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评大型文献纪录片《大师谢晋》

2011-08-15 00:49杨延华
关键词:纪实性谢晋故事性

杨延华

纪实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评大型文献纪录片《大师谢晋》

杨延华

分析央视电影频道播出的18集大型文献纪录片《大师谢晋》的艺术特色。该片既在内容上具有主题鲜明、思想深刻、画面珍贵的特点,又在创作上具有讲述性、故事性和知识性的特点,将纪实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和思想性。

《大师谢晋》;纪实性;艺术性

从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新纪录片运动”发轫至今,其文化取向经历了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对抗、消解的历程。纪录片一直在启蒙与娱乐、教化与审美的顾此失彼中彷徨。央视电影频道播出的18集大型文献纪录片《大师谢晋》主题鲜明、思想深刻、画面珍贵,在创作艺术上具有讲述性、故事性和知识性特点。该片将纪实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让我们看到了可敬可爱的谢晋,触摸到了一位电影大师心灵的深处。因此,该片是一部具有较高文献价值和思想性强的纪录片。

一、主题鲜明、思想深刻

所谓文献纪录片,是指利用以往拍摄的资料片(有时辅以新拍摄的素材)编辑的纪录片。在西方,这种纪录片通常称为汇编影片。它以历史为表现对象,有时也称历史文献纪录片或历史纪录片,其中以表现人物为主的文献纪录片又称人物传记片或传记片。文献纪录片作为纪录片中的一种重要类型,它将现代传播技术与传统著述、学术研究进行了有机结合。

谢晋是中国第三代导演的代表,是一位在中国曾经拥有最多观众的艺术家,为中国影坛留下了众多经典之作。然而,对于这样一位电影大师在幕后的故事却并不为大家所熟知。整部纪录片由《古越之子,东山后人》、《奔江安剧专,深受大师熏陶》、《梦的起飞,艺术的成熟》、《风雨欲来》、《暴风骤雨》、《悲剧的诞生》、《巨片的诞生》以及《永远的谢晋》等篇章构成,每集片长25分钟。当观看完该片后,我早已是泪眼婆娑。我为他所塑造的电影人物所感动,为他对电影艺术的执着而感动,更为他在面对人生苦难时的坚韧与勇敢所震撼。

该片揭开了大师谢晋在影坛所走过的50年情感与心路历程,还原了一个完整而真实的谢晋。并且通过访谈和自述的方式,将谢晋如何从一个喜爱读“闲书”的懵懂少年,成为叱诧国际影坛的一代宗师并最终成长为中国一个电影时代的典型代表的渐变过程,清晰而生动地展现在了大众面前,为中国知识分子树立了精神楷模。

从让人眼睛一亮的 《女篮五号》到让人热泪盈眶的《天云山传奇》,谢晋充满着人性、人情、人道主义精神的影片,始终受到万人瞩目。该片以“情”字贯穿始终,让大众感受大师谢晋的大情大义、心理纠结和强烈似火的爱国主义情操,看到了大师谢晋轰轰烈烈的“生命的燃烧”。

二、融讲述性、故事性、知识性为一体

由于文献纪录片多数都是讲述过去的事物,所以现实性的画面是无法满足需要的,那么历史数据及一些相关问题的专家的出镜显得很重要。为拍摄此片,摄制组在两年多的时间寻访了谢晋故里,探访了他的儿时伙伴、好友和谢晋电影中的演员等,采用访谈、情景再现、资料使用等方式,重新走进曾经的外景拍摄现场,录制了许多电影背后的故事。

该纪录片中印象较为深刻的几个片段有谢晋在拍《大李、小李和老李》的时候,由于当时演大李的那位演员过于偏瘦而不太符合剧情的需要,因为剧中要表现出大李在带领大家做广播体操后体质的变化,谢导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的饭票给了那位演员。在那个年代,丰衣足食是一种梦想,大家都过着相当清贫的生活,不少人因吃不饱饭而饿得全身浮肿。那位演员备受感动,把自己家的红木家具卖了买肉吃,为的就是不辜负谢导,能够把戏演得真实。说起这件事时,周围一些知情的人都忍不住潸然泪下。后来,在文革期间,这部喜剧影片被江青等人作为大毒草进行批判,谢导等人都被牵连其中。但说起这件往事时,谢导还哈哈大笑,生活中的苦难并不能打到他,反而成为他前进的动力。然而,当提到演员上官云珠时,面对镜头他却哽咽了,眼睛里分明藏着泪水,几次开口却又说不出话来。由此可以看出,他不仅仅只是做好导演工作,同演员们的感情甚好,而且也是对人才逝去的一种惋惜。

整部纪录片除了谢导的自述外,还有他电影中的演员及好友的访谈。1957年放映的《女篮五号》是谢晋的成名之作,当《女篮五号》的演员们说起谢晋时,时而面带笑容侃侃而谈,时而又热泪盈眶甚至泣不成声。她们分别从不同方面讲述了与谢导在一起的难忘记忆,因为当时她们大部分都没有接触过影视,没有什么经验,有时为了让某个镜头达到应有的效果,谢导付出了很多心血。

其实,在每一集记录片当中都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或几个小故事,有的是银幕后演员们与谢导的故事,有的是谢导自己的生活故事,整整18集的纪录片观赏起来却像是与一位和蔼的老人在聊天,听他诉说自己的经历,讲述自己的故事,并不觉得冗长和乏味,而且自身还随着人物情感的变化而变化,由快乐到忧伤,又由忧伤到亢奋,至始至终感情都倾注到了整部纪录片当中。

该片让人在讲述中聆听到故事,在故事中学到知识,融讲述性、故事性和知识性于一体,使该片生动真实形象。当下中国纪录片萎靡不振的病根被诊断为“缺乏故事性”。纪录片是一种纪实性与艺术性结合的再现艺术,纪实性也就是真实性,它是纪录片的最突出特点。但纪录片的真实并不是将生活完全照搬到银屏上,它的真实性是与艺术性互为依存的。真实性要求我们在银屏上所看到的是真人、真事、真情、真景,内容与情节并非是杜撰的。而该纪录片无论是从内在本质,还是到表现现象,都让观众感受到了真实可信。同时,该片合理运用视听语言,将现实生活素材进行创作和加工,形成了新颖、独特的艺术结构,使该片具有生动的形象感、真实感和艺术表现力。对纪录片而言,表现的形象化使它与艺术接壤,而故事性则是其价值体现的最佳载体,缺少了故事性的纪录片是难以成功的。

三、画面珍贵、拍摄手法新颖

该片大纲是谢晋导演生前亲自拟定的,随后交由儿子谢衍担纲导演,最终历时两年拍摄完成。纪录片《大师谢晋》问世不久,这对父子便相继因病离世。谢晋导演的动情讲述留下了10多个小时的珍贵影像资料。

长镜头运用较多。该片运用长镜头来拍摄外景,但这些画面绝不仅仅只是风景图片,它们都有其符号和语言意义。特别是在提到某个著名人物或历史事件发生地时,它都会以一个或若干个长镜头来展现这个地方的现状。片子开头在提到谢晋曾经读书的江安国立戏专时就运用了舒缓的长镜头来拍摄,伴随着镜头的缓慢移动我们仿佛也随之回到了那个岁月,谢导在此所经历的一切似乎在眼前一幕幕开始出现。总之,长镜头的运用在本片中有很好的体现。

合理运用文献资料。片中提到了不少谢晋的经典之作,并向大众展现了其中的经典片段。每每涉及到一部影片时,除了谢晋动情的讲述,以及所涉及影片中的演员的访谈外,片中还不时出现了一些谢导早期的电影作品的视频片段。1965年谢导拍摄的《舞台姐妹》的部分片段也出现在了该纪录片当中。该影片放映时正值文革初期,江青等人干预了影片的正常放映,要求将剧中人物对白进行修改。该纪录片选取了其中被修改过的影片片段,谢导清晰还原了他最初设计的人物台词,时隔多年,他依然记忆犹新。除此之外,《天云山传奇》、《芙蓉镇》、《牧马人》等影片的片段也出现在该纪录片当中,通过这些片段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一位艺术家的内心世界,并由此了解了那个年代、那段历史,在一种轻松自由的状态下接受了熏陶和教育。

合理配置同期声与解说词。该纪录片是以表现人物为主的纪录片,同期声使用的频率略多于解说词。同期声在以人物为主的文献纪录片当中是极为重要的表现手段,这样的影片音效更有现场感,比较真实,可以增加纪录片的感染力。为避免长时间的同期声带来的单调和主观色彩过浓,该记录片又恰当地配合画面使用了解说词,将主观与客观相融合,可谓是相得益彰。

恰当使用情景再现。情景再现的使用也为该纪录片增色不少,同简单的说教相比,通过这种方式来还原历史事件很容易被大众所接受。

最后一点是配乐的功能。背景音乐的使用并不仅仅是个细节问题,音乐是一种很深奥的语言,它既能表现历史的厚重,又能传达人物内心的情绪变化。《大师谢晋》中的音乐激昂中带有舒缓,运用恰到好处。

三、结语

总之,整部纪录片最大的特点就是纪录片的主人公谢晋直接参与了访谈,成为第一部自述体纪录片。长镜头、同期声、解说词、情景再现等方式的合理配合更使该纪录片将纪实性与艺术性融为一体,达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1]保罗·罗沙弗拉哈迪.纪录电影研究[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2]Alan R osen-thal.纪录片编导与制作[M].张文俊,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3]王列.电视纪录片创作教程[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

J905

A

1673-1999(2011)09-0126-02

杨延华(1981-),女,河南新安人,郑州大学(河南郑州450001)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广播电视新闻。

2011-03-02

猜你喜欢
纪实性谢晋故事性
谢晋寻子
谢晋的《寻人启事》
谢晋的《寻人启事》
小说叙事如何充满故事性
纪实性电视专题片的拍摄与制作探析
散文的“故事性”
纪实性电视专题节目叙事策略研究
缅怀谢晋导演
论口述历史纪录片的艺术特色
纪实性电视专题节目叙事策略分析