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影响因素辨析

2011-08-15 00:45翟莹昕
关键词:馆员图书馆资源

翟莹昕

(长春理工大学图书馆,吉林长春,130022)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影响因素辨析

翟莹昕

(长春理工大学图书馆,吉林长春,130022)

由于高校图书馆在高校中扮演着重要的知识传播角色,随着传统图书馆的业务增大、规模扩大,其发展已经逐渐受到信息化、网络化的制约,在高校图书馆中实施知识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通过对知识管理概念的介绍,详细分析知识管理在高校图书馆中实施的必要性、可行性,重点辨析知识管理的诸多影响因素,总结出在高校图书馆中实施知识管理势在必行,也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影响因素

在知识经济环境下,图书馆的业务在增加,规模在扩大,单纯的图书借阅已不能满足图书馆的发展要求。因此,应该使用科学的方法对知识、知识设施、知识人员、知识活动等要素进行管理,也就是所谓的知识管理,从而使图书馆具备现代化,电子化,专业化的借阅水平。图书馆采取知识管理已是大势所趋。

一、知识管理的涵义

知识管理这一理念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1986年,DEC在联合国国际劳工大会上最早提出了知识管理一词。1994年,美国麻省莱克星顿的恩图维星国际咨询公司首次提出了知识管理的概念。但是,直至今天,知识管理也没有一个公认的、确切的定义。但是可以总结出,知识管理是对组织内部以及外部的知识资源进行发展和创新,达到不断适应新形势,不断改革发展的目的。

二、知识管理在高校图书馆中实施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实施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1.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改革不仅要满足自身的发展需求,还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对自身的信息资源进行改革和创新,从而改变传统的管理流程和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事物发展的需要

事物的发展必然遵循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这一规律,图书馆的发展也必然顺应事物发展的过程。当今图书馆普遍采取开放式、网络化的管理模式,单纯的图书借阅已不能满足图书馆的发展要求。

3.图书馆工作创新的需要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呈现繁多、无序、多元化的状态,读者需要馆员利用各种服务手段帮助其在纷繁的数据中快速而又准确地寻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这样传统意义上的图书借阅,已经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因此,图书馆应该构建知识管理体系,使服务工作不断改革、创新,从而提高服务质量。

4.读者对信息的需求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也相应提高。因此,高校图书馆应该构建知识管理平台,对自身现有资源进行系统整合,并组织馆员培训,使其积极与读者进行沟通,及时、准确掌握读者需求,使图书馆的发展方向适应读者需求。

(二)知识管理在高校图书馆中实施的可行性

1.知识管理的基础

其一,理论基础。据统计,从1999年开始,知识管理模式被引入到图书馆工作中,图书馆学方面的专家学者,开始对知识管理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发表学术论文近2000余篇,从理论角度上对知识管理做了详尽的分析与研究,从理论上证明了在图书馆中实施知识管理是可行的。

其二,实践基础。在我国,知识管理在高校图书馆中实施运用还处于刚起步阶段,要想深入发展,还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探索;而在国外,从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开始运用。我国高校图书馆应该多以国外的知识管理实践作为参考,取其精髓,建设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模式。

2.实施知识管理的优越性

第一,高校图书馆具有资源优势。文献、信息资源丰富是高校图书馆的主要特点,不仅拥有纸质文献资料,还有电子资源、自建特色数据库等。资料覆盖了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具有系统性、专业性强的特点,为实施知识管理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二,高校图书馆具有人才优势。当前,大批各专业、各学科的高素质人才不断涌入到高校图书馆中,使图书馆不断地发展、壮大。这些高素质的信息咨询人员,凭借图书馆的现有资源及读者的不同需求,依靠相应技术及自身的知识体系,帮助读者选择、分析信息,提供创新服务,不断提高图书馆的市场竞争力。

第三,高校图书馆具有技术优势。高校图书馆建立了网络体系,成为CALIS成员馆,这样就可以通过馆际互借、联机编目、联机检索、文献互换等业务,达到信息的共建、共享。这些信息技术资源,都会使高校图书馆的优势得到发挥,市场竞争力得到提升。

第四,高校图书馆具有信息优势。丰富的信息资源,是图书馆所具有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是图书馆的重要目标。因此,高校图书馆须加大宣传力度,增加信息需求量,扩大其信息优势,从而提升市场竞争力。

三、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影响因素分析

(一)知识组织因素

1.知识组织方式——工作规范

为了便于读者掌握和使用知识,图书馆在进行知识组织工作时大多采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来描述知识。传统的知识组织方式一般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而且过于繁琐,过于专业,已经束缚了图书馆的发展。当今图书馆采用高效、智能化的知识组织方式,逐步向数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对知识组织工作起到了规范作用。

2.知识组织工具——技术支撑

为了适应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要求,需要对知识组织工具进行继承和创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增添了很多新型知识组织工具,如本体、语义Web等,这些工具的出现对技术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支撑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3.知识的存储——资源保障

知识存储为图书馆提供了资源保障,是知识组织的前提与基础,没有大量的信息存储就谈不上知识组织。要想取得良好的知识组织效果,就应该考虑到存储设备与存储方式。磁盘阵列和光盘镜像等设备,是当前存储的主要设备;集中和分散两种方式,是当前主要的存储方式。

4.知识组织技术标准——技术规范

信息资源库的建立是图书馆知识组织的基础,资源库的建立需要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做支撑,这样才能使知识组织具有良好的规范性和有效性。知识组织技术标准赋予知识资源一定的规律性,使知识便于组织、处理和应用。

(二)知识开发因素

1.知识关联——开发对象

知识关联在新知识产生的过程中是不容忽视的,它是知识开发与重组的对象,通过对它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对知识的重组与创新起到促进作用,是知识开发的重要手段,起支撑作用。

2.知识重组能力——必备能力

知识因子和知识关联是图书馆重要的知识资源,对其进行重组和创新可以使知识的内容与结构更加丰富,更加清晰,可以促进知识的开发和利用,增加知识开发的效果以满足读者不同的需求。

3.知识再造能力——必备能力

依靠知识再造能力,可以将沉淀的知识激活,并且能够挖掘出知识的最大潜能,使其创造出最大的价值。掌握和发挥知识的再造能力,可以促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断提升知识开发的绩效。

4.知识开发工具——技术保障

各方面的知识资源都需要一定的开发工具将其挖掘、提取,加工、整合,最后完成知识的开发与创新。只有把知识开发工具作为技术支撑,才能使知识开发的质量和效率得到保证。

(三)知识共享因素

1.人际信任——文化影响

一个团体或集体要想圆满地完成各项任务,各成员必须相互配合、相互合作,形成这种凝聚力的重要因素就是人际信任。要在图书馆中完成知识共享,也必须依靠人际信任以形成馆员之间的团队精神,馆员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协作,才能有效地促进绩效提高。

2.共享的标准规范——共享规范

图书馆知识资源在进行标准化建设时,需要依靠共享标准规范来指导,它是实现知识共享的前提和基础。对知识描述运用标准的格式和统一的规范,可以提高读者接受和理解的程度,进而取得较好的效果。知识共享实施标准化管理,可以增加读者的满意度,提高共享绩效。

3.共同愿景——目标动力

共同愿景可以增加一个集体共同学习、分享知识的热情,对于培养出色团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共同愿景使团队成员建立了共同的奋斗目标,为实现知识的交流与共享打下坚实的基础。缺少共同愿景,馆员和读者的目标动力就会缺失,缺乏主动性,只能被动地接受。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不断推动知识共享。

4.开放存取——共享渠道

图书馆想要迅速发展,就应该着力建设信息共享空间,便于读者多渠道获取信息,提高文献资料的使用效率及使用权限。开放存取不仅能加快信息传播与交流的速度,还有助于提高学术影响力,促进学术成果的传播与应用。可见,开放存取为资源共享提供了一条捷径,开辟出一条新渠道,最终达到知识共享的目的。

5.心理契约——行为影响

心理契约是指图书馆与工作人员之前存在的隐性的期望与约定,包含了工作人员与图书馆之间的相互认可,相互理解。它虽然不能外在地表现出来,但却时时刻刻在影响着馆员的工作,可以增强馆员对图书馆的信任,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之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工作中去,大大提高工作的效率。

(四)知识服务因素

1.用户需求——服务目标

知识服务是图书馆的宗旨,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为最终服务目标。只有掌握了用户需求,才能使知识服务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才能更好地发挥知识的利用效率。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用户的需求也在日益变化。因此,应该不断提高知识服务水平,及时、准确地向用户提供各种知识资源,从而满足用户的需求;反之,用户还要准确地向馆员提出自己的需求,使馆员正确了解用户的实际期望。可见,用户需求是影响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根本因素。

2.知识服务方式——知识规范

服务方式决定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图书馆应该寻求灵活多样的服务方式,更加快捷、准确地帮助读者获取所需的知识信息,提高读者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满意度,从而不断提升图书馆的知名度。

3.馆员的综合素质——智力支持

馆员是提供知识服务的主体,所以馆员的综合素质在图书馆的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服务质量也决定了知识服务的质量。高素质的馆员为知识服务提供了保障,会促进图书馆的发展;反之,如果馆员素质较低时,会阻碍图书馆的发展。

(五)知识应用因素

1.培训制度——教育强化

为不断提高馆员的业务水平,应该定期组织其学习、培训。根据图书馆实际情况及人员特点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通过培训,提高馆员的知识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于读者。因此,制定正规的培训制度,开展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的培训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2.吸收能力——能力提升

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取决于吸收能力,所以在对知识资源利用的过程中,重要的不是看知识的数量,而是要看对知识的吸收能力。对知识的吸收能力越强,理解和消化的知识就越充分,知识资源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3.交互记忆——分工合作

交互记忆是指把新知识和以前的知识放到一起来记忆的一种记忆方法,可以有帮于对新知识的理解记忆,又可以将以前的知识应用到新知识中,形成新的理解。交互记忆有助于馆员之间相互交流,促进团队的进步和知识的应用。

(六)知识创新因素

1.团队学习——创新方式

团队学习是知识创新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通过团队学习可以促进馆员之间相互协作、相互沟通、相互理解,从而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团队的集体优势,馆员个人创新能力增强,团队的创新能力也随之增强,最终实现知识创新。

2.关系网络——创新环境

人们通常是按照个人喜好进行知识交流与共享的,关系网络可以降低知识交易的成本。知识创新有两种途径,一是显性知识创新,通过信息网络来实现;二是隐性知识创新,通过关系网络实现。关系网络健康稳定发展,可以营造出良好的工作氛围,从而促进馆员之间、馆员与用户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3.领导支持力——领导推动

领导的支持在知识创新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馆员实现知识管理的预期目标。领导对馆员的激励,可以调动馆员的工作热情,使之发挥主观能动性,为更加出色地完成工作创造条件。

本文对知识管理在高校图书馆中实施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并深入地分析了影响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知识管理在高校图书馆中实施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只有实施了知识管理,高校图书馆才能脱离束缚。

[1] 杨荣然.知识管理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与发展[J].图书馆论坛,2003,23(5):30-31.

[2] 李爽.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理念分析与实践思考[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8,26(3):24-26.

[3] 许红梅.用知识管理思想指导现代图书馆建设[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4,22(2):3-5.

[4] 马学伟.知识管理在图书馆中的运用[J].图书馆论坛,2006,26(5):158-160.

G250

A

翟莹昕(1979-),女,硕士,馆员,研究方向为图书情报。

猜你喜欢
馆员图书馆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图书馆
勘误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去图书馆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