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的冲突与尴尬——郑州都市村庄庙会问题研究

2011-08-15 00:45党曼
关键词:商贩庙会郑州

党曼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河南郑州,450002)

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指在寺庙附近聚会,进行祭神、娱乐和购物等活动,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传统民俗。庙会在我国北方农村生活中占据特殊地位,特别是在旧时中国农村,“村各有庙,庙各有会”,任何乡村社区都有一个或多个地方保护神作为集体的象征,对神灵的崇拜仪式成为乡村社区宗教生活的中心。早期庙会仅是一种隆重的祭祀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交流的需要,庙会就在保持祭祀活动的同时,越来越多地融入商品交易和娱乐活动。随着城市框架的拉大,原本拥有庙会的村庄已融入了城市,变身都市村庄。对于河南省会郑州而言,市区内的百余个都市村庄仍保留传统的庙会活动,身在都市却实为村庄,郑州都市村庄庙会所引发的公共交通、安全隐患、商品质量等多种问题,与城市化的背景格格不入。

一、郑州都市村庄庙会现状

都市村庄又名城中村,是指坐落于城市建成区内或楔入建成区,而生活和管理仍为农村模式的特殊区域。都市村庄是城市化过程中的阶段性产物,由于城市行政管理机制尚未到位,都市村庄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表现出与现代城市的异质性。郑州三环以内有119个都市村庄,将近30万常住人口,不管从数量和规模上,都市村庄都是郑州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都市村庄作为城市系统的一部分,如果能够与城市系统各要素协调发展,现代城市就能够稳步地向前推进;反之,则会影响到整个城市系统,成为城市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一)都市村庄庙会数量及分布情况

在城市迅速发展的今天,当不计其数的农村被城市“包围”成了一个个“都市村庄”,这些祖祖辈辈务农的农民一夜之间成为生活在钢筋混凝土高楼大厦之中的“城市人”。然而环境的变化却无法改变千年来的生活习俗,许多都市村庄至今依然保留着赶庙会的风俗。郑州民间流传着一本“庙会谱”,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郑州城乡庙会的时间、会址、路线及规模。郑州城区三环以内的都市村庄有119个,基本上都在“庙会谱”的囊括范围内。“庙会谱”显示,郑州一年当中将近有200天有庙会活动,而最多的时候有6个都市村庄同一天举办庙会。不管从举办次数、持续的时间还是造成的影响,都市村庄庙会都是郑州这个城市中不可忽视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二)都市村庄庙会的组织形式和类型

郑州都市村庄庙会绝大多数并不是由村庄社区本身组织的,而是由商贩自发形成。都市村庄庙会摆摊不收任何费用,来逛的人又多,有着巨大的消费市场,对商贩很具吸引力。参与庙会的商贩几乎人人手中都有本都市村庄“庙会谱”,根据“庙会谱”所记录的庙会的时间地点“赶场”。此种为了经济利益而由商贩自发组织的形式决定了郑州都市村庄庙会已经完全失去了宗教和文化意义,演变成一种专门的商业行为。

二、都市村庄庙会引发的问题

郑州都市村庄庙会从表面上看红火繁荣,从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消费,但由于其属于民间自发形成,没有组织者,缺乏必要管理,引发了一系列负面问题,给政府和民众带来了很多困扰。

其一,庙会举办严重影响了正常交通秩序。郑州三环以内的都市村庄基本都坐落在城市主干道周边。每逢庙会,商贩沿街一字摆开,占道经营,摊位最多时达到上千个,一部分本地居民和大量的居住在都市村庄的外来务工人员构成了主要的消费群体,整个街道俨然一个大型集贸市场,人头攒动,水泄不通,给市民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都市村庄庙会这种传统的民俗活动已与城市交通之间形成了难以调和的矛盾。

其二,庙会现场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庙会作为一种大型的社会活动,空间相对集中,参与人员密集,因此必须对庙会现场和周边的安全秩序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而郑州市都市村庄庙会多由商贩自发组织形成,缺乏必要的监管,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一是郑州都市村庄庙会往往是占道经营,无任何消防疏散通道,加之巨大的人流量,在偶发因素下极易发生踩踏事故,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二是由于是自发形成,没有组织和规划,商贩间常常因为抢占摊位发生矛盾纠纷,甚至打架斗殴,影响了公共安全;三是由于缺乏必要的安全保卫人员与措施,时常出现商贩和消费者财物被盗的情况,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

其三,庙会上的商品质量难以保障。大多数日常用品在庙会上都可以买到,种类繁多,价格便宜。但庙会上出售的商品的质量不容乐观,假冒伪劣商品较多,而且庙会上都是流动摊点,所出售的商品质量一旦出现问题,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则无处解决。

其四,迷信及行骗活动层出。当前我国的庙会活动中最为普遍也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对经济效益的过分追求,这使得许多地方的庙会文化活动发生了走样。被过分强调的商业导向使庙会这种传统文化日益失去其原有的淳朴的民俗特点,在某种程度上对传统文化造成了伤害,导致庙会品位不断下降。这致使都市村庄庙会不仅不能发挥传统文化传承的功能,反而呈现出一种消极的文化形态,给当地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带来了消极的文化影响。

三、都市村庄庙会的冲突与尴尬

庙会是从祭祀文化发展而来的,是一种文化呈现、情感交流、贸易往来的民间习俗和载体。庙会的主要功能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祭祀祈福和净化心灵;二是加强民众交流和文化传播;三是通过民俗活动娱乐身心、宣泄感情;四是促进贸易往来和旅游观光。从庙会的传承历史看,庙会应是民俗文化的集结地,集中地方民间艺术的精华,不同的庙会应体现不同的文化内涵,形成地域性文化的积淀和传播,这才是庙会可以持久存在和继续发展的根本所在。因此,庙会除了商业贸易功能外,更重要的还是在于它的文化功能。

然而,都市村庄庙会所带来的负面问题并不是没有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而是相关部门在工作过程中面临了种种尴尬和困境。一方面,行政执法部门承认查处占道经营、维护正常社会秩序是他们分内之事,针对都市村庄庙会占道经营以及所引发的诸多安全隐患等问题比较严重,应该给予有利的解决和处理;另一方面,庙会作为郑州都市村庄的一种习俗,已经延续很多年,有一定的群众基础,管理太严或完全取缔会激起民怨,且从制度层面,郑州目前并没有针对都市村庄庙会管理和整治的相关规定,这也让执法部门无从下手。

庙会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只有有了文化底蕴,才有长久的生命力,才有作为遗产和资源保留下来的必要性。而郑州都市村庄庙会在发展过程中,日趋集市化,顶着庙会之名,却行自由集市之实,完全丧失了文化内涵,带来了一系列负面的社会问题,它的最终归宿会随着城市化的发展逐渐消亡。

四、都市村庄庙会问题的解决思路

针对郑州都市村庄庙会问题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都市村庄庙会问题的解决是一个综合治理的过程,应本着“政府主导、多方联动、综合治理、强化监管”的思路,既要“堵”又要“疏”。

(一)制度完善角度

首先,从制度完善角度应明确规定严禁庙会期间占道经营,并制定具体的处罚标准,使管理者有据可依;建立交通、工商、公安、城管、消防、卫生等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形成合力,强化对都市村庄庙会的管理和整治;制定可行计划,使庙会治理常态化,逐步取缔庙会占道经营。

(二)执法管理角度

1.以宣传教育软执法为主

庙会作为都市村庄延续多年的习俗,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在取缔占道经营时,执法者应以宣传教育为主,一般情况下不易使用强制手段。应广泛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平台,宣传都市村庄庙会管理整治相关规定;在庙会举办地醒目位置张贴“关于严禁在庙会期间占道经营的公告”,及早告知群众和摊贩;在相关区域内设置禁止设摊禁令牌,在人行道两边设立隔离栏杆,防止不听劝告的商贩占压车道;对占道商贩以说服教育为主要手段进行劝离,对拒不配合工作的商贩,采取有效措施依法取缔。

2.多部门联勤联动,强化监管

都市村庄庙会往往规模比较大,涉及层面很多,治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需交通、公安、工商、卫生监督、城管等多部门联合执法,以确保效果。首先,建立领导机构,制定综合治理方案,详细安排部署,明确工作目标,强化治理重点,为综合整治工作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其次,明确任务分工,强化责任意识,确保综合治理工作开展有力;再次,注重措施落实,对庙会举办地适时采取单行、分流、限行等措施,加强对庙会现场的巡视管理,及时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确保庙会现场和周边的安全稳定。

(三)疏导传承角度

虽然存在种种问题,但郑州都市村庄中的庙会能够延续至今,说明是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和社会需求的。庙会作为一种承载民俗风情的传统文化活动,如果合理引导和规划,本应与现代化城市发展没有直接矛盾,其内在的文化特性反而可以成为体现现代化城市历史传统的一个窗口。从这个思路出发,都市村庄庙会发挥积极作用的关键在于相关政府部门如何引导其向前发展。相关部门可以为庙会设立专用场地,集中规划,统一管理,引入文化价值较高的民俗活动进入庙会,着力打造展现地域特色、文化传统的消费项目和文化体验,在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体现城市文化内涵。这样,都市村庄庙会才能具有长久的生命力,成为一笔宝贵的财富,对城市的经济繁荣和文化传承产生积极的影响。

[1] 赵世瑜.狂欢与日常——明清以来的庙会与民间社会[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2] 葛磊.商丘火神台庙会产业发展初探[J].东方艺术,2009(S2).

[3] 韩同春.庙会类型研究概述[J].民族艺术研究,2010(1).

[4] 洪东海.对民间庙会复兴的文化思考——基于长武地区庙会的历史和现状[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1).

[5] 春节庙会课题调研组.北京市春节庙会活动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10(2).

猜你喜欢
商贩庙会郑州
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举办
哥哥从郑州来
哥哥从郑州来
元宵节,逛庙会
梦启郑州
丰都庙会
宝顶架香庙会
商贩出售罂粟壳欲当火锅调料获刑8年半
推 销
洋庙会写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