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省市精神疾患防治经验及其对吉林省的启示

2011-08-15 00:45盛志君张肖
关键词:疾患精神疾病精神病

赵 明,盛志君,张肖

(1.长春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吉林长春,130022;2.吉林财经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吉林长春,130117)

发达省市精神疾患防治经验及其对吉林省的启示

赵 明1,盛志君1,张肖2

(1.长春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吉林长春,130022;2.吉林财经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吉林长春,130117)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导致人的压力加大,精神疾患增多,社会负担和危害加大。发达省市在精神疾患频发的同时也积累了一些防治精神疾患的成功经验,形成了一些有效的应对措施和模式。对此重点分析发达省市精神疾患防治的成功经验,并提出对吉林省的借鉴与启示。

发达省市;精神疾患;防治经验;启示

伴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的压力激增,使相当数量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患,进而严重影响了各项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及社会稳定,社会经济负担因此不断加重。虽然近年来吉林省积极出台各项计划、政策和措施应对精神疾患,进行精神疾患的防治,但由于实力和经验不足,防治效果很不理想,面临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相比较而言,我国的一些发达省市对精神疾患的防治不断加强探索和攻坚,已形成了一些较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模式。因此,吉林省有必要总结、借鉴这些成功经验,促进自身精神疾患防治工作取得大的进步。

一、发达省市精神疾患防治经验

(一)北京市精神疾患防治经验

1.积极探索新型精神康复管理模式

早在2001年10月10日,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就与北京市大兴区精神病院通过优势互补,合作建立了“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大兴康复基地”。康复基地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精神康复机构管理模式,以“创国内一流,与国际接轨”为目标,以“医患携手,共创精神家园”为理念,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其康复治疗内容包括农疗、体疗、娱疗和学疗等形式,还结合召开病人小组讨论会、家属探视和电话咨询等形式,使得在这里的患者都体验到了家的感觉。2009年起,北京市海淀区开始尝试在社区建立精神卫生康复站。2009年6月,第一批两家精神卫生康复站分别在苏家坨周家巷村和万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启动,分别为农村和城市精神疾病患者提供培训和交流场所。社区精神卫生康复站对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系统化社区管理,开展包括日间康复活动、药物干预等医疗支持、入户随访以及家属心理支持等。经过这里的医疗干预和康复训练,精神疾病患者方可进入职业康复站。根据北京市卫生局相关要求,海淀区又于2011年3月完成管理模式的转变,针对社区所有在档7000余名重性精神病人全部纳入新的分级管理模式,依据病人疾病、风险度、躯体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估,划分成为红色、橙色、黄色和绿色4类区分管理(关注)级别。[1]使得不同程度的患者能够得到有针对性的护理和治疗。

2.不断加强精神卫生立法及相关研究

为加强北京市精神卫生工作,提高北京市民的精神健康水平,保障精神疾病患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早在2003年,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就将精神卫生立法列入“2003—2007”五年立法规划,于2006年9月,形成《草案》并进行初审,2006年12月8日正式通过了《北京市精神卫生条例》,并于2007年3月1日起施行。北京市在精神卫生立法过程中,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和法制统一的原则,同时立足实际,与时俱进,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大大提高了法规的可操作性,保证了立法质量。而且,北京市还不断探索精神卫生工作经费、心理咨询、强制住院治疗和社区康复机构的建设和管理等问题,逐步将这些问题纳入法制化轨道。

3.先行在三级医院开设精神科

早在2009年,北京市卫生局就提出北京三级医院均须逐步开设精神科的要求,并先行在人民医院、同仁医院、朝阳医院、地坛医院、佑安医院和北京胸科医院6家医院开建。这一措施极大地满足了日益增多的求诊需要,而且方便会诊,为患者及家属减少了困难和麻烦,尤其是很好地降低了因无法及时确诊而延误最佳治疗时机使患者病情加重的风险。

4.精神疾病医疗费入医保,推行医保定额付费

经过了近两年的试点准备,北京市从2007年1月1日起,参保人员在回龙观医院治疗精神疾病被正式纳入医保,采用定额付费方式,每日超出110元由医院买单。这种定额付费方式与单病种付费等构成的多元化的支付方式成为北京市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重点内容,有助于避免医院过度服务给医保基金带来的较大冲击,又使患者负担无法有效减轻的不良后果。同时,由于超过限额部分医院自负,可能会造成医院减少必要医疗服务,北京市也规定了严格的监控与处罚措施,如对发现的问题病例会直接提交专家委员会进行论证,如果发现医疗机构确实减少了必要的医疗服务,将对其进行处罚。

5.重视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20年以前全球儿童精神障碍会增长50%,成为最主要的5个致病、致死和致残的原因之一。[2]常见的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包括行为障碍、精神发育迟缓、情绪障碍、孤独症及精神分裂等。由于儿童青少年时期的心理行为问题会影响其成年期精神健康,严重的甚至会发展为成年期精神疾病,因此,北京市极其重视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北京大学精神卫生所等单位对儿童、青少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成因做了调查和分析,积极探索对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措施,并已取得了积极成效。

(二)上海市精神疾患防治经验

1.精神疾患防治历史悠久,防治基础扎实

上海市关于精神疾病的防治历史悠久,早在1911年,陈引笙就在虹口东有恒路开设了中国疯人院,后发展成为上海市精神病防治院的主要分支单位。1973年,张家宅公安派出所民警陈明德在张家宅街道郑家巷居委会创办首家街道精神病工疗组,以后逐步推广到各街道,最终还推动了全上海市精神病防治工作的发展。1978年,居委会又建立群众义务看护组织。1984年,就形成了较为健全的群众看护网络。由此可见,上海市很久以前就在诸多方面具有了较好的防治精神疾患的基础。

2.重视医疗经费的保障与落实,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率不断提高

早在1993年,上海市卫生局就曾制定并下发了《关于社区精神病防治经费使用意见》和《上海市特困精神病人专项医疗经费的试行办法》的通知,使得大多数区、县的社区精神病防治经费和特困精神病人专项医疗经费都得到落实和保障。上海精神疾病患者的全程治疗率已从1996年的30%—40%提高到现在的70%以上。2006年起,上海市启动了免费服药项目,已为2.2万名贫困无业的精神疾病患者提供药物。[3]

3.积极进行精神疾病康复模式探索

上海市2007年以来,开始探索尽快提高精神疾病康复的“新生全面康复模式”。为了让精神疾病患者早日回归社会,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已建成一些规模较大的日间康复站,专门接收出院病人,训练他们适应社会的技能。日间康复站是为精神病症状已经消失,但或多或少还有点不正常的出院病人建立的“中转站”,日间康复站除了对患者进行个人理财、岗位竞争等知识能力的训练外,还特别训练他们人际沟通的能力,并进行音乐、体育、舞蹈、书画、烹饪等生活技能康复训练,以起到进一步稳定病情的作用,使他们在生理、心理上都达到全面康复,[4]最终重新融入到社会中去。而且,上海市还尝试与企业合作建立职业训练基地。目前,上海已有好德便利有限公司和久香面包房等多家企业签约成为精神疾患职业训练基地。在训练基地,医务人员可通过健康评估、定期会诊等手段,对康复期间的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技能、自我照顾能力的培训。

4.建设与完善精神疾病社区康复信息管理系统

从1982年起,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就被确认为世界卫生组织合作培训中心,在WHO的直接指导下,教学、科研、临床、防治等都取得重大进展。特别是“上海精神病人三级防治网”的建设,以及与美国加州大学等合作的“上海市社区老年人中痴呆患者流行病调查及十年随访研究”等,对市民预防和治疗精神疾患起到了指导作用。而且近年来,上海市还建立了快速、正确有效的精神疾病社区康复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收集、传递、汇总和统计精神疾病社区康复资料,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精神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为精神疾病社区管理、康复工作的深入开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创造了良好条件,具体方法是由精神疾病社区三级管理网络及时收集、输入和修正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资料,通过信息管理系统整合、汇总、统计、存储、传递来完成精神疾病社区康复资料的管理和利用,结果能迅速生成上海市和全国统一的报表,从而根据需要随时查询患者的基本资料,及时传递患者变动和防治管理信息,为精神病防治康复管理和社区科学研究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5]

5.大力提倡社会“领养”精神病患者

上海市正在建成中国心理卫生服务窗口,大力提倡社会“领养”精神病患者,将社会“领养”作为今后收治精神病患者的主要方式之一。各社区建立精神康复机构将率先实践新的精神康复模式,为区域内的精神疾病人群提供“一张床位,一个岗位,一个餐位”。该康复模式将在上海十九个区县建立推行,还将向三百个乡镇推进,为更多的精神病患者解决实际问题。[6]

(三)广东省精神疾患防治经验

1.重视青少年心理问题的防治

青少年心理健康是青少年全面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而青少年网络成瘾等问题已严重影响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育。近年来,广东省十分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在2008年,广东省卫生厅、教育厅、残联等在广州市第21中学联合举行了“2008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系列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并为青少年心理辅导室“亲爱小屋”揭牌。在活动仪式上,由学生和家长表演的心理情景剧“亲子沟通”,呼吁家长、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精神卫生问题。[7]2009年5月24日,广东省在广州青少年心灵成长中心举行了12355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基地授牌仪式,同时举行的还有广东针对“网瘾少年”进行的“戒除网瘾,快乐成长”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广东团省委权益部与广州白云心理研究所签订了《广东省12355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建设协议书》。根据协议,该中心将对家庭经济困难或具有特殊情况的青少年免费进行心理治疗,对通过12355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或共青团系统求助的青少年,在治疗费用上给予8折优惠。基地还面向全社会开放,每周末在成长中心举行“开放日”活动,并经常性地开设心理教育专家现场讲座,重点开展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知识普及与教育工作,为全省大中小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提供心理咨询技巧培训,组织中小学生到基地参与学习与观摩。[8]

2.率先推广精神疾病医院——社区一体化防治康复示范区

2005年以来,广东省率先在全国推广精神疾病医院——社区一体化防治康复示范区建设。广东省在中山市和江门市新会区建立了国家精神疾病防治康复示范区,并进行重性精神疾病医院——社区一体化防治康复模式探索。2007年初,广东省卫生厅和残疾人联合会联合印发了《广东省精神疾病医院——社区一体化防治康复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2007—2010年)》,在全省范围内推广重性精神疾病医院——社区一体化防治康复示范区建设,采取以社区(乡镇卫生院)为平台,以精神卫生专科机构为技术主体,对精神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对重性精神病人进行规范治疗,对有肇事肇祸倾向的重性精神病患者给予应急处理,对部分贫困精神病人医药费用实行补助等。到目前为止,广东省已在深圳市宝安区、佛山市顺德区、惠州市惠城区、肇庆市鼎湖区等20多个县(市、区)建立了省级示范区,覆盖人口约1800万人,初步建立了综合预防和控制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行为的有效机制。此外,为配合精神卫生示范区建设,广东省还多次对基层心理医生进行系统培训,开展对县(区、市)级精神病防治技术骨干的培训,全面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3.探索和推广多种形式的精神疾病防治康复工作模式

近年来,广东大力推广多种形式的、社会化的、综合性的精神疾病防治康复工作模式,除了在全国率先推广精神疾病医院——社区一体化防治康复示范区建设外,还开展精神病患者的登记管理,规范重性精神病人的治疗,对康复期病人进行社区追踪随访,建立综合预防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行为的有效机制,在57个县市、区开展精神疾病的治疗康复工作,还在对关锁病人进行解锁、治疗康复中取得新进展。在开展精神疾病综合防治康复方面,广东还探索出一些具有广东特色的经验,如由专业人员定期深入基层,指导基层社区人员诊治,建立基层“精神疾病防治日”制度;在全国建立第一家精神病人“日间医院”、“中途旅舍”,便于精神病患者从院内向院外平稳过渡;建立精神疾病农村医疗站,对农村精神病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建立精神病人家属资源中心,充分调动家属参与精神病防治的积极性等等。[9]

4.积极推进精神卫生立法,完善精神疾患防治服务体系

广东省积极推进《广东省精神卫生条例》的立法进程,进一步保障精神病人的就业、医疗等合法权益,为精神病患者回归社会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社会环境。与此同时,广东省还积极探索有关精神病人职业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培训的新技术以及康复期精神病人的追踪随访和监管的新机制,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协调、全社会参与的精神疾病防治协调机制。全省现有包括卫生、民政、高校、民营等所属的专业精神卫生机构68家,初步构成了省、市、县三级精神疾病防治服务体系。

二、发达省市精神疾患防治经验对吉林省的启示

(一)加快精神康复事业的相关立法工作

目前,发达省市已出台了相对完善的精神卫生法律法规,吉林省应借鉴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制定适合吉林省精神疾患康复事业管理的各项法规与条例,本着保障精神疾患患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以及可能涉及的第三方的合法权益的原则,具体做好对精神疾患人员的治疗、救济、就业、教育等合法权益的保护;对精神疾患患者的人道支持;对精神疾患患者的治疗设施的管理;对精神疾患医务人员工作待遇及各项补助的足额发放等诸多方面的立法工作。

(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拓宽筹资渠道

由于相对于治疗效果而言,精神疾患的医疗费用普遍偏高,个人和家庭大多难以长期支付治疗费用,这严重影响了精神疾患病人的治疗与康复效果。[10]因此,吉林省政府应加大财政经费支持的力度,并向发达省市那样将精神卫生防治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及时下拨和落到实处。与发达省市相比,由于吉林省财力有限,政府可通过实行一些优惠政策和税收减免等方式,为精神卫生事业多渠道筹集经费和善款,拓宽社会资金和慈善资金进入的渠道,并严格确保专款专用,对挪用、克扣专项资金的现象予以严厉惩处,以达到充分有效利用资金的目的。最后,还应学习北京等地的经验,对患者医保资金的使用和报销加以规范,避免患者医疗过程中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

(三)完善精神疾患统计与管理系统

通过上海市的经验可知,快速、正确有效的精神疾病社区康复信息管理系统,有助于收集、传递、汇总、统计精神疾患的相关数据和资料,为政府制定精神卫生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为精神疾患病人管理、诊疗康复工作的深入开展创造便利条件。因此,吉林省应加大人力投入,在对各地区各类精神疾患患者进行全面普查的基础上,尽快完善精神疾患统计与管理系统。通过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存储、统计和传递精神疾患资料,从而根据需要随时查询、利用相关资料,提高精神疾患防治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并在区分患者病情的基础上有根据地做好未病防御、轻症治疗和重症监护等多方面的防治工作。

(四)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完善精神疾患防治服务体系

吉林省应向发达省市学习经验,加强对各医疗卫生及心理咨询机构专兼职医护人员的培训,有针对性地对从事精神疾患防治工作的管理人员、医疗卫生人员、监护人员及病人家属进行系统培训,使他们掌握精神医疗及保健的工作流程和操作方法,提高专业医疗和护理能力。同时,医疗卫生及心理咨询机构还要利用自身优势,采取各种形式向社会广泛宣传精神疾患防治康复知识,减少诱发精神疾患发生的社会、家庭环境和心理因素,以不断降低精神疾患的发病率和复发率。此外,吉林省还应学习发达省市积极探索有关精神疾患患者职业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培训的经验,并建立康复期精神疾患患者的追踪随访和监管机制,最终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调、全社会参与的精神疾患防治服务体系。

(五)建立和推广精神疾患医院——社区一体化防治康复示范区

通过发达省市的经验可知,防治精神疾患不仅要重视医疗水平的改善与提高,还要重视医院诊疗与出院后康复保健内容的合理安排。因此,吉林省应学习发达省市,加快建立和推广精神疾患医院——社区一体化防治康复示范区,主动深入基层社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出院后康复与保健服务,让家庭、社区居民在掌握必要的防治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和帮助精神疾患患者做好日常的康复护理活动,有效防止病人复发和恶性事故的发生。而且,由于精神疾患的治疗与康复是一个长期的坚持不懈的过程,政府还应出台政策鼓励社会企业为康复出院的精神疾患患者提供特定工作岗位,为其更好回归社会提供可持续的支持。

(六)加强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防治工作

儿童青少年是否具有优良的心理素质不仅关系到他们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到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国家未来的发展。当今时代,儿童青少年面对着一个纷繁复杂而又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界,心理压力不断增加,各种心理健康问题频繁,发达省市大都十分重视并采取了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防治。而目前吉林省还缺乏足够的为儿童青少年缓冲精神压力、排解心理不适的机构和机制,因此应加强对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防治的重视,具体可采取在幼儿园、中小学按一定比例配备专门的心理咨询教师;在各级各类幼儿园、学校教育中,开设儿童青少年成长指导课;建立社区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和帮教服务中心;以及加强媒体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和社会责任感等措施。同时,还应加强对家长或监护人的心理健康和行为习惯的教育与指导,以使其对孩子心理发育起到积极正确的影响和引导。

[1]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社区精神卫生康复站今年再建12个[EB/OL].(2011-04-18).http://www.bjhd.gov.cn/zf/lzjc/2-01104/t20110418_255744.htm.

[2] 印蓝.未成年人精神健康更需关注[N].深圳商报,2007-05-31.

[3] 孙刚.上海精神疾病治疗率70%2.2万患者获免费药物[EB/ OL].(2007-10-11).http://news.sohu.com/20071011/n2525-88615.shtml.

[4] 朱国.上海建日间康复站 试行精神疾患全面康复新模式[EB/ OL].(2007-10-11).http://www.chinanews.com/jk/hyxw/news/2007/10-11/1045936.shtml.

[5] 孟国荣,姚新伟,等.上海市精神疾病社区康复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J].上海精神医学,2005(S1).

[6] 精神疾患高发 沪力倡社会“领养”精神病患者[EB/OL].(2008-09-05).http://www.sh.Chinanews.com/.

[7] 张景华.广东探索精神疾病防治康复模式[N].光明日报,2008-10-10(6).

[8] 莫非钟,海兰,杨智敏.广东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基地授牌仪式在穗举行[EB/OL].(2009-05-24).www.Chinanews.com/.

[9] 我省全面推广精神疾病医院——社区—体化防治康复示范区建设.南方健康网[EB/OL].(2007-10-15).http://www.fm/ 20.com/.

[10] 赵明,盛志君.吉林省精神康复事业与社会经济发展问题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0(2).

R494

A

赵明(1962—),男,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为经济管理。

猜你喜欢
疾患精神疾病精神病
小柴胡汤加减论治常见肺系疾患举隅
轻型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精神病
“无形”的病痛——关怀精神疾病人群
都有精神病
3 当我们失去健康:精神疾病
春季过敏性疾患高发防治有办法
小儿输尿管镜在成人输尿管疾患中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