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业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人本向度

2011-08-15 00:43郑文海
关键词:立业总体性理论

郑文海

(福建漳州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漳洲363000)

“立业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人本向度

郑文海

(福建漳州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漳洲36300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之立业教育是以思想政治基本理论教学为基础,以工作立业世界观、价值观和生存方法论教育为创新教育内容和价值归宿,以理论应用创新为根本方法。教师既要教授好既成理论即已知真理,又要不断探索和建构工作立业总体性知识或未知真理并将其通过教学互动传授给学生。如此,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师要有两个硬功夫,一个是理论上的硬功夫,一个是理论联系实际创新教学内容的硬功夫。

立业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立业总体性教育;人本向度

无论是国外人本主义、建构主义、有效教学理论,还是国内学界的教育理论和研究,在教育以什么为本的问题上可以说取得了一个普遍性的共识,那就是以促进学生的生存发展为本。那么,学生的生存发展又以什么为本呢?这在教育理论上还是一个尚未确定的问题,在人本学理论上则不同的哲学有不同的理解,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本学基础上,必然趋向大学生的立业总体性本质教育。

一、立业教育诠释

立业就是工作立业或就业(创业)立业,离开工作或就业、创业,立业就无从谈起。大学生立业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立业认知活动和走向社会后的立业实践活动的总体。大学教育的本质就是工作世界总体性教育,就是培养人的工作实践本质和素质。培养大学生工作立业能力、素质和精神文化从而促进大学生的立业生存和发展,是大学教育的最终价值取向。从系统论的总体与要素相区别的意义上,大学立业教育可分为要素性立业教育和总体性立业教育。前者包括专业立业或职业立业教育、职业生涯辅导教育或“大学生就业创业”课程教育,主要是立业技能和就业程式以及具体的就业创业认知教育,后者是工作立业总体性教育,是工作立业世界观、价值观、生存方法论教育,即高校思想理论教育之立业教育。

(一)总体性立业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总体性立业教育是培养“全人”即人的全面发展的“整体知识”教育,即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它不是要素性立业教育的简单相加,但与其共同构成大学立业教育的整体。“大学教学和科研的日标不仅仅是传播事实和技能,而且要造就全人。”[1](P21)“全人”就是既有工作技能又有工作世界总体性本质、素质和价值的总体的人或全面发展的人,其培养要靠为工作立业服务的“整体性知识”教育。“每一个时代的大学都必须满足实用职业的要求,从这一角度看,它和古老的实用学校是一样的,但是大学却带来了一个崭新的观念,那就是把实用知识收纳在整体的知识范围之内。”[2](P176)大学一方面要进行职业化的工作立业技能教育,另一方面是工作世界总体性教育,雅斯贝尔斯提出了总体教育即“整体知识”教育理念,但这里未能指出整体知识是什么。其实,这“整体性知识”教育就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整体知识教育不是某个方面的技能教育、专业教育、就业教育,也不是这些方面的相加,而是整体或总体知识的教育。能反映自然、社会、人生总体的知识,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或主体内容的思想政治理论,它是关于社会、人生、自然及其相互关系的整体知识,恰好是有内在关联性的整体知识,而不是各个学科的相加。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整体的认知,学界已有诸多研究,这里不再赘述。其他国家没有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没有这种整体知识,确实是一个遗憾,或许正是如此,雅斯贝尔斯只是意识到“整体知识”对培养“全人”的重要性,但没能指明它是什么知识。但国外也都很重视哲学、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教育,都很重视德育、爱国主义教育与生存教育的结合。其他国家没有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意义上的思想政治理论这种整体知识,这确实是我们的特色和优势。可是一些教师、学生和管理者一直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价值意义缺乏足够的认知,甚至心存芥蒂,这也确实是个遗憾。这一方面是由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师队伍数量严重不足、实力不强所导致的教学失效性造成的,另一方面也是由长期以来只重诸如情景式、体验式、实践式等教学方法改革、忽视教学内容创新特别是缺乏与大学生立业教育相融的人本向度造成的。殊不知,建构主义的情景式等互动式教学方法主要是用于建构新的知识内容的教育,而不单是用来解释既成的理论。没有教学内容的创新,无论采用什么时尚的方法,都摆脱不了教学失效的困境,因为“大学的生命全在于教师传授给学生新颖的符合自身境遇的思想来唤起他们的自我意识”。[2](P139)

(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须与工作立业教育相结合才能转化为工作立业总体性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作为总体性立业教育即是工作立业总体性教育,它必须与工作立业教育相结合才能转化为工作立业世界观、价值观和生存方法论教育。作为一般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总体知识教育,还不是直接的工作立业总体教育,工作立业总体教育是工作立业世界观、价值观生存方法论的总体性教育。思想政治理论或整体知识教育最终是为工作立业服务的,即通过研究和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研究事物的方法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从而“为人的生成——一个稳定且持续的工作服务”,[3](P90)最终转化为工作立业总体性理论和精神文化。如此,可以给出这样的定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立业教育,就是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过程中,在思想政治基本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对大学生进行立业世界观、价值观、生存方法论等方面的立业总体性教育。

二、立业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以人为本的根本所在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对大学生的灵魂教育与存在本质教育,它必然指向工作立业总体性教育,否则,就会成为抽象的人性教育或生存教育。

(一)人的生存发展以工作立业为本

人的生存依靠是工作。谁都知道,离开现实的工作活动,人既不能生存也不能生活更无法实践下去。工作生存论是每个人现实地持有并永不离弃的生存论。无劳动能力或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其工作生存论就是要靠他人的工作或自己以往工作的贡献生存下去;下岗工人的工作生存论就是要通过再就业和创业来养家糊口、维持生计和尊严;在校大学生的工作生存论就是努力学习、掌握技能、提高素质,以便将来找个好工作成家立业并立足社会;小孩的工作生存论就是从懂事时就知道要靠父母的工作给自己提供营养、食物和生存条件。“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是每一个小孩都知道的。”[4](P368)人依靠工作(劳动)生存,这是连“小孩都知道”持有的生存论。“这种活动、这种连续不断的感性劳动和创造、这种生产,正是整个现存的感性世界的基础”。[4](P368)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的本质规定有多重表达,如生产劳动本质、实践本质、社会关系本质等,这些表达互相通融并由于语言习惯的不同可以互相替换。“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也就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4](P368)马克思把实践、生产、劳动以及社会关系或生产关系作为人的生存基础、根本或生存意义的源泉,就是把人的工作活动看作是人的生存依靠、根本所在。工作就业或工作立业是社会实践、生产、劳动的实体存在和主体化形式,工作关系是社会关系或生产关系的实体存在和主体化形式。江泽民同志曾明确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科学发展观的“就业优先”战略,亦是把工作就业作为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原则和根本所在。正是如此,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根本原则,而这一原则当然也适用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二)大学生生存发展的根本更是工作立业活动

立业是生产立业、劳动立业、社会关系立业即工作立业,离开工作就业,人就无业可立,就无生存发展可言。对大学生来说,特别是在自主择业教育背景和就业难的窘境下,工作立业本质更加突出,离开工作立业活动,诚信、道德、价值、人性、个性、人格、尊严、奉献就失去了现实实践的场所和根基。工作立业是大学生的存在之基、生活之本、实际之根。“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是,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5](P9)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也要“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且要抓住“人的根本”,这个根本就是对大学生进行工作立业教育,这样的理论教学才是“彻底”的理论教学,才有“说服力”,才能“掌握群众”。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对大学生的工作立业教育结合起来,就会使思想政治理论融入、植入大学生的工作立业认知活动和未来工作实践过程。如此,立业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对大学生的本质教育、生存发展价值教育和人性化关怀教育,是以人为本教育的根本向度。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立业教育的方式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立业教育方式是基于教学内容创新的立业教育内容与理论应用创新方法相统一的过程。

(一)立业教育内容的实施

1.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基本理论教学相衔接,建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立业教育内容体系,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的立业世界观、价值观和生存方法论教育。李晓元教授09年出版的《工作哲学引论》,尝试性建构了内涵工作世界观、工作价值观、工作生存方法论的工作立业教育内容体系,笔者将其应用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立业教育,取得良好效果。如对应现实性与可能性辩证关系原理进行工作立业方法论教育:设定工作目标不要追求100%的清晰度和正确率……目标是在做的过程中不断修正、完善和趋向真理的。在做的过程中,自我的潜能、环境的潜能会不断涌现,一开始看上去不具备的条件、不清晰的物象和意识都会慢慢涌现出来。这是工作哲学的‘潜能涌现原理’。如果等什么都想得十分清楚明白了再做,那可能将一事无成,至少会错过很多机会。这种立足现实和潜能确立工作立业目标和行动的教育,可以使学生获得应用化的新思想、新思维和新的价值取向。

2.立足于教师自身的工作立业阅历以及大学生的工作就业实际,采取小型叙事或情景体验等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动态的工作经验意识教育。立业教育内容除了要有较为确定的立业思想理论教育,还要进行动态性、境遇性的立业精神文化教育,即后现代教育程观所主张的教育程应该采取一种“一般的、宽松的、多少带有不确定性的方式”。[6](P242)作为境遇性的工作立业经验意识,具有不确定性,需要师生立足于实际,独立思考,在教学互动中共同建构。

(二)理论应用创新教育是立业教育的根本方法

1.立业教育最根本的方法是将基本理论教学内容应用于大学生立业活动,并建构起新的知识内容的理论应用创新教学方法。在立业教育中,其他诸如互动式、体验式、实践式、情景式等教学方法,都是由这一方法衍生并为这一方法和立业教育内容服务的,不具有根本性教学方法的意义。立业教育是立足于教学内容创新的教育,而创新的根本方法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即理论应用创新。“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在他们善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善于应用列宁、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的学说,进一步地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创造,才叫做理论和实际相联系。”[7](P820)理论联系实际的本质就是理论的应用创新。

2.理论应用创新方法的使用,教师是关键。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中,一类教师讲究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二类教师只讲究方法,用各种方法解释既成的理论,三类教师就是照本宣科。教师要教学和科研并重,既要教授好既成理论即已知真理,又要不断探索和建构工作立业总体性知识或未知真理并将其通过教学互动传授给学生。只教学不研究的教师只能是教书匠,会失去科研创新内容的支撑;只搞科研不教学的教师则沦为社会研究人员,会失去教学实践动力。如此,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师要有两个硬功夫,一个是理论上的硬功夫,一个是理论联系实际创新教学内容的硬功夫。这二者缺一不可,缺一则缺二。

[1]Karl JasPers.The Idea of the University [M].London:Peter Owen Ltd,1965.

[2]〔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三联书店,1991.

[3]刘黎明.教育思想史研究的意义追寻[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德〕多尔.后现代课程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7]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011年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合作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专项)“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问题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体系研究”(编号:2010B2049)。

郑文海(1965-),男,漳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立业总体性理论
GRU-DNN改进的行人导航零速检测方法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资本积累论》中的总体性方法探究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先安居,后立业 毕业季租房的这些问题,我们帮你一一解答
黄立新、贾强飞、肖天为 、冯瀚平作品
天然气处理站的管线配管
世界文学理论史建构的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