]使教育内容方式实现了民族性和时代性的有机结合。
坚持主导性和发展多元性的统一就是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主旋律的同时,借鉴吸收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在内的世界其他国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在多元的教育手段中实现原则性和灵活性的有机结合。这一要求需要我们树立开放的视野,在全球化语境和世界范围内审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既强调吸收其他国家的有益经验,又要强调中国经验的开放价值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在世界范围内的话语权。形成“中国问题与全球问题、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和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双向互动’的向度”。[6]这也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应始终坚持的一条重要法则。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然要面对许多新情况,遇到许多新问题。但是,只要我们敢于直面问题,牢固树立问题意识,在坚定信仰的同时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以巨大的创新勇气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就能够取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突破。正如恩格斯所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7](P505)
[1]宋进.坚持时代精神,回答时代课题——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意识[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7,(4).
[2]〔越〕阮德平.社会主义:理论有实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3]张传泉.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J].沈阳大学学报,2011,(2).
[4]〔俄〕列宁.列宁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潘金娥.2006年越南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最新动态[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6).
[6]衣俊卿.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一个新向度[J].哲学研究,2008,(12)..
[7]〔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王叶林(1987-),男,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田然(1987-),女,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